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阶段苏绣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苏绣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其依存的环境相对处于恶化状态;其次是传承过程中,传承对象逐渐呈现出乏力态势、相关技术人才呈现出断层现象;最后是保护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重物态”的错误倾向。(一)环境问题。苏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当下的文化环境。苏绣文化起源于苏州,而苏州自古以来便属于富庶的经济地段,环境孕育了文化,并促使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进而逐渐形成了广为流传的苏绣文化。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新时代的到来,社会文明极大进步的同时,对苏绣文化则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时代加速了社会的发展步伐,原有慢节奏的生态生活环境被打破,商业气息和现代感充斥着整个社会发展环境,导致苏绣文化的发展环境总体呈现出恶化态势。尤其是在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当下,很多苏绣工作从事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劳动力,却获得很少的经济利益,进而导致原有产业的从事者纷纷离开,传播途径日益窄化,形成恶性循环。(二)传承乏力。传承乏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传承人不断锐减,相关技术人才呈现出断层现象。虽然2006年苏绣文化成功申报并正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截止到目前的数据表明,从事刺绣文化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且绣娘的平均年龄正在不断提升。现如今,投身到刺绣文化中的绣娘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这说明绣娘结构首先呈现出大龄的不合理状态。随着后续的发展,如果没有更加年轻的新鲜力量涌入,将会严重影响后续苏绣文化的传承发展。除绣娘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年轻的力量外,绣工的文化水平、绣工生产者的生产数量及质量问题也较为棘
第 1 页 共 5 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2页 共5页 手。目前,绣工从业者的学历水平都普遍偏低,小学及初高中学历占据绣工学历的五成以上[1]。据近期的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大专及以上的绣工学历在实际绣工群体中仅仅只占不到7%。这是非常严重的人才断层现象,也是当下绣工学历层次偏低,需要做出调整的一种表现。其次是受众的问题。苏绣文化的艺术性是无可争辩的,但也恰恰由于其艺术特性,导致苏绣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受众范围变得越来越窄。现代人对于艺术、审美都有了新的理解,传统审美显然与其审美观存在冲突,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加追求时尚感强烈的快餐文化,这就导致作为主流文化的苏绣文化不被欣赏。苏绣文化的传承逐渐呈现出口碑与受众呈反比的发展趋势。(三)重视物态。苏绣需要传承的并不仅仅是刺绣的精美艺术品,更重要的应是其背后的刺绣文化。然而,在当前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却逐渐物化了苏绣文化,呈现出过分重视物态的错误倾向。诚然,物态作为苏绣文化的载体,对于保护和传承苏绣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苏绣的根本应是其文化精髓,是其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所呈现出的、动态的发展趋势。一味重视物态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导致苏绣文化传承受众狭窄、发展艰难的重要原因。
二、苏绣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不难看出,苏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长期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因此,改变当下的发展形势,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遵循历史的发展轨迹,将保护与传承工作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发展机制,逐步建立相对应的发展体系,进而实现对苏绣文化的持续性保护与传承。(一)构建体系。体系构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入手,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帮助苏绣文化保护与传承走上常规化、法制化道路。我国实际上有且具备
第 2 页 共 5 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3页 共5页 比较完善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但法律本身并没有对诸如苏绣文化等具有特性文化的内容做具体甄别,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基于已有法律条款,制定符合地方文化发展的保护对策和办法,为苏绣文化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2]。其次是加强对组织机构的保护。苏绣文化的发展有赖于组织机构的发展,换言之,组织机构实际上就是苏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对于文化的保护要落实到对组织机构的保护上,包括对产权的保护,文化的弘扬和宣传的工作内容等,即在弘扬和发展苏绣文化的过程中,积极鼓励来自于社会的力量,依靠社会组织、团体个人,壮大保护队伍。同时,以法律促文化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援和后盾。实际上,苏绣文化本身就起源于民间,社会的力量本应是保护与传承苏绣文化的主要力量,借助团体或个人从业人员的号召,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保护苏绣文化的队伍中。(二)以人为本。人作为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主体,对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影响重大。在保护和传承苏绣文化的过程中,要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发展机制。首先,加强对传承群体的保护。对于现如今正在从事或曾经从事过绣工的从业人员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并借助当下的自媒体或新闻媒体平台,对“绣娘”这一职业进行宣传,让更多人理解并接受,欣赏苏绣文化。其次,提升绣工的准入门槛。虽然现阶段绣工人数正在缩减,但考虑到文化的艺术价值和传承性,并不能因此降低相关人才标准,而要逐步提升绣工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高学历的群体投入这一领域中。如设置各类职业资格考核,对苏绣文化实行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艺术性考核,从总体上提高苏绣文化传承群体的学历和专业素质。最后,大力培养优质人才。与其他文化不同,苏绣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形成的优秀文化。
第 3 页 共 5 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4页 共5页 对于文化的继承,也需要时间和实践的不断累积来实现[3]。因此,保护与传承苏绣文化需要建立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人才培养机制,如地方高校可以设置苏绣学习的专业,培养传承与保护苏绣文化的专项人才,同时为苏绣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三)生态保护。与园林文化不同,这里所指的生态保护主要是有针对性的人文生态环境,只有创造良好的空间与环境,才能保障文化得到长久的、稳定的发展[4]。以镇湖为例,镇湖作为当下苏绣绣品的高产地,也是苏绣文化的重点保护区。因而,可以以镇湖为中心,建立“苏绣生态保护区”,保护并吸引“苏绣大师”“苏绣名人”等,提升苏绣产业知名度,并形成扩散式的生态环境发展趋势,逐步向“苏绣文化区”“苏绣文化省”发展。
三、结语
苏绣文化的发展是长期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传承与保护工作应当是一项多元的、具有现代化发展特色的、紧跟历史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工作。本文仅对现阶段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实际上,苏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远不止如此,望广大相关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为弘扬苏绣文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丽君.镇湖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证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2]梁靓.苏绣的传承与发展[J].魅力中国,2014(18):110. [3]郑洁文,郑秀,姚聪灵.中国刺绣的传承与发展:以苏绣为例[J].明日风尚,2018(1):156-157.
第 4 页 共 5 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5页 共5页 [4]冯雨.苏绣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传承保护研究[J].艺术评鉴,2016(2):36-37.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