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地处黄海之滨、海州湾畔、苏鲁交界,全县总面积1427平方公里,辖18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32个行政村,总人口113.3万。境内西部山峦叠翠,中部沃野广袤,东部碧波浩渺,素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的福地为人称道。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县,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的重要枢纽,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抢抓机遇,提升层次,着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连续两届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潜力奖”,成为江苏沿海新的增长极、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亿元,财政总收入42.9亿元。
教育概况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144所,其中高级中学8所,中专学校2所,初级中学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104所,中、小学在校生157381人,教职员工12290人。全县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社区教育中心18个,幼儿园61所,在园幼儿39402人。近三年教育现代化建设投入11.6亿元,新建了部分中、小学校、幼儿园、社区教育中心,改造了薄弱学校,配齐配足教育技术装备,加强了师资培训,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先后获得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省幼儿教育先进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和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县等省级荣誉称号。
创建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过程监管,创建工作强力推进
1.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办好教育作为民生事业的第一要务,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每年教师节开展集中慰问,召开教育大会表彰“名师”、先进工作者,重奖教育功臣,引领各镇、各村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形成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后,我们把教育现代化创建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个机遇,2011年,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全县“十大重点工程”,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为强化责任落实,成立了县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等15个单位及18个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制定创建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创建进度,统筹解决创建中遇到的征地、规划、融资等难题。先后召开全县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学校标准化建设现场推进会、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幼儿园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的意见》、《赣榆县中长期(2010-2020)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意见》等文件,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2.督查考核到位。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目标考核方案》,把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综合目标考核,以督查考核激发工作动力、贯穿工作压力。县委督查室将教育现代化创建纳入重大督查事项,对创建工作实行全程监督,仅今年,已对全县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省合格园建设、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进行了六次督查,并下发了督查专报。县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分片包镇,教育局、财政局等成员单位和各镇分工负责,倒排工期,确保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快速有序推进。同时,在县电视台、《今日赣榆》
报、县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教育城域网分别设立专栏,大力宣传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接受群众监督,营造出人人关心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11月16日、17日两天,县政府委托市教育局组成专家组对我县18个镇的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考核。
二、加大硬件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城乡发展日趋均衡 1.大力加强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县全面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先后实施了“六有”、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四项配套”、“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等专项工程,推进资源的均衡配置,努力实现学生就近上好学的目标。
教育局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心学校规模型、村级学校精品型”的建设思路,本着“减少布点、扩大规模,优化资源、提高效益,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谋划区域中小学的布局调整,逐个镇细化调整方案,先后撤并了23个教学点、4所初级中学和2所高中学校。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政策倾斜力度,以投入绝对量的不均衡来实现城乡教育经费的相对均衡。在资金使用上,改变了过去“摊大饼”的做法,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十一五”期间,改建学校60所,扩建校舍18万平方米,建成了一大批高水准的标准化学校,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2010年投入5900万元异地迁建了海头一中,竣工后拟将海头二中整合到一起并更名为“赣榆县海头镇初级中学”。今年动工新建了柘汪镇初级中学,拟将柘汪中学和柘汪二中整合到一起,工程预算550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桩基工程。此外,金山中学教辅综合楼、宋庄中学实验楼、欢墩小学教辅楼以及班庄小学、班庄二小、塔山二小、赣马二小、黑林小学、沙河三小等校的新建教室、教辅用房、学生餐厅、教师宿舍等
20余个工程项目在建或已进入扫尾阶段。上半年,我们又创新投融资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与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合作,融资1.3亿元,对全县中小学校的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学生机、教师机全部按省二类标准一次性配齐配足,并新建了塑胶跑道。
