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见黄斑部水肿减轻,出现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射消失或减弱;兼见胸闷纳呆,食少便溏。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 3.肝肾亏虚证:病属后期,视物仍模糊,或有视物变形、易色;眼底见黄斑区色素紊乱,少许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射仍未见;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舌苔少,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水湿上泛证 治法:利水渗湿,调和肝脾。 推荐方药:五苓散合逍遥散加减。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包)、当归、赤芍、柴胡、生甘草等。 中成药:五苓散、逍遥丸等。 2.痰浊内蕴证 治法:健脾化痰,利水渗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五苓散加减。陈皮、制半夏、茯苓、白术、猪苓、泽泻、丹参、生薏仁、贝母、生甘草等。 中成药:二陈丸、参苓白术散(丸)等。 3.肝肾亏虚证 治法:滋养肝肾,活血明目。 推荐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丹参、昆布、炙甘草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 (二)特色疗法 1.针灸治疗 (1)应用时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用。 (2)常用穴位:风池、球后、头临泣、太阳、翳明、百会、合谷。捻转之平补平泻,或不施手法。 2.皮下注射 主要是当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 支)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支/天。 3.离子导入 离子导入也是作为配合口服中药的辅助治疗方法。 导入药物:丹参注射液,每次2 mL/眼。导入方法:使用离子导入仪,采用眼枕导入法,取两个直径为3~4 cm 的圆形电极置于双眼上,另取一个6 cm×10 cm 的电极置于枕部。导入时间:每次15 分钟。通电强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
常用1~2 mA。治疗频率:治疗的最初2 周为1 次/日,后频率延长为每3 日1 次。 灼伤是本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因此,治疗过程中要定时巡视,特别是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如指针自动上升超过规定的强度,应及时将其调至合适的位置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三)其他疗法 1.光凝治疗 (1)适应症 初次发生及复发病例渗漏点距离中心凹300μm 以外是考虑传统光凝治疗的主要因素。以下是参考因素:①视网膜浆液性脱离持续存在;②既往患病时已造成视力明显损害的眼再次复发;③另一眼既往发病时视力明显损害者;④因职业等原因需要尽快恢复视力者。 (2)禁忌症 渗漏点距离中心凹200μm以内的病例。 (3)操作方法 ①对于黄斑无血管区以外的渗漏点,采用直接光凝,要求光凝位置精确,首选黄光,I级光斑反应。②对于黄斑无血管区以内部位的渗漏点,采用间接光凝,光凝部位在渗漏点远离中心凹的盘状视网膜脱离区的外围半周选用黄光光凝1~2排,浅I级~I级光斑反应。③对于多发弥散的渗漏点、定位困难的渗漏点,在相应病变的小范围内行稀疏的格栅状光凝,均为I 级光斑反应。 对于激光光斑的大小的选择,一般应用直径100um的光斑,血管弓外可用200um 的光斑。曝光时间一般为0.1~0.2s。 (4)注意事项 激光治疗可缩短病程,缓解症状,促进浆液性脱离复位,降低复发的风险,但不改善最终视力预后。 2.经瞳孔温热疗法(TTT) (1)适应症 旁中心凹下渗漏者。适用于病程迁延或病变涉及黄斑中心500um区域造成中心视力严重受损,而又不能行常规激光治疗者,这时可选择TTT疗法。 (2)禁忌症 渗漏部位在视盘与黄斑中心之间(盘斑束)者。 (3)操作方法 常规扩瞳,在Goldmann 三面镜下(放大倍数1.08) 采用810 nm 半导体激光进行TTT治疗。光斑大小0.5~1.0 mm,点数1~3 个,能量在100~150 mw,时间60 s。以视网膜无颜色或轻微发灰改变为宜。治疗范围以FFA 确定的渗漏点为准,每处渗漏点照射1 个激光点。 3.光动力疗法(PDT) (1)适应症 适用于活动性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或弥漫性RPE渗漏的患者。 (2)操作方法 静脉注入半量即3mg /m2 的维替泊芬, 10分钟内注射完毕, 并于开始输注药物后15分钟, 通过激光裂隙灯用功率密度600 mW /cm2、能量密度50 J/cm2的和波长689 nm 的半导体激光光斑覆盖并照射ICGA显示的扩张扭曲的高渗透性异常脉络膜血管83s,治疗后48 h内注意避光。 (四)健康指导 1.饮食宜清淡,忌肥腻厚味、辛辣刺激,戒烟酒。 2.外出戴有色眼镜,以防强光刺激。 3.注意休息,避免过用目力。 4.调摄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眼底病变消退,视力基本恢复。 好转:眼底病变减轻退,视力部分恢复,视直如曲减轻。 未愈:黄斑区病变无改善,视直如曲无好转,视力不提高或减退。 (二)评价方法 1.眼底水肿:眼底水肿范围以视盘大小为参照。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 2.视力: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的变化。 3.视直如曲:采用Amsler表,观察中央区有无发暗,方格是否规整,线条有无弯曲和中断,让患者用笔将病变范围画出。比较治疗前后病变范围的变化。 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对比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总黄斑容积、RPE脱离高度的变化。 5.在不同时间对眼部症状和客观指标进行评价。 (1)治疗当天:进行眼部症状等级积分和客观指标评价。 (2)治疗15天:进行眼部症状等级积分和客观指标评价。 (3)治疗30天:进行眼部症状等级积分和客观指标评价;按照“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判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