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是改善农业环境、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形成绿色循环发展方式、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中央财政支持我县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为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工作成效,按期完成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一)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现代化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理念,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必要性有四点:一是我县有机肥资源丰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高,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二是我县苹果、蔬菜上化肥用量偏高。化肥过量施用造成面源污染,耕地地力下降,通过项目的实施,增施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用量,提高了我县耕地质量等级;三是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解决了养殖场粪污污染问题,增加了养殖场收入,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重要意义有三点:一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稳粮保供能力的需要,三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需要。
(二)我县畜禽粪便量、处理量和粪便还田能力。
二、总体要求、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坚持系统理念,推进绿色养殖和循环农业发展,重点推进粪便利用和就近还田,重点培育粪便和还田服务组织,努力打造“甜”农产品,创新工作机制和技术模式,大力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增施有机肥。
(二)基本原则
一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增加有机肥投入,改善施肥结构,满足作物养分需求,促进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综合考虑土地和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种养对接,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利用有机肥资源,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坚持减量与增效并重。通过增施有机肥,加快有机肥资源还田,用有机养分替代部分化学养分,促进化肥减量和利用率提升。强化有机无机结合,不断提升农产品产量、品质,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三是坚持示范与推广并行。加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创建,强化技术模式的集成创新和试验示范。通过现
场观摩、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等方式,广泛宣传有机肥施用试验示范效果,辐射带动面上推广应用。
三、任务目标
我县作为全省试点县之一,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补奖试点,试点实施范围仅限耕地和园地,重点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主体提供粪肥收集、处理、转运、施用服务,构建3种以上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推动化肥减量,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通过财政补助奖励支持,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力争通过3-5年试点,扶持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培育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一批成熟的组织方式和补贴方式,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经验。我县在马铃薯、苹果、蔬菜上实施,任务面积10万亩,带动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
(一)创建内容
计划在全县14个乡镇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面积10万亩(马铃薯6.5万亩,苹果3万亩,蔬菜0.5万亩),其中粪肥还田技术面积9.1万亩,商品有机肥技术面积0.9万亩,
补助商品有机肥80kg/亩,有关乡镇面积分配(见附件2)。在通化镇通边村、韩湾等村建立1个万亩马铃薯粪肥还田示范片,每个模式建立1个千亩试验示范区,鼓励示范区内发酵、转运、还田施用等环节全程机械化,并树立标牌,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责任,示范带动全域开展绿色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粪肥还田行动,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化肥减量提质增效,通过核心示范区的建设,推进我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我县10万亩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任务的完成,辐射带动全县粪肥基本还田。苹果、蔬菜粪肥还田量1000kg/亩,马铃薯粪肥还田量500kg/亩;苹果施商品有机肥300kg/亩。
