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振动与冲击 2008年第27卷 当,A = 60i兰1,则上式中q 》q ( ≠ ),受迫响应稳态 解近似取该阶单模态振动 垆警r k南cos( ,…,凡 (5) 多自由度线性系统共振理论很简单,呈现为各阶 固有频率对应的单一的主模态,但高阶共振响应相比 于一阶共振将迅速减小。这从理论上早已证明并为试 验验证,并成为测量主模态的一种方法。以下将推广 应用于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共振情况。 3.2非线性系统共振 非线性系统共振,即使是单自由度系统就很复杂, 就能产生主共振,亚谐、超谐共振,多种组合共振,但渐 近解析法有解析结果。 。 取Dufifng型受迫振动振子,由(3)得到n(i=1,2, …,n)个非线性动力学模态耦合方程 qi+2 i iq + 2 q = [ COS 一卢 (∑ ) 】 (6) 1)主共振:当n- ̄-0) ,由共振单模态的理论知,非 线性系统共振,q 》q。(P≠i),即只需要保留非线性项 中主项,对于局部 处有激励和非线性力, .( )= 肛 =卢(…kq ) 兰卢( ) ,代入(6)中,于是有非线 性解耦方程 ; +2e( i+ 2 q 兰e(Hiecos ̄t— q ), Hi = k =, 卢( ) (7) 其解可取已有结果,这也就是非线性振动的各阶 主坐标响应 qi(f)=acos( ̄t一 )+ 口 卢COS(30f一 )+0(6 ), n= +80" (8) 其中 . 8Hi... 口 一‘ 一 “ , = ・+丢 )一n Hicos ̄b (9) 注意到首次近似解对应于该阶主模态。取稳态 (定常)解,即可求得幅频响应曲线,得到发生在n= +80"处分岔的跳跃现象。 2)亚谐共振当60i兰 ,同样q 》q (m≠ ),只需 要保留其中单一模态,其解 q =口c。sf f一 )+ 8Hi ( 一n ) cos ̄t+0(6) (10a) 3)超谐共振当 兰3n,同样qi》q ( ≠i),只保 留其中一个单模态,其解 qf=acos(3 一 f)+ ( 一n ) cos ̄t+D( ) (10b) 以上称为亚谐、超谐共振,类似主共振解(8),取 稳态解,即可求得幅频响应曲线,从而同样可分析稳态 n 运动分岔现象。解(10a、b)中前一项是分别由 兰S“-, J ---3f ̄得来的主共振,Nayfen等人解释为不衰减的自 由振动解似不妥。由于外激励频率不接近固有频率 ,后一项已退居为受迫振动响应,显然其首项来自立 n 方非线性,作为半或3n激励频率和线性系统固有频率 J 接近时,分别自动调谐,并在共振区附近发生分岔现 象。多自由度系统则有3凡组这类共振,但实际最容易 发生的一般都对应于基频模态。在多频激励下产生更 多种复杂的组合共振。 由于立方非线性关系,非线性振动呈现了多种多 样的共振情况,而且在共振区附近出现了解不唯一的 分岔现象,自然存在判别稳定性问题,应用线性振动单 模态共振理论,高自由度非线性系统就可进行这类定 性分析。 3.3非线性系统自激振动Hopf分岔的极限环 典型阻尼非线性自激振动是1926年van der Pol发 现了有极限环的振子方程 一 (1一 ) + 2。 =0 (11) 从不稳定原点产生稳定极限环,根据Hopf分岔定 理,极限环的产生是由首次近似某一对共轭复根表征 的、模态失稳引起的。新产生的极限环在分岔点附近, 以这阶模态频率的小扰动进行准周期运动,但仍然是 单个主模态起主导作用,意味着多自由度系统的其它 模态很小而可以被忽略,于是仍可归结为模态坐标下 单自由度系统。当微幅线性振动处于共振状态,幅值 不断增加,成为大幅非线性振动而呈现其复杂非线性 现象。其重要性是在大量的工程问题中倾刻间出现了 这类灾难性重大事故,最著名的如Tacoma桥的坠毁, 机翼折断,国内外大系型火箭升空中由于未能预测 Pogo振动而失败,核电站中由于流体流动导致管束的 强烈振动而损坏,输电线大幅舞动而成排倒塌等等。 虽然从机理上对自激振动研究得已经很清楚,但面对 工程实际问题,尚存在采用单自由度的分析离题太远, 同时对作用于系统的负阻尼涉及流体力学尚没给出满 意的结果。 由模态坐标变换,q 》q ( ≠i),非线性阻尼力近 似为 =,=1∑ i gJ, ( , )=(1一 )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郑兆昌:关于线性和非线性系统内在的本质联系 7 1一∑∑.i q ∑ 窨[1一( )。q (12) 4结束语 本文基于近代有限元和子结构模态综合法的动力 于是耦合非线性系统方程,可归结为类似(7)单模态 方程 q +(D2一 fqf=一 s (1一 ) 兰 is[1一 ( i) q ] 3 (13) 上式( =1)已有精确到s 的渐近解 学建模方法,经模态分析建立了左端以线性模态解耦 的首次近似,而右端为激励和模态耦合的非线性广义 力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以表征线性系统特性的主模 态为桥梁,沟通了线性振动和非线性振动之间的内在 的本质联系,统一了多自由度非线性振动问题定量、定 性分析的求解方法,揭示了高自由度非线性振动和线 q =acos ̄Yt一 sin3 ̄t一 [ 5 2c。s5 +(口2+8)cos3 ̄]+D(s。)(14) 其中 =警( 一手), = +等( 一口2+ 口 ) (15) 经积分后并取初值(a。,‰)可得 一2[ ( 一1)exp-etr, = 一专(1一a2+a)£+ 。 (16) 从以上结果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1)首次近似为无阻尼线性振动,振幅为2、频率即 固有频率的主模态谐波振动。 2)一阶以上近似显示非线性阻尼的调谐作用,于 是有一、三、五倍频率调谐的主模态谐波振动。