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游戏在幼儿品德教育中的价值

浅谈游戏在幼儿品德教育中的价值

2022-01-28 来源:六九路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游戏在幼儿品德教育中的价值

作者:徐艳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01期

摘 要:品德教育是教育之首,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年龄小,天真无邪,喜欢模仿,对品德概念不理解,因此,要重视对幼儿思想品德培养, 而游戏是幼儿最好的伙伴之一,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所以幼儿园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游戏活动中去。 关键词:幼儿 游戏 品德 教育 一、学习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知

游戏为儿童获取道德知识提供了可能性。游戏首先使孩子感到愉悦、好奇,而这种感觉,用高尔基的话说,就是理解的开始,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学习判断善恶、美丑、好坏、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幼儿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幼儿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甚或在成人的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就是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就是启迪幼儿道德创造思维,补充新的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知的过程。[1] 二、寓教于乐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往往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幼儿,情绪愉快、态度积极、兴致极高、乐在其中。通过游戏,幼儿感受、体验成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产生道德情感与道德体验上的共鸣,产生与道德行为主体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产生肯定性、积极性的情绪,进而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和交往能力。[2] 1.帮助幼儿选择交往的同伴

幼儿游戏中的交往,首先是从选择游戏同伴开始的,所以游戏前的角色分配环节可以促进幼儿交往面的扩大。幼儿从小班到大班,角色分配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交往水平而变化的。在机会均等和自愿为主的原则下,小班阶段,一般采用“同组选择”、“跨组选择”、“异性选择”、“全班选择”的方式下,逐步扩大幼儿的择友面,把幼儿的交友范围逐步从“依恋”情感中扩展出来。中班幼儿则利用值日生优先的形式,在全班范围内任意选择同伴。大班则用插姓名卡的方式,使他愿意和所有参加同一游戏的同伴共同游戏。另外,还可以让全园参与进来,开展以大带小的活动,打破班级界限,也是扩大幼儿交往面的好形式。 2.为幼儿提供适合的交往机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游戏中,我们还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幼儿之间的融洽、协调。如让幼儿先按能力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力强的幼儿可做“妈妈”,能力弱的可做“孩子”,等一段时间后,再让他们对换角色,使幼儿不断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以适应游戏内容的开展,通过游戏幼儿学会了相互关心,友好的在一起。另外,还用游戏材料和多重角色吸引幼儿主动交往。如娃娃家的妈妈必须到菜场和食品店购买食物,食品加工厂工人生产食物供食品店销售,邮局的邮递员同时也是娃娃家叔叔等。逐渐把幼儿从被动交往变为主动交往,提高交往练习的机会。 3.教幼儿掌握交往技巧

不同的幼儿其气质、个性、认知特点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交往水平也不相同。有些孩子因交往方式不当常常使交往受挫,有的孩子因胆小害羞使交往失败。有的因语言词汇贫乏使交往不能深入。因此,还抓住提高幼儿交往中的语言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这个重点,保证交往的顺利进行。如语言技巧中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突出重点的意愿表达,简明扼要的事件陈述,完整无误的信息传递等,都有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在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练上,首先要加强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懂得谦让、轮流、等待;其次要了解承担角色应履行的权得与义务,不做与角色身份不符的事;再次要理解合作的含义,学会协商的方法,懂得齐心协力的好处。通过理解与训练,提高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三、磨练意志、增强坚持性

幼儿的自制力、坚持性、自学性等特点意志品质都较差。但是,为了能力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为了完成游戏任务,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觉地遵守游戏的规则,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超常的毅力,坚持不懈,调节和控制自己不合理的需要与动机。可见,游戏可锻炼幼儿的意志,培养幼儿的坚持性。那么,如何利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呢? 1.用角色来制约

幼儿在游戏中的注意与兴趣常为游戏材料所左右,有些孩子在一段游戏时间内会更换三四个游戏内容。因此,需要一方面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和材料来延长幼儿注意的时间,另一方面用角色职责来制约频繁变换游戏的行为。如为所有的游戏区增添了角色标志和装饰物(派出所里的警察制服、医院里的护士服……)。通过角色装饰物,用角色的约束来履行好角色职能。角色装饰物还有利于幼儿之间互相了解对方的角色,从而达到互相提醒,共同坚持游戏的目的。[3]

2.用评价来鼓励

评价是对幼儿行为动机和行为结果的评判。评价可以在游戏中进行,也可以在游戏结束后进行。对年龄小的孩子,要多鼓励多夸奖,鼓励他们所表现出的独立愿望、克服困难的勇气,尝试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等,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并提高幼儿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知行合一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在游戏中,幼儿逐步领会公正、合群、协作、耐劳等道德要求,不断调整和选择自身的行为规范,知行合一。《幼儿园工作规范》指出: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因此,在游戏中能培养与发展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以榜样来帮助幼儿了解

针对年幼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可以结合故事、图片及日常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再现,切身体会这些榜样人物活动中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如表演雷锋叔叔送大嫂回家的助人为乐行为;列宁打碎花瓶后的诚实行为等。我们也用树立身边的“好孩子”形式帮助儿童了解什么样的孩子是勇敢,什么样的孩子是最懂礼貌。 2.用结果来帮助幼儿巩固

每一游戏至终,都有一个结果。如:一架搭好的飞机,一张做好的手工,完成了一个智力游戏等。我们在游戏中,鼓励幼儿为达到目的不断努力,结束后,又带领幼儿参观游戏成果,让操作者、扮演者自己谈完成成果的感受,让孩子知道规则的好处,知道勇敢和不怕困难的益处,了解诚实、有礼貌、守纪律与游戏开展的关系。对某些经典型的成果,我们还让孩子自己在集体中谈一谈,再表演或模仿一次,鼓励大家都来学习,以帮助幼儿把这些行为 巩固。

总之,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所接受。利用游戏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也是完全可行的。只要我们长期地、持之以恒的反复培养,就一定能培育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邱学青,学前幼儿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

[2] [俄]维果茨基 行为——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自言自语的反应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6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