1.马铃薯核心示范区。在我县的通化镇通边村、韩湾村,南坪镇的史坪村,岳堡镇南岔村各建立1个马铃薯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千亩核心示范区。
2.苹果核心示范区。在我县朱店镇水落镇北山、毛刘、正山村建立了千亩苹果绿色栽培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
3.蔬菜核心示范区。在我县万泉镇霍李村、南湖镇陈庄村各建立1个蔬菜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百亩核心示范区。
4.试验研究。开展试验研究12项,马铃薯肥料利用率试验、苹果肥料利用率试验、蔬菜肥料利用率试验3项,马铃薯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效果监测试验、苹果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试点效果监测试验、蔬菜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效果监测试验3项,马铃薯有机-无机配施试验、苹果有机-无机配施试验、蔬菜有机-无机配施试验3项,马铃薯有机-无机最佳配比试验、苹果有机-无机最佳配比试验、蔬菜有机-无机最佳配比试验3项。并加大沼液、沼渣试验示范力度,促进“果(菜)-沼-畜”循环技术模式的扩大应用。
(2)实施模式
我县推广“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腐熟处理+种植合作社”、“分散养殖户+粪肥处理服务组织指导+各自还田”、“商品有机肥直接还田利用”四种运行服务模式。
1.“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粪肥还田服务模式。县域内的有机肥企业将畜禽粪肥收集在一定的场所进行集中发酵腐熟,腐熟好的粪肥由有机肥企业配送到田、到户的模式。我县主要朱店镇、万泉镇、南坪镇、南湖镇、水洛镇、通化镇实施“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粪肥还田服务模式,推广面积4.3万亩。
2.“规模养殖场粪便简易快速分解处理种植合作社”的粪便还田服务模式。我县主要在政和镇、永宁镇、梁毅镇、韩店镇、
赵盾乡推行“规模养殖场粪便简易快速分解处理种植合作社”的粪便还田服务模式,推广面积2.8万亩。
3.“分散的农户粪便处理服务组织引导各自还田”的粪便还田服务模式。我县主要在卧龙镇、六良镇、宝月镇实施“分散式农户粪便处理服务组织和指导还田”的粪便还田服务模式,推广面积2万亩。
4.商品有机肥直接还田服务模式。有机肥厂把畜禽粪污加工成商品有机肥,有机肥厂配送到户、到田直接还田利用模式,商品有机肥按80kg/亩标准进行补助。我县在良邑、南坪、朱店、万泉等乡镇苹果上推广商品有机肥直接还田服务模式,推广面积0.9万亩。
四、重点工作 (1)严格选择服务对象
按照自愿申报与竞争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公开选择粪便收集处理、堆肥、配送、还田等机械化应用能力强的企业、合作社等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服务主体。服务主体必须具备经营范围、技术队伍、处理场地、堆肥设备、收集配送车辆、肥料还田机械等基本条件。适合这项任务。引导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养殖企业(养殖场)签订供销合同,与农户、大户、合作社等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环节、退耕数量和
质量。根据辖区内肥源类型、种植特点、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水平和目标作物产量,确定最佳施肥方案,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服务,指导农户、大户、合作社等。签订化肥减量承诺书。
(二)创新运行服务机制
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运用市场手段,整合各种资源,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的实施机制。在社会化服务推广方面,政府要购买服务,扶持壮大一批有一定经营基础的生产*********组织,开展粪肥利用全程服务、托管服务、专业化服务,加快有机肥施用。支持提供粪便收集、处理、运输和应用的服务企业(不含养殖企业)和合作社,以及提供粪便还田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扩大粪便还田利用社会化服务市场规模,引导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大投入,提高规模效益,降低运营成本,确保经济可行,促进增产提质,形成良性循环。提倡种养结合、用养结合、点对点结合。我县在蔬菜、苹果、马铃薯上实施,推广“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规模化农家肥处理种植合作社”、“分散化农家肥处理服务组织引导各自还田”的运营服务模式,促进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化肥减量“双目标”,打通种植养殖流通渠道。积极引导有机肥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与种养、种植生产主体对接,提供“收
集、加工、转移、检测、供应、应用”*********服务;鼓励规模化养殖场成立粪污服务组织,积极处理和施用有机肥。
结合实际,我县推广4种粪肥还田服务模式。并在完善现有模式的基础上,积极与有关方面合作,大胆创新探索新模式、新方法。通过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的实施,建立我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四种机制。一是我县种养结合的机制,二是我县畜禽粪污利用机制,三是我县社会化服务的机制,四是我县科学合理施用有机肥的机制。
