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娃娃家教案
小班娃娃家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角色游戏:娃娃家游戏的产生:娃娃家游戏其实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小朋友们对这些内容很熟悉,比如吃饭、睡觉等,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照顾孩子,像他们的爸爸妈妈那样做,因此游戏的内容小朋友很兴趣,于是我们决定开展这个游戏。
游戏总目标:1、幼儿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能用语言、动作再现爸爸、妈妈照顾小朋友的情景,反映自己对所扮演的家庭成员中各个角色的认识。
3、建立并遵守游戏常规。
4、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第一阶段游戏阶段目标一:1、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
了解娃娃家的物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萌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3、围绕娃娃家开展游戏,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4、引导学习抱娃娃的方法及如何给娃娃喂饭等。
5、继续巩固游戏常规,能正确使用各种游戏材料。
第一次游戏第一次活动准备:1、娃娃若干、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电视机、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指导要点:一、教师出示娃娃家物品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二、幼儿了解娃娃家物品的名称并讨论其使用方法。
1、让幼儿说说桌上有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这些物品?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认识的物品的使用方法并示范。
三、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创设若干个娃娃家,幼儿自由游戏练习使用各种炊具、餐具等。
2、在游戏中教师可充当某个角色和幼儿一起玩。
3、教师在游戏中进行随机教育,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具玩完后要及时归位。
第一次观察推进:1、观察:从本次游戏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小朋友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十分兴趣,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地方脱离游戏,以下是几游戏片段片段1:有一个小朋友抱着布娃娃坐在桌子旁边,什么都没有做,一个下午的游戏时间浪费了。
片段2:另外一组一个小朋友拼命的把各种蔬菜水果放进了锅里,然后再倒出来,最后再放进去,这样一直重复,没和任何交流也没做其他的事。
2、推进:娃娃家小朋友们的表现,反应了小班小朋友现在仍处于操作材料自我满足的阶段。
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个东西可以玩很久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改怎么样做,不会与人交往,教师在今后的游戏中要继续的引导,使幼儿有更多互动和分享经验。
第二次游戏第二次活动准备:1、每人一个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电视机、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指导要点:一、以娃娃家环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游戏兴趣:二、引导幼儿学习抱娃娃:1、幼儿自由抱娃娃并互相交流:怎么抱娃娃才会更舒服?2、教师小结抱娃娃的要点:〈1〉娃娃的头应靠在爸爸(或妈妈)的手臂上。
〈2〉爸爸(或妈妈)一只手拖着娃娃的头,另一只手拖着娃娃的臀部。
三、学习给娃娃喂饭:1、让幼儿回忆平时爸爸、妈妈怎样给自己喂饭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给娃娃喂饭。
3、启发提问:饭很烫时怎么办,怎么喂宝宝?宝宝饭滴在身上,要怎么做?四、教师
小结抱娃娃、给娃娃喂饭的要点。
五、幼儿分组活动,教师指导:1、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扮演某种角色进入游戏与幼儿一同游戏,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2、教师创设若干个娃娃家,幼儿自由游戏练习抱娃娃、给娃娃喂饭。
3、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以游戏的方式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4、在游戏中及时纠正、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游戏材料,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
第二次观察推进:观察:针对上次观察推进的结果,这次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抱娃娃喂娃娃吃饭等,照顾娃娃的方法。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对照顾娃娃很感兴趣,而且学习的很快,但是观察游戏中又发生了另一个问题:因为娃娃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小朋友们都想抱娃娃照顾她,所以在游戏中,很多小朋友都去抢娃娃,这样会出现争执和混乱,大家都说我要娃娃。
推进:在下次游戏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娃娃够幼儿游戏时使用,然后要进行幼儿的角色分配,可以让一些小朋友扮演妈妈去抱娃娃,照顾娃娃;另一些小朋友扮演爸爸、爷爷、奶奶等,这样可以帮娃娃煮东西吃,或者帮娃娃洗澡等,分工合作,这样游戏中也不会发生争执。
第三次游戏第三次活动准备:1、娃娃家所需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指导要点:一、启发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从而引申到幼儿身上,让幼儿讨论:如果自己当娃娃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爸爸可以做什么?妈妈可以做什么?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1、教师根据幼儿扮演角色的意愿,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并带领幼儿到娃娃家的场景中开展游戏。
2、教师巡视,介入指导:〈1〉让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并能说出对方所扮角色的称谓如他是爸爸。
她是妈妈。
〈2〉提醒幼儿掌握正确抱娃娃的姿势及给娃娃喂饭的方法。
〈3〉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4〉继续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会轮流使用玩具。
第三次观察推进:观察:通过2次的游戏后,幼儿对如何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于是这次活动将小朋友们进行角色分配,有的人演爸爸有的人演妈妈。
在观察中发现小朋友们有了自己的角色后玩的更开心了:比如倩玉会抱着娃娃说不哭我是妈妈而扮演爸爸的伟锋会在一边像模像样的煮东西。
推进:从此次游戏的情况看,前2次小朋友出现的问题和娃娃家中的游戏材料的使用和一些常规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游戏角色的分配和教师对常规的强调,使的幼儿慢慢形成了较良好的游戏常规。
第四次游戏第四次活动准备:1、娃娃家所需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指导要点:一、教师出示若干游戏材料,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启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游戏材料还能怎么用?初步激发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1、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到游戏区活动。
2、教师巡视,介入指导:〈1〉继续提醒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能愉快地与同伴一起游戏。
〈2〉重点用语言提示,鼓励幼儿尝试游戏材料的不同使用方法,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乐趣。
〈3〉带领能力差的幼儿参与游戏,及时肯定他们表现。
〈4〉督促个别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如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不乱跑等。
第四次观察推进:观察:本次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对爱护玩具材料的常规要求做的还不
太好,比如:在游戏中,几个男孩子在抢娃娃家的灶,于是他们吧桌子旁边的东西碗啊盘子啊什么的,全部扫到了地上,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去捡,而是继续的去抢;还有的小朋友不玩的东西不重新放在篮子立,而是随手一扔就不管了。
推进:在活动中出现的这种行为在下次游戏的开始,教师要先进行强调,先给小朋友们说一说让幼儿思考这种行为对不对,哪错了,应该怎么做,教育幼儿游戏材料要爱护,如果损坏了小朋友们就没的玩了,大家要把幼儿园的东西当成自己家的玩具好好爱护,不要互相争夺,要互相谦让。
第二阶段游戏阶段目标二:1、继续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互相商量着玩游戏,有初步的角色分工合作的意识。
2、愿意与人交往,发展友好交往能力。
3、知道与人分享玩具,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第五次游戏第五次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娃娃家所需各种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指导要点:1、引导幼儿回忆上次游戏情况导入活动。
2、引导幼儿讨论:怎么样才能做好娃娃的爸爸和妈妈?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强调要求:两人一起游戏时,要商量好爸爸做什么?妈妈做什么?不要抢着做同一件事,如:爸爸在做饭时,妈妈可以去照顾娃娃,给娃娃讲故事,或给娃娃喂饭,哄娃娃睡觉,然后和爸爸一起吃饭等。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佩带好角色挂牌后到各娃娃家活动。
2)幼儿游戏,教师巡视指导:A、提醒幼儿在游戏时商量好爸爸、妈妈各自的工作,在游戏中不争抢着做一件事。
B、教师可扮演客人,针对个别组出现的问题予以提示与指导,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多交流,互相协商游戏的开展。
C、继续鼓励幼儿互相分享玩具,不争抢其他组幼儿的活动用品,及时归放。
D、注意观察、肯定及带动内向幼儿积极地参加游戏,督促个别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乱跑。
第五次观察推进:观察:在本次的游戏中,教师针对上次游戏的情况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了评价和激励,告诉小朋友们要爱护玩具的重要性以及评选看看谁是最爱护玩具的小朋友将奖励他们红花。
因此这次游戏小朋友们都注意到了这点。
而且在游戏中教师新增加了电视和电话,小朋友们对新增加的材料很有他们会用电话假装与人聊天,邀请别人到家里做客等,这样就在无形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