2.进一步优化城区学校的资源重组。2009年投资1.8亿元将原青口一中异地迁建并更名为“赣榆县第一中学”,目前已成功创建为省四星级高中;投资1000万元异地新建了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苏北领先,目前正着力打造苏北特教名校,为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2010年投入4600万元异地迁建了黄海路小学,并升格为独立法人建制。实施了县城地区原青口一中、青口二中、青口五中联动工程,将青口二中、青口五中整合到原青口一中校址,组建为“赣榆县初级中学”。今年投入4000万元新建了新城小学,10月份已高标准建成,等待学生迁入。今年秋季停止了青口三中初一年级的招生,逐步将青口三中并入赣榆县实验中学;将青口二小和文化路小学并入到赣榆县实验小学,实行集团化管理。
三、加强常规管理,重视内涵发展,优质资源不断放大 1.实施“三大工程”,提升教育品质。一是实施“三名工程”,即着力培养一批“名师”,着力培养一批“名校长”,着力打造一批“名校”。二是实施“支教工程”。2010年初,县委、县政府实施“扶贫、支教、送医”三支队伍下乡工程,分别组织100名县直机关优秀党员干部、100名县城优质学校骨干教师、100名县医疗卫生单位优秀医务工作者,到我县偏远地区农村开展对口支援活动,帮助薄弱村提高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农民医疗卫生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城乡统筹发展。三是实施“关爱工程”。县委、县政府继续完善有利于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稳定
的补贴政策,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6个边远地区12所中、小学教师每月发放生活补贴。实施边远地区教师住房改革试点,建设住房120多套,努力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安心教育、服务农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2.建好实践基地,深化素质教育。我县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山革命烈士陵园”,有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2处、省级环境教育基地2处、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5家、县级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17个。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高层次、高规格的赣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投资600余万元打造了赣榆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搭建了有效平台。
3.推进依法治教,打造和谐校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改制学校规范工作全部到位,现有幼儿园全部按规定注册。去年,全县民办教育机构39个,年检全部合格。全县有24所学校被评为“连云港依法治校示范校”。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省“五严”规定为抓手,不断优化学校管理水平。全县共有101所中、小学通过市管理规范达标校验收,33所中、小学通过市管理规范示范校验收,创建了7所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18所省实验小学,4所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2所学校入选全省百所优美校园,7所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和谐校园”,整体构建富有赣榆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指标达成
指标1:学前教育发展规范有序。先后出台了《赣榆县加强幼儿园建设工作的意见》、《赣榆县幼儿园招生工作意见》,将幼儿教育纳入对各镇综合目标考核中,全县幼儿园环境良好,设施达标,生源稳定,管理规范,入园率高。
2009-2010学年,赣榆县本地户籍学前三年适龄幼儿数为36515人,在园幼儿数为35519人。在园幼儿中,本地户籍35439人,非本地户籍80人。本地户籍幼儿县内入园率为97.11%。另有22名本地户籍幼儿在县外入园。
2010-2011学年,全县本地户籍学前三年适龄幼儿数为42028人,在园幼儿数为41015人。在园幼儿中,本地户籍40937人,非本地户籍78人。本地户籍幼儿县内入园率为97.45%,另有20名本地户籍幼儿在县外入园。
2011-2012学年,全县本地户籍学前三年适龄幼儿数为40871人,在园幼儿数为39402人。在园幼儿中,本地户籍39345人,非本地户籍57人。本地户籍幼儿县内入园率为96.42%,另有64名本地户籍幼儿在县外入园。
指标2:义务教育水平稳固提高。我县始终把巩固、发展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实施《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明确镇政府“控辍保学”职责,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县小学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分别达99.54%、99.13%、99.33%。
指标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得以巩固。近年来,我县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先后实施了“校长走进课堂年”、“课堂教学效益年”等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各级助学免费政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捐资助学,确保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95%以上。2009年、2010年、2011年我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95.09%、95.24%、95.3%。
指标4: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攀升。多年来,我县立足于办高质量的高中,努力扩大优质资源,高考录取人数稳居全市首
位。同时,积极寻求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009年,我县户籍19周岁人口总数28469人,其中9506人升入普通高校,1215人就读各类成人高校,169人参加对口单招,752人升入五年高职院校,2691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入学率为 50.35%。
2010年,我县户籍19周岁人口总数22981人,其中8130人升入普通高校,1437人就读各类成人高校,99人参加对口单招,551人升入五年高职院校,2381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入学率为 54.82%。
2011年,我县户籍19周岁人口总数18304人,其中4918人升入普通高校,1008人就读各类成人高校,41人参加对口单招,581人升入五年高职院校,3501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入学率为 54.90%。
指标5:社区教育资源日益壮大。我县专门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教育委员会,形成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牵头,相关单位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始终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有效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完善多元化的社区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健全了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大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社区教育水平日益提高。2009年、2010年我县从业人员数分别为429430人、438766人,培训人数分别为224303人、232347人,培训率分别为52.23%、52.95%。
