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就爱读书。因为爱静静地看书,大人们都说我是个文静内向的孩子。爸爸也总是夺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故事书,硬是把我赶出去玩。可是比起游戏、运动,我更喜欢徜徉在书的海洋中。那时的书籍还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样,我只是凭兴趣看一些小人书、故事书,当时并不明白书籍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只知道自己在《少年文艺》《儿童文学》《故事大王》的陪伴下,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轻松考上了师范学校,实现了当一名小学老师的理想。
进入师范后,最让我兴奋的就是学校有一个图书馆,不仅可以在阅览室阅读,还可以借阅喜爱的图书。那时看的最多的就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简爱》《红与黑》《童年》《呼啸山庄》《西游记》《红楼梦》。。。。。。现代的鲁迅的小说、老舍的大作、冰心的散文,尤其是唐诗宋词,把我带入了一个另一样的世界。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不仅能倒背如流,还精心做了摘抄,一直珍藏。这段美好的时光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也提升了我的文学素养,让我受益终生。我想:如果没有书籍的陪伴,我的学生生活一定会失去绚丽的色彩。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走上工作岗位,我更清楚读书对一位老师意味着什么。不仅要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更要读一些教育名家的专业著作。教育大师们的人格魅力让我敬仰,影响我的一言一行。
首先,读教育类书籍。这类书籍除了反映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最前沿问题的思考和理论的指导,更多的还是鲜活的能触动人心灵的教育案例和叙事,如艾斯奎斯《第56号教师的奇迹》、马修斯《每个孩子都
爱学——美国KIPP学校的奇迹》、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吴非《致
青年教师》、管建刚《不做教书匠》、台湾林文虎《好老师在这里》、薛瑞萍《给我一个班就心满意足了》,孙明霞《心与心的约会——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以及苏静《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等书籍。我不仅为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也引起我的共鸣、思考和探索。它可以使我们的心变得开放、细腻而温和,使教育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和感染力;我眼里不再只有冷冰冰的分数,开始关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的成长;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我还看到了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坚持、勤奋,爱心、智慧、协作、创新、尊重、悲悯、反思„„既是美好教育本身应当具有的内涵,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而这种追求,也应当是美好而幸福的。
其次,阅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文学作品和思想随笔。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一个智慧碰撞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质与智慧力量。爱因斯坦说:“人们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从这句话中我能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让我们即使身处现实,也能做到不过分注重对功利与物欲的追求,这样我们距离幸福才不会越
来越远。并且通过阅读,寻找精神力量,让自己走在教育的幸福大道上。周国平《把心安顿好》,会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温暖、丰富、细腻和鲜活,让我们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认清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认认真真做着这些事情,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找到自己最合宜的位置。于丹的《庄子》心得告诉我:虽然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有坎坷和不平,但无论是荣誉还是困苦,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只是过往,我们更要追究和把握的是现在的质量。《论语》心得更是给我的心灵以洗涤,她告诉我这个世界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永远是最简单的,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让我从容应对人生中的种种境遇。
作为一名老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通过阅读,自觉地反思教育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生活品质,提高个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读书人。要善于探索与发现,能通过阅读中发现一些新的、有趣的的事物;也要勤于思考,乐于交流;更要善于观察、勤于动笔、乐于实践。济南的侯登强老师给自己确定了这样的目标:“读懂儿童,走向孩子,做个教育的观察者、实践者,让孩子因为遇到我而幸运,也让自己的职业生命从此变得与众不同。”他希望自己一直保持“在路上”的生命姿态,怀着对教育的虔诚与信仰,用心做好教育,让自己的职业生命熠熠生辉。
教师应当像蜜蜂酿蜜一样,广采博取,吸收众家之长,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高。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的阅读中受益,让每个人都能成为阅读的“点灯人”。让校园充满书香,让孩子们富有书卷气,成为有文化有素养的人,让好书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书香淡淡的香味飘进我的心田,我很庆幸我的成长有书为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