推进:在活动中发现,幼儿会打电话邀请其他小朋友来自己的娃娃家做客,因此在下次的游戏中决定多鼓励幼儿到别人娃娃家去玩,这样可以让幼儿知道如何接待客人和如何当客人,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而且小朋友们对电话电视这些新的游戏材料很感兴趣,下次游戏中可以多增加一些材料供幼儿游戏。
第六次游戏第六次活动准备:1、娃娃家所需各种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指导要点:一、师生共同回忆上次游戏情况。
引导幼儿讨论:有客人来家里做客,我们应该怎么接待客人?客人进门时我们要说什么?做什么?客人走了要怎么说?教师小结:客人来做客时小朋友要先问清是谁再开门。
客人进门要问好,给客人拿拖鞋、倒水。
可以做很多好吃的请客人吃;客人走了要送客人到门口和客人道别等。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两三人一组。
2、幼儿游戏,教师巡视指导:1)提醒幼儿在游戏时商量好爸爸、妈妈各自的工作,在游戏中不争抢着做一件事。
2)教师鼓励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互相去做客,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接待客人的礼节。
3)继续鼓励幼儿互相分享玩具,不争抢其他组幼儿的玩具。
4)提醒幼儿爱护玩具材料,及时捡起丢在地上的玩具。
5)注意观察、肯定及带动内向幼儿积极地参加游戏,督促个别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乱跑。
第六次观察推进:观察:今天游戏,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到各个娃娃家做客,并随机观察了一下小朋友们如何接待客人的,记录了一些片段 片段1:我走到本豪那组的娃娃家,本豪第一个看见了我就说:你来我们这玩的吗?我说对啊,我来你这做客,你们欢迎吗?本豪说:好啊。
而其他的小朋友们正在自己玩自己的玩具没有发现我。
片段2:我又来到第2个娃娃家,励勤那,这回我敲门,励勤问谁啊,我说我是陈老师来你们这做客的,她打开了门欢迎我,并请我坐下倒水给我喝。
推进:我发现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对如何接待客人还是做的不错的,比较热情,而能
力弱的幼儿做的不够好,还要加强。
还有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去别人家做客,喜欢自己留在娃娃家玩,因此下次游戏可以多鼓励幼儿外出做客/ 第七次游戏 第七次活动准备:1、娃娃家所需各种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指导要点:一、教师出示游戏材料,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二、师生共同回忆上次游戏情况。
1、教师启发提问:你在上次的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的是谁?你都做了些什么?娃娃的妈妈(爸爸)又做了些什么?你们玩得愉快吗?2、引导幼儿讨论:有客人来家里做客,我们应该怎么接待客人?客人进门时我们要说什么?做什么?客人走了要怎么说?3、教师小结:客人来做客时小朋友要先问清是谁再开门。
客人进门要问好,给客人拿拖鞋、倒水。
可以做很多好吃的请客人吃;客人走了要送客人到门口和客人道别等。
三、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两三人一组。
2、幼儿游戏,教师巡视指导:1)提醒幼儿在游戏时商量好爸爸、妈妈各自的工作,在游戏中不争抢着做一件事。
2)教师鼓励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互相去做客,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接待客人的礼节。
3)继续鼓励幼儿互相分享玩具,不争抢其他组幼儿的玩具。
4)提醒幼儿爱护玩具材料,及时捡起丢在地上的玩具。
5)注意观察、肯定及带动内向幼儿积极地参加游戏,督促个别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乱跑。
第七次观察推进:观察:本次游戏中教师继续加强对幼儿如何做客和当客人的指导,小朋友们也对当客人产生了兴趣,重点我观察了景其,他先到了本豪的娃娃家,敲了敲门,然后和本豪说他是谁,接着在他们家高兴饿玩了起来,本豪给他谁喝,还说了谢谢,并且走时还对那家的小朋友们说之间,之后他在自己的娃娃家也接待了客人,表现的不错。
推进:从游戏中我感觉到教师还可以注意多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方法,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
让幼儿学习与客人交谈,沟通交流,这样游戏的内容也会更有趣更吸引孩子,并且能有效的增加幼儿的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阶段游戏阶段目标三:1、巩固掌握接待客人的礼节,能与同伴交往,促进各角色、各个娃娃家间的联系,发展交往能力。
2、巩固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再见等)的使用,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懂得爱惜游戏物品,初步学会归类摆放,培养爱护玩具材料的好习惯。
第八次游戏第八次活动准备:1、娃娃家所需各种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活动过程及指导要点:〈一〉教师以今天要到娃娃家做客导入,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回忆客人来家里玩,接待客人的情景,教师启发提问:有人按门铃时怎么做,说什么?客人进屋要给客人准备什么?客人走了要怎么做?〈三〉幼儿分组游戏,教师指导:1、幼儿自由结合分组并确定好自己扮演的角色(教师可协助幼儿分配角色。
)2、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待人的礼节,鼓励幼儿和其他组幼儿交往,互相串串门。
提醒幼儿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及时表扬爱护玩具材料、积极游戏的幼儿。
第八次观察与推进观察:在此次的游戏中教师以参与的形式推进了一些游戏的内容,比如和小朋友一起去一个娃娃家做客,或者是跟小朋友们一起聊天问问他们今天煮了什么给娃娃吃,做了哪些事等等,游戏的内容也有所丰富,有了一定进展。
推进:本次活动由于教师的参与,游戏的内容有所丰富,由于孩子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生活经验有限因此不能够进行深一步的交往,需要成人的帮助,因此还可以
在亲子,区域等活动继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第九次游戏第九次活动准备:1、娃娃家所需各种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活动过程及指导要点:〈一〉教师请能力强的两组幼儿开展娃娃家游戏,引导其他幼儿观看后进行简单评价,如:客人上门如何接待?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怎么做?〈二〉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教师作适当的协调),到布置好的场景中游戏。
〈三〉幼儿游戏,教师指导:1、教师扮演角色介入指导,有意识的创造一些游戏情节,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其他组的游戏中,大胆用语言或动作进行交流,丰富游戏内容。
2、提醒幼儿讲礼貌,友好待人,爱护玩具材料。
3、及时观察幼儿的表现,做出适时的引导。
第九次观察与推进观察:在本次的游戏观察中有部分的幼儿在使用礼貌用语的情况方面做的还不够好,重点观察了宇兵,只见他抱着自己的娃娃跑到了别人的组上,也不敲门就进去做客,而且只顾玩别人的东西也不和别人说话,过了一会又自己跑开了。
推进: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方面还需要加强教育指导,可以收集粘贴礼貌做客的图片、照片等启发幼儿,鼓励学做文明的小主人、学做文明小客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积累幼儿的经验。
第十次游戏第十次活动准备:1、娃娃家所需各种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活动过程及指导要点:〈一〉教师针对上一次游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客人上门如何接待?两个娃娃家间可以如何交往?一个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有急事要出门,娃娃该怎么办呢? 〈二〉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教师作适当的协调),到布置好的场景中游戏。
〈三〉幼儿游戏,教师指导:1、教师扮演角色介入指导,有意识的创造一些游戏情节,用语言提示的方法帮助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学习如何交往,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其他组的游戏。
2、提醒幼儿讲礼貌,友好待人。
3、及时观察幼儿的情绪表现,做出适时的引导。
第十次观察与推进观察:在本次游戏中幼儿在玩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发现了问题,他说今天有很多的客人到我的娃娃家做客,来了这么多的人我家里吃的东西用的东西还有盘子和碗都不够用了怎么办。
这时让幼儿思考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娃娃家的东西不够用我们该如何解决,这时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引导,可以去商店买了,于是很多小朋友们响应对啊,可以开个商店的啊。
那我们下次开个商店吧,大家都说,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游戏商店。
推进:随着游戏的不断推进,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他们在游戏中产生了新的需求,就时需要商店买东西,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游戏商店,因此试生共同商量决定在下次的角色游戏中新增商店这一内容,孩子在游戏不断进步,也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小2班娃娃家主题整理:娃娃家优质教学活动方案: 学习活动一活动名称:快乐的梦(出自学习活动p14) 设计思路: 1、说教材近期我班正在开展《娃娃家》的主题活动,《快乐的梦》是主题背景下的一个语言活动。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喜欢动物、喜欢直观有趣的故事、喜欢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喜欢亲近父母。
《快乐的梦》这个故事比较直观生动,贴近幼儿的生活,不但帮助孩子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及能用短句来表达,更能让幼儿体验到小熊对熊妈妈的爱,并将经验迁移到自己身上。
2、说目标《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3-4岁幼儿乐意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喜欢接触儿童艺术作品 依据这一发展要求和《娃娃家》的主题目标,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现状,我把目标制定为:A:倾听故事,尝试用短句说说妈妈生病的时候,我们能够做的事情。
(技能)B:体验小熊对妈妈的爱。
(情感) 3、说环节本次活动的环节是:激发兴趣——欣赏故事——完整欣赏故事——经验迁移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第二环节,幼儿直观的观察情景,并通过教师的提问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愿意用短句表达画面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第三环节,在幼儿完全理解故事内容之后,完整地欣赏了一遍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并从中体验到小熊对妈妈的爱。
第四环节,迁移幼儿的经验,如果你的妈妈生病了,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
内容与要求:1、欣赏理解故事,愿意和同伴一起看看说说故事图片内容。
