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桑黄的研究进展

桑黄的研究进展

2023-11-03 来源:六九路网
第24卷 第3期       中国食用菌 EDIBLEFUNGIOFCHINA

7

桑黄的研究进展

宋 力1,孙培龙1,郭彬彬2,魏红福1,陈灵杰1

(1.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杭州 310014;2.浙江康裕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浙江 东阳 322109)

  摘要: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本文介绍了桑黄的药用功能、深层发酵、桑黄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以及桑黄多糖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关键词:桑黄

中图分类号:S6461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10(2005)03-0007-05黄也略有研究。国内外桑黄研究较多集中于桑黄深层发酵条件优化和多糖提取研究,也有桑黄多糖分子结构及抗癌免疫学机理的研究等。现将桑黄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1 桑黄的药用功能111 抗肿瘤作用 温克等[3]比较了桑黄等四种真菌提取物的抗癌活性,发现桑黄有较好的抑瘤作用,见表1。

表1桑黄等四种真菌提取物的抗肿瘤效果

实验组

中文名称

按体重剂量抑瘤率

/%/g・kg-1

010501050105

0105

4310931101381993517

桑黄(Phellinusigniarius、Phellinuslinteus)别名:火木层孔菌、针裂蹄(裂蹄)[1],是珍贵的药用真菌。其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北美、中南美等地。桑黄子实体中等至较大,无柄。菌盖半球形,剖面扁平至马蹄形,深烟色至黑色,有同心纹和环棱,初期有微细绒毛,后变光滑、稍龟裂,硬而木质化,2~12cm×3~21cm,厚115~10cm,边缘锐或钝,其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锈褐色或浅咖啡色,厚2~7mm。桑黄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立木上及树干上。初期象一块黄土,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样子像树桩上伸出的舌头。

桑黄常用的拉丁学名有多个,包括Phellinusigniarius、Phellinuslinteus和Phellinusbaumii;我国产的桑黄的基原为针层孔科(Phellinusigniarius),日本、韩国产的桑黄的基原为Phellinuslinteus,其外观相似,但其菌种是不同的,所含有效成分也差异很大。据中科院戴玉成[2]考证,东南亚地区称为桑黄的担子菌并不是Phellinuslinteus,桑黄真正的拉丁学名为Phellinusbaumii,而刘正南等[1]认为,Phellinuslinteus为针裂蹄菌,桑黄属火木层孔菌,学名应该是Phellinusigniarius。直到现在,桑黄的菌种分类还有争议,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桑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桑黄因其着生树种不同,分为桑树桑黄、杨树桑黄和桦树桑黄等品种。桑树桑黄子实体入药最佳,味微苦,民间用以治疗“月水不调”,据《药性本草》记载:“治女子崩中带下,月闭血疑,产后血凝,男子玄癖”等,常用量16~30g水煎,一次服完,日服二次。

桑黄多糖的研究上世纪末在国内外逐渐兴起,其中韩国和日本对桑黄研究较多,美国和西欧对桑

收稿日期:2004-11-25

PhellinuslinteusAgaricusblazeimurrillGanodermalucidum

桑黄姬松茸灵芝 

PL-2.PL-5

Chihar等[4]的研究表明从27种真菌提取物中,桑黄中提取的多糖有最好的抗癌效果,抑瘤率达9617%,见表2。

吉林农业大学杨全[5]用桑黄粗多糖(为桑黄菌丝体胞外多糖和菌丝体胞内多糖混合物)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实验,发现桑黄粗多糖能使荷瘤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0101),但对实体瘤的作用较弱,试验结果还表明,桑黄粗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剂量有关。

112 提高免疫力 Hwan-MookKIM等[6]用P.linteus的菌丝体胞外多糖(EPS)进行免疫学实验,发现EPS不仅能够使T细胞增殖,而且对不同同类抗原的T细胞也有增殖作用,并且毒性T淋巴细胞的毒性在加桑黄胞外多糖(EPS)后大大增强。

