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小故事
抗美援朝的小故事
【篇一:抗美援朝的小故事】
抗美援朝时的有很多英雄事迹,催人泪下,以下是小编推荐的抗美
援朝真实感人催泪,欢迎阅读!
抗美援朝独胆英雄吕松山
吕松山同志是山东牟平县人,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
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
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这
是他感到最光荣的一个称号!
云山外围西南十多华里的地方,四周都是逐渐高大的山巅,中间有
一块五六华里的开阔地,开阔地的中央,是一条横贯南北的通敌公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西南的边缘,通过开阔地,向东流不
到一华里的河床上,有一座桥梁,这就是公路与桥梁交叉的地方。
在这个交叉点的西南开阔地的地区里,有两三百个美国兵,沿着公
路的两侧,构筑着工事,在主要工事的出进口,还用坦克在那里作
挡箭牌,公路上停着三三两两的汽车后面,拖着长长的炮身。白天里,飞机在天空上来回掩护。
十月二十一日快接近黄昏的时候,几天来战云弥漫,枪声不绝的战
地上,呈现一片沉寂。
碰! 一声响,一颗流星似的火光,从地面飞舞到空中,又指向一个地方。这就是一部分人的眼睛和耳朵所盼待已久的响声和光亮攻击信号。
随着火光而起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的飞向敌人的阵地上。美国兵现在都像失掉灵魂一样!有的伏在地上,头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钻到汽车轮子下,有的爬进工事去,头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
帽子也不顾,这真是一幅难以形容的狼狈相。
从远处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在炮火
的掩护下,通过了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很快地便接近到开阔地边缘
的河沿里。这就是攻击部队最先头的一个突击班。班前头的第一名,便是突击班里第一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同志。这个班的任务,是要直
接攻击敌人中心公路旁的一个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敌
人心脏一样,然后兄弟部队再把整个地区的敌人分割消灭。这个任
务是艰巨的,因为突入敌人心腹时,是会受到敌人各方面的火力制
压的,不但补给有困难,伤亡也会大。可是,这些问题,他们无暇
考虑,突击班在班长的指挥和吕松山同志的领导下,很快而安全地
接近到距离桥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这正是距攻击目标最捷径的
地方三百多公尺。
吕松山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地爬上了河床,一边鼓励着:同志们!立功
的时候到了! 大家在他的行动和鼓励下,便一起翻身跳上开阔地,向
敌人展开决定性的攻击!这时候,给自己掩护的炮火,和敌人从各方
面打来的枪弹,在开阔地上冒起一阵阵的灰尘和烟雾。突击班的战
士们,冒着弹雨,穿过尘烟,在战斗中前进,从死尸遍野的敌人身
上补充弹药!
英雄们有了枪弹,好比老虎长了翅膀!敌人的枪弹,那能挡得住他们
的前进!在前进中一个两个五个同志都躺下了,负伤了,可是他们知道:这是敌人的垂死挣扎!愈接近敌人,胜利便愈有把握。一声:前
进! 敌人的核心工事,就摆在英雄们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只有一辆遍体鳞伤的坦克仍然躺在洞
门口,地面上看不出一点异样,也找不到一个敌人逃跑的踪影,只
有路旁一辆盖着帐篷的汽车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班长走向汽车,想搜查一下。其余三个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围,拍拍拍一阵冲锋枪响,吱吱吱响的子弹便飞到汽车上,班长的肩头负伤了,吕松山同
志端起冲锋枪,拍拍拍来不及瞄准便给敌人一阵威吓的射击!果然,不过十多公尺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敌人,头缩到地里面去了。吕松山
情急生智,不等敌人抬头,他便抢上前去,接连一阵痛击!这两个敌
人倒下了。吕松山同志一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发忙,满头只
冒汗!
