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解析
2024-01-15
来源:六九路网
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解析张玮玮(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近几年来,网络得到了迅猛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82亿。2008年预计可达到2.44亿。由于网民规模的大幅增加,各种各样的人才都在网上找到了展现自身才华的方式,其中就包括“恶搞”。大家将自己制作的各类“恶搞”作品放在互联网上传播,一时“恶搞”风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2006年初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造成了可说是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之后更是出现了一大批的恶搞作品,内容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对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的“恶搞”。自此开始,不禁让人担心起究竟我们是否需要这种“恶搞”,我们的“恶搞”究竟要如何发展?本文从什么是“恶搞”文化,“恶搞”文化存在的原因、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和“恶搞”文化的底线四方面去分析“恶搞”,希望能廓清人们对“恶搞”文化体现出的“自由、娱乐、创新”精神的认识。关键词:“恶搞”文化;网络传播;娱乐;经济;底线中图分类号:C91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19—02一、什么是“恶搞”文化“恶搞”文化义称为“KUSO”文化。“KUSO”是从日本流传来的一个词,作名词时是“屎”的意思;作动词时则是“恶搞”的意思,也就是往死罩整的意思;作形容词或副词时是“某事物或某行为非常搞笑”的意思。这个词也可以被当作感叹词,放于句首或句尾,用来辅助说话者的经典言语。“恶搞”一词虽然来源于日本,但是在我国早就出现了“恶搞”文化,只是我们不称其为“恶搞”,例如周星驰电影中的各种无厘头搞笑、冯d,M'J贺岁片中的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搞笑“段子”都是被大家所熟悉的。时至今Et,“恶搞”已经不是电影艺术家的专利,网友们利用方便的剪辑软件也可以制作出各式的“恶搞”作品,从最单纯的剪辑现成影片、配音发展到现在的自己完全自主化创作,编写剧本、拍摄、剪辑以及音乐的使用,在作品中融人自己的想法观点,“恶搞”带来的不仅仅是搞笑,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讽刺的手法是对生活中不满的纰漏。二、“恶搞”文化的存在的原因在现代的社会中,除了我们公认的主流文化以外,还存在一种亚文化,譬如“火星文”、“水星文”之类的属于80后的特殊文化,“恶搞”当然也在其中,属于网络传播的一种亚文化。品,会发现这都是对现实生活巾的一些事情的讽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就有经理、舞女、Fans、城管之类的角色,当中甚至牵扯出了中Et关系的敏感话题。而去年《色·戒》风行之时,碰巧那段时间举行四六级考试,于是就出现了《色·戒——英语四级大作弊》的恶搞作品。内容围绕着四级考试补考展开,剧中主角变成了四级补考的考生和严抓考试纪律的学校老师,中间还穿插了美剧《越狱》及其他电影、广告的镜头,这部应景之作相信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共鸣。这些作品看似荒诞可笑,却有着浓重的后现代色彩和对社会的批判性,作者有心、看者会心。当然了,“恶搞”不仅仅是发表简单的颠覆,还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社会责任感,《满城尽是加班族》讲的是一家公司每天都让公司职工加班而且不给加班费,导致令狐冲要跳槽到E1月集团,结果发现Et月集团的情况更加恶劣,于是决定辞职自行创业。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由于就业局势紧张,很多公司都开始不重视人才,认为你走了还有更好的人来替换,虽然有意见箱之类的设置,却没有用到实处。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两个人来打劫公司,手中拿的不是枪而是打劫证,不禁让人感慨,这年头做什么事情都要证,连打劫的人都发了批准打劫证。这个作品名字虽然与《满城尽带黄金甲》相似,内容却有点恶搞《笑傲江湖》,但真它是一种以颠覆经典、主张自我、讽刺搞笑的精神,这种精神虽然不是主流,但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当今社会进步快速。人们的精神压力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适应社会。大家都承担着很强的压力,如何将这种压力释放是现在人最关心的。“恶搞”文化正好吻合人们追求轻松、自由的观念,它的出现能够帮助人们释放压力,这大概也是周星驰电影受欢迎的原因。“恶搞”文化的出现也说正折射的确实现在社会上的不公平问题。