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试验夹具的优化设计及模态试验
2021-08-15
来源:六九路网
振动试验夹具的优化设计及模态试验 67 文章编号:1006—1355(2010)06—0067—03 振动试验夹具的优化设计及模态试验 俞秋惠,陈剑 (合肥工业大学噪声与振动工程研究所,合肥230009) 摘要:将优化设计引入到夹具的设计环节中,运用拓扑优化和尺寸优化来合理布置材料分布以及优化板件厚度 尺寸,提高夹具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对加工出来的夹具进行模态试验,将模态试验的结果 与有限元模态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优化设计在夹具设计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为今后夹具的动态设计提供 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振动与波;夹具;优化设计;模态试验 中图分类号:O241.8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 ̄.issn.1006—1355.2010.06.016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Modal Test of Fixtures for Vibration Testing YU 0iu-hui.CHEN Jian (Institute of Sound and Vibration Research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 Abstract:Optimization design has been introduced to the fixture design in this article.With topology and size optimization,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material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fixtures are obtained.Thus,eficifency of the design and quality of the fixtures are raised.Modal testing of the processed fixtures is implemented using DASP method and the results of testing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FEM computation.The reliabiliy and applticabiliy of ftixtures optimization design are proved.This work provide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dynamic design of the fixtures. Key words:vibration and wave;fixture;optimization design;modal test 夹具设计的理论计算主要包括刚度、质量和固 有频率三个基本参数。夹具重量对共振频率的影响 比材料、刚度对共振频率的影响要更大。但夹具的 重量也不是越轻越好,一般夹具的质量最好是被试 件的2~4倍,同时第一阶固有频率应高于受试品的 第一阶固有频率的3--5倍,以避免夹具与受试产品 发生共振耦合l】。]。考虑这些特点,合理设计夹具的 1 数学模型 冲击试验夹具的优化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ind X fN min∑[( ,£ 一td)一&( )] S.f.X∈[x,x] ( ) /a l (× aX]≤ 如 (1) (2) 拓扑结构,提高材料在夹具中的利用率,在满足条件 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省材料,减轻质量,降低共振频 率。本次优化设计在三维建模的基础上,建立了以 夹具一阶固有频率和体积为响应的优化模型,对其 进行拓扑和尺寸优化,并在加工出实物后对夹具进 (3) (I×l V(x) v0 (4) (5) 式中 为设计变量,即在优化过程中进行调整的设 计参数,在本文中指夹具板件厚度。 V 行模态试验,以验证优化效果。 收稿日期:2009—12—30;修改日期:2010-04—09 min、 [ ,t 一 )一(z( )] 为目标函数,即以设计变 i 。 ‘。1 量来表示的设计所追求的目标的数学表达式,在本 例中以夹具的一阶固有频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 作者简介:俞秋惠(1983一),男,浙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 研究方向:机械系统动力学及低噪声设计。 E—mail:boyu3 1 2400@1 63.com m (It,) G/a为强度约束, (× 如f (×l 2010年l2月 噪声与振动控制 第6期 分别为X,y方向最大位移约束,v(x) Vo表示体 积约束。对设计变量取值加以约束的条件称为约束 条件。本例中采用体积作为约束条件。 bu ̄2优化模型的建立 根据受试件(一对某汽车前大灯)外形结构和装 夹特点,以及夹具在振动台上的固定方式,在UG中 建立三维初始模型,如图1所示。