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2022年中国甲醇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报告(目录)

2016-2022年中国甲醇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报告(目录)

2020-05-31 来源:六九路网


2016-2022年中国甲醇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报告(目录)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甲醇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报告

(目录)

【出版日期】2016年

【关 键 字】甲醇工业 行业分析 市场深度调查 投资风险预测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网 址】http://www.icanir.com/b/yejin/6289417AVH.html

报告目录:

2014年国内甲醇生产企业运行良好。统计范围内的全国103家企业,总产能4154.5万吨,开工率为68.3%,比去年同期增加0.1个百分点。

2014年中国甲醇进口小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国内供应过剩,使得国产货源价格相对较高,进口货源长期处于成本倒挂状态。 2014年中国甲醇总需求4084.4万吨,同比增长17.4%,增速较去年下降7.5个百分点。其中,新兴下游烯烃需求的甲醇增长29.9%;甲醇燃料等替代能源同比增长14.9%。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甲醇产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甲醇的概念和性质 一、甲醇的定义及来源 二、甲醇的生产 三、甲醇的特点 四、甲醇的毒性 第二节甲醇的主要用途 一、优良燃料 二、可生产防冻剂 三、重要有机溶剂 四、可做饲料添加剂 五、重要有机化工原料 第三节工业甲醇相关简释 一、工业甲醇及其性质 二、工业甲醇主要用途 三、工业甲醇包装贮运 四、工业甲醇毒性和防护

第二章 2014-2015年国际甲醇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2014-2015年世界甲醇工业的发展综述 一、世界甲醇工业发展回顾 二、国际甲醇市场价格行情分析 三、世界甲醇市场产销现状分析

第二节2014-2015年世界甲醇生产技术发展分析 一、世界气相甲醇合成工艺发展状况 二、世界液相法甲醇合成工艺分析 三、全球低成本甲醇生产技术的开发

第三节2016-2022年世界甲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第三章2014-2015年世界甲醇工业主要国家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美国

一、美国甲醇需求市场分析 二、美国甲醇进出口贸易分析 三、美国甲醇汽车的发展概况 四、美国研发出甲醇燃料电池系统 第二节其他国家

一、欧洲甲醇生产消费情况 二、法国甲醇生产成本分析

三、日本二氧化碳制甲醇有望实现工业化

第四章2014-2015年中国甲醇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产业政策分析 一、甲醇的物化性质及测定方法 二、进出口政策分析

第二节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 四、恩格尔系数 五、工业发展形势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七、中国汇率调整(人民币升值) 八、对外贸易&进出口

第三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中国城镇化率

六、居民的各种消费观念和习惯

第五章 2014-2015年中国甲醇行业发展状况综述 第一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市场发展走势分析 一、国内甲醇市场受国际天然气影响 二、中国甲醇市场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三、中国甲醇市场发展整体分析

第二节2014-2015年国内甲醇项目原料路线分析 一、天然气制甲醇项目建设情况分析 二、煤炭制甲醇项目建设情况分析 三、焦炉气制甲醇项目建设情况分析

第六章 2014-2015年中国甲醇市场面临的挑战及策略分析 第一节2014-2015年国内甲醇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浅析 一、规模、工艺及市场容量对比 二、区位、物流与储运设施 三、销售区域与渠道 四、产品质量与能耗 五、资源供应与价格竞争力 六、生产环境影响

第二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分析

一、甲醇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

二、中国甲醇产业的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 三、甲醇产能扩张过快面临风险 四、甲醇产业面临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三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行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甲醇行业发展应注意几大因素 二、中国甲醇行业要建立损害预警机制 三、国内甲醇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第七章2010-2015年中国甲醇产量统计分析 第一节2010-2015年全国甲醇产量分析

第二节2015年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甲醇产量分析 第三节2015年12月甲醇产量集中度分析

第八章 2014-2015年中国甲醇重点应用——甲醇汽油的发展 第一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燃料应用状况分析 一、甲醇作为燃料的应用领域 二、甲醇作为车用燃料的可行性分析 三、中国甲醇燃料市场推广及建设情况

四、甲醇燃料国家标准

五、山西甲醇燃料研发和应用达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汽油市场发展及推广状况 一、中国甲醇汽油的使用状况 二、中国推广甲醇汽油的时机成熟 三、中国甲醇汽油推广破除技术障碍 四、中国甲醇汽油全面推广尚待时日 五、国家发展甲醇汽油的策略

第三节2014-2015年主要地区对甲醇汽油的推广状况分析 一、山西省甲醇汽油的推广及发展状况 二、新疆正式推广甲醇汽油 三、陕西省甲醇汽油的推广状况 四、内蒙古甲醇汽油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五、上海甲醇汽油推广状况

第四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汽车的发展状况分析 一、国外甲醇汽车发展停滞的原因

二、中国甲醇汽车及配套项目研发进入产业化 三、中国甲醇汽车的大力推广指日可待 四、中国甲醇汽车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汽油投资分析 一、甲醇汽油商机无限 二、甲醇汽油项目投资评价

三、甲醇汽油效益分析 四、甲醇汽油投资优势分析

第九章 2014-2015年中国甲醇重点应用——甲醇燃料电池的发展 第一节甲醇燃料电池的相关介绍 一、甲醇燃料电池的定义 二、小型和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三、甲醇燃料电池的技术指标 四、甲醇燃料电池的效益分析

第二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燃料电池市场发展概述 一、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状况 二、甲醇燃料电池的技术指标 三、甲醇燃料电池的效益分析

第三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燃料电视市场格局分析 三、甲醇燃料电池受手机厂商垂青 四、甲醇燃料电池将进入工业化阶段 五、甲醇燃料电池需求不可估量

第四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燃料电池研发动态分析 一、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二、清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发再创新高 三、我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获得新突破

