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2022-03-22 来源:六九路网
WORD.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答: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国家政策保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与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2.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可以总结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3.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素质教育的途径除了课程之外,还包括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管理活动,校外、课外教育活动与班主任工作。其中,班主任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学校管理

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学校管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除学校的正式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外。 还有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3)小学班主任工作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有组织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基层单位。其中,班主任是

1 / 7

WORD.

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因此,班级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取决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发挥教师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教师要成为素质教育者,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素质教育观,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同时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与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德、智、体、美等各育。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 / 7

WORD.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的主要容,尊重法律与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的主要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与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 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 / 7

WORD.

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与重要细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4.写作能力

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容模块与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与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与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与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与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与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4 / 7

WORD.

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与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与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与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4.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与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

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与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容与要求。

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与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

5 / 7

WORD.

的情绪问题。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

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与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7.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七)中学德育

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熟悉德育的主要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与基本途径。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堂气氛的类

型,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

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6 / 7

WORD.

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容、特点、组织形式以与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等。

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

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