Yun-HeeShon等[7]发现桑黄提取物可以诱导相Ⅱ解毒酶包括苯醌氧化还原酶(Q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并且提高了谷胱甘肽的水平。

8

中国食用菌 EDIBLEFUNGIOFCHINA       Vol124,No13

表227种真菌热水提取物的抗肿瘤效果

真菌名称

Phellinuslinteus

抑瘤率

/%无瘤鼠

/试验鼠

7/85/96/93/103/106/100/82/104/85/100/80/104/71/92/105/100/103/91/100/71/100/73/100/90/82/80/10

桑黄松口蘑松树桑黄滑菇金针菇香菇迪金斯栓菌松杉灵芝云芝平菇

961791188714861581118017801177187715751372137119TricholomamatsutakePhellinusigniariusPholiotanamekoFlammulinavelutipesLentinusedodesTrametesdickinsiiGanodermatsugaeCoriolusversicolorPleurotusostreatusPleurotusspodoleucusFavolusalveolariusPhellinushartigiiCoriolushirsutusGanodermaapplanatumCorioluspubescensFomitopsispinicolaTrametesgibbosaPiptoporusbetulinusHirschioporusfuscoviolaceusLeucofomesulmariusFomitopsiscytisinaAuriculariaauriculaLenzitesbetulinaFomesfomentariusAgaricusbisporus

Daedaleopsistricolor三色拟迷孔盖菌7012

哈尔蒂木层孔菌6719

毛革盖菌平盖灵芝松生拟层孔菌

6564195915511249124912451544184412

114 抗血管生成试验 Yun-SeonSong等[9]在小鸡胚胎绒膜尿囊膜(CAM)试验中,发现随桑黄提取物加量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加,说明提取物有较好的抗血管生成活性。115 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Yun-SeonSong等[9]在清除自由基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DDPH)的试验和体外抑制脂类过氧化反应的试验中,发现提取物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DDPH活性。116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治疗痛风) Yun-SeonSong等[9]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试验中,发现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尿酸(尿酸盐微结晶沉积于关节而引起局部粒细胞浸润及炎症反应的生成),有效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117 肝纤维化抑制作用 张万国等[10]发现桑黄子实体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并且能提高肝损伤大鼠的蛋白质合成能力,显著降低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和胶原成分含量,使桑黄组肝细胞变性减轻,肝纤维增生减少。

2 桑黄多糖的深层发酵

由于天然的桑黄子实体很少,目前子实体的人工栽培仅小批量获得成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只能借助于菌丝体发酵来大量获得桑黄多糖,因此,桑黄的深层发酵研究较多。

韩国Hye-JinHwang等[11]用P.linteusKCTC6190为菌种,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作为斜面培养基进行培养,用PMP培养基(214%马铃薯葡萄糖汁,1%麦芽提取物,011%蛋白胨)作为摇瓶培养基进行液态发酵,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初始pH对桑黄菌丝体胞外多糖(EPS)及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得到最佳温度30℃,而最佳的初始pH的确定因目的不同而不同,当pH为5时得到的菌丝体含量最多,当pH为4时EPS的获得率最高。分别用纤维二糖、果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甘露糖醇、山梨醇、蔗糖、木糖作为碳源,研究得知该菌种用山梨醇为碳源所得的EPS和菌丝体产量最高;同样分别用玉米浸渍液粉末、麦芽提取物、肉蛋白胨、大豆蛋白胨、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NH4Cl、NH4NO3、KNO3、NaNO3作为氮源,可知玉米浸渍液粉末作为氮源所得的EPS和菌丝体产量最高;分别用CaCl2、FeSO4、KH2PO4、K2HPO4、MgSO4、MnSO4作为矿物源,得出结论以CaCl2作为矿物源所得的EPS和菌丝体产量最高,说明钙离子对EPS及菌丝体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Hye-JinHwang等[11]人还研究了桑黄在发酵罐中的最佳工艺,研究发现为获得高产EPS和菌丝体所需的营养条件是不同的,因此要获得EPS还是菌丝体,其营养条件必须有所改变,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木耳桦褶孔菌木蹄双孢蘑菇