三、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的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结构与功能》(1948)一文中归纳了三种传播的社会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之后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一书中补充了一个功能:提供娱乐。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1982)一书中,将传播功能定位:雷达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在传播学研究中,施拉姆的“四功能说”已被许多传播学者接受。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1981)长篇报告中以全球眼光归纳了八种传播功能:获得消息情报、社会化、动力、辩论和讨论、教育、发展文化、娱乐和一体化。从上面可以看出娱乐是传播的主要功能之一。“恶搞”文化凸现了网络传播中的“娱乐”功能,“娱乐”功19明了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都想将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内心的感受发泄出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所以能够那么的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它将观众们的共同想法表现了出来,表现了大家对时下商业片投资大但空淡无聊的不满宣泄了出来,将人们对商业电影的失望情绪表达了出来。任何文化的出现都是因时而生的,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恶搞”文化也有自己产生的社会环境。观察那些的“恶搞”作万方数据2010年2月Feb.2010文艺理论LITERARYTHEoRY能是针对个人而言的。娱乐是人的天性,是一种精神追求。从人们开始有了这一精神追求的时候,传播恐怕就已经渐渐呈现出了娱乐的功能。而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娱乐方法,尤其是网络的迅猛发展,任何人都可以在因特网上体验科技带来的快乐。这是一个信息时代、是由网络带来的娱乐之上的时代。人们从即时通讯、网络游戏发展到“博客”、“播客”,在网络上展现着自己的“魅力”。芙蓉姐姐就可说是一个代表,刚开始的时候,虽然人们一边揶揄和嘲讽着芙蓉姐姐,但是又不免去关心她最近又做了什么“可笑”事情,芙蓉姐姐从另一方面展现了“恶搞”的含义,而因为芙蓉姐姐的出现,又引发了像是菊花姐姐之类的人,由此可见,不管是什么,在“恶搞”的世界里都是有着市场的。但是当这种“恶搞”不能再带来娱乐的时候,人们就会果断的抛弃。原冈是当只有芙蓉姐姐的时候,人们是因为新奇而关注,当网上都是这样为了出名而搞怪的人的时候,网友们除了厌恶之外恐怕很难再有其他情绪。自然也就不会关注了。很多的“恶搞”是人们可以接受的,搞笑可以让大家减压,但是自从出现了对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的恶搞之后,人们开始愤怒了,也开始让人发起思考,究竟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恶搞”?是否为了搞笑就日r以没有底线?而对于社会而言,“恶搞”文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经济功能”。现在是经济社会,网络成为经济社会中的新兴产业,大大/J,/b的网站应运而生。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媒体从开始出现就是纯商业化的,如何在网络上站住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点击率,吸引眼球是一个网站能否生存下来的关键。有人气才会有继续发展的町能性,这也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参考因素,抓住了受众就等于抓住了“钱袋子”。于是网站为了提升点击率,会去研究受众的需求,网络媒体就不免会将一些富有人情味、趣味性的东西放到网站上已吸引眼球,从而将这些注意力卖给广告商获得经济利益。“恶搞”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在网上拥有固定的群众基础,在百度中搜索“恶搞”两字,找到的相关网贞约有57400000篇,每一个的点击率更是无可计算,这对于网站来说町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恶搞”文化的突然崛起,“恶搞”作品的源源不断以及对“恶搞”的激烈讨论,带来的就是不断上升地点击率,也使得网络媒介找到了提升点击率的方法。所以说“恶搞”文化的娱乐精神和网络媒体的经济利益共同创造了非凡的传播表现力。当然了,“恶搞”之所以能够风行的这么快,一个原因是一定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网络。网络传播为“恶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更多人可以了解它并且开始创作它。