2、喜欢亲近妈妈,乐意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关心。
活动准备:课件《快乐的梦》、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一、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1.师:图片上的主人公你们认识吗? 2.师:他们在干什么? 二、完整欣赏故事师:小熊和熊妈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快乐的梦》,到底是一个怎样快乐的梦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三、讨论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1.小熊的妈妈怎么啦? 2.小熊为妈妈做了哪些事? 3.妈妈做了一个怎样快乐的梦? 四、看图再次欣赏故事1.师:你们说小熊乖不乖?为什么?2.师:小熊为妈妈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妈妈心里觉得怎么样? 五、回忆、讨论1.师:小朋友回忆一下,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2.师:如果妈妈生病了,我们应该对妈妈说什么?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3.教师总结:妈妈生病的时候,我们要安慰妈妈,请妈妈不要担心,要让她多休息,小朋友可以自己安静的游戏。
如果妈妈病的很重,家里没有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打120电话,把地址告诉医生„„„学习
活动二活动名称:爸爸的胡子(出自学习活动P19)设计思路:这是《娃娃家》主题下的一个活动,宝宝们通过娃娃家等区域活动,真正体验到了娃娃家的温馨,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关心娃娃。
由此,宝宝们对自己的家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学着妈妈的样子哄娃娃,有的学着爸爸的样子拿着积木当作剃须刀象模象样的刮起胡须来,为此,我选择了 爸爸的胡子,旨在让幼儿在大胆说说爸爸胡子的过程中,体验爱和被爱的情感。
内容与要求:1.知道爸爸是男的,体会爸爸的爱2.尝试用短线及点画的方式添画爸爸的胡子。
活动准备:爸爸的电视录象、爸爸的头像、已画好的爸爸画像 活动过程:一、看一看 说一说1.观看爸爸的电视录象2.说说爸爸是男的还是女的?从哪里看得出? 3.爸爸的胡子长在哪里的呀?小结:爸爸的胡子长在下巴上、嘴唇上面、脸颊两边,扎在宝宝脸上宝宝就哈哈哈地笑了。
爸爸工作很辛苦,但很爱我们的宝宝,宝宝也很爱爸爸。
二、猜一猜 摸一摸1.爸爸的胡子像什么? 摸摸爸爸的胡子,用胡子刷刷宝宝小脸蛋、额头等。
2.还有哪些人也有胡子的?小结:爸爸的胡子扎在脸上硬硬的、痛痛的、痒痒的,就像一把大刷子。
三、画一画 亲一亲 学习儿歌爸爸的胡子 1.学习儿歌爸爸一脸大胡子,就象一把大刷子;
刷刷宝宝小脸蛋,宝宝脸上哈哈笑。
2.画胡子为自己的爸爸添上胡子,亲一亲爸爸。
学习活动三活动名称:爸爸妈妈好(出自学习活动p14)设计思路:本次活动是在主题背景下的一次音乐活动,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却很少。
让孩子初步地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是引发幼儿关心父母情感的基础。
另外,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关心爱护父母,不依赖父母,萌发独立活动的意识。
让幼儿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浓厚的爱。
活动重在激发感情。
但小班孩子的情感萌发,还需依赖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实现。
内容与要求:1.愿意跟着同伴唱唱,跳跳。
2.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浓厚的爱。
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律动:我们一起来动动手,动动脚 二、 欣赏歌曲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欣赏歌曲) 提问:你们喜欢这首歌吗? 你听到歌曲里有谁? 三、 理解歌的内容 提问:歌曲里爸爸妈妈喜欢我吗? 我要怎么跟把爸爸妈妈说?爸爸妈
妈爱你们,你们爱爸爸妈妈吗?总结:爸爸妈妈喜欢我,我要大声地跟他们说:爸爸妈妈好! 我们跟着歌曲来跳跳唱唱吧!先请妹妹朋友做演员来表演,弟弟朋友做观众。
再请弟弟朋友来做演员,妹妹朋友来做观众。
学习活动四活动名称:会唱歌的车设计思路:对于车子,幼儿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认识,马路上面大大小小的车子他们都见过。
本次活动,用了比较特殊的集中车子,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开展,意在让幼儿初步的了解这些车子的作用。
内容与要求:1、辨别不同车子发出的声音,发现生活中会唱歌的车子2、引导幼儿乐意在活动中交流有关车子的经验,丰富幼儿对车子的认识。
活动准备:各种车子图片,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声音片段,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和车子做朋友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马路上看到过哪些车? 2、师:有这么多的车子,你喜欢什么车?为什么?3、师:车子会唱歌,他们唱的歌一样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小结:原来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子,还有一些特殊的车子还会唱歌。
二、唱车子的歌 1、教师分别出示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些是什么车,他们都在唱什么歌?(结合图片交流自己的经验。
)2、师:这些是什么车子啊?你们见到过吗?他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啊?(幼儿模仿回答)那他们有什么作用呢?3、师:这些会唱歌的小车本领课真大,让我们一起来学一
学好吗?(幼儿模仿各种车子唱歌的声音。
)小结:不一样的车子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他们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三、和车子做游戏这里还有很多小车子,让我们一起把它们做出来开到马路上,学学他们的声音,和它们一起做游戏。
学习活动五活动名称:玩圈啦 内容与要求:1、认识三角形、圆形及正方形,并进行分类。
2、在说说、玩玩、画画中体验不同图形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操作材料包、大展示板、蜡笔等。
活动过程:一、说一说,找一找1、师:今天,有三个图形宝宝来找我们玩了,请你们来说说它们的名字。
2、师:咦,三角形宝宝有几个好朋友和它一起来玩的,可是它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了。
小朋友们来帮帮它吧!(引导幼儿在展示板上寻找三角形,并尝试大胆说出来) 二、围一围,试一试1、师:三角形宝宝终于找到它的好朋友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好朋友又不见了,三角形宝宝请老师帮它们围一个栅栏。
请你们看看我是怎么帮它的。
(教师示范)2、师:老师画了一个大栅栏把它们围起来了。
那请你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来帮帮圆形宝宝、正方形宝宝和它们的朋友。
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示范)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1、师:这里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没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宝宝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2、指导要点:(1)引导幼儿同样图形要画在一个栅栏里。
(2)引导幼儿栅栏一定要画得大,形状可以不一样。
四、作品展示学习活动六活动名称:送小动物回房(出自幼儿数学新编) 内容与要求:1.认识、观察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感知不同的图形集合; 2.在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敏捷性。
活动准备:1.小动物玩具每人一只,小动物胸前贴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标签(红绿两色各半), 2. 红绿小旗各一面。
活动过程:一、教师在教室里放好三个篮子,上面分别标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各一个,表示三个不同的房子,大家一起进入送小动物回家的角色游戏。
1.大家一起送教师和幼儿每人抱一个小动物玩具,根据小动物身上的图形标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把他们送到各自的房间中去。
送完后,在各自图形房间里,教师举起篮子中的东西让大家瞧一瞧送得对不对。
送得又对又快者胜出。
二、按颜色分送1.教师出示红绿小旗,让幼儿根据小旗颜色指示来送小动物回家。
如出示红色小旗,则抱有红色的标签小动物的幼儿送小动物回家;抱有绿色标签则不能送。
送得又快又对。
课后延伸:操作材料包里的材料可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于这些图形的认识。
学习活动七活动名称:小熊醒来吧(出自学习活动书)设计思路: 幼儿分析:刚入园的孩子,语言表达比较简单,倾听能力比较薄弱,好多的孩子甚至不会倾听。
而且在午睡起床中有的孩子需要老师,小朋友的不断催促才慢吞吞地起床;还有在和很晚到幼儿园的家长交流中,了解到孩子会赖床。
为此我也想借助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
以此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想能让孩子体验到妈妈对孩子的爱、同伴间的关爱。
教材分析:这个故事选自新教材《娃娃家》主题下的《摇篮曲》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虽然短小但十分有趣,故事中小鸟、小猫、小象的动物形象是小班幼儿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因此,我就萌发了借助图片让孩子们在童话世界里与喜欢的动物角色对话。
对原来故事中的烘山芋这个内容,我感到对于小班初期的孩子来说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
因此,我对最后的环节改编成了:熊妈妈回来了,轻轻地摇了摇小熊,轻轻地对他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听得很清楚,回答说:噢,妈妈!我睡得多香呀!小熊醒来了。
这样可以使故事内容令孩子们更能接受和理解。
研究分析:近阶段我教研组研究的内容是文学作品促进幼儿快乐学习的实践研究。
为了让幼儿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快乐主动地学习,我运用直观的动物图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让幼儿在温馨、宽松、愉快、互助、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与小动物的互动中,感受文学作品带来的快乐。
内容与要求:1.要求幼儿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故事中的语言。
2.培养幼儿爱表演的习惯,尝试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演故事,体验游戏的快乐。
3.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中的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
活动准备:《小熊醒来吧》课件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宝宝们,早晨是谁叫宝宝起床啊?幼儿回答 妈妈(奶奶)是怎么喊宝宝起床的?