42162319517217

张万国等[8]对桑黄子实体提取物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研究表明桑黄具有诱生IFN-γ的能力,能显著增高小鼠的血清IFN-γ水平,有利于其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实际上,大多数真菌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是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通过增强宿主免疫调节功能即宿主介导抗肿瘤活性来实现的,而且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毒性。真菌多糖可通过多条途径、多个层面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大量免疫实验证明,真菌多糖不仅能激活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M)和自然杀伤细胞(NK)等免疫细胞,还能活化补体,促进细胞因子的生成,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113 抗突变作用 Yun-HeeShon等[7]用桑黄提取物的抗突变实验中发现,提取物可有效的抑制诱变剂对沙门氏菌的诱变作用。

第24卷 第3期       中国食用菌 EDIBLEFUNGIOFCHINA国内桑黄菌丝体的培养起步较晚,从1998年才开始,李国俊等[12]用韩国的P.linteus菌种成功地进行菌丝体培养,但仅仅进行了最简单的菌丝体生长研究。

吉林杨全[5]较系统的研究了有关桑黄的液体发酵及其粗多糖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是以长白山的桑黄子实体作为原始出发菌,进行分离纯化并纯培养,得到母种。随后进行了斜面培养、摇瓶培养以及碳氮源选择试验,研究证实该菌种在以菌丝体干重为标准时最佳的碳源是玉米粉,最佳的氮源是麸皮,另外适量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镁、VB1、VB2有利于发酵产生菌丝体。研究中进行了Lg934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桑黄液体深层发酵的优化培养基,用直观分析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如下:影响菌丝生长发育的因素主次依次是碳源、氮源、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玉米粉为最佳碳源,麸皮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麸皮3%、磷酸二氢钾013%、硫酸镁0115%、VB120ug・(100mL)-1、VB230ug・(100mL)-1。在发酵条件研究中,分别对发酵的时间、培养温度、起始pH、摇瓶装液量、接种量、摇瓶转速等因素进行实验,得出最适菌丝体生长的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6℃,摇瓶转速130r・min-1,pH值615,接种量15%~20%,种子液培养时间为5d,装液量(500mL三角瓶)为140mL,发酵时间7d。在此条件下,每100mL发酵液产菌丝体干重达1178g。

9

314 多糖的纯化 多糖的纯化是将粗多糖(很复杂的混合物)分离为单一多糖。目前桑黄粗多糖的纯化方法较常用的是先经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然后进行凝胶层析[7]或直接用凝胶层析法进行纯化[11]。多糖制品若需除去蛋白质,可用酶法、Sevag法或离子交换法除去。315 桑黄多糖的分析检测 多糖的测定目前常用

[5]

的有硫酸苯酚法和蒽酮法。多糖中单糖组分的成分测定常用气相色谱法[11]或液相色谱法。桑黄多糖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目前常用为Lowry法[11]。氨基酸成分测定中常用的方法为酸水解,再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

4 组分及分子结构真菌多糖的结构十分复杂,由于单糖间连接方式多样,即便同种单糖组成的多糖结构也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报道显示,真菌多糖中以β-(1→3)-D-葡萄糖为主链,在O-6原子具分支的葡聚糖抑瘤活性较高。

研究发现桑黄的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的分子量及分子结构是不同的,Lee等[13,14]实验发现桑黄胞外多糖有四种组分,分子量范围为9400~15000,其单糖成分主要由甘露糖(3%-12%)、半乳糖(2%-10%)、葡萄糖(80%-95%)组成,该多糖还存在少量由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组成的蛋白质。