第五节中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抗C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一、阳极甲醇电氧化反应机理 二、铂基合金电催化剂分析 三、其它类型催化剂分析

第十章2010-2015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10-2015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第二节 2015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结构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第三节 2010-2015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产值分析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 三、出口交货值分析

第四节 2010-2015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一、销售成本统计 二、费用统计

第五节 2010-2015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第十一章2010-2015年中国甲醇(29051100)进出口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2010-2015年中国甲醇进口数据分析 一、进口数量分析 二、进口金额分析

第二节2010-2015年中国甲醇出口数据分析 一、出口数量分析 二、出口金额分析

第三节2010-2015年中国甲醇进出口平均单价分析 第四节2010-2015年中国甲醇进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一、进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二、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第十二章2014-2015年中国甲醇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甲醇竞争力分析 二、甲醇替代品竞争分析 三、甲醇技术竞争分析

第二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产业集中度分析 一、甲醇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甲醇企业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第十三章2014-2015年中国甲醇重点企业竞争性财务数据分析 第一节平煤蓝天集团光山化工分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建滔天然气化工(重庆)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内蒙古博源联合化工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安徽三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内蒙古苏里格天然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七节昆山合峰化工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八节安阳九天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节略…………

第十四章 2014-2015年中国甲醇装置产业运行走势分析 第一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装置发展总体概况 一、甲醇装置技术进展概况 二、国外大型甲醇装置运行现状

三、TD微震膜过滤回收装置在甲醇生产中的运用

第二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装置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一、当前中国建设大型甲醇装置探究 二、反应器设计与制造阻碍甲醇装置大型化 三、甲醇装置兴建过热存在隐患 四、中国开展甲醇制丙烯装置建设的建议

第十五章 2014-2015年中国甲醇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第一节甲醇主要生产技术简介 一、天然气制甲醇的生产技术 二、煤、焦炭制甲醇的生产技术

三、油制甲醇的生产技术 四、简述联醇生产技术

第二节2014-2015年世界甲醇生产技术发展分析 一、世界气相甲醇合成工艺发展状况 二、世界液相法甲醇合成工艺分析 三、全球低成本甲醇生产技术的开发

第三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生产技术发展状况分析 一、甲醇生产技术进展情况 二、大型甲醇生产技术发展概述 三、中国煤制甲醇技术发展状况 四、中国甲醇合成工艺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2014-2015年中国甲醇制烯烃技术发展分析 一、催化剂进展 二、工艺进展 三、经济性评价

四、中国甲醇制烯烃技术海外拓展取得重大进步 第五节2014-2015年其它甲醇应用技术的发展分析

第十六章 2016-2022年中国甲醇工业投资战略咨询分析 第一节甲醇项目成本与效益分析 一、煤气化制甲醇经济效益分析

二、天然气制甲醇经济效益分析 三、甲醇造气炉的经济效益解析

第二节2016-2022年中国甲醇工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甲醇行业区域投资机会 二、甲醇出口市场投资机会 三、甲醇企业多元化投资机会

第三节2016-2022年中国甲醇工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宏观调控风险 二、行业竞争风险 三、供需波动风险 四、技术创新风险 五、经营管理风险

第四节2016-2022年中国甲醇工业投资前景与建议分析 一、甲醇燃料投资前景可观 二、天然气制甲醇的前景看好 三、浅析甲醇下游产品的发展前景 四、甲醇工业生产投资要适度

第十七章2016-2022年中国甲醇工业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6-2022年全球甲醇工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一、未来全球甲醇需求增速预测

二、世界甲醇工业产销预测

三、世界及主要地区甲醇供需形势分析预测 第二节2016-2022年未来中国甲醇市场的发展 一、中国甲醇市场发展展望 二、“十三五”中国甲醇发展预测 三、未来中国甲醇市场需求预测 四、未来中国甲醇进出口形势分析预测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10-2015年中国GDP总量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0-2015年中国月度CPI、PPI指数走势图 图表:2010-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0-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0-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表 图表:2010-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图表:2010-2015年4季度我国工业增加值分季度增速 图表:2010-201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投资额走势图 图表:2010-2015年我国财政收入支出走势图 图表:2015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图表:2010-2015年中国货币供应量月度走势图 图表:2010-2015年中国外汇储备走势图 图表:2010-2015年央行存款利率调整统计表

图表:2010-2015年央行贷款利率调整统计表 图表:我国历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统计表

图表:2010-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0-201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10-2015年中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1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走势图 图表:2010-2015年我国总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4年人口数量及其构成

图表:2010-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走势图

图表:2010-2015年我国广播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走势图 图表:2010-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走势图

图表:2010-2015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走势图 图表:2010-2015年全国甲醇产量分析

公司介绍

北京艾凯德特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调研报告、行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最专业的调研报告、行业咨询企业。拥有庞大的服务网点,公司高覆盖、高效率的服务获得多家公司和机构的认可。公司将以最专业的精神为您提供安全、经济、专业的服务。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服装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智研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A. 北京艾凯德特咨询有限公司公司于2009年注册成立,是国内较早开展竞争情报、市场调研、产业研究及专项研究为主的调查研究机构之一,凭借其专业的研究团队,先进的研究技术在此领域一直处于绝对的优势和领先地位:

a) 拥有全国百万家企业基础数据库

b) 全国各地分支网络和严格的调查控制流程,使我们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向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c) 超过200多个研究项目的成功案例

d) 研究领域覆盖能源、化工、机械、汽车、电子、医疗等诸多行业 e) 我们很荣幸的为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麦肯锡、通用集团、波士顿咨询、三菱商事、中国农科院、同济大学、三星电子,松下电器、丸红株式会社海尔、美的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提供过咨询服务