幼儿回答 二、引出故事。
师:宝宝们,小熊睡觉有谁会来喊它起床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老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 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2. 它们是怎么喊小熊的?幼儿学习。
3. 小熊醒来了吗?为什么呢? 4. 最后,谁把小熊喊醒的?5. 为什么妈妈只要轻轻地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就醒来了呢?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情感基调:熊妈妈不用大声叫大声喊,只要轻轻地说一声小熊醒来吧,小熊就醒来了。
这是因为它是小熊的妈妈。
每个孩子对自己妈妈的声音都是很熟悉的。
集体学说一遍熊妈妈的这句话,强调轻轻的语调和亲切的语气。
6.小熊醒来了,它是怎么说的?幼儿学习。
三、完整欣赏一遍作品,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四、游戏:小熊醒来吧 玩法:1. 宝宝做小熊,老师做故事中的小动物喊小熊起床,小熊都在睡觉,直至熊妈妈回来了,对着小熊轻轻的说:小熊醒来吧,小熊揉揉眼睛说:噢妈妈,我睡得多香啊! 2. 请能力强的宝宝来做故事中的小动物喊熊宝宝起床。
再次玩游戏《小熊醒来吧》。
学习活动八活动名称:打电话 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近期我们小班的教学主题是娃娃家,内容与要求主要是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对爸爸妈妈情感。
此外,为了延伸上个月心理安全月的主题,我希望用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这样的一个活动,对幼儿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安全教育。
二.教与学方法分析近期的幼儿绘画目标是有控制的表现各种线条,变化圆形和线条的位置,创造更多的符号等。
在九月份,我已经教会幼儿学会简单的线条,也学过画狮子的脸等和圆圈有关单位简单图形。
因此,我觉得在幼儿能力发展方面,我班幼儿已经有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事物的经验,可以开展这样一个活动,来把画圈和画电话线结合起来一起表现一个新事物。
三.材料准备分析在材料准备上,我请每个孩子的爸爸妈妈共同收集照片,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做就加强了家园配合的时效性。
而且孩子们对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这一情境也更加感兴趣。
四.环节分析我首先选用的多媒体情境导入,这样的环节会让幼儿感觉很有趣,对幼儿很有吸引力。
在教师示范环节,我以给晓莉老师或者梅阿姨打电话为例,这样孩子会感觉比较熟悉亲近。
在活动的主要内容里,画电话线的环节我编了一首小小的儿歌,让幼儿在儿歌中感受绘画的乐趣,同时儿歌还能帮助幼儿更好记住绘画动作,方便操作。
在活动最后的分享交流里,我再一次引导幼儿进入打电话的情境,来延续他们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的愉快情绪,这样还能强化幼儿对此次绘画技巧的掌握。
内容与要求:1、尝试用直线、弯线、弹簧线将小动物有控制地一个一个连接起来。
2、在模拟打电话情景中感受朋友之间的友情。
活动准备:人手一张印有小动物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出示电话玩具)师生谈话导入师:瞧,今天我带来了什么呀?(电话) 提问:你们家里有电话吗?怎么打电话呢? 2、师生模拟打电话的情景拿起话筒——拨电话号码——打电话 二、创设情景,演示讨论。
出示操作材料,kitty猫家的电话装好了,kitty猫心里高兴极了,它想跟好朋友打电话。
引出为kitty猫的朋友装电话。
1、出示小动物贴纸,了解kitty猫有哪些朋友。
选择一个朋友先安装电话(以小熊为例)先给小熊家装电话。
2、模拟打电话:为什么没有声音?(原来没有接通电话线或电话线没有接好„„)幼儿尝试画电话线(可以是直线表示)。
将动物与动物之间连接到位。
3、再次模拟打电话,电话接通。
4、教师继续打电话。
邀请小狗来通电话。
(可用弯线来表示电话线)5、最后教师让这三只小动物一起来通电话(用弹簧线将小狗和kitty猫连接) 三、小朋友一起帮森林里的小动物家装电话1、自己来试一试,帮助自己纸上的小动物安装电话。
)2、接通电话:引发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话线将每个小动物的家连接起来。
3、检查电是否接通。
四、分享交流1、模拟打电话:谁安装的电话已能通话。
(电话线是否连接到位) 2、欣赏幼儿作品,共同发现电话不同的原因,及时排除故障。
学习活动九活动名称:别吵,小宝宝睡了(出自学习活动书)设计意图:本周主题是娃娃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宝宝对家的认识程度,增进宝宝与家长之间的感情,设计这节课,目的也是为了让宝宝模仿妈妈,在哄玩具娃娃睡觉的时候体会到做妈妈的辛苦和不易,有助于帮助幼儿意识到中午自己睡觉的重要性,另外音乐活动的展开有助于提升幼儿自由表达情感的经验以及增进同伴之间的交流,促进社会化发展。
内容与要求:1、跟着音乐做模仿动作,感受节奏的快慢变化。
2、在音乐游戏中学做妈妈,表演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场景,表达对妈妈的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1、娃娃家玩具宝宝一个。
2、装扮妈妈表演的道具,例如项链。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啊史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对了,她就是我们娃娃家的小宝宝,可是啊最近史老师发现小宝宝一直睡不着午觉,小朋友们能不能给史老师想一个好办法呢? (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小宝宝睡不着的时候我们可以学学我们的妈妈那样拍拍她,给她唱一首歌。
二、学学我的妈妈 重点提问:1、我们要怎么哄小宝宝睡觉呢? 2、要跟她说些什么呢? (小宝宝,快快睡) (摇啊摇,摇啊摇)小结:教师可根据幼儿说的那几句话跟要学的歌曲节奏进行歌曲的自主创编,以此来进行发声练习。
三.学习歌曲 重点:1、教师根据音乐课常规进行自主问好或者新创编内容的练习 2、跟着老师一起欣赏新歌曲。
理解歌曲内容和含义,教师提问:你们听到歌曲中唱了些什么?3、跟着教师演唱歌曲。
四、模仿表演 重点:1、根据歌曲内容,试着模仿妈妈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2、教师请若干幼儿上台一个做宝宝一个做妈妈共同为大家表演。
3、集体游戏活动,让幼儿各自去找自己的好伙伴,一个当妈妈一个当宝宝进行表演,第二段表演的时候再角色互换。
活动延伸:可开展语言活动我要学做妈妈。
学习活动十活动名称:家里的声音设计思路:和幼儿一起发现生活中各种会发出声音的东西,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和比较声音的不同,了解某些声音的用途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家中的电话铃声、吸尘器声、妈妈洗菜、切菜声,流水声,并请家长帮忙将这些声音录制下来,让孩子带到班级中与同伴一起交流,辨别不同的声音,体验听到自己熟悉的声音的愉悦,是极为有趣的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对那些会发出声音的东西和现象逐渐感兴趣起来了。
内容与要求:1、看看说说这些是家里的什么东西,他们各自会发出什么声音,他们在告诉我们什么。
2、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初步会使用胶水黏贴到相应位置。
活动准备:操作材料包第7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1、今天啊,史老师想考考你们,
在我们家里,都有哪些东西会发出声音啊? (开水壶、电视机、洗衣机、电话、闹钟、手机)1、这些东西的声音都是怎么样啊?我们宝宝能不能来模仿一下啊? (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家中会发出声音的东西,然后进行模仿) 二、创设情景,进行讨论1、刚才我们宝宝的本领真大,都能模仿这些电器宝宝的声音,那有谁能告诉史老师,这些电器宝宝们不同的声音都在告诉我们什么啊?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做最后总结) 洗衣机隆隆响,告诉我们在洗衣服, 电饭煲滴滴地叫,告诉我们饭煮好了! 吸尘器呼呼开动了,他把灰尘都吃进肚子了 电话铃铃响起来,也许是妈妈打来的电视机在啦啦地唱歌,我们边听音乐边跳舞 闹钟叮叮地响着,它在叫我们起床了 三、出示操作材料包根据材料包,教师做好示范,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
主题下案例:案例一:培养孩子的角色意识 案例实录:游戏开始了,几个孩子快步奔向娃娃家,争着挂起角色牌,我当妈妈、我要做爸爸„„没有拿到角色牌的庞学远显得有些丧气,他来到图书吧,翻了几下书就走开了,又来到小小建筑屋,拿着几块积木摆弄了几下又走开了。
随后他又回到娃娃家。
正在娃娃家扮妈妈的陈书涵对他说:你要当什么?庞学远回答说:我要当小弟弟。
陈书涵请他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他就真的坐上小椅子趴在桌子上假装睡觉休息。
妈妈则一会打电话一会忙着去买菜。
爸爸顾着洗米烧饭,只见他抓起一把雪花片放入小篮中,做了一个拧开水龙头的动作,
然后开始捧着小篮来回淘米,还蛮像模像样的。
分析:小班幼儿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
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的游戏还处于独自游戏,摆弄阶段。
他们对模仿成人动作或玩具感兴趣,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喜欢与同伴玩相同或相似的游戏,但游戏还局限于对家庭生活的机械模仿。