夹具材料采用 Ma =1咖E+00 0D 10 ̄247} Min=4 601E.02 0D 1443281 -一Ul 图2拓扑优化结果 Q235钢,弹性模量E一210GPa,泊松比 :0.33。 根据激励频率即所采集的路谱的频率,约40 Hz左 Fig.2 The Result of Topology Optimization 右,受试件频率在30 Hz以下,要求夹具一阶固有频 率达到150 Hz左右,超过则更佳。经有限元分析初 始模型一阶固有频率为126 Hz不能满足要求,所以 要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将夹具中面板和底面板作为 优化空间。 图1原始三维模型 Fig.1 The original three—dimensional model 3拓扑优化 将几何模型导入到hypermesh中进行前处 理,建立以一阶固有频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体积比 小于l为约束条件的优化数学模型,表示在夹具一 阶固有频率取得最大的情况下,不增加夹具的重 量。最后在Optistruct里进行拓扑优化分析,拓扑优 化结果如图2所示。 在迭代密度云值图中的深浅红色部分表示密度 值较高的区域,表示在将来的进一步设计中改变最 小或基本不改变。浅色部分表示密度值较小的区 域,表示在将来的设计过程中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 优化设计。参考上述拓扑优化结果,对夹具结构进 行二次设计,得到结构如图3所示,结构经过拓扑优 化使夹具总质量由最初的l9.5 kg下降到16.0 kg,减 少了17.9 o/o,一阶固有频率由126 Hz提高到158 Hz,提 高了25.4%。 4尺寸优化 为使夹具的动静态性能达到更优,对夹具进行 尺寸优化,主要是对夹具使用的钢板厚度进行尺寸 优化。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将夹具中灵敏度较高 图3改进后模型 Fig.3 The model of Improved 的底面、侧面、中面、悬臂的厚度作为优化变量进行 优化分析。 将修改后的模型导入Hypermesh中进行前处 理,建立以体积最小化为优化目标,以固有频率150 Hz为约束的优化数学模型,优化变量初始值、范围 以及优化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夹具的对称性,所以代号为5—8悬臂在定义 变量后建立比例系数为l的线性关联,以确保优化 结果夹具的对称性,即在达到最优设计时,建立线性 关联的构件厚度相同。变量1优化结果如图4所示。 其余优化变量迭代历程不再一一例举,由图 4可见,底面板经过迭代5次之后,收敛于5.8 mill 线,圆整后板厚度取为6 mlTl。根据尺寸优化结 果,最终确定夹具模型各个板件的厚度尺寸,详 见表1。 5模态试验 按照设计制造出夹具实物,采用自由悬挂的方 式对其进行模态分析试验。试验系统设计如图5所 不。 根据夹具外形,用点来描绘夹具,夹具为小型构 件,所以选用加速度传感器,使用锤击法作为激励方 式。根据DASP软件中的节点编号,如图6几何节点 建模所示,在夹具实物上一一描绘,如果有某个测点 无法直接测量,可测量其附近两点,通过这两点合成 振动试验夹具的优化设计及模态试验 69 7e 715 e7 e 25 。5 8 49 4 45 4 3% 31 It ̄'afion 图4变量1优化迭代历程 Fig.4 Variable 1 Iterative optimization process 得到该点的约束。如果某个方向的测点无法直接测 量,也可测量其它的两个相互垂直方向,再通过投影 得到,最后采样获得试验数据。试验结果:一阶固有 频率为146Hz,在优化过程中设计目标为150Hz,两 者极为接近。一阶振型如图7所示。 图5模态试验示意图 Fig.5 Modal Test Schematic 图7一阶振型 图6几何节点建模 Fig.6 Geometric Modeling node Fig.7 First-order vibration mode 6结语 f1)把优化设计方法引入到夹具设计的环节,使 夹具获得了最佳的材料分布,有效去除不必要的材 料,减轻了夹具的重量,提高了夹具的一阶固有频 率。 计与工艺控制,2006,24(5):14—17. [2]胡波,等.振动试验夹具的设计[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 环境试验,2005,23(3):45—48. [3]陈茹雯.某军车车身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D].南京: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4. [4]刘齐茂.某型载货车车架结构的优化设计【J】.广西工学 院学报,2004,12,2. f2)运用模态分析试验验证夹具实物与夹具设 计阶段优化目标基本一致,有力证明本优化方法在 夹具设计环节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郑术力,常少莉,等.振动试验夹具设计研究【J1.可靠性设 f5]毛勇建.一种典型冲击试验央具的优化设计[J].强度与 环境,2003,30(1). [6]倪晓宇,易 红.机床床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J】. 制造技术与机床,2005(2):4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