原来他面前是一个十多公尺长方的一个工事休息掩体,从地平面掘
下两公尺多深,上面盖着帐篷,和薄薄的一层土,伪装得同地面一样。这两个***的敌人,正在这个工事的进出口,洞里面满是美国兵,哇!哇! 的叫。吕松山眼瞅自己弹夹的子弹快打光,如果射击中断了,说不定敌人就会往外冲,他急忙把开关拨到点发上,右手端枪一发
一发的作点放封锁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弹,用牙咬开弹盖,又咬住
拉火圈,这样齿手合作的把手榴弹投进洞口去。轰的一声,只炸得
敌人乱叫唤。趁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又迅速换上了新弹夹,一
阵枪响连着的便是一声手榴弹。没有间断的一颗两颗他身上的四颗
手榴弹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敌人还在乱咕噜!这时候他只有最后喊:
快掩护!快掩护!
可是,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战友,正在应付几个敌人的反击,根本无
法分身,只有肩头负伤的班长爬起来依托在汽车头上,一枪一枪的
向洞口射击,替他掩护,助威!他在瞬间,从敌人死尸上,找到了四
颗手榴弹,他照样地一阵枪一阵弹的投到第七颗手榴弹,在帐篷缝
的远处,伸出来一条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记号。吕松山同志右手端
着满匣子弹的冲锋枪,左手拿着手榴弹,用大拇指顶起拉火圈,作
好了应变的准备后,才停止了射击招呼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 几声招呼后,敌人很有经验地把枪托朝上从帐篷缝里一根两根数十根
枪都丢到工事外,接着举起双手一个两个三十几个同一姿势的美国
兵鱼贯地走到洞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还有几个
特别胆小的怕死鬼,眼见一颗揭开弹盖的手榴弹在他手上挥动,吓
得吞吞吐吐,抖抖擞擞的不敢走出洞外。这时候,吕松山太兴奋了,他站了起来,用手去招唤他们,猛不防,嘶! 的一声,从旁的阵地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吕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顿
时汗如雨下,他镇静地坚持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 一直把最后几个美国兵叫出来,交给跟上来的兄弟部队后,他已经支持不住地昏
倒了。等醒过来,四围的枪声响得很利害,他知道这是兄弟部队在
最后地歼灭敌人,他好容易挣扎了起来,离开火线,由战地的救护
同志们把他抬下来。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
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中最为著名的一仗。
联合国军在上甘岭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投掷炸弹
190万发。展厅里一截取自上甘岭的布满弹片的树干和一堆掺杂着弹片的碎石向人们讲述着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残酷。当年参与指挥上甘
岭战役的志愿军15军参谋长张蕴钰回忆说:在战场上,已经没法用数字来显示部队的战斗力。一个人坚守阵地,硬是能把成排成连的
敌人打下去;一个人在一次战斗中就可以消灭100多个敌人,这在上
甘岭战役中算不得奇迹。
排长孙占元,在战斗中两腿被炸伤,仍顽强指挥战斗,并用缴获的
两挺机枪轮流射击,毙伤美军80余人,当子弹打完,敌人再次涌上
来时,他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在反击中,通信
员黄继光所在连冲到半山腰,突遭敌火力点阻拦,危急时刻,黄继
光奋勇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在上甘岭战役中,一次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
个高地。当冲锋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
人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
喷射火舌,严重阻碍战友前进。这时,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
邱少云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
一高地的敌军的任务。
深夜,五十多名身披伪装茅草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
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
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
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像一块巨石。直至壮烈牺牲,
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
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王海
王海,这位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击落击伤9架敌机的一级战斗英雄,
站在挂有他和他的战友的巨幅照片的展板前向人们介绍说:在抗美
援朝中,志愿军空军共击落击伤敌机330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绩,连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范登堡都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一
夜之间变成了世界空军强国。
当有人问:刚刚建立不久的志愿军空军,能打败号称世界头号空中
强国的美国,主要靠什么?王海不加思索地回答:靠人的精神!