一种大众文化的流行往往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另一种则是有传播这种文化的传播媒介和技术手段。很明显,“恶搞”是人们需求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娱乐的心理;“恶搞”文化需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DV、麦克风、电脑及必要的软件,这些东西对于现代人尤其是80后的人而言可说是生活必备品,所以使用它们来做作品对于80后的人来说也不是难事。而从传播媒介来讲网络就是最好的媒介,网民数量的不断扩大,而且不需使用真万方数据实身份就可以随意发表观点意见、展现个性,网络的互动性也使任何信息传播的更加快速、更加广泛。虽然“恶搞”文化因为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追求轻松的个性化消费心理,凸显了市场驱动下的网络传播的“娱乐”功能和“经济”功能,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支持下迅速窜红。但是,“恶搞”文化也因为某些原因涉及了侵犯他人肖像权、影音作品的著作权等权利,甚至会因为一些过分的夸张的搞怪。而周旋于法律和道德的边缘。四、“恶搞”文化的底线除此之外。小胖贴图则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在未经对方允许的情况下,被肆意拼贴、复制,严重侵犯了他的肖像权、名誉权,虽然小胖成名了,虽然他说能为大家带来欢乐也很好,但他改得比较黄色、质量比较差的图片还是很反感。小胖的心态很平和、很淡然,没有去追究那些贴图,并不代表那些擅自“恶搞”的人就是正确的,很明显他们已经触犯了法律。“恶搞”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网络时代激发出来的一种自娱也娱人的娱乐精神,体现了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现代意识的觉醒,绝大多数“恶搞”作品都无恶意,不过是为了博人一笑。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恶搞”作品搞得比较“恶劣”,拿红色经典来恶搞就让人们远离幽默了。对此,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恶搞”,不能一味吹捧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加以引导,使其朝着健康、文明的大众娱乐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一方面,网络媒体要加强网络“把关”,对“恶搞”文化的传播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不分好坏全都保留或丢弃。另一方面,“恶搞”一族本身要加强自律,做到文明上网,“恶搞”有度而不是以网络自由做挡箭牌胡搞、乱搞、瞎搞,传播不良文化。此外,恶搞者也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去除“恶搞”法律盲点,不能以图着好玩、娱人娱己而去践踏法律的底线,希望不要再出现像小胖贴图那样的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的作品。“恶搞”是具有两面性的,一面是好的,一面则是不好的。当它给我们带来欢乐的时候,它就是好的,可是当它突破了、过分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计的,尤其是现在上网的年龄段逐渐年轻化,给一些世界观还给完全形成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带来不良影响,就像红色经典的“恶搞”,容易误导青年观众,也会让他们的历史观、价值观产生变化。究竟“恶搞”的底线在哪里,还没有一个完全的标准,制度都还在完善中,但一个大的前提是不能以损人来娱己。参考文献:【l】王刚.从“铜须事件”看网络暴力的成因Ⅲ.传媒观察.2007(01).12】王爱玲.浅淡BBS中的舆论绑架与媒介偏视【J】.新闻界.2006(05).【3】黄剑.中国博客发展现状及其广告价值的实现们.传媒,2006(11).(41王淑兰.网络“恶搞”不能越界叭.传媒.2006(11).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解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张玮玮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文艺生活·文海艺苑LITERARY GALLERY2010,\"\"(2)0次
1.王刚 从\"铜须事件\"看网络暴力的成因 2007(1)2.王爱玲 浅淡 BBS 中的舆论绑架与媒介偏视 2006(5)3.黄剑 中国博客发展现状及其广告价值的实现 2006(11)4.王淑兰 网络\"恶搞\"不能越界 2006(1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ysh-whyy201002012.aspx
授权使用: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授权号:7b08865a-9f6d-484b-8390-9e3a0000264b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