Gi-YoungKim等[15]在桑黄子实体中通过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和凝胶层析提取得到一种酸性蛋白多糖,在琼脂糖凝胶CL-4B层析色谱分析中可以测得该多糖分子量在150kDa左右。其氨基酸种类主要有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用高压气相色谱仪测得该蛋白杂多糖中的糖链主要由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树胶醛醣和木糖组成,其中碳链主链为己糖,戊糖为小部分构成侧链。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其官能团,并进行1H和13C核磁共振测定。得知该多糖同时存在α-糖苷键和β-糖苷键,多糖以β-(1→3)-D-葡萄糖为主链,以β-(1→6)-D-葡萄糖为侧链,是一种蛋白杂多糖。

Hye-JinHwang等[11]对桑黄胞外多糖的组分及分子结构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实验中用体积排除色谱(SEC)和多角度激光散射仪(MALLS)联用测定桑黄菌丝体胞外多糖(EPS)。实验中发现EPS中

)。用气相有三种组分(Fr-Ⅰ,Fr-Ⅱ和Fr-Ⅲ

色谱测定EPS组成得出EPS的三种组分为不含蛋白质部分的多糖,主要由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根据洗脱体积对组分分布量的图中得出Fr-Ⅰ,Fr-Ⅱ和Fr-Ⅲ的分子量分别为433400(±7801),31470(±283)和12950(±90),并计算出各组分的分子量分布,得出Fr-Ⅰ为多分散组分,

3 桑黄多糖的提取、纯化和检测

桑黄作为一种大型真菌,其多糖提取与常见食

用菌多糖的提取基本相似,桑黄多糖的提取分为从子实体和从深层发酵培养物中提取两种。

深层发酵提取多糖,分为胞外多糖(EPS,发酵液提取物)和菌丝体多糖两种,胞外多糖存在于发酵液中,菌丝体多糖则存在于菌丝体内。311 胞外多糖的提取 先将发酵液浓缩,然后透析(或超滤)除去小分子物质和盐,再浓缩,离心除去不溶物,加乙醇沉淀,真空抽干,冻干或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得到胞外粗多糖。312 菌丝体多糖的提取 与胞外多糖不同的地方在于菌丝体破壁及内容物溶出。先将离心获得的菌丝体置真空干燥箱中烘干,碾磨粉碎,获得菌丝体干粉,按一定比例加水进行二次水提,水提结束后的溶液并液浓缩,接着采用胞外多糖提取相同的工艺得到菌丝体粗多糖。313 子实体多糖的提取 先将子实体粉碎,然后水提,步骤与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基本相同。如子实体只经水提、浓缩所得的粘稠物一般称为子实体提取物或浸膏,内含较多杂质,若经乙醇沉淀,再干燥则为粗多糖。

10

中国食用菌 EDIBLEFUNGIOFCHINA       Vol124,No13

通过菌种筛选,以深层发酵法得到桑黄菌丝体不失

为一种很好的方法。由于不同的菌种和不同的培养条件所得的桑黄多糖的分子量和成分各不相同,其生物学活性也不同,所以我们有必要以不同的桑黄菌种、不同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正南,郑淑芳.中国药用真菌的现状和种质资源

[J].中国食用菌,1996,17(6):22-24.[2]戴玉成.药用担子菌—鲍氏层孔菌(桑黄)的新认识

[J].中草药,2003,34(1):94-95.

[3]温克,陈劲,李红等.桑黄等四种抗癌药物抗癌活性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8(3):247-249.[4]前田辛子,石村和子,千原  .抗  多糖と癌に 

する宿主の抵抗新しぃ癌免疫化学鉛法への道[J].Protein・NucleicAcid・Enzyme,1976,21(6):425-435.[5]杨全.桑黄的液体发酵及其粗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R].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2002.[6]KimHM,HanSB,OhGT,etal..Stimulationofhumoral

andcellmediatedimmunitybypolysaccharidefrommushroomPhellinuslinteus[J].Int.J.Immunopharmac,1996,18(5):295-303.

[7]ShonYH,NamKS.Antimutagenicityandinductionofanti2

carcinogenisphaseⅡenzymesbybasidiomycetes[J].Jour2nalofEthnopharmacology,2001,(77):103-109.

