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影响及其应对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影响及其应对

2024-01-02 来源:六九路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影响及其应对

作者:范俊玉

来源:《中州学刊》2009年第02期

摘要:当代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系统和政治系统不是两个相互割裂的系统,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对政治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影响一国的政治稳定,影响公众的政治参与,并对国际政治有着重要影响。针对这种影响,我国政府应积极应对。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公正协调环境利益冲突,畅通渠道促进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加强国际环境的合作与交流,以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政治发展取得双进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影响;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国际政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2-0001-05

工业社会以来,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日益增强,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所谓生态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而引起的不利于人类和生物圈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包括自然灾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也身处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系统和政治系统不是两个相互割裂的系统,而是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多重影响,其中就包括对政治的影响。

一、生态环境问题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政治稳定是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当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特别关注的问题。政治稳定体现在许多方面,主要包括政权的稳定、政局的稳定、政府的稳定、政策的稳定以及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等。任何国家在追求政治发展的过程中都可能面临政治不稳定的危机,但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情况可能更加严重。影响一国政治稳定的因素有许多,如经济的、历史的或文化的因素等,但随着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对政治稳定的影响也正日益强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的发展有较大制约,会影响一国的政治稳定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整个社会整体发展的基础,对政治稳定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经济的发展又是受环境资源制约的,如果没有可以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和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时,极易导致政治的不稳定,而如果再加上环境的因素,危机的程度可能更会加强。亨廷顿指出,在二战后的发展中国家,导致暴力冲突的原因不在于落后,而在于现代化。他说:“产生政治秩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如果贫穷的国家出现动乱,那并非因为它们贫穷,而是因为它们想致富。”这些国家在历史上饱受了殖民压迫和贫穷落后之苦,在国家独立后又面临着与发达国家缩小差距的巨大压力,所以,民众对现代化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然而,在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许多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陆续出现的问题,如贫富两极分化、失业增加、地区冲突、社会失范等都在短期内几乎同时出现,这就容易引起民众的不满甚至怨恨,导致政治的不稳定。当然,这些在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在继续发展中加以控制和解决。但是,如果一国的经济发展由于环境资源的减少或枯竭而停滞甚至全面崩溃,而政府在短期内又无能为力的话,那么,人们的高期望就将遭受严重的打击,政治也将处在最不稳定的时刻。目前,不少发展中国家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已使得本国的某些资源即将面临枯竭,已从过去的能源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内部或国家之间,由于争夺稀缺的环境资源而引致冲突甚至战争的情况已多有发生。1985年时任埃及外长的加利就曾断言:“我们百分之百地依靠尼罗河。我们这个地区下一场战争将是围绕尼罗河水域的战争,而不是围绕政治的战争。”这种情况即使发生在发达国家,政治上的不稳定也同样不可避免。

2、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状况,也成为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生存的问题基本解决以后,人们必然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产生更高的要求。而当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的时候,人们的生活质量势必要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生命的健康。因此,生态环境的污染或破坏势必会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当诉诸政府而政府又不能有效解决时,就非常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当环境跨界污染时,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民众之间的冲突;当企业肆无忌惮地排污时,会引起民众与企业之间的冲突;而当政府对污染治理不作为或不能有效地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时。也会引起民众与政府之间一定程度的冲突。在某些地区,由环境问题引发的冲突可能一开始规模不是太大,人数也不是太多,但由于借助了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局部地区的偶发事件有可能会迅速产生放大效应,导致冲突规模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这些由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冲突如果被某些敌对势力利用的话,就可能会越出环境问题的范围,而同其他的社会冲突相结合导致社会矛盾的总爆发,这样,政治体系就面临着更大规模的威胁。当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即使没有其他社会矛盾的介入,由于生态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当问题累积到严重程度而引致的环境冲突对政治稳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二、生态环境问题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政治参与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体现了一国的政治发展程度。诺曼·尼和西德尼·伏巴认为,政治参与指的是“平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或)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在对政治参与的界定中,不同学者对政治参与的主体、客体和途径的理解都有一些分歧。这里,本文把政治参与理解为是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试图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实施过程的行为。显然,在政治参与的途径上包含合法的和不合法的参与,但是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更多的还是指合法的非暴力活动。合法的政治参与途径,一般有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游行集会、政治接触等。

