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价值判断。这说明( ) ①幸福是人们主观感觉的产物 ②幸福与人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③人们的幸福源自社会需求的满足
④幸福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2.“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面子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存在。这说明( ) A.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B.物质是运动的,同时又是相对静止的 C.物质决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中国人过年过节时燃放烟花鞭炮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可是,在我们享受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可能忽略了由此造成的空气和噪音污染、火灾和人员安全隐患、金钱和资源浪费、疾病和垃圾问题。一份网上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人反对节日等特殊日子燃放烟花鞭炮。如果你也对烟花鞭炮燃放持反对态度,你的理由是(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坚持最高的价值标准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③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往往会因人而异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今天,社会经济和结构调整,价值和利益多元多样,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遇到不同声音,遭受很多阻力,这很正常,重要的是统筹各方利益,汇聚真知灼见,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从哲学角度讲,这个“最大公约数”应该是( ) A.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 B.人们对改革的正确认识 C.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这段话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②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③要尊重客观规律
④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
6.时下,不少惠民工程屡成“毁民工程”甚至“伤民工程”,究其原因,都存在决策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是制度与程序出了问题。为此,媒体呼吁:惠民工程也要“守规矩”。这启示我们( ) A.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人们立场的影响
C.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遵循客观规律统一起来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可能不同
7.“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30多年前,中国经济还处于崩溃的边缘,全国有2.5亿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30多年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今天,我们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30多年来,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改革创新( ) A.彻底否定了过去的历史
B.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D.使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发展状况
9.“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诗人林希这首蕴含深意的哲理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 ) A.价值判断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B.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正确的价值选择 C.人的社会地位影响价值判断和选择 D.得到社会的肯定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志
10.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下列对“中国式过马路”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大多数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②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养势在必行 ③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自觉抵制该行为 ④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要承认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中国“魔术之乡”河南省宝丰县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魔术为代表的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全县有5.5万人从事魔术表演,年创收达10亿元,当地群众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梦幻般的发展屡屡震撼世界。在一些人心目当中,中国已从地区大国一跃成为世界大国。而就在前不久,作为美国政策制定重要依据的《全球趋势2030》报告提出,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又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动。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锤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 )
①登高望远,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这是作为大国的基本要求 ②宁静致远,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于求同存异,拥有开放包容胸怀 ④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彰显决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综合题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旗帜,是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梦,承载着中国民主、富强、公正、和谐、自由的最基本价值观,承载着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让梦想照耀中国,闪亮世界。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和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弘扬中国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8分) 材料二:某校高三学生积极开展了“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主题系列活动,有主题班会、歌咏比赛、办板报、发
微博,对外国友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社区做志愿者服务等,表达爱国热情,用实际行动推动梦想的实现。 (2)从文化影响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该校学生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10分)
2.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材料一:2003~2011年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注: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推广,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材料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调查,种粮户的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15%。同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
(1)指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提出确保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功的措施。(8分)
(3)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合理性。(10分)
全国高三高中政治专题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价值判断。这说明( ) ①幸福是人们主观感觉的产物 ②幸福与人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③人们的幸福源自社会需求的满足
④幸福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已经明确指出“幸福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价值判断”,从中可以看出,幸福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说明其不是人们主观感觉的产物,①不选。幸福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价值判断,说明其不是没有衡量标准的,④不选。正确答案是B项。
2.“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面子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存在。这说明( ) A.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B.物质是运动的,同时又是相对静止的 C.物质决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题干说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存在,说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不完全同步的,即具有相对独立性,故D项观点符合题意;A、C两项均强调物质,不符合题意;B项观点也不符合题意,因为题干说的是意识没有变。故答案应选D项。
3.中国人过年过节时燃放烟花鞭炮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可是,在我们享受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可能忽略了由此造成的空气和噪音污染、火灾和人员安全隐患、金钱和资源浪费、疾病和垃圾问题。一份网上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人反对节日等特殊日子燃放烟花鞭炮。如果你也对烟花鞭炮燃放持反对态度,你的理由是(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坚持最高的价值标准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③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往往会因人而异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燃放烟花鞭炮造成的空气和噪音污染、火灾和人员安全隐患、金钱和资源浪费、疾病和垃圾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反对。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A项。
4.今天,社会经济和结构调整,价值和利益多元多样,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遇到不同声音,遭受很多阻力,这很正常,重要的是统筹各方利益,汇聚真知灼见,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从哲学角度讲,这个“最大公约数”应该是( ) A.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 B.人们对改革的正确认识 C.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D