[8]张万国,胡晋红,蔡溱.桑黄诱生γ-干扰素与抗肝

纤维化[J].中医药学报,2002,30(6):22-25.[9]SongYS,KimSH,SaJH,etal.Anti-angiogenican2

tioxidantandxanthineoxidaseinhibitionactivitiesofthemushroomPhellinuslinteus[J].JournalofEthnopharma2cology,2003,88:113~116.

[10]张万国,胡晋红.桑黄预防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

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2,2(2):82-84.[11]HwangHJ,KimSW,ChoiJW,etal.Productionand

characterizationofexopolysaccharidesfromsubmergedcul2tureofPhellinuslinteusKCTC6190.EnzymeandMicro2bialTechnology[J],2003,33:309-319.

[12]李国俊,吴国用,崔基成,等.裂蹄木层孔菌菌丝

培养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食用菌,1998,72(5):27-28.

[13]LeeJH,ChoSM,SongKS,etal.Immunostimulating

ac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ofpolysaccharidesfrommyceli2umofPhellinuslinteus[J].MicrobiolBiotechnol,1996,3:8-213.

[14]LeeJH,ChoSM,KoKS,etal.Effectofculturalcondi2

tionsonpolysaccharideproductionanditsmonosaccharidecompositioninPhellinuslinteusL13202[J].KoreanJMycol,1995,23:31-325.[15]KimGY,ParkHS,NamBH,etal.Purificationandchar2

acterizationofacidicproteo-heteroglycanfromthefruitingbodyofPhellinuslinteus(Berk.&M.A.Curtis)Teng[J].BioresourceTechnology,2003(89):81-87.(下转15页)

分子量分布跨度较大,Fr-Ⅱ和Fr-Ⅲ为单分散组分,分子量分布跨度较狭窄。根据每时刻的组分分布量可得出各组分分子的均方根半径(RMS,分子重心到分子边缘的距离)。根据各组分的RMS对分子量的图,可知Fr-Ⅰ分子结构为球形,Fr-Ⅱ分子结构为无规则线团形,Fr-Ⅲ无定形。

5 桑黄的应用情况

桑黄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抗肿瘤效果最好的大型真菌之一,巴西蘑菇即姬松茸与其疗效相近。由于用于一般化学疗法的抗癌剂的毒性强,对癌症患者正常体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而桑黄多糖则几乎没有毒性,其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杀伤癌细胞,这也是真菌多糖抗癌的一大优点。由于桑黄多糖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当与一般的抗癌化学疗法并行使用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桑黄的研究以及开发利用越来越热。桑黄最早在日本及韩国得到开发利用,现已开始小批量人工栽培。由于天然的桑黄数量非常稀少,难以成为稳定的工业产品来源,韩国一制药公司已率先开发出桑黄菌丝体培养法新技术,人工生产桑黄活性物质,并将其提取物用冻干法加工成粉末。由于抗癌效果显著,桑黄提取物干粉在韩国市场的售价高达每克2000多美元。日本一家专门从事生药加工的医药企业“津村株式会社”将人工培植的桑黄子实体加工成“破壁细胞超微粉末”,生产的“桑黄”(超微)粉末胶囊每瓶(288粒)售价高达3万日元。据统计,仅日、韩两国市场2002年各种桑黄剂的销售额合计已逾100亿日元。美国在本世纪初开始从日本进口桑黄制剂作为膳食补充剂在本土销售。

我国吉林省延吉市凭借独有的地域优势,现已开发出复合桑黄口服液,主要销往日本及韩国,在当地也有一定的消费市场。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国内桑黄子实体集中分布区有两个,一个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另一个在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北的长白山林区、哈尔滨与吉林市之间的老爷岭、张广才岭也少有出产。另外,西南各省区亦出产少量的桑树生桑黄,但产量极少,但是桑黄之中的极品,年可采集量在1t左右,难以形成商品。近几年由于外商需求量大,价格高,致使国内各产地进行掠夺性开采,子实体孢子无法大量形成。所以,在东北地区该资源已经难以恢复,西北也即将枯竭。桑黄菌的人工栽培在国内刚刚起步。由于桑黄菌丝体发酵较为容易,吉林省延吉市已与外商合作,培育桑黄菌丝体出口韩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人工栽培的桑黄菌成品,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桑黄为多年生药用菌,而且对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现在人工栽培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