B. 艾凯德特调研(行业研究)说明

a) 行业研究部分智研咨询主要采用行业深度访谈和二手资料研究的方法: b) 通过对厂商、渠道、行业专家,用户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并获得相应销售和市场等方面数据。

c) 二手资料收集,对部分公开信息进行比较,参考用户调研数据,最终获得行业规模的数据。

d) 艾凯德特具有获得一些非公开信息的渠道: e) 政府数据与信息 f) 相关的经济数据 g) 行业公开信息 h) 企业年报、季报

i)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j) 精深严密的数理统计分析

我们的服务领域

产业 产业环境 市场区隔 全球概况 产销状况 产业特性 吸引力 发展条件 发展轨迹 产业政策 竞争分析 发展策略

产品 产品定义 占有率 应用市场规模 市场结构 营销通路 供需变化 产品关联 生命周期 竞争者 成本结构 技术 技术现况 技术关联 新产品技术动向 替代技术 专利 标准 零组件 技术层次 技术趋势... 企业 基本数据 发展沿革 大事纪 动大投资 经营概况 竞争优势 经营策略 潜在竞争者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行业研究报告范文(节选)

第六章 2012-2013年中国重点省市物流发展比较分析

第一节 2012-2013年北京物流发展概况分析 一、北京物流布局正式确立

三环五带多中心”正式确立。在综合考虑货运枢纽、物流需求、产业聚集区等各种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点、线、面相互协调的„三环、五带、多中心‟的物流空间布局规划。”邓岷山说。

“三环”是指在六环路附近重点规划建设物流基地,在五环路附近重点规划建设物流中心,在四环路附近重点规划建设配送中心,形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由远及近、相互依托、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五带”是指为加强货物运输的合理化,提高物流效率,积极引导各类物流资源向西南(京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正南(京开高速公路和106国道)、东南(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东北(机场高速、京密路、京承高速公路)、西北(八达岭高速、110国道)等五个方向的物流通道聚集,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基地、若干个物流中心,形成五条集聚发展、连通快捷、服务产业的物流产业带。

“多中心”是指根据北京市各产业集聚和新城建设多中心分散布局的特点,相应配置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实现物流节点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功能。

北京市在优先发展顺义空港、通州马驹桥和房山良乡等三个物流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平谷马坊物流基地;积极培育已具有一定物流规模的大兴京南和延庆京西北等大型综合物流区,使其加快向物流基地方向发展;结合二级货运枢纽布局,在五环路及五大物流方向的交汇处附近重点规划建设10个左右的物流中心;重点在四环路周边和顺义、通州、亦庄等新城以及远郊区县人口密集区附近规划建设20个左右的物流配送中心。

二、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特点

北京市物流业活动情况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2013年% 项目 2013 2012 2012年% 物流业务收入 运输收入 保管收入 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 限额以上企业物流基础 设施情况 自有仓库和货场面积 货运车辆数 普通货车数 专业货车数 装卸设备台数 社会物流总额 农产品 工业品 进口货物 再生资源 外省市流入物品 单位与居民物品 物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亿元) (万平方米) (辆) (台) (亿元) (万人) 2267.6 1618.8 596.2 52.7 3503.4 42638 31743 10895 27953 72298.6 360.0 13875.4 22656.4 129.7 35230.3 46.8 48.9 2104.4 1517.2 562.4 24.8 3208.8 42907 32988 9919 39844 65851.1 337.8 13008.6 21984.3 67.0 30284.2 169.2 51.9 107.8 106.7 106.0 212.5 109.2 99.4 96.2 109.8 70.2 109.8 106.6 106.7 103.1 193.6 116.3 27.7 94.2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 采掘业、制造业、批发和 零售业 32.9 16.0 35.0 16.8 94.0 95.2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一)物流存量资源相当丰富,空间布局趋于合理

全市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较大,有着丰富的可利用资源。特别是制造业、批发业内部蕴藏着强大的运力,沉淀着大量的仓库、货场、运输装卸设备资源。工业企业和批发业企业自建仓储设施占总仓储面积80.7%,自有货运车辆占总车辆数的65%。从仓储设施的分布看,我市物流空间布局得到一定优化。改变了原来仓储设施主要集中在三环路以内的格局,市区内物流设施减少,向交通便利、适宜物流发展的四环路以外区域集中。76%的仓储设施已经分布到四环路以外,四环路以外的仓库达到10314个。

(二)专业物流体系基本建立,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专业物流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农产品及各类快速消费品的物流配送不断完善,医药、图书、冷链等专业化物流快速发展,已成为本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物流业态创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物流”、“总部+物流”、“展示交易+物流”等新模式日益成型,满足“最后一公里”物流需求的快递服务实现基本覆盖,物流服务对城市生活、生产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物流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自动分拣、实时跟踪、精益化管理等现代物流技术逐步推广应用。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物流快速响应能力大幅提高,应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圆满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的物流服务任务,在应对雨雪冰冻天气和汶川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应急保障作用。

(三)口岸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口岸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通关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初步形成了以首都机场空港口岸为核心,北京西站铁路口岸、朝阳口岸、丰台口岸、北京平谷国际陆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港为重要补充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口岸体系,为提高国际物流运行效率创造了条件。

国际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功能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天竺综合保税区已封关运营,并与首都机场实现区港一体、无缝对接,成为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的重要平台,本市国际分拨中心的地位更加凸显。平谷国际陆港积极推动京津两地跨关区快速通关,为本市外向型企业提供了新的海运通道。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批准,为保税物流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政策功能优势。

三、奥运会给北京物流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第一,奥运会建设带来的物流需求。 有人测算,1500亿元的新增投资,将拉动北京GDP年增3~4个百分点,拉动全国GDP0.3个百分点。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生产资料、大量生活资料,必然使物流量大增,交通运输业、仓储业、流通加工业、物流信息业、装卸搬运业、包装业、配送业等等都会得到发展。