1、生态环境问题关乎人们的环境权益能否实现,推动着公众环境政治参与的进展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引致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多样,如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教育的普及、传播的扩展以及政治精英和团体的组织和动员等。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公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环境政治参与活动。公众环境政治参与是指“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新型政治议题导致的公众政治参与范围和形式的扩展”。参与的公众主体既有公民个人,也有各种环境非政府组织,更有各式政党,特别是在一些西方国家成立的绿党。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关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的逐步提高,无论是公民个体还是环境组织都希望能很好地解决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维护好、协调好特定群体、区域、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根本利益,这也是人们进行环境政治参与的根本原因。在政治生活中,人们进行政治参与的根本目的还是试图通过影响和推动政治决策和政策实施过程以实现自身的某种利益要求。这种利益对人越重要,人们对它的追求就越迫切,由它引致的政治参与就越强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这种利益既是公民个体的利益,也是一个国家或全球的公共利益。虽然人们的环境利益在不同层面上既有利益一致之处,又有利益冲突之处,但都会引起人们的环境政治参与。“生态环境问题是特殊的政治问题,一方面,它反映了政治利益的差别(如阶级、集团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另一方面,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其影响并不以阶级来划界,是普遍的;再者,环境退化的结果可能是全人类的共同毁灭。在这三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使得人们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政治参与的主动性有较大提高,这是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政治参与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历史上并不是任何阶段的人们都意识到这一点,但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环境宣传、教育、动员工作的深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推动了当代各国公众环境政治参与的进展。

2、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有效作用的发挥客观上需要公众的环境政治参与

公众的环境政治参与也是促进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化、公开化和民主化,影响和监督政策实施的需要。生态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市场在环境资源的配置中存在着失灵现象,这就需要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为国家及其民众维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现实的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虽然也发挥了公众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种种失灵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给政府行为纠偏,就需要广泛的公众政治参与。首先,公众的环境政治参与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影响和推动政府的正确决策。在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决策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传统发展观和政绩观、相关利益集团的游说、决策者的能力和喜好、政府自身的利益考虑等因素的影响,各级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偏差,导致环境问题的恶化,损害公众的环境利益。公众是生态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公众也最贴近最了解周围的生态环境,如果在政府的决策过程中引入公众的参与,政府的环境决策就能做到科学化、公开化和民主化,真正地合乎民意。这既有利于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支持,也有利于协调解决不同利益方的环境利益冲突。其次,公众的环境政治参与也可以对政府的政策实施过程加以影响和监督。“公民的政治参与通过选举、罢免公职人员,通过意见表达和舆论监督活动,或者通过直接介入管理过程等,来制约政府的政治管理活动,从而保障政治管理的廉洁与效能,同时促进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在政府的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公众通过积极参与,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向政府表明态度并施加影响,使政策得以不断调整和优化。并且,公众的参与还能对政府的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给政府的工作造成压力,防止在生态环境利益上的政治腐败问题出现。

三、生态环境问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除了对国内政治的影响外,有些问题还越出了一国政治的范围,指向了国际政治领域。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这种政治关系有利益关系、力量对比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当代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有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生态环境问题对国家主权形成了冲击

主权是民族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和政治组织的主要标志。“主权”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政治学家让·布丹提出来的,意指国家管制其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约束的最高权力。主权与环境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环境主权,在1972年的《人类环境宣言》和1992年的《里约宣言》中都确认了这一重要原则。国家环境主权原则是指:“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然而,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时,客观上需要各自为政的民族国家加强国际合作,强化各种环境治理的国际机制,这就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形成了巨大冲击。在环境问题的解决上,传统的国家主权观日益显示出其作用的局限性,甚至很多环境问题就是主权国家在强调绝对主权的借口下造成的,并且,当面对全球性的相互关联、影响的生态环境系统时,也没有一个国家能要求主权。因此,为了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传统的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必须让位于主权的相对性,国家环境主权不仅意味着权利,而且意味着义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参与到环境事务的管理中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国际环境合作机制建立并不断加强,各国必须让渡出部分环境主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遵守国际环境条约,履行环境义务,共同致力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尽快解决。当然,生态环境问题对国家主权的弱化并不意味着国家主权的丧失或被侵犯,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行为主体,依然拥有着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和对外的独立自主性,所变化的只是国家的部分权力受到了限制。