指标6:困难群体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我县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政策,建立健全县、镇两级扶贫助学体系,帮扶措施全面落实,出台了《赣榆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明确接收安排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办法,保证所有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地居民子女一样无条件入学,接受同等的教育,同快乐共成长。目前,全县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为97.9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
指标7:我县先后制定了《幼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赣榆县农村合格园、优质园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一手抓硬件投入促规范管理,一手抓队伍建设促质量提升。2010年下发了《关于鼓励幼儿教师学历进修的通知》,与江苏省教育学院联合举办赣榆函授点,鼓励广大幼儿教师参加本、专科学历进修。2011年,156名幼儿教师顺利通过了成人高考,进入本、专科函授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在职教师的职业素养。目前,全县61所幼儿园均已建成省合格幼儿园,其中省优质园40所,省优质园比例达到65.6%。
指标8:全县中小学教育装备已经按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配齐配足,初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我县小学生均占地面积39.9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6.7平方米,生均图书24.6册(含4册电子图书);初中生均占地面积44.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9.5平方米,生均图书36.8册(含12册电子图书)。为了有效管理、使用教育技术装备,教育局分门别类地组织管理员轮训上岗,深入各校对“三个平台”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督查、指导,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完小管理水平的提高。各校充分挖掘地方人文资源,坚持
以校为本,面向全体,注重特色,彰显个性,形成“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
指标9:“十一五”期间,县政府制定了《赣榆县高中学校布局规划方案》并加以分步实施,多次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优质资源整合和拓展,使普通高中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同步提高。目前,我县现有普通高中8所,其中省四星级普通高中3所,三星级高中4所,二星级高中1所。原为二星级普通高中的青口四中、原为三星级普通高中的城头高中已于今年10月底先后顺利接受省三星级、四星级普通高中现场评估。全县有职业中专2所,其中赣榆中专为省四星级职业学校,金山中专为省三星级职业学校,11月初已经迎接省四星级职业学校现场评估。
指标10:素质教育的实施品位不断提高。近三年,我县逐步完善了科学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和质量监测体系,着力构建学校可持续发展机制。督导评估的50所中小学中,优秀级47所,占比94%。
一是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扎实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开展教学视导、送教到校、专家报告、校级互动等系列教学研讨活动,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寻求培养学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0年10月份,省教育厅“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对全省初中八年级、小学三年级部分学科进行了学业质量测试,我县八年级各学科学业质量测试优秀率均高于全省优秀率,三年级的语文、数学学科各项测试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在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评比中,教育局教研室、海头高级中学、外国语学校、沙河二小分别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上半年,我县被评为“国学经典教育示范县”。8月份,海头高中的海
洋文化实践课程基地获批为省2011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作为全省首批31所普通高中之一率先扛起课程基地建设的大旗,领跑高中新课程改革。
二是扎实开展学生实践活动。近年来,多次举行了田径、篮球、乒乓球、广播操会操等赛事,全面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流动现场评比。这些措施的落实,有力地保证了全县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率均为100%。我县有7所中小学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体育教育先进学校、省“冬季三项锻炼”先进学校。去年,我县被评为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县。第四届“智运杯”全国青少年国际数棋技能展示活动中,我县沙河小学获得全国总决赛冠军,城头小学、石桥小学获得团体对抗赛一等奖,县教育局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今年8月,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县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教育部的联合表彰。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华杰双语学校美术作品荣获一等奖。柘汪二小“行知苑”被省环保厅、教育厅评为环境教育基地。2010年,海头高中代表连云港市接受了省第一批四星级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督导,该校在育人理念、德育工作、校园文化、高效课改等方面的独特亮点受到了督导组专家的充分肯定。
指标11:教干教师的综合素质持续提升。我县每年均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奖励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出台了《“十二五”中小学教干教师培训工作意见》,继续实施“三名工程”,制定名师、名校长、名校培养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遴选培养对象。成立县教师
研修中心,设立名师工作室,放大名师效应;完善激励措施,落实相关待遇。今年教师节,我县重奖了首批21位名师。
目前,全县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小学教师中获得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5.6%,初中教师中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5.5%,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4%,研究生在读的比例达3.5%,中职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9.2%。全县各校均实施全员聘任制,教师聘用合同签订率为100%。
指标12: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2002年我县建成了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全县村级完小以上学校实现了“校校通”。