虽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但角色意识淡薄,角色间的语言交往少;能够模仿着一些简单的角色行为动作,但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情节简单,不够丰富。
游戏前指导幼儿对角色游戏情境的设置、背景与游戏材料的准备、参与扮演角色等。
游戏后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经验。
案例二:鞋子吵架了案例实录:今天,我们非常常态的检查着这些个小细节,果然发现康康的鞋子穿反了,而且自己还没有任何的感觉,跟同伴在快乐的交谈。
我跟平时一样说了句:康康,你过来一下!康康听到我的声音,感觉发生了什么问题,紧张了起来,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
生怕她会有什么情绪,于是我 跟她做了一个小游戏:哎呀,康康,快听呀,你的鞋子怎么在吵架啦!你看他们两个都扭着头生气呢!我的一句话,康康没什么反映,其他的小朋友可乐了,哈哈的都乐了:鞋子生气啦!鞋子穿错啦!鞋子穿反了!于是我又加了一句:他
们是好朋友,怎么会生气呢?你快帮帮他们呢,让他们别生气了!只见康康蹲下身,坐在床边脱下鞋子,把他们换了过来,其他的小朋友看见了,都开始低头检查自己的鞋子有没有吵架,穿反鞋的小朋友就通过这样个比喻把穿反的鞋子都给换了过来,没想到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收效如此之好。
从那天以后,我每天起床后发现他们把鞋子穿反了就会提醒他们:快看看你的鞋宝宝又在吵架了呢!孩子们会马上自己检查并把穿反的鞋倒过来,有的孩子穿好了还会开心地说:我的鞋宝宝不吵架了。
分析:分析孩子的家庭教养:我班幼儿由于父母的工作忙,大部分孩子都是由家里老人带大的,可想而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娇惯程度,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包办,就算是孩子能做的事情他们也担心孩子会做不来,久而久之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分析孩子的年龄特点: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就拿穿反鞋这一件小事为例,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只用说教来让孩子认识左右是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如过只靠老师的关注和帮助,又错失了孩子很好的学习的机会。
分析教师的教育策略:小班的幼儿对很多现象都喜欢拟人化,他们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机的,他们会对小花、小草说话;会对积木、玩具对话;会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具当成好朋友。
两只穿在脚上的鞋子再老师的口中变成了宝宝还赋予他们吵架的情节,帮助孩子在情节中关注到鞋子是分左右的,只有穿对了鞋子宝宝才会开心。
。
所以对小班孩子的教育要依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顺着他们的喜好,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策:我们的日常教育中,也进场会碰到相类似的情况,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处理办法都非常的直接和常态化,会因为处置的方便而忽略幼儿的年龄特点,而缺乏情景性,所以我们在日常一定要注意:1、问题的提出要便于孩子的理解,语言的组织形式要简单、简单。
2、问题的解决要通过轻松,情境性的语言和情景解决,注意语言的组织 案例三:我帮娃娃洗洗澡案例实录:脱衣服呀脱衣服,放点水呀放点水,搓一搓呀搓一搓,洗一洗呀洗一洗,。
。
。
。
。
。
香喷喷呀香喷喷!孩子们很自主的给娃娃脱衣服洗澡,一边念着随意的儿歌,一边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喜悦。
洗着洗着,小家伙对我说:老师我想去那块积木!要积木,洗澡要什么积木啊,我虽有些疑惑,但还是同意了。
只见他很快的去拿了块泡沫积木回到娃娃家,在积木上很像样的放了些什么东西,然后在娃娃的手上、身上、脚上搓起来,我忍不住大笑,这就是沐浴棉啊!听到我的笑声,小家伙来劲了,老师你快来做客,我也给你洗洗澡,做个香喷喷的老师!过了好一会,突然又传过来一个声音:可以洗头就好了!分析:小班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的,他们经常受情绪的支配,在假象的现实生活中游戏。
在活动中由于他们对洗澡产生了美好的体验,所以,他们马上会用念儿歌、做游戏等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针对小班的孩子,这是一个游戏水平非常高的孩子,他非常好的再现了他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语言和动作等多种变现形式进行的演绎。
同时,孩子能在出现问题时寻求替代物,而且是非常形象的替代物,短时的思考并能非常准确锁定替代物,这足以看出孩子日常生活和游戏的积淀非常的扎实。
最后,孩子的一个小疑惑,可能他能通过某种方式自己解决,又或者需要教师共同参与,或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某种情境,来满足孩子游戏的需求。
对策:1、教师借助游戏分享环节,请孩子介绍了洗澡的游戏情境,将孩子的游戏经验
进行同伴间的分享,这样可以带动全班孩子游戏水平的提升。
2、教师通过和孩子的共同商议,决定将娃娃家边上空闲的小角落创设成一个简单的理发店,在满足孩子给娃娃洗头的同时,挖掘孩子生活中的情景,便于孩子生活经验向游戏经验迁移。
3、后期的环节中,教师适时的参与游戏环节,带动孩子游戏行为和情景的有序推经。
案例三:甜蜜的一家人案例实录:小班的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大,喜欢粘着爸爸妈妈。
在近阶段我们开展了《娃娃家》的主题,并由娃娃家发展到了解自己的家庭,同时请孩子们拿来了与爸爸妈妈一起合影的照片。
同时我们以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水果为背景,把全家福的照片粘贴上去。
这样一来,在平时自由活动和休闲段他们都能不由纷说地跑到那块地方,把自己的家人高兴地介绍给同伴和老师,只见能说会道的陈淞子介绍:这是我的妈妈,上次她带我去上海动物园游玩,我们还给野鸭喂面包吃呢,瞧,这张照片就是我给鸭子喂食时候拍的。
听了她的介绍其他孩子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孩子们来园已有半个月,情绪也已基本稳定,然而他们在家毕竟是一个众星捧月的宝贝,特别对于家庭、对于家里的长辈有很深的依恋之情,家像一个宁静的港湾,常常是每个人一生中魂牵梦萦的地方。
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
刻意渲染这种本已存在的氛围,为的是强化亲情呵护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影响。
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集合,孩子从出生起就和家人亲亲密密地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
幼儿在家里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被宠爱、被保护的对象。
然而,作为一个幼儿的个体,孩子也应该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爱。
让每个幼儿从小成为和谐家庭中的一员,也是让他们学习做人的一个良好起点。
3岁儿童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发展到幼儿园的老师、同伴。
他们会经常主动地拉拉老师的衣服,以动作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对老师的亲近和与老师交往的意愿。
而且他们开始认同、接纳同伴,喜欢与同伴分享快乐。
因此在娃娃家的主题活动中,他们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甜蜜一家人的快乐。
主题反思: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有大部分孩子是初次进入托幼机构,对幼儿园环境、老师的不熟悉及对家人的依恋,造成幼儿的情绪有较大的波动。
虽然孩子来园已有一段时间,但孩子们在园还是表露出些许的陌生感。
根据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及其对自己与家庭的基本生活经验,幼儿较喜欢在一个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活动、交往,因此我们从娃娃家这一主题出发,为幼儿创设一个熟悉、温馨而又亲切的娃娃家环境。
为了让幼儿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我们又从幼儿的基本生活经验入手,如:介绍我的家、爸爸妈妈好等集体活动,稳定幼儿情绪,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馨。
在娃娃家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活动需要不断调整教室环境,为幼儿创设了舒适、温馨的娃娃家,使孩子对这教室产生亲切感,从陌生到接受,最后到喜欢,也有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岁的孩子自主意识逐渐形成,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先认识自己,然后再关注到家庭成员。
在一连串的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五官,了解了小手小脚的作用,学会了自己换鞋、自己取点心、倒豆奶,自己洗手、洗脸、擦鼻涕,尝试了自己穿脱衣服。