【解析】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选D项。A、B两项不是哲学道理,C项与题意不符。
5.“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这段话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②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③要尊重客观规律
④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不苟且,有品位,不霸道,有道德”说明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尊重自然,不掠夺”说明要尊重客观规律,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有永续的智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①②③④都正确。
6.时下,不少惠民工程屡成“毁民工程”甚至“伤民工程”,究其原因,都存在决策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是制度与程序出了问题。为此,媒体呼吁:惠民工程也要“守规矩”。这启示我们( ) A.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人们立场的影响
C.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遵循客观规律统一起来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可能不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问题,题干说不少惠民工程屡成“毁民工程”甚至“伤民工程”,媒体呼吁:惠民工程也要“守规矩”,这启示我们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遵循客观规律统一起来,故C项观点符合题意,A、B、D三项观点均正确但是都不符合题意。
7.“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排除③。题中论断“合不合脚”说明①;“穿着”说明②;“群众最有发言权”说明④。
8.30多年前,中国经济还处于崩溃的边缘,全国有2.5亿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30多年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今天,我们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30多年来,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改革创新( ) A.彻底否定了过去的历史
B.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D.使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发展状况
【答案】C
【解析】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选C项。D项不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
9.“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诗人林希这首蕴含深意的哲理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 ) A.价值判断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B.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正确的价值选择 C.人的社会地位影响价值判断和选择 D.得到社会的肯定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志
【答案】B
【解析】成为土壤(对社会有用之人)还是尘埃(对社会有害之人)取决于个人的选择,故选B项。
10.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下列对“中国式过马路”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大多数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②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养势在必行 ③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自觉抵制该行为 ④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要承认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国式过马路”的价值选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需要公民提升自身素养,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作出正确价值选择,自觉抵制这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行为。故选B项。①说法错误,舍去。④与题意不符。
11.中国“魔术之乡”河南省宝丰县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魔术为代表的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全县有5.5万人从事魔术表演,年创收达10亿元,当地群众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排除②。河南宝丰魔术表演,说明了①。创收走上致富路,说明了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排除④。
12.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梦幻般的发展屡屡震撼世界。在一些人心目当中,中国已从地区大国一跃成为世界大国。而就在前不久,作为美国政策制定重要依据的《全球趋势2030》报告提出,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又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动。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锤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 )
①登高望远,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这是作为大国的基本要求 ②宁静致远,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于求同存异,拥有开放包容胸怀 ④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彰显决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历史唯物主义”,①③为辩证法观点,排除。锤炼大国气质,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故选D项。
二、综合题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旗帜,是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梦,承载着中国民主、富强、公正、和谐、自由的最基本价值观,承载着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让梦想照耀中国,闪亮世界。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和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弘扬中国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8分) 材料二:某校高三学生积极开展了“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主题系列活动,有主题班会、歌咏比赛、办板报、发微博,对外国友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社区做志愿者服务等,表达爱国热情,用实际行动推动梦想的实现。 (2)从文化影响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该校学生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10分)
【答案】(1)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弘扬中国精神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弘扬中国精神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梦想。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上述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开展上述活动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④实现梦想要立足实践。深入社区服务推动梦想实现,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实现中国梦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追求,本题第(1)问从意识的作用和价值观角度切入,要求分析中国精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可从意识能动性,分析出作为正确意识的中国精神对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作用;从价值观导向作用,分析出中国精神对国民的作用。第(2)问要弄清材料中的系列活动,调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继承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传播先进文化等知识阐明依据。
2.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材料一:2003~2011年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注: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推广,无形
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材料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调查,种粮户的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15%。同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
(1)指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提出确保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功的措施。(8分)
(3)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合理性。(10分)
【答案】(1)2003~2011年,我国农业产值不断增加,农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分散的经营模式制约了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措施: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确保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确保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功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要求实行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强大动力。
【解析】“三农”问题是长效热点,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现代农业发展,命题角度比较多。本题从科学发展观、社会基本矛盾角度命制,考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2)问时,须根据图表题目、注释、柱状变化概括经济信息。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要求,围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出自主创新、转方式、城镇化等措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的完善,解答第(3)问,须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阐释出经营权流转对农村生产力、现代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