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_1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_1

2020-02-24 来源:六九路网


《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晓景》两幅画所写的题画组诗,这是其中一首。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第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

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三年级古诗教学,主要目的有让学生学看注释,结合图文领悟诗歌大意,展开想象,将诗的语言想象成画面。重视儿童对诗歌的直觉感受,不望文生义,越位拔高拓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惠、崇,蒌、蒿、豚”,通过看资料等,了解重点字、词“竹外,鸭先知,蒌蒿,芦芽,欲、上”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通过课文插图、老师提供的图片等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及早春的时令特点。

3.初步学习利用思维导图背诵古诗,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事先为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惠崇〈春江晓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唱古诗营造气氛,出示学习目标及环节,明确学习任务 2.介绍惠崇和尚,明确这是一首题画诗。 (二)新授

1.通过探究苏轼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话: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属于四川)人,是中国北宋时期(公元960--公元1127年)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曾担任嘉佑进士等官方职位,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你猜出他是谁了吗?

屏幕出示诗人多重身份,并介绍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2.读古诗。

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学生自渎)

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看屏幕几个学生读) 节奏划分后再读。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学诗,小组合作,明确诗意。

发注释及诗意资料,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资料学习古诗,理解诗的意思。(四人一组)

指名回答,字音,句意,诗意,检查学习情况。 着重检查对蒌蒿、芦芽、河豚的理解,以及欲、上的理解 4.悟诗情.

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 填空.

( )的竹子 ( )的桃花 ( )的江水 ( )的鸭子

闭目想象,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季节与时令上有何特点?这些景物,都在惠崇和尚的画上吗?有什么是画家画不出来的?

三四句.哪些景物?哪些是画上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景物呢?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想?

总结: 实景: 虚景:

理解这首题画诗的妙处.:生机勃勃,虚实相生,诗助画意,锦上添花. 调侃:苏轼就是个吃货!

5.利用思维导图和手势操来背诗,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看课件思维导图背诗。 (看视频,编、学手势操背诗) (三)总结和作业安排

1.故事引路,激发学生看纪录片《苏东坡》的兴趣 2.爱上古诗词,将来有气质

3.试着自己画《惠崇春江晓景》的思维导图 (四)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北宋·苏轼 竹枝疏落

桃花初绽 (春江水暖) 群鸭戏水 蒌蒿满地 芦芽新发 (河豚欲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