2006年以来,全县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投入达1.2亿元,高标准配足教育信息化终端设备。目前,学生机配备已达16928台,生机比达9.3:1;教师机配备已达11013台,师机比达1:1;多媒体2389套,平均1.28个班级拥有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拥有多媒体设备1834套,每1.31个班级拥有1套)。各中小学建有软件制作室、校园广播系统和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所有中小学均建成校园网并与教育城域网实现光纤连通,高起点开发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建成了OA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教育博客平台、电子备课系统、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教科研信息网等教育管理与教学应用平台,拥有总容量超过2TB的新课标主题资源库、教育视频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等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各学校也结合实际,配备了学籍、教务、校务、图书、实验等方面的管理平台和校本教学资源,校园管理实现了信息化。
指标13: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一是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2009年赣榆县财政经常性收入88221万元,比2008年的66271
万元增长33.12 %,2009年县财政本级预算内教育拨款29821万元,比2008年的21513万元增长38.62 %,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5.5个百分点;2010年财政经常性收入138270万元,比2009年的88221万元增长56.73%,2010年县财政本级预算内教育拨款48415万元,比2009年的29821万元增长62.3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5.62个百分点。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2009年教育费附加拨款2096.03万元,2010年教育费附加拨款4012.2万元;2011年教育费附加到11月14日止已拨款6433万元。
二是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保持逐步增长,义务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我县从2007年开始将免杂费补助和公用经费合并,2008~2010年县财政预算内安排公用经费生均分别为:小学300元、350元、450元,初中分别为500元、550元、650元;2011年,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县财政执行省新标准,分别按每生550元、750元作了预算安排。2011年10月,在省教育厅、统计局、财政厅《关于2010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苏教财〔2011〕24号)中,我县教育经费投入各项指标均达到法定增长要求。
三是教师工资水平稳步提高。2004年县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印发〈赣榆县工资统发管理办法〉的通知》。从2005年起,乡镇教师工资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全部由县财政统一发放。2009年县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县人事局等部门《赣榆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从2009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并于2010年2月将2009年绩效工资全部兑现到位。2009年,我县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后,全县教师平均工资为29387元,公务员平均工资为29139元;2010年,全县教师平均工资为30887元,公
务员平均工资为30639元。教师年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水平。社会保险办理率为100%。
指标14: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我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订了《赣榆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赣榆县中长期(2010-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意见》,对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作了详尽的部署安排,强力推动了我县教育事业朝着健康、有序、均衡的方向发展。
本着“减少布点、扩大规模,优化资源、提高效益,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谋划城区及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逐个镇细化调整方案,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政策倾斜力度,“十一五”期间先后撤并了23个教学点、4所初级中学和2所高中学校,实现了公用经费的均衡。2009年实施农村偏远地区教师住房条件改善工程,县、镇财政补贴300万元,为黑林中、小学分别建起了4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的教师公寓;今年,县政府又专项设立了“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首批评选出24名农村教师予以表彰奖励。按省二类标准统一装备各校,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出台了《关于选派“三支队伍”到农村开展扶贫支教送医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局制定了《赣榆县百名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及农村教师到县城学校挂职培训工作方案》,着力推进城乡师资力量的基本均衡。今年,城区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了差距,生均固定资产数分别为14761元、11075元,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比例分别为71%、57%,初中学校班均教师数分别为3.46和5.32;本年度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流动任教数140人,县内小学生跨施教区择校比例为1.25%,初中生跨施教区择校比例为0.53%。
指标15:办学行为规范。近年来,我县致力于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加强行风建设,规范办学许可,严格招生、收费管理。2009年上半年,在认真学习贯彻省“五严”规定的基础上,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转发了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监察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提升素质教育的意见》,并联合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了本县的“六严”规定,出台了《赣榆县中小学教师乱办班乱补课处理办法》,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了依法治教的长效机制。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区招生学校比例达100%。今年民办学校初一招生数占区域招生总数的比例为25.7%,择校率逐年明显下降。2008年我县被评为省教育收费规范县。
指标16: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我县高度重视学校和校园周边安全工作,健全了教育、综治、公安、工商、卫生、文化、环保、安监、消防、城管、建设等部门参与的学校安全管理协作机制。每年层层签定《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定了《赣榆县中小学校园标准化安全管理办法》,统一了校园安全管理标准。今年,县政府划拨专项经费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对全县600余名保安分批进行了培训;学校配备了防护器械、报警装备、视频监控系统,总投入近600余万元。全县共有76所学校创成连云港市“平安校园”,25所学校创成了省“平安校园”。近年来,共查处取缔违法经营网吧17个、电子游戏经营场所24个、录像厅3个,依法清理违规摊点300多个。
