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案4: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学案4: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2021-01-12 来源:六九路网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两汉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2、时空观念:认识两汉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了解两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措施的特征、影响。 4、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认识汉代儒学思想与治国理念、文学作品与汉代社会背景的内在联系。

5、家国情怀:认识到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汉代社会的发展进步。 【自主预习】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建立:公元前___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_______。 (二)汉初的统治

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_____。 2、王国问题

(1)背景:汉初地方政治制度采取 与 并行制(郡国并行制) (2)问题:王国拥兵自重,对 造成严重威胁。 (3)应对:

①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又陆续分封了一批________。

②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_______。但叛乱不得人心,3个月内即被平定。 3、“文景之治”

(1)背景:汉初,社会残破;统治集团吸取______的教训,尊奉_______思想,采取 政策。

(2)措施: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________。

(3)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_______,社会稳定,史称“_______”。为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创造了条件。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

(1)颁布“______”: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2)“中外朝制”:加强皇权,削弱___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____;

【为削减丞相权力,由皇帝身边的较低级的亲信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中朝,形成一个宫内决策机构,也称为“内朝”,依靠内朝,削弱相权。】 (3)建立以______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先由皇帝下诏,令三公九卿、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吏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各地品德高尚、才干出众、学识渊博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朝廷,由朝廷直接任官,或经过某种形式的考核、面试直至皇帝亲自策问,择优录用。被察举的对象主要是官府官吏和各级学校的学生】

(4)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____,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_______;

(5)任用___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上:

(1)改革币制,将_____收归中央;

(2)实行____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推行______,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4)抑制_____,颁布算缗、告缗令,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算缗: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

告缗:向朝廷揭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 3、思想上:

(1)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____。

(2)办太学,设______,儒学上升到经学。儒学______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_______。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子弟,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二)开拓疆域: 1、北击匈奴

(1)过程 :汉武帝任用____、______为将,经过3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

廊的大片区域。

(2)管理:汉在河西走廊设 郡。 2、西域

(1)汉武帝派遣____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___________联系。

(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 (3)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3、东南和西南

汉对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 三、东汉的兴衰 (一)建立 1、背景:

(1)西汉灭亡: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_______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___,西汉灭亡。 (2)王莽改制: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________,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_______更加激化。王莽统治末年,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力。随后,绿林军攻入____,王莽政权被推翻。 2、建立:25年,西汉宗室____重建汉朝,不久定都____,史称东汉。

(二)“光武中兴”(汉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1、政治上:

(1)加强________,增强____作用 (2)严格控制

(3)裁并 ,裁减_______,节省开支 (4)整顿吏治,惩处_______ 2、经济上:

(1)清查全国 、 数量 (2)_______ 3、思想上:重视____ (三)衰亡 1、中央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年幼不能亲政,____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____手中。皇帝长大后不满外戚干政,便依靠____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从而出现____________的局面。他们各谋私利,相互争斗,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 (2)“党锢之祸”: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通过品评人物而抨击时政,称为“____”。他们的反抗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_________”。 2、地方:

(1)_________在东汉发展迅速,________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_____”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_____”。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军各个击破,但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3)军阀割据:________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________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四、两汉的文化 (一)史学

1、《史记》:西汉中期_____撰写的《史记》,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叙述了上起____、下至______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首创了_________体裁。《史记》是一部兼具____和____特色的不朽名著。

2、《汉书》:东汉中期____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断代史。 (二)文学

1、汉赋:汉赋是一种介于____和____之间的文体,特点是讲究_______,_______。 2、乐府诗与五言诗:

(1)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____采集____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_______。

(2)东汉民间流行_____,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三)科技 1、医学

(1)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_______》奠定了________的基础。 (2)东汉时的《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专著。

2、数学:《_______》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_______。 3、科技 (1)造纸术

105年,东汉宦官____改进造纸术,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其他:

①数学:西汉初期《 》最早引用了勾股定理。

②东汉张衡发明________,测定地震方位。他还撰写了天文学专著《____》。 ③医学:东汉张仲景《 》,华佗 。 ④农学:先后出现了《______》和《______》。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西汉初期,丞相有选用官吏、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以及执行诛罚的权力。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罚等事,往往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这表明西汉初期( ) A.中央集权的程度出现弱化 B.官员民主意识非常强烈 C.相权承袭秦制并有所增益 D.官僚政治形态开始显现

2.商贾之子桑弘羊因其出众的经济才能深得汉武帝信任,曾参与制定和实施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并执掌中央财政大权三十余年。这表明汉武帝( ) A.改革过程中任人唯亲 B.重用桑弘羊以削弱相权 C.放弃对工商业者的抑制 D.一改汉初以来困辱商贾的做法 3.“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奢靡攀比 B.诅汉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4.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之士,让他们出入富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 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同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6.东汉文物《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记载了东汉某乡里百姓为解决负责集体事务的“里

父老”所需经费,共同出钱买田82亩并成立“僤”,并规定此田的所有权归“僤”,使用权归“里父老”。这反映了当时( )

A.世家大族控制了乡里基层政权 B.民众支持地方公共秩序的构建 C.中央政令难以畅达乡里 D.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成为普遍现象 7.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一些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依据考古可知西汉时期已存在造纸术 B.根据史料记载可以推断出中国造纸术源于蔡伦 C.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工具 D.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他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汉宣帝时被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一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丧葬制度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摘编自《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材料主要说明的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官员的民主意识非常强烈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据材料“西汉初期,丞相有选用官吏、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以及执行诛罚的权力。……集议的结 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可以得出西汉初期相权承袭秦制并有所增益,故C项正确;西汉之前官僚政治就已出现,故D项错误。

2.D桑弘羊因其出众的经济才能而受到重用,并非其与汉武帝有血缘亲属关系,排除A项;“重用桑弘羊以削弱相权”在题于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抑制工商业者,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出汉武帝重用商贾之子桑弘羊,一改汉初以来困辱 商贾的做法,故D项符合题意。

3.D“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说明厚葬风气源于孝道的虚名,故A项错误;厚葬与“重农抑商”和土地私有制无关,故B、C两项错误;“厚葬重币者”可以获得孝的美名,同时西汉的选官制度标准就是孝廉,而且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故D项正确。

4.B材料涉及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排除A项。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等可知B项正确。C、D两项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5.C“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说明君主主要依靠外戚执政,况且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皇帝的母族等外戚干政无关,故B项错误;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C项正确;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D项错误。

6.B“僤”的成立源于乡里百姓的共同需要,与世家大族控制乡里基层政权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东汉某乡里百姓为解决负责集体事务的‘里父老’所需经费,共同出钱买田82亩并成立‘僤’”体现了乡里百姓共同出钱解决负责集体事务的“里父老”所需经费,说民众支持地方公共秩序的构建,故B项正确;文物的内容没有涉及中央政令传达的信息,故C项错误;单个史实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成为普遍现象,故D项错误。 7.A材料中“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一些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说明西汉时期已存在造纸术,故A项正确;《后汉书·蔡伦传》不属于一手史料,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且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二、非选择题

8.答案 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政治上,高等级墓葬规格和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体现了海昏侯的政治地位。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虽然削弱了王国势力,但仍保留了王侯一定的等级地位,政治上王侯们仍然享有诸多特权。

经济上,10余吨五铢钱说明西汉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西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虽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但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还是得到了发展。青铜器、漆木器等证明了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高超,质量上乘。 文化上,从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可以看出西汉的音乐文化传承、乐器铸造技艺和礼乐制度。孔子屏风、成堆的简牍等反映了汉代儒学受到尊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尊儒学经蔚然成风。

社会生活上,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既体现了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王侯贵族生活的丰富多彩。

解析 首先,表明观点,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佐证;其次,根据题干要求从出土文物入手对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进行逐一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