在好爸爸好妈妈的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带来了他们和爸爸妈妈的合影,并亲手制作漂亮的相框和用手工纸制作成的小花,布置在教室里墙面上。
孩子们通过介绍自己的家人,稳定了他们的情绪。
我们还通过打扮爸爸妈妈、和妈妈一起整理物品、飞呀飞等集体活动和游戏,让孩子穿上爸爸妈妈的衣服、鞋子,体验装扮成大人的乐趣。
孩子一步步地成长,不仅增加了与爸爸、妈妈的关系,也有效促进了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集体活动固然是一种形式,但更适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情境中、在点点滴滴中逐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渗透初步的倾听习惯、学习习惯。
娃娃家这一主题活动对于稳定小班幼儿的情绪、拉近他们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是非常有效的。
娃娃家教案娃 娃 家执教:曾朝彬 教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第19课学习领域:综合·探索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家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引导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材料来设计制作家居模型。
3.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设计家居模型、制作家具。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收集的材料设计制作家具,培养设计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美工刀7把、剪刀35把、彩色卡纸6包、胶棒、课件学生:收集各种小纸箱、牛奶纸盒、彩色包装纸、画报纸、彩色卡纸、胶棒、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有同学就要搬进新的小区,他想自己设计一套寝室,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设计,大家可以帮助他一起来设计一套小朋友的家吗?(同学们很高兴)我
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设计娃娃家好吗?激发学生设计的愿望。
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设计布置娃娃家。
二、发展阶段1、老师搜集了一些设计师设计的小朋友的家,大家一起来看看好吗?(图片展示优秀的儿童房设计)2、我请同学告诉老师我们的同学家里面儿童寝室都有些什么家具?(床、沙发、衣柜、书桌、收纳箱等)小组讨论。
(图片展示)3、我们看了 一些简单儿童家具,我们再来欣赏一些漂亮的家具好吗?(沙发、床、衣柜、书柜、写字台、综合设计组)4、首先展示沙发(第一组的同学为沙发设计组)5、展示床(第二组的同学为床的设计组)6、展示书柜(第三组的同学为书柜设计组)7、展示衣柜(第四组的同学为衣柜设计组)8、展示写字台(第五组的同学为写字台设计组)9、第六组就是我们的综合设计组10、下面我们进入我是小小设计师,那么设计师们又是如何做的呢?(首先设计好图纸,然后按照图纸施工制作。
)(图片展示) 制作施工阶段1、同学们都已经学习了家具的设计,我们就应该把家具制做出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用纸盒做的家具好吗?(教师展示家具、图片展示纸盒家具)2、小组讨论:这些家具都是用什么方法制做出来的?3、我们以沙发和高低床为例来学习制做的方法。
4、小组讨论分工:制做家具基础形状、家具装饰、协调设计组。
用什么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板、牙膏盖等)。
10.同学动手制做,教师巡视辅导。
11.小组分工,每人领到自己的任务,合作制作一件家具,由一人安排家具的摆放。
老师提醒学生材料资源的共享。
12.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家具的特征来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加工,要求同学既分工又合作,大胆地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家具,又要把家设计得温馨可爱,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家。
三、作业展示每组将自己制做的家具,摆放到老师准备的家中,组合成完整的家。
同学互评、欣赏。
教师总结点评。
小班-娃娃家(1—4课时)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游戏主题由来刚入园时,很多幼儿就对娃娃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游戏区中,经常会看到幼儿一边抱娃娃一边说:天黑了,娃娃快快睡觉。
有的游戏喜欢玩炒菜煮饭的游戏,因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开展娃娃家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环节中了解各个家庭主要成员及其主要职责,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体验以及感兴趣的生活环节入手,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初步感受爸爸妈妈做家务的辛苦,懂得爱爸爸妈妈。
游戏总目标1. 愿意参加角色游戏,模仿家庭生活进行游戏,对游戏有初步的兴趣。
2. 对家庭中的主要角色产生扮演的兴趣,初步明确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简单的角色职责。
3. 角色间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互动。
4. 在游戏中体会父母照顾宝宝及做家务的辛苦,萌发爱父母的情感。
5. 能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
6. 能初步懂得爱护玩具,整理玩具要轻拿轻放。
游戏目标1﹒学习抱娃娃、喂娃娃吃饭。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分配角色,初步明确自己的角色。
3﹒初步会收拾娃娃家的餐具。
游戏准备:经验准备:1﹒请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收集以往爸爸妈妈喂宝宝以及哄宝宝的照片,让爸爸妈妈告诉幼儿以前是怎样喂宝宝吃饭和哄宝宝睡觉的。
2﹒教师结合照片和幼儿谈谈幼儿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喂他们吃饭的,又是怎样哄他们睡觉的,帮助幼儿回忆以往的经验,引导其迁移经验,顺利开展游戏。
3﹒在角色区提供娃娃、小床、碗、勺子、食物、等玩具,让幼儿玩娃娃家的游戏。
物质准备:娃娃、碗、勺子、用木珠做成的食物若干。
环境创设:创设爸爸妈妈和我的壁画,张贴有关爸爸妈妈喂宝宝吃饭和哄宝宝睡觉的照片。
通过桌椅的摆放,将游戏场地简单地分割成若干个家。
游戏过程:一、教师出示娃娃并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玩娃娃家游戏的兴趣。
1﹒师幼互动为娃娃取名字,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师:你们瞧这是谁啊?我们来给娃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2﹒以谁来照顾娃娃的问题,引导幼儿玩娃娃家主题游戏。
师:娃娃的名字叫宝宝,宝宝还小,需要大人照顾,那么,谁来照顾宝宝呢?谁来当爸爸妈妈呢?我们今天来玩娃娃家的游戏吧。
女生当妈妈,男生当爸爸,宝宝是你们家的孩子。
二、教师结合照片,与幼儿一起回忆爸爸妈妈照顾宝宝的情景,并邀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喂宝宝和抱宝宝的动作。
1.谈话回忆爸爸妈妈照顾宝宝的情景。
师:你们看照片上的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抱宝宝的?喂宝宝时饭很烫时怎
么办,怎么喂宝宝?宝宝饭滴在身上,要怎么做?师小结:抱宝宝时,宝宝的头应靠在爸爸(或妈妈)的手臂上。
爸爸(或妈妈)一只手拖着娃娃的头,另一只手拖着娃娃的臀部。
饭很烫时用嘴巴轻轻吹一吹,一口一口的喂给宝宝吃, 宝宝饭滴在身上,要用餐巾轻轻擦下嘴巴。
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表演。
师:谁愿意上来当爸爸(或者妈妈),来表演喂宝宝吃饭和抱宝宝?三、教师介绍环境,幼儿在教师的协助下两个两个结合成家庭,分配角色,并知道自己的角色。
四、幼儿分组游戏,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游戏的开展。
1﹒观察指导幼儿使用娃娃家的道具和抱、喂娃娃的动作。
2﹒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通过提建议帮助幼儿学习交流与沟通。
五、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提醒、帮助幼儿按照物品的名称整理游戏材料。
2﹒交流游戏情况。
师: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你们抱宝宝了吗?你是怎样抱的?小朋友觉得他这样抱宝宝舒服吗?还可以怎么抱?你们是怎样喂宝宝吃饭东西的?下次游戏,你们还会怎样照顾宝宝?第二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幼儿有前期的亲子活动、谈话活动和区域活动的初步经验,虽然是第一次玩娃娃家游戏,但是还是完成了游戏任务。
游戏中幼儿特别兴奋,但没有乱跑,都呆在家里喂宝宝吃饭、哄宝宝睡觉。
有的幼儿一边唱着摇篮曲一边哄宝宝睡觉;有的幼儿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勺子喂宝宝,喂之前还轻轻地吹一吹。
游戏结束时,幼儿都能将玩具材料放到规定的篮子中。
