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2021-03-11 来源:六九路网
 宜兴市红塔医院 标准预防知识

标准预防的定义

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 ,美国CDC提出了“标准预防”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不必考虑其诊断 )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一、标准预防的个基本概念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据根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11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22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护自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脱下隔离以后,将隔离衣污染

33

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清洗消毒后备用。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五)防水围裙的使用

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六)安全注射

1、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2、锐器使用后放置于锐器盒中,在容器装满之前将其密封和处理。

3、禁止用手回帽。免疫注射时使用自动销毁式注射器。

4、任何锐器不能两人同时触摸;避免手术中经手传播锐器。

(七)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应正确处理。物体表面、环境、衣物按规定进行消毒。

(八)医疗废物应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医院感染相关概念与规范

1、医院感染定义

44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一般没有明确潜伏期的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中,短时间内(天、周、月等)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卫生部颁布的六个规范: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4、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5、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6、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以上六个规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009-04-01发布2009-12-01开始实施

“超级细菌”相关知识

1、什么是NDM-1(超级细菌)

55

2010年8月11日《柳叶刀》杂志一篇文献报道发现产“NDM-1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绝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该报道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媒体称之为“超级细菌”。研究发现,该细菌内存在一种β-内酰胺酶基因,该基因发现者认为其起源于印度新德里,因此将其命名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基因。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甲氧西林、头孢类等抗生素),因而对这些广谱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2、哪些细菌带有NDM-1基因

目前,发现带有NDM-1的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摩氏摩根菌、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等。这些细菌有的是条件致病菌,有的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成员,其本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性不强。

3、带有NDM-1基因细菌对所有抗生素都耐药吗

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大多数抗生素都耐药,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匹罗、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米诺四环素等,但对多粘菌素E和替加环素这2种抗生素敏感。

4、哪些人群容易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

该类耐药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中,特别是机体免疫力低下、正常菌群失调的病人,感染部位通常为血液、尿道、肺部和伤口等。

5、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能在人群中引起广泛传播么

目前研究发现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主要在住院病人中引起感染,不会在社区的普通人群中广泛传播。

66

6、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后的症状和后果如何

目前发现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多为致病力弱的条件致病菌或人体正常菌群,这类细菌带有NDM-1基因后,其致病性和传播能力并无改变,但患者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后,会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感染该类细菌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感染部位、感染的细菌种类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

7、目前哪些国家和地区发现了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感染者

目前,报道发现带有NDM-1基因细菌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英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法国、德国、肯尼亚、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我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8、世界卫生组织对NDM-1的评估与建议是什么

2010年8月20日,针对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做出以下评估和建议:虽然多重耐药细菌并不属于一个新问题,并且今后也还会继续出现,但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的出现,表明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严格执行预防和控制措施,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强化医务工作者和公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关政策,严格执行有关停止无处方销售抗生素的法规,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9、我国应对措施有哪些

1)密切关注国际上NDM-1耐药基因的研究报道,及时获取信息,评估其对我国的影响。

2)开展NDM-1耐药基因的监测与研究,了解我国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种类与数量,研究评估其对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造成的影响。

77

3)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抗生素药物的规范使用,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

4)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

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其他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检出带菌者。加强对MRSA易感者的检查,如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长期住院及老年患者,危重症者、新生儿等。

2、检验科一旦发现MRSA或其他多重耐药菌,及时向临床科室和控感科报告,以便控制感染和隔离治疗。

3、对MRSA感染或定植携带者进行单间隔离,或将同类病人隔离于同一病房。

4、限制减少人员出入,诊疗护理人员尽量固定。

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时应戴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6、诊疗、护理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尽量固定专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相对应的浸泡、擦拭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7、医疗仪器、器具污染或可疑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桌面、窗台、床架等物体表面,每天用1000mg/L安多福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抹布使用后消毒。

88

8、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后可解除隔离。

9、接触隔离后或患者出院后进行床单位消毒。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预防控制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检出带菌者。加强对VRE易感者的检查,如近期使用广谱抗菌或万古霉素治疗者、长期住院的患者,危重症者、免疫抑制病人等。

2、检验科一旦发现VRE,及时向临床科室和控感科报告,以便控制感染和隔离治疗。

3、对VRE感染或定植携带者必须进行单间隔离。

4、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时应戴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罩。接触患者时穿戴一次性隔离衣。

6、诊疗、护理仪器、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固定专用,每天用2000—5000mg/L的安多福含氯消毒液进行相对应的浸泡、擦拭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7、桌面、窗台、床架等物体表面,每天用2000---5000mg/L安多福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抹布使用后消毒。

8、患者出院后必须对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私生活用品经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

99

9、患者产生的所有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按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废进行处理。

10、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1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