这里计 及一阶以上近似的准周期运动,可视为非线性阻尼力 作用下主模态共振现象。 最为重要的是一旦系统中存在van der Pol非线性 阻尼,即使受到微小扰动,由于原点是不稳定的奇点, 故运动将以接近一、三、五倍频率调谐的谐波振动趋向 稳定极限环,但这一过程中从外界不断吸收能量,运动 振幅的不断增大,将可能造成很大危险性。 以上分析可知,其调谐频率将在某阶固有频率附 近,因之这类自激振动在多自由度系统中,也是以各阶 固有频率(或分数、整数倍)调谐对应的单模态出现。 最近研究Pogo振动表明,结构一管路流体耦合非线性 振动发生失稳就出现在基频的一阶模态,这将改变目 前主要工程经验出发提出了各种举措,但发射前尚处 于无确切把握的局面。对于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由于 二次油膜非线性力产生油膜振动,多次突发毁灭性事 故,虽几历经机械部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 目,但久攻未克,目前也只能从工程经验上处理。多模 态非线性响应数值分析验证了工程中存在周期2、4分 岔现象,即略小于转速及半频油膜振动,单模态理论将 给出进一步的定性分析。 性振动也是以少数减缩线性主模态呈现其运动规律。 数值解可以实现一般线性、非线性响应定量分析,进一 步也可获得可能发生的主谐、超谐、亚谐和组合共振, 极限环和分岔、混沌等各种非线性振动现象。当线性 系统单模态共振态理论适用时,可把系统自由度降为 单、两自由度,因之可采用渐进解析法进行分岔混沌等 定性分析。以最低阶单主模态理论作定性分析,将改 变以往把复杂庞大的工程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的思维 方式,这将对突发性严重毁灭性事件预测防止,提供理 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之路。本文提出了求解高自由度 非线性系统这一历史性世界难题的定量、定性分析方 法相结合的新思路。显然定性分析这仅仅是一个新开 端,可能存在多频率之间耦合的分数、倍数频率的多模 态耦合有待进一步研究。单模态理论适用范围、条件 以及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广泛的工程应用,更需要广大 致力于非线性动力学学者共同努力,在新世纪中理论 联系实际走上有特色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Nayfeh A H,Mook D T.Nonlinear oscillations John Wiley& Sons Ltd.,NewYork,Chichester,1979. [2]Arnold.Mathematical method of classical mechanics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1977英译俄1974第一版,中译俄 1999第四版. [3]郑兆昌.复杂结构振动研究的模态综合技术[J].振动与 冲击1982;1.(1) [4]Zheng Z C,Zhou H P,Li D B,et.a1.Gyroscopic Mode Synthesis in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a Multi-・Shaft Rotor-・ Bearing System.1985 Beijing Int.GAS Turbine Symposium, ASME Paper No.85一IGT 73. [5]郑兆昌,谢耕.核反应堆系统动力分析的主副子结构方 法[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9;23(5):81—86. [6]Zheng Z C,Xie G,Du Q H.,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the Complex Structural System in Nuclear Reactors Using Dynam— ic Substructure Method.Transaction of the 9th Int.Conf. SMIRT,Aug.1987,B333--338. [7]郑兆昌.非线性系统动力分析的模态综合技术[J].应用 数学和力学,1983,4(4),563_571. [8]郑兆昌,谭明一.非线性系统动态响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5;6(1),93—101. [9]Ren W X,Tan X G,Zheng Z C.,Nonlinear analysis of plane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 振动与冲击 2008年第27卷 lfames using irgid body—spr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J]. [17]Zeng Z C,Wang F R.Dynamic Analysis of Blade Group U— Computers&Structures 1999,71(1)105一l19. sing Component Mode Synthesis.1Oth Conference on Me— [10] 郑兆昌,程保荣.固定式海洋平台非线性动态响应分析 chanical Vibration and Noise.ASME Vibration of Bladed [J].海洋工程.1984.2:183—194. Disk Assemblies 1985.90—97. 