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不对。”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还粗呢?” 他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 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 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 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 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马有翅膀吗?”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 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那蛋比老母鸡还大。婷婷就拿那画去参加西班牙的一个国际儿童画展。结果,婷婷得了一等奖。 1.请概括出小说前三个情节的共同点。(2分) 婷婷 →爷爷 →祖孙 →爷爷 。 2.如果将画家的“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呢?”一句话改成“树枝与树干应该哪个粗呢?”或“树枝是不能比树干粗的”,好不好?为什么?(3分)
3.婷婷性格中最突出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这一性格特点
的语言描写的句子(最少找出两句3分) 4.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小说中“画家”这一人物的看法。(3分)
5.小说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如画家祖孙两人对“画”的看法。试从小说中再找出一例,并简单分析其作用。(3分)
6.从深化小说主题的角度为小说选择一个最好的结尾。(2分)( ) A.画家望着孙女的获奖证书,傻了。 B.画家心里就犯嘀咕:“这洋人,怎么跟小孩子没二样呢?” C.画家望着获奖证书,勃然大怒:“这不是把孩子引入歧途吗?” D.画家拿着获奖的画去问婷婷:“蛋怎么会比鸡大呢?” 一、 生存的地方 1.指18世纪海盗的后裔意思是像花园一样美好的地方2.照应了“无人的荒岛”,引出了“高大的房屋„„活泼的孩子”3.虽然这岛是无人荒岛,但我亲手把他建成乐园,我骄傲自豪啊4.与老友亲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经历相比,他深感惭愧,因而说不出话来。他虽然富裕,却只是别人的雇佣,在小
岛的主人老友面前,他当然自豪不起来5.略
二、1、著书的智慧是指要使所著的书不但有知识,而且思想敏锐,能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读书的智慧是指善于选择,能融会贯通,不但获得新知识,更能有所发现。2、著书、读书要有智慧。3、只要观点清楚,言之有理、有据就得分。
参考答案
一、月是故乡明 1. 答案:数星星 看月亮 梦月亮 摸鸭蛋(答出4件事即可)(2分。答出2-3个空,给1分;答出1个空,不给分) 2.要点:(1)对比 (2)突出思乡之情评分:本题3分。答出“对比”,给1分;答出“突出思乡之情”,给1分。语言表达,1分(有错别字或语病,不给分)。 3. 答案:晴空一轮明月,清光上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评分:本题2分。多抄,或少抄,或有错别字,扣1分。4. 评分要点:(1)心得内容 (2)语言表达评分:本题5分。心得内容,3分;语言表达,2分(有错别字,扣1分;有语病,扣1分)。 二、阴影与阳光1.狐 陌2.小佳碰到的倒霉事是前天为班级出黑板报反被人疑心当贼。(1分) 他被唤到教务处问话的原因是他最后一个离校且行为古怪。(1分)3.因为做好事却被人偷走了自行车,好心没有换来好报,所以十分委屈。4.妈妈叫小佳接受的教训是“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1分) 其理由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1分)5.因为生活中的委屈有可能改变或扭曲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十四岁少年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所以“爸爸”编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以驱散小佳心里的阴影。 (2分) 后两问宜更多地从“爸爸”的动机或愿望着眼,辨证地分析,答案不求唯一。(2分) 三、长大1.健康勇气年龄的优势(年轻)单纯的个性(单纯)(4分,每空1分)2.要珍惜青春时光,让生命更充实更辉煌。(3分,意思对即可)3.能扣紧该语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言之成理即可。(4分,能从一个方面回答给2分,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给2分,语言表达不清的扣1分)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能围绕“支撑住你青春的大厦”这句话,选择一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即可。(4分,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但语言表达不清的只给2分;言之有理,语言表达清楚的给3分;阐述较严密或见解有新意的给4分)
四、秃的梧桐1.2分 憔悴 葱茏(每字0.5分)2.3分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分) 3.3分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答“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给1分)4.4分 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1分)
5.3分 这句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
是生生不息的。
6.3分 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
信念和顽强的
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一)(10分) 13、B(2分)14、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
