一、学情分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最后一个专题“‘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中的一首词。经过必修几本书和《唐诗宋词选读》前面若干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的诗词鉴赏能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个人努力以及和师生共同探讨可以完成本课的学习。同时,学生对词的作者辛弃疾并不陌生,学生对其创作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也比较熟悉。《水龙吟》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抒发了词人浓郁的爱国情感,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词的上阕借景抒情,教学重点是分析几个特定意象:水天、远山、落日、断鸿、游子。解决的关键是疏通文意,理解字词,辨析词义,找出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性。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词中的三个用典。产生这个原因是学生阅历浅显,对相关知识不了解,解决的方法是课前让学生查相关资料,甚至可以运用网络。 二、学习目标:
1、分析意象,把握诗歌意境,想象并描述诗歌的画面;了解词人的生平,品味典故,理解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2、诗歌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表现技巧的学习。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
采用“中间开花”的方法,从词的上片结句入手,让学生说说词人有哪些“登临意”,进而理解词情词旨。辛弃疾擅长“以文为词”的手法,表现在用典使事上是贴切达意,可引导学生理解本词下片的几个典故。教学过程中多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体会情感,咀嚼涵咏,品味语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鉴赏能力、探究能力。灵活恰当的处理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词中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无路请缨的愤懑心情。 五、教学难点:
1、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典故的内涵。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
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弓如霹雳惊弦,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怎见气吞万里如虎?一笑人间万事,春风不染白发,怎忘寒冬冰秋„„”这首流行歌曲为羽泉演唱的《辛弃疾》,歌词内容也从辛弃疾创作的词中“拼盘”的。今天学习他的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诵读,整体感知 。(让同学们结合注释自读本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感受词人形象。)
1、诵读: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学生集体朗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默读(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找出疑点)。
2、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对词写作内容的看法)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写了词人登临所见所为所感。下阕写了词人登临所想(历史人物)。
3、词人用“无人会,登临意”连结上下片,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三、分析词的下片。
1、指名朗读下片。
2、插入作者经历及背景介绍:
辛弃疾:1104—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1104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距北宋败亡已经13年。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客,但心怀宋室,常常带辛弃疾指点江山,要等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
21岁,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辛弃疾乘机聚集成2000人起义抗金,后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渡后,任地方官,一再奏表进言主张进伐,积极练兵备战,遭投降派反对和破坏。
南宋朝廷对他起而又黜,罢黜后又用,但无论出事归隐,他从不放弃自己讨伐金国,恢复河山的政治和军事主张。但始终未能实现理想,67岁志未遂而死去。
背景:本词作于1174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自江北率人马来南已十多年,但一直不受重用,他本人又是爱国人士,深感压抑,内心充满愤懑不平,为了消愁解闷于是登临赏心亭。
3、思考:词人在下片是如何逐层申说自己的“登临意”的?运用了哪些典故?词人用这些典故传达内心怎样的情感?(学生讲解典故,教师启发,引导指出典故内涵)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反用典故。张翰因想念家乡的美味,弃官归乡。而辛弃疾用来表达国难当头、谈不上弃官回乡之意。反问句,表明自己不会像张季鹰那样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正面取意。许汜一心购置田产而不
2
关心国家大事。作者正面用典,表达自己不屑于追求享受的心意。推测句,表明自己不会像许汜那样囿于个人生计,求田问舍,无济世之志。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用桓温典,半露半隐。感叹句,感叹人生易老,功业未成。“树犹如此”半句露出,“人何以堪”半句隐去。
连用三事,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手法多变,沉郁顿挫,有一波三折、回肠荡气之美,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即“豪而不放”。
下片三个典故连用,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手法多变,沉郁顿挫,有一波三折、回肠荡气之美,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即“豪而不放”。
思考:三典连用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笔峰陡转,年华虚度,壮志难酬。即“壮中见悲”。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抱负,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4、齐读本片。 5、下片小结: 下片三次驱典入词,两番反面否定,层层曲折地把感情的宣泄推向了高峰。通过古人古事的抒写表明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词人的孤独、寂寞、悲怆、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四、分析词的上片 (一)、问: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运用典故,直接言志)
词的上片是如何抒情的?(借景抒情,间接抒情) (二)、品读上片
1、找出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明确: 楚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 。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如“楚天”的意象在诗词中常见:“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楚地的景物常和悲、愁、恨等情感相联系。其它意象可让学生联想。
楚天、秋水:空阔清远的意境,诗人的悲凉感,孤独短暂感。 远山:喻为“玉簪螺髻”,倒装、移情的写法。 落日:时光流逝感和国运衰微感。
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联系“游子”身份的内涵),北国南来,南来投闲置散,并无归属感。
3、结句要点:“吴钩”意象的内涵和词人动作表现。 吴钩:指宝刀,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然而南归的作者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长剑铗,欲生苔。”不禁让人感慨。
3
“看了”“拍遍”: 反复的动作是诗人的无可奈何,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
问:词人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小结:词人借景抒情,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有声有色的景物烘托出词人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激切、孤寂悲苦的心情。
4、本片运用了哪些表现用法:
A、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一见一闻,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以有声有色的景物,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
B、虚实相生:这里是实景,同时那落日残照又恰好是面临覆灭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的孤雁也正好是词人自身的写照,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深刻。
C、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人物: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手握宝剑却没有用武之地;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
5、教师小结: 上片从上(天空)、下(大江)、远(青山)、近(楼头)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秋意图,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气氛,给人造成了一种怨愤、失落、压抑的感觉,并且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为展开题旨,不但交代了时间(深秋傍晚)、地点(赏心亭楼头)、人物(江南游子)、事由(登临凭吊),而且隐隐道出了作者的情怀,内涵极为丰富。 五、知识迁移
(一)考题链接: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4
⑵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2分)
答:(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此题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 分,未答“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可不扣分,如将两词分述只要内容正确亦给分) (2)评分参考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2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
(二)品味经典:
推荐阅读北大教授邓广铭写作的《辛弃疾传》,进一步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世界。
【板书设计】
上片: 意象:江月 山景 落日 断鸿 借景抒情 动作:看、拍、会、登 下片: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运用典故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