郑兆昌,程保荣.桩基式海洋平台的模态分析及非线性动 [18]郑兆昌,王福荣.汽轮机焊接叶片组动力分析[J].振动与 力响应分析.第16届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会议中国学者 冲击,1987,6(4):4. 论文集锦中国力学学会大连工学院出版社1986. [19]沈松,郑兆昌.大型转子一基础一地基系统的非线性动 [12] Zheng Z C,Ren G X,Chen Y M.Aeroelastic response of a 力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04,21(3):99. coupled rotor/fuselage system in hovering and forward flight [20]任辉,任革学,荣克林,马道远,张建民等.液体火箭Pogo Archive of Applied Mechanics 1999,(69)68—82(Ger- 振动的非线性仿真研究[J].机械强度,2006:(3), man). 1— . [13] Zheng Z C,Guo D,Zhang Y J,et a1.Dynamic analysis of [2 1]Zheng Z C,Xie G,Williams F W.Discretized subregion var- large—scale flexible systems for free—free space sturctures, iational principle for dynamic substructuring;J.of Engr. Philosophical Transacf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 Mech.,ASCE,1999,125(5):5o4—512. ires A—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22]Zheng Z C,Ren G X.The analytical approach for large scale 2001,359(1788):2209--2229. non—classically damped dynamic system[J].ACTA Mechani— [14] Zheng Z C,Wu N P.The Complex Modal Analysis for Large ca Sinica 1996,12(3)272—280. Rotor.Bearing Foundation System.ASME 1 1 th Mechanical [23]Ren G X,Zheng Z C,Wang W J.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on and Noise Conf[J].ASME Rotating Machinery Dy— systems with multiple blades[J].J.of Sound and Vibration namics 1987,2:391—398. 1999,225(4):597----610 Aug.26. [15] Zheng Z C.Dynamic Analyysis of the Large Rotor—Founda— [24]Zheng Z C,Ren G X Arnoldi reduction algorithm for large tion—Soil System,Proc.3rd Int.Conf.on Rotordynamics scale gyroscopic eigenvalue problem ACTA Mechanica Solida Sep.1990,Lyon,France.C.J.Applied Mechanics应用力 Sinica 1996,9(2):95—103. 学学服.1992,9(1). [25]郑兆昌,沈松,苏志宵.非线性动力学高精度数值积分 [16] Zheng Z C,Hu Y.The Dynamic Analysis of a Multi・Shaft Ro— 方法[J].力学学报,2003,(35)3:284—295. tor—Bearing—Case System.Proc.4th Int.Conf.on Vibrations [26]郑兆昌.随机振动矩阵直接谱分析方法.中国工程学会成 in Rotating Machinery 1998:607— 14. 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 2007论文集,随机振动[I](3—20页). 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 冒 Z 更名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l0月24日,以标委办计[2007]120号文批 复,同意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代号:SAC/TC53)更名为“全国机 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仍对口ISO/TC108 (Mechanical vibration,shock and condition monitoring).SAC/TC53更名后的标准化 工作领域为:负责机械振动与冲击对人体、机器、运载工具和固定结构物影响的测 量与评定,测试技术及仪器设备的使用与校准,对机器和结构物的状态监测和诊断 等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