游戏中,有些幼儿不会抱宝宝,把宝宝倒着抱,还有的随便把娃娃放在桌子上。
游戏的情节比较单一。
个别家庭游戏持续的时间较短,玩了一会儿就把东西都收起来,说:老师我们玩完了。
游戏目标1.在观察图片和回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厨房用品,尝试玩煮饭的游戏。
2.初步学习与合作伙伴轮换活动内容进行游戏。
3.初步学习看标记收拾游戏材料。
游戏准备经验准备:1.请爸爸妈妈收集在家煮饭烧菜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并告诉幼儿
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煮饭的。
2.谈话活动:请幼儿根据照片说说:煮饭需要哪些工具?爸爸妈妈在家都是怎么煮饭给小朋友吃的?他们给小朋友都煮了哪些好吃的东西?3.在语言区提供爸爸妈妈煮饭的照片,请幼儿看着照片描述给别人听。
在角色区增加灶台、锅、铲子等玩具让幼儿玩娃娃家游戏。
物质准备:增加锅、铲子、游戏道具的盒子(外有材料标志)若干。
坏境创设:1. 增加灶台、桌子,扩大娃娃家的坏境。
2. 继续丰富爸爸妈妈和我的壁画,张贴爸爸妈妈煮饭的照片。
游戏过程一、 教师通过展示游戏材料和照片、回忆上次游戏的问题,引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1. 教师出示煮饭用具、照片和材料盒,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1)教师出示锅和铲子,激发幼儿开展煮饭游戏的兴趣。
教师:上次游戏,小朋友说想玩煮饭的游戏,今天老师带来了锅和铲子,小朋友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2)介绍娃娃家的坏境,请个别幼儿根据照片来模仿爸爸妈妈煮饭的情景。
教师:今天,我们的娃娃家里有了厨房,锅和铲子要放在什么地方?照片上爸爸妈妈是
怎么样煮饭的?谁愿意来学一学?(3)展示材料盒,提醒幼儿看标记收拾游戏材料。
教师:这些材料盒上都画了材料的标记,告诉小朋友盒子里要装哪些材料,游戏结束的时候请小朋友按照标记整理材料,看谁收拾得又整齐又快速。
2. 帮助幼儿回忆上次游戏出现的出现的问题,提醒幼儿注意改进。
教师:今天我要看看爸爸妈妈会不会抱宝宝,会不会轮流抱宝宝、喂宝宝,把宝宝照顾得很好。
二、 请幼儿按照意愿两个两个合成家庭,教师观察分组情况并进行协调。
三、 幼儿分组游戏,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并进行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使用锅和铲子煮饭的过程,引导幼儿使用锅铲煮饭时不把食物铲到地上。
2﹒观察幼儿抱娃娃的姿势和轮流玩的情况。
3﹒提醒幼儿使用玩材料后要及时的整理。
四、 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
教师:小朋友收拾玩具时一定要看玩具盒上的标记,按照标记收拾好今天的玩具。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你们在娃娃家里都做了些什么?爸爸妈妈有去煮饭吗?你们是怎么煮饭的?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你们是怎么抱宝宝的?哪个家庭收拾得最整齐?爸爸妈妈要是发生争抢游戏材料的事情,我们要怎么解决呢?第三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由于游戏前教师针对上次游戏中部分幼儿抱娃娃、喂娃娃动作不佳的问题,专门组织了一次教学游戏,在教学游戏中幼儿学习了抱娃娃、喂娃娃等动作,所以,本次游戏中,幼儿抱娃娃、喂娃娃等姿势有了明显的改善。
投放的锅和铲子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幼儿边玩边说:我要煮好吃的给宝宝吃。
游戏的时间持续了将近四十分钟。
评价时,幼儿谈论的内容明显丰富了许多,如:我今天煮了好多好吃的给我的宝宝吃。
煮了青菜,可好吃了。
老师,下次我们还要煮好吃的给我的宝宝吃。
幼儿的游戏经验明显丰富了许多。
幼儿在教师的提醒下会按标记收拾玩具。
但是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缺乏语言的沟通与交流。
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缺乏语言沟通,一个在娃娃家里很忙碌,一个在一边发呆。
因此我们在谈话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相关语言,如与幼儿讨论:爸爸妈妈在煮饭的时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喂宝宝时会说些什么?以此积累幼儿语言沟通的经验。
游戏目标1. 尝试使用新的游戏材料,增加切菜等活动内容,丰富游戏环节。
2. 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学习在游戏中与同伴分工做家务,照顾宝宝。
3. 继续练习按标记收拾游戏材料的方法。
游戏准备经验准备:1.亲子活动:请幼儿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继续收集爸爸妈妈在厨房做家务的照片,如切菜、洗菜等照片,让幼儿观察爸爸妈妈是怎样切菜、洗菜的。
2.谈话活动:请幼儿根据照片介绍爸爸妈妈是怎样切菜和洗菜的,并且让幼儿来学一学。
请幼儿说说爸爸妈妈煮饭前都会说些什么?3.区域活动:在语言区提供爸爸妈妈切菜、洗菜的照片,引导幼儿说说爸爸妈妈在说些什么,他们在煮饭的时候都会说些什么。
物质准备:增加蔬菜、切菜板、洗菜盆、小菜刀。
环境创设:1.增加水龙头、小水池。
丰富娃娃家的环境。
2.在爸爸妈妈和我的壁画中增加爸爸妈妈洗菜和切菜的照片,丰富壁画内容。
游戏过程一、教师展示新增的游戏材料,师幼共同回忆上次游戏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继续丰富游戏情节。
1. 教师出示蔬菜,引导幼儿开展新的游戏情节。
教师:今天,娃娃家里不仅有大米,还有宝宝爱吃的蔬菜,都有哪些蔬菜呢?爸爸妈妈要怎样煮这些好吃的蔬菜呢?在什么地方洗蔬菜?怎么洗?谁来试试看?切菜要怎么切?谁来来试试?没有煮的蔬菜要放在什么地方呢?2. 师幼共同回忆上次游戏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对策。
教师:上次游戏时,有些家庭的爸爸妈妈都抢着煮饭,结果把宝宝扔在了一边没有人照顾,今天游戏的时候 爸爸妈妈要怎样安排煮饭和照顾宝宝?如果宝宝在煮饭,妈妈可以做什么?爸爸煮了中饭,妈妈可以做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煮饭前会问你们什么呢?烧好饭菜,爸爸妈妈会怎么叫宝宝吃饭呢?他们会怎样介绍今天烧的饭菜呢?3. 提出评选卫生文明家庭的要求。
教师:今天,我们还要评选卫生文明家庭,看看哪个家庭的爸爸妈妈能把材料按标记收拾好,爸爸妈妈不争抢材料,那他们就能得到卫生文明家庭的红旗。
二、幼儿分组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 重点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怎样分配任务的。
2. 观察幼儿游戏中用语言交流,沟通的情况。
3. 帮助幼儿熟悉煮饭的环节,了解洗菜、切菜和炒菜的程序,鼓励幼儿大胆游戏。
4. 提醒幼儿收拾厨房用具。
三、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 整理游戏材料。
教师:小朋友收拾玩具时一定要先看玩具盒的标记,按玩具盒的标记好今天的玩具,谁家整理得又快又好就可以就评卫生文明家庭。
2. 交流游戏情况(1)师:今天,爸爸妈妈在娃娃家里都做了些什么?你们是怎么洗菜、切菜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安排家里的事情?谁照顾宝宝,谁照顾宝宝,谁给宝宝做饭?爸爸妈妈在做饭前都说了些什么?吃饭的时候说什么?吃完饭呢?(2)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家的爸爸妈妈收拾得最干净,可以评上卫生文明家庭?(3)师:爸爸妈妈还可以为宝宝做些什么事情。
第四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本次幼儿的游戏水平比以前两次提高了许多,首先,幼儿的角色意识增强了,不管是扮演爸爸还是妈妈,抱宝宝喂宝宝的姿势都更有样子了,而且基本上能分工做家务,如煮饭、洗菜、切菜等,为了丰富游戏情节,让幼儿更加投入,我们增设了新的游戏内容。
游戏目标1﹒尝试使用新的游戏材料,增加洗澡等活动内容,丰富游戏环节。
2﹒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学习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一起为宝宝洗澡。
游戏准备经验准备1.请幼儿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手机爸爸妈妈在为你们洗澡的时候的照片,也可以收集动画片上妈妈为宝宝洗澡的内容,让幼儿观察爸爸妈妈是怎样为宝宝洗澡的。
2.请幼儿根据照片介绍爸爸妈妈是怎样为宝宝洗澡的,并且让幼儿来学一学,请幼儿说说爸爸妈妈在为宝宝洗澡的时候都会跟宝宝说些什么啊?3.在语言区提供爸爸妈妈给宝宝们洗澡的照片,引导幼儿说说爸爸妈妈在做些什么,他们在为宝宝洗澡的时候都会说些什么。
。
物质准备:增加沐浴乳、洗发露、毛巾、尿布等玩具环境创设:1.增加浴室里面该有的东西,如:浴缸、喷水头等等。
2.在爸爸妈妈和我的壁画中增加爸爸妈妈为宝宝洗澡的照片,丰富壁画内容。
游戏过程一、教师展示新增加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是热,我们的宝宝全身都是汗,我们得赶紧给她洗洗澡。
那我们洗澡要在哪里洗啊,浴室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呢?二、教师结合照片,与幼儿一起回忆爸爸妈妈帮宝宝洗澡的情景,并邀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喂帮宝宝洗澡的动作。
1.谈话回忆爸爸妈妈帮宝宝洗澡的情景。
师:你们看照片上的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帮宝宝洗澡的?先洗哪?再洗哪?帮宝宝洗澡时要注意什么?师小结:帮宝宝洗澡时,要先洗头,轻轻用水将宝宝的头发弄湿,沾一点洗发水,轻轻揉宝宝的头发,注意不能太用力,会弄疼宝宝的,也不能把水弄到宝宝的眼睛里。