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自己归纳,只要意思对即可)(2分)15、比喻人和书柜一样,只会装书本上的死的知识和道理,而不会动脑思考。(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3分)16、不要让智慧之门永闭;不要盲目地让别人带着走;不要只做两脚书柜。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得能发问,勤发问。(意思对即可。只答最后一句也可得满分,但如果只答前三句不答最后一句,要扣2分) (三)(16分)21、甲② 乙③ 丙④ 丁①(每项0.5分,共2分) 22、开放型题目,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内容与前文相吻合,句式相似,语句通顺,即可得满分。一句不恰当扣2分,扣完3分为止。(3分)23、动物只是一种本能,而人对故乡热土是一种深切而执着的爱。(意思对即可)(3分)24、因为童年天真、烂漫、纯朴、坦诚、全神贯注,对陌生世界充满好奇心和刺激感,而人过中年,这些都再也找不回来了。为了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段无比珍贵的时光,人们就会怀念故乡。(只要能将中年和童年相比较,内容较全面,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3分)25、“斯”是“这里”的意思。换个表述法:其实,祖国就是在这里生、在这里长的故乡,只不过这个故乡更大些罢了,这里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答案不唯一,只要意思对即可。前一问1分,第二问2分。“更大的故乡”、“生命的源头”两个要点各1分)
26、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中年之后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如果不用原文,自己组织文字也可以,只要意思对即可)(2分) 答案:25画画;否定、批判、批评;争辩、辩论、讨论;哑口无言、无话可说、没话可说。
26.不好。原句是反问句,语气强硬,突出了爷爷的自负(或自以为是),是企图用“常规”规范孩子的思维。改句是一般疑问句和陈述句,协商语气,人物形象就与后面相悖了。27.是想像大胆丰富,她的一些反常的想法和做法,实际上是创新精神的萌芽。语言描写: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还粗呢?” ⑵“没见过的就没有吗?”或“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3)“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28.“画家”这一形象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他们要求孩子走“正道”,即在学习上要循规蹈矩,按固定的套路去思考、解决问题,绝不能异想天开。他们对孩子、对学生的教育,是以扼杀人的创新精神为代价的。(2分)画家式的人物在我们的学校、家庭教育中太多了,他们启发我们反思: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发展?29.如爷爷的评判与孙女的画获国际大奖的事实对比。(或国人与洋人的对比)这一对比揭示出中外两种教育、评价观念的对立,启发我们反思我们教育中那种因循守旧,排斥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弊端。30.B(2分)(可参考29题答案)
答案:13.答案:“路”既指作者远离故乡的路,也指寻求新生活的路。“出土文物”指陈旧、过时的见解和行为。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4.①答案:相同点:指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不了解。不同点:(甲)文的“隔膜”是指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之间的不相通; (乙)文的“隔膜”是指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不理解。评分:答对相同点得1分,答对一个不同点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②答案提示:彼此信任,平等相待,加强了解,增进交流等。评分:回答合理即可得分。共3分。
一、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
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为博士邪“邪”通“耶”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 “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
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 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 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 今为“国王的长子” 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 今“古人” 不闻机杼声今:古:听到 今“用鼻子闻” 旦辞爷娘去今:古:离开 今“从一地到另一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只 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双兔傍地走: 古:跑 今:行走
及鲁肃过寻阳:古:到今:路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现在是一种学位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 三、词类活用:
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四、一词多义: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诗 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 卒之为众人:成为
或以钱币丐之:代词,指仲永的诗 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
贤于材人远矣: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见往事耳:了解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五、特殊句式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译:夸父和太阳赛跑,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渭水去喝;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
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于>其中,省略介词“于”。)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一狼洞其中(一狼洞<于>其中,省略介词“于”。)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屠户乃奔倚其下(屠户乃奔倚<于>其下,省略介词“于”。)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草堆下面。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