一个苹果
那是1952年10月31日下午,战斗进入白热化。4连一名负责运输
弹药的战士扛来2箱手榴弹,顺便送给我一个苹果。跟我讲:连长,这一仗你们一定要打好。我问他苹果哪里来的?他说是半路上捡的。
我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运弹药的路上有水喝。可我知道,路上根本
没有水。看到这个战士为了让我们吃一个苹果而说谎,我很感动,
就把这个不该收的苹果收下了。那会儿,因为喝不上水,我们口干
得话都说不出来,步谈机话务员急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为的是打
出血,用来滋润喉咙,以保证能够与上级联系。我先让话务员吃,
他用手掂了掂,传给通信员,通信员又传给司号员、卫生员,大家
都觉得自己不应该吃,都说该连长吃。当时仗还正在打着,我也顾
不上讲更多的道理,手一挥,对大家说:我们能打退敌人十几次冲锋,难道连这么一个苹果也消灭不了?谁不吃这个苹果,就是没有决
心坚守24个小时,就是没有勇气战斗到最后。说完,我先咬了一口,然后一个人一个人往下传。就这样,一个苹果在坑道里传了又传、
转了又转,到第3圈还没有被吃掉几十年过去了,那情景至今历历
在目。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心里不安啊!
背水
在1953年朝鲜战场夏季反击战中,志愿军某部三连接替了友军的防务,上了938.2高地主峰的前沿阵地,对面不到百米处就是美国鬼子。美军不甘心938.2高地被我友军夺取,天天向我方阵地前沿和
纵深实施狂轰滥炸,隔一两天就以数十人或百余人的规模,在炮兵
和坦克掩护下向刚接防的三连等阵地反击。那时,处在山沟里的炊
事班送饭到前沿阵地,即使在夜间,也是三天两头有伤亡。不要说
一天三餐,一天一餐也难保证,两三天才能送上一次饭。战友们回
忆说:吃饭难,还有压缩饼干可以啃几口,抵一阵子饥饿,但饮水
难时刻威胁着战士的生命。
接防上阵地那天早晨,每人都背了一壶水。有的战士在通过炮火封
锁区时,水壶就被敌人机枪打中,水漏光了。多数人在炎热的夏天
打了一天仗,没到下午,一壶水早已喝光。到了晚上,大家渴得唇
干舌燥。上阵地第四天,天刚黑下来,指导员余发荣跑到三排十班
的猫耳洞,对班长钟樟彩说:没有水,战士们快渴死了,有的人已
经接小便喝了。你负责的活动小分队,除了到敌前侦察敌情抓舌头(俘虏)外,要加一项任务,就是到山沟里找水源。只要找到了水,拼
上命也要把水背上来。
钟樟彩时年24岁,入朝后在烟台峰打坑道中光荣负伤,刚立过功。
指导员走后,他随即就叫战士到各班收集了30多个军用水壶,背上
冲锋枪和水壶,离开猫耳洞奔往前沿阵地的山沟。在泛着少许白光
的小路上,他仔细辨认路痕,确认没有埋着地雷后,加快速度走几步,又低下头仔细查看一段再走几步,就这样辨认一段走一段。
当跑下80余米时,山坡上已逐渐有些灌木和青草了,他放慢了速度,仔细搜索,特别注意听水流声音。猛然间,他发现不远处的小树丛
里横着两段似原木一般的东西他猫着腰手提冲锋枪警惕地向那两段
东西走去。待走近了,才看清那是两具尸体,仔细一看,在紧靠上
面那具尸体边的岩缝里,向上喷涌着一股清水,水量还不小。他高
兴极了,随即将靠近泉边的尸体移开几步,看清楚了那是个穿志愿
军服装的年轻战士,身上背着枪和一些水壶,手里拿着一个军用水
壶伸向喷涌的泉水。他判定这两个战士是到这里灌水时,遭敌人封
锁水源的机枪扫射而牺牲的。
他怕美军机枪再次射击,不敢怠慢,连忙趴下喝饱了泉水,又急速
卸下身上背着的全部水壶,很快将所有水壶灌满。水背回之后,看
着连里战士轮流传递水壶,喝着那甘甜泉水时的高兴劲,钟樟彩也
乐了。
自从那天背水成功以后,他又每隔一两天去背过三次水。每次都遇
到定向、定点打到泉水附近的机枪子弹和炸弹,但钟樟彩都根据美
军打枪打炮的规律避过去了。他也因背水荣立了三等功。
【篇二:抗美援朝的小故事】
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一代名将秦基伟率志愿军15军参加抗美援朝,部队打出了国威军威。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牛保才、王清珍
等英雄人物曾深深震憾了我们。近年来,一些幸存的战斗英雄,以
及牺牲的英雄的战友和首长,曾分别讲述了那些感人至深的故
事……
向守志:含泪听关于邱少云的汇报