(三)打造优质示范基地
结合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集成组装技术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加强对接合作,提升科技水平,树立示范样板,建立一批示范、名牌、名优绿色养殖和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基地,不断着力打造优质“甜”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健康的土壤、绿色的生产方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示范基地示范面积不低于亩,鼓励示范区发酵、运输、应用全过程机械化,设立标牌,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责任,示范带动全区开展绿色标准化生产。
(四)狠抓质量监管及效果监测评价
注意肥料使用安全,严格控制粪肥质量,按蜀明浩123(ny/t3442-2019)标准堆肥。在施肥关键期,要委托有资质
的检测机构对粪便质量进行抽样检测,重点检测粪便中的有机质、ph值、种子发芽指数、蛔虫***死亡率、粪大肠菌群和环境限量指标(附件8),并建立数据库档案。严格按照蜀明号123(**),每种作物、每种模式至少3个监测点,20个以上监测点,监测绿色养殖循环和有机肥施用在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的作用。科学评估试点实施效果,为探索绿色养殖循环模式提供数据支持。
效果监测和评估。在永宁镇铜边村、南坪村、秦娃村、宝月镇大湾村、水落镇北山村、梁毅镇梁毅村、朱店镇正山村、万全镇霍利村、南湖镇陈庄村等村,设置了20个粪污还田效果监测点。按1000亩取1个土样,采集100个土样。测定土壤养分以指导项目实施区的科学施肥。按1000吨1个样品取100个粪便样品;有40个粪肥还田样品,20个植物样品和20个常规施肥样品,并对产品质量进行了评价。土壤、植物和粪便的样本被送到省内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监测项目实施前后施肥水平、土壤肥力和马铃薯、蔬菜、水果品质的变化。腐熟粪肥分乡镇、作物、区域,按比例取样,做到腐熟粪肥批量取样,田间粪肥批量取样,进行质量监督。社会化服务组织要对原料样品和生产的每一批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第一,技术推广部门要检查每一批送到田间的粪
肥。第二,社会化服务组织要承担粪肥还田风险,与种植户或合作社签订质量协议。三是提供畜禽粪便的养殖企业或合作社出具无害化承诺书,保证畜禽粪便质量。
受精调查。在项目区对50户农户进行了粪肥还田、施肥、肥料消耗和农民满意度调查,科学合理地设置了效果监测点。项目区对粪肥还田效果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粪肥还田效果。一是严把质量关,以“资源化、无害化、专业化、科学化”为重点,建立畜禽粪便还田监控体系,检测每批还田粪便中重金属、粪大肠菌群数量、蛔虫***死亡率等限量指标,及时掌握还田粪便中有害物质含量,防范环境风险还田,确保还田粪便安全质量。二是做好施肥调查和效果监测,用监测数据科学评价粪肥还田在提质增效、减少化肥施用、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的作用。强化“三大亮点”。一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安全性。保证无害化处理,保证粪便质量,避免二次污染;二是科学用肥,促进科学减量;三是建立整县推进的诚机制。
(五)粪肥还田实行“以奖代补”
粪便还田的收集、处理、运输、施用服务只能补贴服务,不能补贴设施、机械、场地。根据项目要求,对粪便处理全过程进行包奖。社会化组织提供粪便收集、处理和施用服务,按面积实行奖励补贴。县农技中心与社会化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
签订三方协议,服务主体提交畜禽粪便收购、运输、配送名册等相关证明材料,经审核合格后给予奖励。县农技中心全程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根据区域和作物为种植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粪肥施用量根据作物确定,70%农民自行施用,30%由选定的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机构提供。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100元/亩,直接补助给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机构。
五、资金补助环节及标准 (一)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
我县绿色养殖循环农业试点,中央财政补助1000万元,其中粪污还田社会化服务830万元,商品有机肥90万元,模式创新、检测监测、田间试验示范、评估、技术指导、宣传培训80万元。资金主要对粪便还田的收集、处理、运输、应用等关键环节进行“一揽子”追加奖励。补充奖补资金占资金总额的83%,每亩补贴资金额度可根据粪源成本、运输距离、还田量等具体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根据粪肥种类、运输距离、施用方法、还田数量等。合理计算各环节补贴标准,补贴比例不超过当地粪便收集处理总成本的30%,并对不同环节专业化服务主体的服务量给予奖励。对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专业服务商,可按每亩返还土地的标准给予奖励。商品有机肥施用补贴占总资金的9%。创新、检测监测、田间试验和技术指导经费不超
过总经费的8%。补贴不包括养殖企业,不得用于补贴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粪肥还田机械不在补偿奖励范围内,但可通过农机购置补贴予以补充。
模式创新、检验监测、田间试验示范、评价、技术指导及宣传培训等资金80万元。其中:田间试验补助资金12万元,开展试验研究12项,每个田间试验补助1万元。补助环节为试验用肥料、种子、地膜、雇工等补助,试验标牌和介绍牌制作,试验田间记载、种植、收获、考种、分析及试验方案与报告编写等。其余68万元用于取土化验、粪肥样检测、宣传培训、效果评价、示范县标牌制作、沼肥的试验示范及核心示范区建设等。