第二,奥运会所需装备的物流需求。悉尼奥运会货运代理商德国的SCHENKER公司在比赛前从197个国家组织空运1200吨、海运40000吨,共25000种货物到悉尼,配备了拥有3000个托盘货位仓库进行存储。英国BBC电视转播设备就有15600公斤。有人估计,北京奥运会这一物流量会明显增加。

第三,奥运会期间的物流需求。 上万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官员,上万名新闻记者,数万名工作人员、志愿服务人员以及来自国内外的上百万旅游者、观众云集北京,需要大量的生活资料物流。

第四,以奥运为契机,改造北京的物流设施,调整物流布局,提高北京物流总体水平。

第五,通过举办奥运会、展示北京的人文风采,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特色,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二)挑战

第一,奥运物流需求与目前北京市物流业相对散、小、弱,布局不尽合理的矛盾。北京市已有了一个物流发展总体规划,但领导层之间、各部门之间思想还不统一。缺少像首都机场航空货运枢纽那样的现代化物流节点。配送中心建设严重滞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基本没有改变。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第二,奥运物流需求与缺少国际水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矛盾。奥运物流的需求需要外包,承接外包的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北京有中央级的物流公司,如中远、中外运、中邮物流、中铁物流等,但北京市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相对较弱。因此,国内物流公司分得的蛋糕有多少、有多大还不能定论。

第三,奥运物流需求与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的矛盾。物流需求大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讲究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如何降低,靠的是物流资源的整合,靠的是运作模式,靠的是综合协调能力,靠的是多式联运,靠的是供应链管理。北京还缺少运作这么一个大活动的物流团队,缺少组织协调的方法与经验。

第四,奥运物流需求的特殊性与物流服务能力的矛盾。 奥运物流中的比赛器材、新闻器材、生活资料等几乎都是关键物品,要求高度的安全性。其数量必须准确无误,并按时到达,质量上达标,且不能丝毫损坏。由于物流问题而影响比赛,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过去习惯于人海战術,搞大库存,但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是市场化运行,既要不出问题,又要最优化,成本最低,这无疑是一大难题。

第五,奥运物流需求与周边城市配套物流协调一致的矛盾。奥运会不光是北京的事,大量国际物资要从天津港进出,需要天津物流的配合;一些比赛场所不在北京,需要城市物流之间的协调作战;奥运会需要的物资大量要从全国特别是周边省市进入,也存在一个统一指挥的问题。物流是一个血脉系统,哪里出问题都不好办。

第六,奥运物流需求与产生大量的回收物流之间的矛盾。 北京奥运提倡“绿色奥运”,绿色奥运包括绿色物流,不能由于增加物流量与客流量而污染环境,需要回收的物资进入回收物流系统。

四、北京发展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资源结构不尽合理,运输格局有待优化

一是北京地区无专用货运机场,天然缺乏港口水运。二是公路、铁路、航空各自分立发展,互不衔接。公路和铁路货运场站、装卸点数量多,但大都规模小。铁路、公路建设与站场建设不衔接。三是民航、铁路货运占货运总量比例过低,公路、铁路、民航的格局有待优化。

(二)自营物流比例高,物流非合理化状况突出

大多数工商企业内部生产与流通“大而全”、“小而全”。70%物流需求采取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自我实现方式,自营物流方式基本为仓库加车队。物流效率处于低水平、高消耗的状态。表现在:

1.固定资产投入大,维护成本高

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土地、房屋、运输、装卸设备。同时发生较大的维护成本。工业物流费用维护车辆、仓库的物流费用26.8亿元;批发业维护费用16.4亿元。

2.自营物流方式效率低,流动资金占用大,隐性成本高

自行运输是一种单门独户的方式,运量难于自我调剂,因而无法获得专业化物流模式带来的规模效益,距离效益和速度效益。自行运输“以公代铁”,汽车在长距离、大批量运输处于劣势。车辆回程空驶率高。浪费严重。

五、北京发展物流的策略

(一)政府应成立专门的物流发展组织机构,统一规划整合我市的物流资源和物流体系

随着入世,物流业率先对外开放,经济的快速增长和2008奥运在北京举行,为我市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03年国内发展物流的城市纷纷从规划阶段进入实施阶段。我市制定物流规划较早,物流园建设开始投入实施。但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都需完善;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宏观协调不可忽视。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各行业、各管理部门自成体系,各自制定行业物流发展规划。由于缺乏一体化的思考与运作,难以协调发展。建议成立由公路、铁路、民航、管道、计委、商业、工业、外贸、海关等部门联合组成的高层次物流组织协调机构,同时聘请懂专业、了解实际情况的专家参与,统一规划与整合我市的物流资源与综合物流网络体系,协调解决部门分割带来的实际问题,对区域物流的规划布局,功能定位,标准化建设、物流市场培育等等问题进行更深入、更具前瞻性的研究。

(二)打造我市物流的品牌企业,加快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 政府应打破行业界限,加强对分布在各系统、各行业的传统运输与仓储企业统一规划,整合功能。对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企业,组建一批大型物流骨干企业,增加专业化技术装备的投入,运用现代物流观念,管理模式和一流的服务树立品牌。对分散弱小的运输企业,采取兼并和联合的形式,形成核心竞争力。公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路运输具有门到门,方便快捷的特点,我市公路运输存在优势,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可以把发展多式联运和一定范围的物流配送服务作为发展方向,为我市制造业、大型超市、商场、连锁店提供方便、快捷的配送服务。从提高物流速度,满足物流需求出发,逐步延伸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增值服务业务,加快由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

(三)优先发展物流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水平

现代物流的重要特点是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与网络是现代物流业发展与运作的核心。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流量大大增加,没有信息网络的快速传递,物流系统是无法实现高效快捷服务的。传统物流存在信息应用技术水平低,信息利用率低和信息不共享的缺陷。因此。通过加强物流业网络建设,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等手段,掌握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把制造企业、运输仓储企业、零售商、客户之间的信息通道连接起来,形成联盟合作,逐步向供应链管理模式过渡。