向守志曾任志愿军第15军44师师长,邱少云就是向守志指挥的一
场潜伏战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老将军曾回忆说:“那是我们和敌人
争夺391高地的一场战斗……我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配属我师的29师87团3营……邱少云在当天下午被敌人的燃烧弹打着了。危急关头,邱少云严守战场纪律,纹丝不动,最后英勇牺牲。在邱少云精神鼓
舞下,我潜伏部队18分钟解决战斗,创造了潜伏战的奇迹。战后,
师里决定组织工作组调查和整理邱少云的事迹材料。他们调查回来后,我和师里其他领导同志集体听了工作组的汇报,我流着泪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战士呀!”师党委一致同意向上级报送邱少云
的事迹材料,请示给予记功和授予荣誉称号。
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邱少云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
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万福来:黄继光最初是二级英雄
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在上甘岭那场战斗中身负重伤,下
巴被美军的炮弹片给掀掉了,当场昏死过去,被抬下山去。部队领
导以为他阵亡,给他记了功,还给他家里发了烈属证。
万福来醒来时,已躺在哈尔滨的阿城医院,和部队失去联系。1952
年12月下旬的一天,同病室一位姓王的干事拿来12月21日的《人
民日报》说:看!前线又出了一位英雄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
他舍身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说着,他给万福来读了这篇新华社通
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通讯的结尾写道:黄继光被授
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
“黄继光的事迹远比这感人得多!”听王干事念完报道,万福来有些
遗憾地说。
“我是6连连长,黄继光是我的兵,当时是我在战场上临时任命他为
6班长的。我最了解他,我亲眼目睹了他牺牲的悲壮场面……”最后,由万福来口述、王干事笔录的一份关于黄继光的事迹材料上报到领
导机关。1953年6月1日,志愿军第三兵团发布命令,二级英雄黄
继光改授特级英雄称号。
张计发:1个苹果8个人吃了两圈
电影《上甘岭》中8连连长张忠发的原型是一等功臣、志愿军第15
军45师135团7连连长张计发。老英雄回忆说:那时,一名负责运
输弹药的战士扛来2箱手榴弹,顺便送给我一个苹果。就这么一个
苹果,全连转了几圈吃不下去。那会儿,因为喝不上水,我们口干
得话都说不出来,步谈机话务员急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为的是打
出血,用来滋润喉咙,以保证能够与上级联系。我先让话务员吃,
他用手掂了掂,传给通信员,通信员又传给司号员、卫生员,大家
都觉得自己不应该吃。几十年过去了,那情景历历在目。王清珍:
那会儿什么都顾不上了
“女战士用嘴为重伤员排尿的故事”,说的是电影《上甘岭》王兰的
原型之一、“模范卫生员”王清珍。在上甘岭战役中,年仅17岁的王
清珍在坑道中护理20多名重伤员。有的伤员嘴巴化脓,不能咀嚼,
她便先把饭嚼烂,一口一口地喂;一名腹部重伤的战友,解不出小便,她想办法为这位重伤员排尿……战后,她荣立二等功。
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老人家回忆当时的情形,依然十分激动:“那会
儿什么都顾不上了,救命要紧。
”“我就想着,算了,死都不怕,我还怕这个!抢救兄弟比什么都要紧!”后来,那个被救的伤员流着泪说:“你比我妹妹还亲啊!”作者:卜金宝
【篇三:抗美援朝的小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