近年来,县政府加大投入用于校舍安全建设,建立了校舍定期安全检查制度。2009年,在省厅下达食宿改善工程1398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安排专项配套经费981万元,建设了30个项目,经省厅专项
验收奖励我县190万元。2010年初,对全县中小学校舍进行了鉴定,目前已完成加固、新建校舍约35万平方米,获省专项补助及奖励3564万元。2008年以来,我县累计用于校舍维修经费(不含新建)约1亿元。全县共建成A级学校食堂7所。
存在问题与整改思路
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先进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具有赣榆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当然,我们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县教育现代化创建的投入力度愈来愈大,成效非常显著,但是目前个别项目离创建标准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少数农村教学点、办园点的硬件建设仍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注入,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要不断提升。我们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科学谋划、统筹发展教育事业,计划整体搬迁赣马一中,在县城西北部新建一所小学,不断加大布局调整力度,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县范围内评选出100位名师,打造名师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逐年考核并落实专项科研经费,放大名师效应。
附件2:
赣榆县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常态数据表
表一:县(市、区)概况 数 据 项 目 1.本地区户籍人口总数(人) 2.本地区暂住人口总数(人) 3.区域现有土地面积数(平方公里) 4.现有乡镇(街道)数(个) 5.上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元) 6.上年度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元) 7.上年度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元) 8.中小学总数(所) 其中:(1)普通高中学校数(所) (2)中职学校数(所) (3)初级中学数(所) (4)九年一贯制学校数(所) (5)完全小学数(所) 9.小学教学点数(个) 10.幼儿园数(所) 11.办园点数(个) 具体数据 1133389 20180 1427.27 18 22307000000 1839990000 3302590000 144(另有特教校1所) 8 2 27 3 104 37 61 70 12.乡镇(街道)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中心校数(个) 18 13.中小学教职员工总数(人) 14.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人) 12290 10975 15.幼儿园教职工总数(人) 16.幼儿园公办教师职工总数(人) 17.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人) 其中:(1)普通高中学生数(人) (2)中职(含技校)学校学生数(人) (3)初级中学学生数(人) (4)小学生数(人) 18.在园幼儿数(人) 19.中小学校园面积总量(平方米) 20.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总数(平方米) 21.中小学2008年以来新建校舍面积(平方米) 22.中小学固定资产总额(元) 23.上年教育经费使用总额(元) 24.上年度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元/人) 25.当年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元/人) 26.近三年教育现代化建设投入(元) 27.近两年行风建设评议教育最高位次(位) 2650 320 157381 29966 9965 41608 75842 39402 6452450 1699537 252307 2697640700 885552000 2986 4922 1162220000 1
表二:主要指标达成数据
相关数据项 数 据 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0%以上。 1-1户籍人口适龄(3-5或4-6岁年龄组)幼儿数(人) 1-2在园幼儿数(人) 1-3在园幼儿中非本地户籍幼儿数(人) 1-4本地户籍适龄幼儿到区域外就读幼儿数(人) 1-5当年户籍人口适龄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 40871 39402 57 64 96.42 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 2-1小学段巩固率(%) 2-2初中段巩固率(%) 三、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 3-1本地户籍初中毕业生数(人) 3-2本地户籍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数(人) 3-3本地户籍初中毕业生升入职业高中类数(人) 3-4本地户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例(%) 18877 9057 8933 95.3 100 99.33 四、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达50%以上。 4-1本地户籍19周岁人口数(人) 4-2 19周岁应届普高毕业生进入普通高校数(人) 4-3 19周岁应届职高毕业生对口单招入学数(人) 4-4 19周岁人口接受各类成人高等教育人数(人) 4-5 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 18304 5499 41 4509 54.9 五、每个乡镇(街道)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 5-1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中心数(个) 5-2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专职人员数(人) 5-3上年从业人员(国家统计口径)总数(人) 5-4上年培训总人数(人) 5-5上年从业人员培训率(%) 18 197 438766 232347 52.95 六、困难群体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健全;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外来务工农民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 6-1上年财政预算用于义务教育段贫困生助学拨款(元) 6-2其他资金用于义务教育段贫困生助学金额数(元) 849500 4558000 6-3义务教育段助学受益贫困生数(人) 6-4义务教育段盲聋哑智障人口数(人) 6-5义务教育段盲聋哑智障人口就读数(人) 6-6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6-7义务教育阶段在本区域学校就读数(人) 6-8外来务工农民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 8788 287 281 97.91 508 100 七、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其中60%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7-1区域内注册幼儿园总数(所) 7-2公办幼儿园(全口径)总数(所) 7-3达省定合格幼儿园标准幼儿园数(所) 7-4省优质(含省示范)幼儿园总数(所) 7-5省优质(含省示范)幼儿园比例(%) 61 35 61 40 65.6 八、小学初中(含民办)的办学条件均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 8-1区域内完全小学(公民办)总数(所) 8-2小学办学(教学)点数(个) 8-3小学10项办学条件全部达省定标准数(所) 8-4初中学校(公民办)总数(所) 8-5初中10项办学条件全部达省定标准数(所) 九、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优标准。 