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指导学生改写古诗词

如何指导学生改写古诗词

2023-04-03 来源:六九路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指导学生改写古诗词

作者:陈新福

来源:《新教师》2014年第09期

“改写古诗词”是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的常见练习之一。但由于受到诗词结构、句式的束缚,不少的学生将“改写”变成了纯粹的诗句翻译。如何指导才能彰显古诗词改写作品的丰富性,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不少教师为此而困惑。

笔者以为,古诗词的改写是一种意境还原的语言实践,也就是将原本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隐含的情感,通过“还原场景”的方法,叙述出来。要改写得具体、充实、活泼,必须引导学生在把握古诗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进诗人事发的场景,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学会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实现儿童的“在场”。学生有了“在场感”,再展开合理想象,才能更好地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还原。由于时空的跨越,要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是个难点。就我个人经验,常常采用“拉面”式引导: 一、揉——读出画面

所谓的“揉”,就是像做“拉面”的师傅一样,将大团软面经反复捣、揉、抻、摔后搓成长条,这样的面团才会有韧性。每一首古诗就如一个面团,你得让学生反复读,读懂古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读出诗中的情趣、意境,读出作者的情感,然后整体地思考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一处景,还是一件事?引导学生把这些景、这些事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不断地放映。 二、捏——聚集画面

做“拉面”的师傅揉好面团,不会直接拿出来拉,因为这样是很费劲的。他们一般是根据顾客需求的量,捏出小面团搓成长条后,才开始拉的。在改写古诗词时,同样是要捏出一个个“小面团”,即要从古诗的语言中提取出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把这些人、事、景提炼出来,就如同一个个小画面展现在面前,写起来就有了一些头绪。比如,改写《牧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们从诗中找到的人有牧童、作者吕岩,事有望原野、吹牧笛、望明月,景有原野、晚风、明月。将这些人、事、景进行梳理,就形成了具体可感的一个个小画面,为具体地描述古诗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拉——放大画面

俗话说“拉面好似一盘线,下到锅里悠悠转,捞到碗里菊花瓣”。这足可见做拉面师傅的功夫,更看出了拉面的光滑筋道、柔韧绵长。古诗是语言浓缩的精华,字字珠玑,一般只有二三十字。 极短的篇幅中,高度浓缩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等多方面的体会。改写古诗要将这些浓缩的语言,还原成生活画面,还原诗人的诸种感受与意味。因此,在理出诗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事、景后,要在符合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选取最能激发自己想象的东西作为切入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把想到的内容通顺、连贯地写下来。例如改写《秋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写信”“寄信”的过程,将诗人的语言、动作、内心活动具体地描述出来,再衬以一些秋景的描写,这样就能较好地表达出诗人那份绵长的“思乡”之情。

四、煮——整合画面

这是指改写后呈现的文章形式。鉴于学生的个体体验不同,我们可以通过人称、写法、结构、体裁等方面的改变来增加文章的创新色彩;也可以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在表现形式上,大体整合成这样的两类:一是作品生成式,以诗人为主人公,还原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情感,呈现诗人创作的过程;二是体裁转化式,根据文本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改编成小说、剧本、书信、MTV分镜头、童话等。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田源学校 责任编辑:辛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