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大战略
作者:兰恒敏
来源:《山东国资》 2020年第11期
本刊执行总编 兰恒敏
11月6日,省国资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省属国资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集中学习研讨会。会议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省国资国企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五中全会为什么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许多人对前几年的国人到日本买马桶盖一事记忆犹新。“马桶盖”风潮后,董明珠等国内一批实业家提出要振兴国货,格力开始造“煮好饭”的电饭煲。“马桶盖”风潮以及“中国多年稳居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启示我们:中国国内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尚远远没有满足,关键看我们能否制造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看“供给”这一“侧”是否供得上。因此,中央提出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许多企业很重视出口,并以“产品打入欧美市场”为荣,这很好;但与此同时,全世界都在热切盼望打入中国市场,世界贸易格局正呈现出我进“敌”进的状态。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东西差异、南北差异、城乡差异、产品技术水平的差异等,使得中国消费市场不仅体量庞大,而且层次丰富。物理学上,水位差可以产生势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经济学上,不同区域和不同技术水平的产品需求,能够提供强大和持续的消费能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庞大且多层次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独有而西方国家求之不得的巨大战略优势。立足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
一场疫情,彰显出中国强大的实体经济和完整产业链的珍贵,也使欧美对实体经济流失和产业链缺失有了切肤之痛。预计疫情过后,欧美实体企业会有小幅回流。但国际产业分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的传统产业正在缓慢地向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电子、通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高端产业,正在逐渐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这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过程。
当我们奋力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庞大的国内市场也被别人大量抢食。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用好比较优势:如果传统产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不如向国内欠发达地区转移有利,那就不妨优先向西部转移;如果高端产业进军欧美国家的难度远高于满足国内高端需求的难度,那就不妨优先满足国内高端需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