第24卷 第3期       中国食用菌 EDIBLEFUNGIOFCHINA成云南食用菌产业大市场。2 规范管理,优化“软件”市场 云南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不断规范管理,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省主要以野生菌交易为主,应强化适度采摘与生态保护措施,避免和制止掠夺式的采集行为。市场管理中,应严格要求食用菌产品标准,不断完善行业管理办法,促进交易的健康发展。服务方面,部门间政策应协调配套,特别是出口报关、检疫、运输等主要部门要有相应的高效办法,在各方面做到办事便捷,服务热情,信息畅通,交易诚信,努力为食用菌商品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在产业政策上:一是实施保护性开发战略,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积极推行山林野生菌采集权承包责任制,规范野生菌资源开发,有效地遏制掠夺式采摘,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同时还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三是有关部门对野生菌的深加工、人工促繁等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加大产业化政策的扶持力度。3 培植重点,争创名牌,把产业龙头做大做强 没有品牌,没有龙头,没有规模,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因此,培植重点企业,争创名牌,树起龙头是当务之急。目前我省野生菌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是松茸,2003年出口创汇为4369万美元,占全省食用菌创汇近七成,云南松茸肉质好、味道香,是我国品质最好的松茸。所以,应打造以松茸为首的品牌和企业,牵动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15

由迪庆州政府承办的2004年中国云南香格里拉松茸交易会开了一个好头,推出的香格里拉松茸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兴趣,受到了广泛好评,品牌效应已初显端倪。只要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培植重点,终将会涌现出行业龙头的“排头兵”。4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深加工方面,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进入食用菌开发领域,从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等多个层面,加大食用菌研发力度。有关部门对野生菌的深加工、人工促繁等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切实提高加工的科技含量,走精、深加工之路,真正提升产品附加值。除了在保鲜、速冻方面加快发展之外,在食用菌的药用、保健加工方面也应加大力度,争创名牌产品,进一步营造云南菌业大市场。

着力从以上几点入手,政府不断扶植,企业不断创优,商家不断受益,就会把食用菌市场做大做强,使云南菌业步入新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张光亚.云南食用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4,1-8.

[2]黄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食

用菌,2000,19(4),3-5.

[3]林彩民.中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食

用菌,2000,19,52-53.

[4]应建浙,藏穆.西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4.

ExploitationEdibleFungiinYunnan

PUYa-hong

(InstituteofSupplyandMarketingCooperativeinYunnan)

Abstract:Yunnanistheprovincewhichhasthemostabundantediblefungiresource.Itdeservethegoodnameof“Thekingdomofediblefungi”.ThispaperanalysesthecurrentmarketsintheindustryofediblefungiinYunnanfromtheviewofexploitationandutilizingresources,meanwhilepointsoutthedevelopmentaldirectionofediblefungiindustryinYunnan.

Keywords:ediblefungi;resource;markets

(上接10页)

RecentStudiesonSangHuang

SONGLi1,SUNPei-long1,GUOBin-bin2,WEIHong-fu1,CHENLing-jie1

(1.CollegeofBiologicEngineering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gzhou310014,China;2.ZhejiangKangyuBiopharmaceuticalCo.,Ltd.,Dongyang322109,China)

Abstract:SanghuangisapreciousmedcinalfungusofChinesetraditionaldrugs.Thisreviewdescribesstudiesofmedcinalfunction,fermentationofSanghuangandextraction,purification,characterizationofitspolysaccharide.

Keywords:Sanghuang;Phellinusigniarius;Phellinuslinteus;Phellinusbaumi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