(四)第三方物流应面向需求拓展服务,内部物流应逐步向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转移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物流相关产业的产品技术经济特征决定其对物流产业需求的形式、内容及价值空间。第三方物流应注意根据需求拓展服务。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准确性要求高,本次调查主营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企业仅占12 %,为信息产业服务的企业仅占1.4%。第三方物流公司应关注物流需求主体,在制造业、IT业的拓展业务。我市工业具重工业加工型特点,能源、原材料、产成品输入输出量大。若改变目前自营物流非合理化状况,一方面改善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内部物流逐步与核心业务剥离,成立专业公司或将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使内部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社会化物流转移。

(五)加快观念转变,增加有效需求,培育物流市场

现代物流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新概念,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流通模式使物流市场呈封闭状态。我市物流业发展慢于深圳、广东沿海城市。物流需求方认识滞后是原因之一。因此加快观念转变。培养或引进物流专业人才,接受先进的物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流管理方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继而激发企业对专业物流的认识和需求。物流供应方要用最低的价格,最好的信用吸引企业,改变物流市场封闭状态。

六、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将造就临空产业经济核心区

临空经济区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总体规划控制面积17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含机场占地27平方公里)。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在机场周边10公里范围内,初步形成以天竺综合保税区、空港经济开发区、林河经济开发区、国门商务区、空港物流基地、北京汽车生产基地等六大功能组团和机场周边重点镇为平台,航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共同推动,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聚明显的高端产业功能区,正成为首都东部发展带最具经济活力的新增长极。

北京临空经济区空间规划示意图 资料来源:艾凯行业数据中心整理

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实现增加值302.3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3.4%;世界500强企业达30余家,跨国公司达80余家,航空及相关企业达170余家,聚集了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空中客车、汉莎、TNT、华辉、松下、索爱、LG、JVC等众多世界知名企业;64家重点航空企业上缴税收36亿元。

紧邻机场西北角,兼有“港”与“区”的双重特性的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所有政策和功能。目前,区域内的天竺出口加工区共有28家企业入驻,其中20家企业投产,进出口总额每年都在成倍增长。

在机场西侧,以航空类产业和临空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北京空港经济开发区,现代化厂房连成一片,已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中外企业相继入驻,每公顷土地吸引投资近亿元、实现产出2.1亿元,创造着惊人的“钻石效应”。

在机场东侧,作为中国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之一的林河经济开发区,有研硅股、北一数控等国内著名电子技术生产企业在这里落户;数控机床、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等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成为这里的主导产业;“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超精密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以北京现代为龙头的北京汽车生产基地,正创造着中国汽车工业史的奇迹。

在机场北侧,以航空物流业为主的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初具规模。荷兰TNT、日本邮船、德国汉莎等9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美国普洛斯、日本近铁、丹麦华辉、中外运、宅急送等70余家国内外知名航空物流企业相继入驻。截至8月底,基地共引进企业246家。

在机场南侧,规划总面积19.65平方公里的国门商务区正在加紧建设。国门商务区以吸引国内外航空企业总部、航空相关产业总部、金融及衍生产业总部为突破口,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培训、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商务服务、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化国际商务区,树立首都国门新形象。

第二节 2012-2013年天津物流发展概况分析 一、天津现代商贸物流快速发展配送已逐渐形成体系

2006-2013年天津物流发展概况

年份Year 2006 货运量(万吨) 42863 # 铁# 公路 路 8409 20290 运 13313 吨公里) 12184 路 353 路 76 运 11751 # 水货物周转量(亿# 铁# 公# 水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51338 55065 43554 41611 44651 47698 51603 11288 12161 11284 7597 7286 7909 8446 23500 27000 19800 20855 23426 28228 31985 15671 15096 11656 11911 12711 10332 9884 15221 14479 10102 9859 10121 7635 5390 355 343 297 298 296 287 273 88 103 206 231 267 329 368 14774 14029 9595 9324 9553 7012 4742 资料来源:天津市统计局

一是仓储设施形成一定规模。据调查,目前商贸流通领域仓储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主要涉及粮油、棉花、食品、化工、工业品以及冷藏等多个行业,广泛分布于市区各地,其中以北、东两个方向相对集中。商贸仓库大多拥有铁路专用线、库房等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同时立体仓库、专用叉车、集装箱车、箱式货车、物品托盘等现代仓储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兴建的西营门国家粮食储备库、滨海粮库,以及改造提升的扬台仓库和二商冷冻库等一批仓储设施,体现出较高的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了商贸物流设施档次。

二是连锁物流配送渐成体系。以采用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理念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已进入连锁领域,沃尔玛、家世界、人人乐、津工、国美等重点企业建立了支撑连锁经营核心业务发展的物流配送网络。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建成各类连锁配送中心20余个,连锁企业物流配送额达到160亿元。随着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成融合,进一步促进形成支撑支柱产业和连锁商业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三是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共同发展。按照现代物流的标准和要求,对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实施改造调整,进一步促进了规模化运作和集约化经营。物资集团不断扩大代理、配送规模及范围,其中煤炭、钢材和化工三个主要品种年配送量分别达到300万吨、200万吨和20万吨。二商集团围绕打造现代物流冷藏链,大力改造提升冷库仓储功能,经营使用率接近100%,占全市冷藏市场的比重达到70%。与此同时,大田等一批民营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建设,形成独特服务模式,为外资合资制造企业、商贸企业提供物流外包服务,基本形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成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和提供各种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阻碍天津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六大因素

(一)物流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的现代物流理念,习惯“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导致自办物流比重较高。现代化物流设施配套不合理,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困难,物流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以天津家世界超市建立的独立配送公司为例,其自有配送中心仅能满足25%的配送任务,其余75%仍需由供应商送货,成本高,效益低,经营方式不够集约化。

