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线段、射线、直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掌握了直线的基本事实和性质较线段的大小及画线段的和、差、倍础上,掌握线段的大小的比较
.
.本节就是进一步探究有关线段的知识,使学生能比.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在知道线段是可测量的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线段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
2. 掌握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基本的作图语句
3. 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过程与方法目标】
.
在探究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由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的过程,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
线段的比较方法中尺规法的运用
.
.
1 / 5
5.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7.教学过程
问题:下列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问题:直线,射线,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题: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可以现场示范)如何比较两支笔的长短?(学生讨论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
(1)观察法,直接观察
(2)度量法,用尺测量
(3)叠合法,将他们移到一起,把一端对齐,便可直接比较他们的高矮,长短了如果我们把两支铅笔看作线段,上面的问题就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条线段的长短称为两条“线段的大小的比较”
.
.
.通常,把比较两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发学生的讨论,线段的长短比较做铺垫二、探究新知
问题:(出示线段
.
从而引入线段的长短比较,为进一步探究
AB、CD)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说说你想到的办法.
(1)度量法(2)叠合法
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a.将线段AB的端点A与CD的端点C重合. b.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线段
AB与线段CD叠合.
2 / 5
c.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d.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f.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例1 如图,已知线段
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AB 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AB,使得AB=a.
a,用圆规和直尺画出线段
(1)学生尝试画图.
(2)教师示范,(注意作图语句的叙述:以点B)
解:(1)画射线AC.
A为圆心,a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于点
(2)在射线AC上截取AB=a. 线段AB就是所要画的线段例2 先观察估计图中线段用“<”连结.
.
a、b的大小,然后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对
a、b进行比较,并
(1)学生估计,a>b.
(2)用叠合法比较一下解:(1)画射线OC.
.
(2)在射线OC上截取OA=a,OB=b. 因为点B在线段OA的延长线上,所以看来凭观察估计不一定可靠
.
OA AB=a,线段BC=b,那么线段AC 图① 在图②中,点C在线段AB且使线段AC,CB相等,这样的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 3 / 5 此时有AC=CB=AB, 或AB=AC+CB=2AC=2CB. 例3 已知线段AD=12,AB=2,点E是AD的中点,点C是BD的中点,求EC的长. 解:∵AD=12,点E是AD的中点,∴AE=AD=6,又∵AB=2, ∴BD=AD-AB=12-2=10,BE=AE-AB=6-2=4,∵点C是BD的中点,∴BC=BD=5, ∴EC=BC-BE=5-4=1. 尝试测量给出的两点 A、B之间的距离. (1)学生测量,演示. (2)我们知道,如果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位置确定了,那么这条线段的位置就确定了即两点确定一条以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 .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 思考:如图,在教学楼到活动室之间有三条小路,小杰想尽快从教学楼赶到活动室,请 你帮他判断该选择走哪条路,说说你的理由 . 应选择黄色的路线 . 上面问题,反映了线段有如下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线段的长短比较,使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并了解线段的基 本事实:两点间线段最短 . 4 / 5 . 三、巩固练习 A、B两个村庄位于小河c的两岸,现在要建一座小桥,使得A、B两村庄的路程最短, 请你帮忙找到建桥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 四、课堂总结 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线段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 3.什么是两点间的距离,并考虑过马路到对面的商店怎样走最近?引出两点间线段最短 8.教学反思 略. 5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