2、生态环境问题冲击了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环境安全作为一种新的国家安全纳入了各国的视野

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在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中,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是重心所在,这也是由主权国家以及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所决定的。然而,当代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却对传统的国家安全观造成了冲击,环境安全作为一种新的国家安全纳入了各国的视野。对环境安全的理解可包括两个方面:环境安全是免于因环境恶化而造成的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以及免于因环境争端或冲突而形成的人类群际关系上的威胁。因环境恶化对一个国家造成的威胁,可能比来自国外的军事、政治上的威胁更严重、更普遍、更长久,且在爆发之前往往令人难以察觉,而一旦灾难形成又难以逆转。所以,环境安全构成了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维护国家的环境安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积极进行环境外交,围绕环境问题的环境合作和斗争已成为外交领域的重要内容。“环境安全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国家安全、人类安全和世界环境安全。其中既包括可能引发对抗、冲突甚至战争等传统安全观所关注的问题,也包括非对抗、非零和、人类共存共荣等非传统安全观的内容。”由于生态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日渐稀缺,不少国家为了争夺资源冲突不断,有时甚至不惜挑起战争。此外,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因为跨国界的污染以及环境难民问题引起的国家之间的冲突。当然,这些冲突和战争不仅不能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反而会加重国家的不安全。

四、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多重政治影响需要我国政府积极应对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整个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对政治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积极应对。就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的政治影响而言,我国政府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以应对。

1、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生态环境问题上升到国家政治的层面加以解决。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其中,实行科学的战略决策和规划,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从宏观上得到协调。为了有效地治理环境,政府需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等。由于生态环境的许多问题都与政府有关,因此在制度建设上,政府要特别注意健全针对自身的制度。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依法监督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政府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种种生态环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其对国家政治系统的不利影响。

2、加强环境利益协调,保证环境公平

在发展中国家,社会利益分配不均、社会不公正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表现在环境领域就是环境不公平现象。尽管从整体和长远来看,生态环境状况的恶化会使一定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蒙受损害,但从现实情况可以看出,在享受环境权益和承担环境责任方面,还是存在着有些人受益、有些人受损的情况。我国的环境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在城乡之间,我国的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在工业和城市,农村的环保设施几乎为零,污染严重;在地区之间,我国的西部地区不断将资源输往发达地区,但发达地区却没有给予其足够的补偿;在阶层之间,富裕人群和贫困人群在人均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的排放上也有多寡之分。在这种环境不公平的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况下,就可能会造成涉及环境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保证公正性是其优越性的最重要表现。为此,各级政府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化社会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对环境利益冲突加以有效的协调,保证环境公平,防止影响政治稳定的环境事件的发生。

3、积极畅通渠道,促进公众环境政治参与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公众的环境政治参与的程度还比较低,但也呈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政府不仅要注意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更要注意创造机制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在环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作用。“环保不是政治最敏感的领域,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利益主体。环保领域内的公众参与,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佳切入点。”公众有了更多的制度性的环境政治参与,就能够消除导致政治不稳定的环境冲突。政府应切实转变观念,畅通信访、听证、网络、电话等多种渠道,并利用自身的权威和组织能力,动员引导最广泛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级政府要积极培育和扶持环境非政府组织,建立健全并有效落实环境决策中的专家咨询制度,让更多的专家、学者、普通公民以及环境利益相关者参与到政府的环境决策和治理中来。

4、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加强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

我国政府在立足于解决好国内环境与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加强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在环境外交中,我们要注意维护好国家的环境利益,反对环境殖民主义,致力建立和平共处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为了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我们既要切实维护好国家的主权,也要承认主权的相对性,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的协商与谈判,履行相应的国际环保义务,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作出贡献。我们还要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环保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国内环保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促进国内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在合理引进国外的可利用再生资源和物种资源的同时,又要严格防范污染转入、废物非法进口、有害外来物种入侵和遗传资源流失,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和进口货物的有害物质监控体系,以保障国家的环境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