(二)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据天津市现代物流管理办公室的一项调查显示,天津市2万多家物流及相关企业中,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数与职工总数之比为1∶20。51%的物流企业中技术员工的比例在20%以下,约76.9%的企业没有一个物流专业人员。在此影响下,大多数企业只能从事功能单一的运输、仓储或配送,物流设计能力差,物流增值服务少,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以及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如新加坡叶水福、河北宝硕集团等一些国内外的物流巨头在进入天津市场之初,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在津招聘的企业员工缺乏服务观念和提供规范化服务的能力。

(三)过多依赖于传统交通运输仓储业

目前,天津市物流产业活动仍以 传统的货物运输、仓储业为主体,物流包装、物流配送、物流管理等高利润低成本的现代化第三方物流比重还较低。物流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通运输仓储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业特别是中远货运散货效益下降影响。

(四)空港聚集功能弱

天津机场航线航班少,尤其是缺少国际航线,对适航货物吸引力小,大部分产品需从北京机场转运,航空物流增长缓慢。

(五)管理机制存在障碍

物流产业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非常突出,行业或部门之间条块分割问题严重,妨碍了现有物流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和其自身具有的社会化优势的发挥,束缚了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与物流企业发展相关的融资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尚不完善,也制约了现代物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流业的发展。

(六)缺乏集约化经营理念

国际上通常把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及地区经过推行现代物流,这项指标已控制在10%左右(美国为10.5%,日本为11.4%,台湾为13.1%,新加坡为13.9%,香港为13.7%)。

三、天津建立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议

(一)在保持传统交通运输仓储业优势的同时发展壮大物流包装、物流配送、物流管理等相关行业

物流产业的发展是各个相关行业共同发展的结果,不应过多地依赖于某一个行业,因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是相互连带的,孤立地做大做强某一个中心是不现实的。天津是以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是各种原材料、燃料、产成品进出口的通道和门户。因此,要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以外,首先要使其成为北方乃至全国的贸易中心,因为有物的交易才有物的流动,商贸流通及其他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和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充分挖掘潜力,促进天津市物流包装、物流配送、物流管理业的发展,使天津市物流产业形成多企业支撑、广行业覆盖的格局。

(二)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

综观国内外港口城市发展的历史,城以港兴,港以城荣。如何充分发挥港口的优势,增强对世界的吸引力、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关系到天津的城市地位和作用。天津市一方面应不断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天津港集疏运通道能力,充分发挥港口吞吐、拆装箱、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实现港区联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善空港环境,加快滨海国际机场扩建改造,提升空港物流服务功能。此外,还要加快天津市10大市级物流园区和34个区县级物流园区的建设,尽快形成全方位、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在充分发挥辐射和服务功能的同时,把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

(三)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促进环渤海区域物流圈的构建 目前,环渤海区域(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以及北京、天津等五省二市)物流业的发展呈现为三极格局,即以大连为核心的辽东半岛、以青岛为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核心的胶东半岛和天津。这与珠江三角洲以香港为中心,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单极物流格局有所不同。

目前,环渤海区域还没有哪个城市具有绝对的优势引领区域物流的发展,但天津具有地理区位、综合服务、土地和资源、产业与科技等优势,滨海新区具有联系环渤海南北各方的枢纽功能,与周边地区的互补性强,特别是独具京津两市科技和人才优势,综合优势明显。我们应抓住机遇,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构建区域物流服务高地,争取实现与青岛港、秦皇岛港、大连港等的联动发展,统筹区域产业分工和布局,从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建设好环渤海物流圈。

(四)引导企业剥离自营物流,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物流业的发展并非企业一方的事情,牵涉到社会网络的各个方面,只有当大量企业真正提出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时,这一产业才有可能步入快速增长时期。因此,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为中心。

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扩大物流需求,逐步将生产制造和商贸领域以外的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流通领域的加工、整理、配送等业务有效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的规律和构架,进行整合和重组,对整合重组分离出来的有效物流资源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实行专业化经营。鼓励工商企业将部分物流业务进行物流外包,提高专业化程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高效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五)转变政府职能,为物流业发展营造优质宽松环境

物流业的发育、成长,需要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来支撑,体制问题的核心是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各自应承担的职能、权利和利益的划分和平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当以需求为导向,在提供宽松政策的同时起到“规划引导、政策推动、搭建平台、规范运作”的作用,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为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稳定的环境。

同时,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对物流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和研究,提升产业竞争力,为行业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

四、物流业将发展成为天津的支柱产业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物流业将会成为天津的支柱产业,它不仅会带动天津经济发展,也会带动中西部甚至中西亚地区协调发展,更好地参与到东北亚经济的合作中。天津滨海新区在国家定位上是\"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天津是北方开放的门户,一个基地即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转化研发基地,两个中心即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而物流业是天津发展的支柱产业。

发展物流业需要有建立大运输的条件,天津恰恰具备。天津的交通体系建设很快,已经建成天津到北京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天津还需要大力发展物流企业,改进物流设施,搞好物流会展。

戴相龙介绍,天津已经有5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还要再建设一个,正在规划建设的新会展中心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

五、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破土动工,形成航空产业链

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破土动工,形成航空产业链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资料来源:艾凯行业数据中心整理

扩展和强化航空运输网络,提升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之间的对接程度。实施候机楼、跑道、停机坪、停车场(楼)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改建和扩建,加快推进滨海国际机场扩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空港周边交通路网建设,形成机场、市区、港口以及通达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积极争取民航总局的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第五航权的开放,吸引更多的中外航空企业落户天津机场,进一步扩展新的航线,增大航线航班密度,最大程度地完善干线航线网络。完善国际与国内、腹地与港口之间的衔接,提高国际国内中转物流能力。加快天津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改善机场货运设施条件,统筹规划与发展机场周边的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与货运枢纽相关的产业群体,推动航空货运企业由单一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构建中国北方最快捷的航空物流运作平台,努力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空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物流中心、大型门户枢纽机场乃至东北亚航空储运、分拣分拨中心。