9-1区域内普通高中总数(所) 9-2三星级及以上普通高中数(所) 9-3职业学校(含技校)总数(所) 9-4三星级及以上职业学校数(所) 9-5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达到省优标准的比例(%) 8 8 2 2 100 104 37 104 30 30 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政府及有关部门按教育规律和实施素质教育相关规定管理学校;各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10-1近三年县级制订(修订)的对各类学校(教育机构)评价方案(个) 11 10-2近三年本级教育督导机构综合督导评估学校数(个) 10-3区域内省辖市以上认定的特色学校数(所) 50 18 10-4上年区域内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率(%) 100 10-5按规定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的学校比例(%) 100 10-6按规定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学校比例(%) 100 10-7全面推行“体育艺术2+1项目”学校比例(%) 10-8近三年县区举办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次数(次) 10-9区域内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数(个) 10-10区域内县区级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数(个) 10-11县(市、区)年均培训中小学班主任比例(%) 100 15 5 17 34.8 十一、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 11-1小学教师中获得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 11-2初中教师中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 11-3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 11-4高中教师研究生在读的比例(%) 11-5中职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 11-6教师聘用合同签订率(%) 75.6 75.5 5.4 3.5 69.2 100 十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教育城域网与辖区内大部分学校实现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校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12-1教育城域网总投入(元) 12-2近5年学校信息化建设总投入(元) 38303957 120657661 12-3信息化技术装备达到二类标准学校数(个) 12-4光纤连通学校比例(%) 12-5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总数(个) 12-6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学校数(个) 144 100 71 71 十三、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3-1上年度财政经常性收入数(元) 13-2上年度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元) 13-3上年度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比例(%) 13-4上年度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的比例(%) 13-5上年教育附加费(含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基金)征收总数(元) 13-6上年教育附加费用于教育事业总额(元) 13-7上年度农村成人教育拨款数(元) 13-8当年预算内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拨款额(元/人) 13-9当年预算内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额(元/人) 13-10当年预算内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额(元/人) 13-11当年预算内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额(元/人) 13-12当年预算内幼儿教育经费拨款总额(元) 13-13上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元) 13-14上年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元) 13-15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社会保险办理率(%) 1382700000 484150000 56.73 62.35 41790000 40122000 1233866 450 650 300 500 2205963 30887 30639 100 十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14-1初中施教区校均服务人口数(人) 14-2小学施教区校均服务人口数(人) 37779 10897 14-3城区初中小学生均固定资产数(元) 14-4农村初中小学生均固定资产数(元) 14-5城区初中小学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比例(%) 14-6农村初中小学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比例(%) 14-7城区初中学校班均教师数(人) 14-8农村初中学校班均教师数(人) 14-9本年度初中小学校长流动任职数(人) 14-10本年度初中小学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流动任教数(人) 14-11区域内小学生跨施教区择校(公办校)比例(%) 14-12区域内初中生跨施教区择校(公办校)比例(%) 14761 11075 71 57 3.46 5.32 46 140 1.25 0.53 十五、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普遍得到贯彻落实,办学许可、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 15-1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划区招生学校比例(%) 15-2改制学校规范工作未到位学校数(所) 15-3本年度民办学校(含改制规范未到位学校)初一招生占区域招生总数的比例(%) 15-4现有未按规定注册的幼儿园(点)数(所) 15-5上年民办教育机构数(个) 15-6上年民办教育机构年检合格数(个) 15-7何时被评为省教育收费规范县(市、区) 100 0 25.7 0 39 39 2008年 15-8办学、招生、收费近两年受到市级以上通报处理学校数(所) 0 十六、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政府建立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的制度。校园周边环境无污染,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16-1本年度用于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资金(元) 16-2按要求统一配齐保安人员的学校数(所) 16-3符合A级食堂标准的学校比例数(%) 10920000 312 12 16-4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比例(%) 16-5上年财政预算内小学校舍维修经费标准(元/生) 16-6上年财政预算内初中校舍维修经费标准(元/生) 16-7上年财政预算内校舍维修经费总额(元) 16-8近三年认定的校园安全责任事故数(次)
25.1 75 100 39000000 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