(二)物资的招标采购及有关要求
1.政府购买服务。因地制宜探索政府购买(委托)服务的有效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快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推广。鼓励、支持全县提供粪污收集处理服务的企业、粪肥还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其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示范作用。
2.有机肥的采购依据。我县有机肥资源丰富,县内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不足,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合理利用我县有机肥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我县种养结合水平,还可以解决
我县畜禽粪便等资源浪费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我县有机肥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粪肥还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在我县公开招标。
3.材料的分发和监督。物资发放要在县、乡、村三级公示。乡镇干部和农技人员进行发放,在物资发放现场进行登记,建立物资发放台账,对商品有机肥全过程、社会化服务组织粪肥还田过程、有机肥原料进行监管,并抽查有机肥数量和质量,确保有机肥发放到户、施到田。
六、进度安排
6月-7月,制定工作方案,落实项目实施地点,确定核心示范区等。
8月,社会化服务组织、商品有机肥的招标采购,遴选项目服务对象,物资发放公示,宣传培训。
9月-10月,发放有机肥,指导开展粪肥还田,腐熟好的粪肥抽检等,结合秋覆膜将腐熟好的肥料施用到田。
11月,采样检测将积极引导项目区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用量,化肥用量减少5-10%。
12月,全面总结项目完成情况。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财政局、发改局、统计局、审计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有关乡(镇)长及农技中心主任为成员的行政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我县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创建行动,不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农业农村局成立以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果业、畜牧、能源等有关技术人员、中心相关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分区域制定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好关键技术。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开展以及项目的规划、建设与实施;各有关乡镇具体负责任务落实、物资发放等。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强有力的推动我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顺利实施。
(2)压实试验任务。及时制定我县项目实施方案,做到项目可操作、可落地,做到“一县一策一方案”。根据项目要求,由乡镇对服务对象进行调查,并上报县农业农村局。采取自愿申报的形式,由提供粪便还田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三)强化支持保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粪肥还田利用,加大对专业化服务主体的引导扶持力度,加快粪肥还田利用服务市场主体培育,合理布局产业,促进种养
结合。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提高粪肥收集、处理、转运、还田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率,分区域、分作物完善还田利用技术方案,应用“物联网+等息化手段,提高技术到位率。加强与教学科研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作用。
(四)严格技术要求。规模养殖场应当合理负担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成本,粪肥还田前必须按照《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2018)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腐熟堆沤,还田施用时的砷、汞、铅、镉、铬、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等限量指标符合《有机肥料》(NY/T525-2021)(附件7)要求。结合作物需肥特点,根据不同地力条件、不同作物、不同产量目标,科学确定粪肥还田量和替代化肥比例,确保作物养分需求,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产品质量。做好施肥调查和效果监测,用监测数据展示粪肥还田在提质增效、化肥减量、地力培肥等方面的作用。
(六)强化绩效管理。规范奖补内容、环节和比例,强化资金使用监管,保障资金规范使用,提升资金使用透明度。建立一套档案,收集数据及影像资料,建立数据库,记录工作台账。组织乡镇政府对提供的社会化服务进行核实、发放、登记造册,以村为单位实行监督公示,公示环节以照片的形式存档,确保补助物资和技术服务到户到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