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为契机,依托滨海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以港航物流服务系统为核心,以大宗商品交易为主要平台,以金融及信息服务为保障,构建“交易+物流+金融及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国际型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区。

建设区域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优化整合现有交易市场,采用灵活多样的交易模式,加快建设工程机械、汽车、金属、煤炭、成品油、农产品、钢材、船舶等大型交易市场,扩大市场容量,通过大市场建设,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在东疆保税港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开发区等功能区,加快推动期货交割库建设,扩大交易品种,做大交割规模。争取设立全国性期货交易市场,带动物流金融、贸易结算、物流咨询服务等相关行业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国际性流通中转枢纽。

增强国际港航物流功能。优化整合港口资源,进一步提升航运功能、港口与码头服务功能、集疏运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加快促进东疆保税港区建设,联动发展综合保税区、海港物流区、空港物流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内陆无水港等,通过区域联动、功能联动、信息联动,尽快形成辐射、覆盖内陆腹地的保税物流网络。加大对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交易、航运咨询、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力促进各类航运服务要素的集聚。积极引进全球物流百强企业和全国物流百强企业,建立总部型物流基地和运营中心。大力培育、扶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本土化综合物流集团,开展国际航运、物流信息、物流金融和全球供应链管理等综合性、高附加值业务,提升港航物流体系的国际化、专业化程度。

完善港航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在于家堡金融区和东疆保税港区设立物流金融服务中心,积极鼓励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的总部和分支机构,开展涉及国际国内物流的投资、信托等金融服务,创新物流金融服务产品。鼓励金融企业服务网点进驻各类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为物流企业开展贴身式金融服务。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保险基金、产业基金等开展仓单质押、融通仓、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支持行业协会、业内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发债、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解决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问题。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搭建以第四方物流为主体的港航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并扶植若干第四方物流企业,积极开展第四方物流运营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实践创新,依托天津电子口岸和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港口、海关、检验检疫、航运、航空、铁路、物流等信息资源,整合物流企业与物流基地的信息资源,构建第四方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的有效对接,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智能配送、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跟踪反馈、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辐射中国北方的第四方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为物流服务与联动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持,实现物流服务的网络化、智能化。

第三节 2012-2013年上海物流发展概况分析 一、“十一五”时期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分析

“十一五”以来,上海物流业发展抓住“搭好平台、培育主体、建立网络”三个关键环节,增强城市物流功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物流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一五”期间,上海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在国家“调结构、扩内需”政策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上海克服困难、积极推进,物流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2010年,上海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03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1.2%。2010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900万标准箱,均位居世界第一;上海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71万吨,其中浦东国际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

2005-2010年上海物流业规模

平均增长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率 物流业增加值(亿元) 货物运输量(万吨) 航空货邮吞吐量(万吨) 1175 1339 1573 1760 1694 2037 10.00% 2.70% 11.30% 68741 72617 78108 84347 76968 81023 222 253 290 305 298 370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44317 53748 56145 58170 59205 65339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准箱) 1808 2172 2615 2800 2500 2907 8.30% 10.60% 资料来源:上海政务信息网

2.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

信息化和标准化得到加强。上海电子口岸平台主要口岸物流单证电子化率达75%,上海口岸通关效率和物流信息服务水平大大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标准化立体仓库、自动拣选设备等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装备逐步推广和应用。物流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累计研究各类物流标准达20多项,牵头研制的《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等多项国家标准已获得国家标准委评审通过;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方物流分技术委员会落户上海;选择试点企业积极开展物流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发布实施了本市地方标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制定实施了《城市配送物流车营运技术规范》和《冷藏保鲜车辆营运技术规范》。

二、上海物流园区与专业物流基地成为发展亮点

口岸物流实现了海、陆、空港保税物流功能全覆盖。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的成立,标志着“三港”、“三区”实现联动发展,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洋山保税港区营业税免征政策效应初显,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有序开展,跨国采购、国际配送、贸易展示、出口集拼、中转分拨等业务得到拓展,上海物流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物流以四个专业物流基地为代表,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入合作,9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示范企业”,物流业对制造业支撑能力得到强化。城市配送物流推广配送标准、优化通行政策,上海城市配送的物流效率、服务能力和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洋山深水港三期和外高桥港区六期基本建成使用;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的扩建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营;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沪杭客专、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内河航道整治进展顺利。重点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深水港物流园区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能力逐步提高;外高桥物流园区跨国采购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和国际配送功能不断拓展;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功能进一步凸显。四个专业化物流基地以制造业配套为核心,吸引物流企业集聚发展,相关开发建设以及项目引进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三、上海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4年上海市运输业发展情况

比去年同月增长指标名称 12月 (%) 货物运输总量(万吨) 铁路 水运 公路 机场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进港量 出港量 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289.46 (万TEU) 进港量 出港量 机场旅客吞吐量(万人735.49 次) 11.1 8965.90 8.3 143.64 145.82 6.0 8.4 1732.31 1796.21 4.8 5.1 7.2 3528.53 5.0 7531.90 41.08 3968.25 3490.00 32.57 6312.01 3755.68 2556.33 -3.8 -28.4 -3.8 -3.6 6.2 -5.3 -9.0 0.6 90340.88 548.96 46582.53 42848.00 361.39 75528.89 44662.49 30866.40 1-12月 (%) -1.3 -20.9 -0.2 -2.2 7.4 -2.6 -4.9 0.9 比去年同期增长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企业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支撑上海口岸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等重点领域发展的现代物流市场多元化体系已基本形成。国际著名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上海;大型中央企业以上海为基地组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本地国有物流企业逐步转型,通过外包重组和整合资源延伸服务功能,逐渐成为现代物流企业;一批民营物流企业总部集聚上海,形成自身独特的管理理念和业务模式。截至2010年底,上海已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107家,其中4A级以上企业54家。30家企业获评“全国先进物流企业”,石化、汽车、医药、电子等专业物流与产业融合互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区域物流联动效应明显。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长三角地区道路货运(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物流相关行业协会加强与江苏、浙江物流行业协会的互动,并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上海物流企业加快对接长三角的步伐,港口企业与沿江多个港口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专业化港口物流公司,促进沿江物流资源整合。

四、“十二五”时期现代物流业将发展为上海支柱产业

2014年上海市物流发展情况

比去年同月增长指标名称 12月 (%) 货物运输总量(万7531.9 吨) 铁路 水运 公路 机场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41.08 3968.25 3490 32.57 6312.01 -28.4 -3.8 -3.6 6.2 -5.3 548.96 46582.53 42848 361.39 75528.89 -20.9 -0.2 -2.2 7.4 -2.6 -3.8 90340.88 -1.3 1-12月 (%) 比去年同期增长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吨) 进港量 出港量 国际标准集装箱吞289.46 吐量(万TEU) 进港量 出港量 机场旅客吞吐量(万735.49 人次) 11.1 8965.9 8.3 143.64 145.82 6 8.4 1732.31 1796.21 4.8 5.1 7.2 3528.53 5 3755.68 2556.33 -9 0.6 44662.49 30866.4 -4.9 0.9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十二五”时期,围绕本市“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本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规划布局五大重点物流园区、四个重点制造业专业物流基地,规划引导形成一个城市特色配送物流带,进一步强化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节能降耗、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衔接,形成科学合理的物流业发展布局。

重点物流园区、重点制造业物流基地、城市特色配送物流带布局示意图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资料来源:艾凯行业数据中心整理

(一)重点物流园区

依托海、陆、空港门户,加强多式联运能力建设,突出功能提升和联动发展,搭建对接国际、连接腹地、服务全国的物流设施平台。

1.深水港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区和临港产业园区,以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核心功能载体,积极探索实施“启运港退税”、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登记、期货保税交割等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集拼分拨等功能,加快形成面向亚太的采购集拼和分拨配送中心,加快拓展贸易展示、大宗商品集散、离岸云海数据、检测维修制造等功能,形成保税功能与临港产业优势融合的港口综合型物流园区。

2.外高桥物流园区。依托外高桥港区和外高桥保税区,以建设“国际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标志,积极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服务支撑载体,大力发展为专业化进口贸易平台服务的航运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培育为国际贸易结算中心服务的国内外物流业务管理中心,不断拓展以文化贸易、医药研发、检测维修等服务贸易为特征的物流功能,形成国际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紧密结合的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区港联动型物流园区。

3.浦东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和空港产业园区,以建设国际临空服务创新实践区为抓手,积极打造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主要服务载体,大力发展国际国内著名航空公司的亚太货运枢纽功能,积极推进国际快递、国际中转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时效性的航空物流服务,加快拓展融资租赁、设备维修、贸易展示等航空物流增值服务,形成航空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航空口岸型物流园区。

4.西北综合物流园区。依托普陀槎浦、未来岛和嘉定江桥物流基地,进一步加大传统陆路货物集散功能的调整升级力度,积极打造城市商贸配送物流的标志性载体,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中心、陆上货运交易中心、大型城市超市配送等平台功能,积极推进物流总部经济、商务会展、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不断拓展铁路班列运输、北虹桥临空物流等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落实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规划,推动货运停车场向更具市场经济性的综合货运枢纽搬迁,形成具有国际化城市物流服务特点的物流园区。

5.西南综合物流园区。依托发达的加工制造业基础和西南综合交通门户枢纽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重要陆路物流枢纽的功能载体,大力发展面向长三角制造业的物流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与电子商务更加融合的物流功能,不断拓展城市配送和区域分拨等物流服务,进一步优化集疏运体系,落实规划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形成具有国际供应链管理特征的物流园区。

(二)重点制造业物流基地

以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依托,通过企业主体的市场化运作,实现专业化物流服务资源集聚,拓展提升制造业物流的服务功能。

1.国际汽车城物流基地。依托国际汽车城产业基地建设,发挥龙头物流企业带动整合作用,打通采购、生产、营销、售后各产业环节,不断优化公路、铁路运输方式的衔接,为汽车与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贸易销售、博览展示、检测维修等全流程提供物流服务。

2.化学工业区物流基地。依托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以化学工业区物流产业园为核心,推动化工物流与化工贸易的市场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满足各种化工产品生产流通需求,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加工、包装、配送、储运等物流服务。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3.临港装备制造业物流基地。依托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对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两化融合试点区域建设,为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大型船用关键件、航空设备及配套、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大型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供专业化的物流及延伸服务。

4.钢铁及冶金产品物流基地。依托精品钢基地建设,着力推进罗泾港配套产业区发展,加快吴淞国际物流园转型升级,通过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集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发布、市场交易、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电子商务钢铁物流贸易平台,为钢铁产业链提供现代化的物流服务。

(三)城市特色配送物流带

结合本市综合货运枢纽规划建设,依托市场形成的相关物流企业总部和项目,规划引导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配送物流带,促进企业和项目集聚,物流设施集约建设使用。

电商快递和快速消费品城市配送带。依托本市境内沈海高速沿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强的市场经济性,汇集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地区总部和快递企业总部,不断深化完善对于城市配送网络的衔接和管理功能,努力形成快速响应城市居民消费需求,辐射长三角周边城市,嘉定、青浦、松江组团式发展的良好格局。

“十二五”期间,在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力度,对列入重点物流园区、重点制造业物流基地和城市配送网络体系的项目用地需求,给予重点保障,并促进项目进入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同时,结合各区县物流业发展实际,合理布局区域性物流基地和配送节点,促进本市现代物流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相适应,形成层次清晰、相互衔接、运作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