然后把宝宝轻轻放进浴盆里,注意要用手试试烫不烫。
在宝宝的全身抹上沐浴露。
身体的每个地方都要洗干净,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把宝宝淹到水里,那就很危险了。
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表演。
三、幼儿分组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怎样安排爸爸妈妈两个角色,怎样分配好两个人的任务。
2﹒观察幼儿游戏中用语言交流、沟通的情况。
并在下节课中提出新的要求。
3﹒帮助幼儿熟悉洗澡的环节,了解洗澡时的程序,鼓励幼儿大胆游戏,引导能力强的孩子给洗完澡的宝宝包上尿布。
4﹒提醒幼儿在游戏结束后要整理好玩具。
四、整理游戏材料,教师与幼儿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
师:小朋友收拾的时候一定要先看好玩具的标记,按照标记收拾好玩具。
2﹒交流游戏情况。
师:今天,爸爸妈妈在娃娃家里都做了什么?你们是怎么给宝宝洗澡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安排家里的事情, 第五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经过一个月的游戏,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在游戏中能够学会分工合作,将宝宝照顾的很好,而且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的技能也提高了。
小朋友们已经不再单纯的满足于呆在娃娃家里游戏,有些爸爸妈妈会带着宝宝到外面去走一走,因此,我们尝试拓展游戏情节,让宝宝学会做客,促进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与互动。
游戏目标1.在谈话和回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尝试玩做客的游戏。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进。
再见„„。
游戏准备经验准备:1.亲子活动: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做客的照片,并请幼儿在家长的
帮助下, 观察家长是怎样接待客人或做客。
2.谈话活动:请幼儿说说有谁来家里做客,爸爸妈妈是怎样接待客人的?自己去谁家做客,是怎么做的?物质准备:桌子,椅子,水果,杯子。
环境创设:1.将场地分割成若干个娃娃家。
2.丰富壁画我去做客。
游戏过程一、通过谈话,引导幼儿继续丰富游戏的情节,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1.师:上次游戏中,小朋友对老师说,能不能带着宝宝去其他娃娃家做客呢?这个想法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怎么样当个有礼貌的小客人?2.介绍做客的礼仪,请个别幼儿模仿做客的情景。
师提问:到别人家门口要做什么?要说什么?到人家家里做客时要注意什么?有客人到你家,你可以怎么招待人家呢?3. 师幼回忆上次游戏的问题,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教师:上次游戏时,很多家庭的爸爸妈妈都争抢玩具。
今天老师要看看,哪个家庭最有礼貌,做客和接待客人时会使用礼貌用语。
二、请幼儿按意愿结合成家庭,教师观察分组情况并适当进行协调。
三、幼儿分组游戏,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并进行观察指导。
1.观察指导幼儿做客和接待客人的过程,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2.观察娃娃家之间的交往情况。
四、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
教师:小朋友收拾玩具时,一定要看玩具盒上的标记,按照标记收拾好玩具,我们来比一比谁家收拾的又快又好。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你们都去谁家做客了?你是怎样做客的?主人是怎样接待你的?以后我们做客时还可以怎样做呢?第六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上游戏中教师加强对幼儿如何做客和当客人的指导,小朋友们也对当客人产生了兴趣,重点我观察了景其,他先到了本豪的娃娃家,敲了敲门,然后和本豪说他是谁,接着在他们家高兴饿玩了起来,本豪给他谁喝,还说了谢谢,并且走时还对那家的小朋友们说之间,之后他在自己的娃娃家也接待了客人,表现的不错。
从游戏中我感觉到教师还可以注意多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方法,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
让幼儿学习与客人交谈,沟通交流,这样游戏的内容也会更有趣更吸引孩子,并且能有效的增加幼儿的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在游戏中与同伴分工做家务,照顾宝宝。
2.继续学习做客的礼仪,与同伴友好互动。
游戏准备物质准备:增设食物、水果、水杯环境创设:将场地分割成若干个娃娃家。
活动过程一、师生共同回忆上次游戏情况。
引导幼儿讨论:有客人来家里做客,我们应该怎么接待客人?客人进门时我们要说什么?做什么?客人走了要怎么说?教师小结:客人来做客时小朋友要先问清是谁再开门。
客人进门要问好,给客人拿拖鞋、倒水。
可以做很多好吃的请客人吃;客人走了要送客人到门口和客人道别。
二、提出游戏要求。
1.要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2.有客人来时,不能光股着照顾客人,把宝宝丢在一边不管。
三、幼儿分组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提醒幼儿在游戏时商量好爸爸、妈妈各自的工作,在游戏中不争抢着做一件事。
2.教师鼓励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互相去做客,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接待客人的礼节。
3.继续鼓励幼儿互相分享玩具,不争抢其他组幼儿的玩具。
4.提醒幼儿爱护玩具材料,及时捡起丢在地上的玩具。
5.注意观察、肯定及带动内向幼儿积极地参加游戏,督促个别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乱跑。
四、整理游戏材料,教师与幼儿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
师:小朋友收拾的时候一定要先看好玩具的标记,按照标记收拾好玩具。
2﹒交流游戏情况。
师:今天你们都去谁家做客了?你是怎样做客的?主人是怎样接待你的?你有发现什么问题吗? 大班教案风娃娃.....................大班教案风娃娃(讲故事)大班语言:23 风娃娃(讲故事)luozhihui教学内容:课本34~35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故事,使学生了解风对人类的帮助及危害;2、教育孩子们向风娃娃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一、猜谜:说一个关于风的谜语。
二、导入新课。
三、教师讲故事。
(学生边听边思考:风娃娃帮小猴和小兔灭火怎么帮错了?)四、教学故事。
1、教学第一段故事。
a、先看图(一)提问: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b、讲解第一段课文,并提问。
c、请大家讲第一段,再找一名同学上台配合表演2、教学第二段3、教学第三段4、教学第四段四、请一名同学试者着复述故事。
五、全班一起将故事,并请6名同学上台表演。
六、谈话。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了风娃娃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说一说:你们平时是怎样帮助别人的?)七、总结。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去帮助他……同学们都要学习风娃娃那种乐于助人的好思想。
........................................................................... .................彝家娃娃教案《彝家娃娃真幸福》音乐教案一、 激趣挑战1、老师有一个小知识要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2、师:我
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3、师:哇,你们真厉害哦!我们是汉族,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民族?我们将认识其中一个少数民族。
二、彝族风情介绍1、关于彝字的解释2、图片展示彝族风情(课件出示——彝族风景)师:让我们通过图片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民族吧!三.学唱歌曲、感悟彝乐1、初听音乐(视频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师:听,彝族的小朋友用歌声迎接我们啦!2、了解彝族歌曲特色(1)师:彝族小朋友唱的好不好听?哪个小朋友听清了他们唱歌时经常用到哪个词?(2)师:这里的阿里里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出示歌谱)师:真聪明——阿里里是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彝家娃娃真幸福》用到阿里里,是为了表现彝家娃娃愉快的心情。
(3)、听辨音高,用动作表示音高不同(mp3歌曲播放)师:我们再来听听,这四个阿里里音的高低相同吗?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手比划 。
(4)哼唱旋律师:现在,请小朋友看着大屏幕,老师用la哼唱前面旋律,你们来接4个阿里里好吗?师小结:大家唱的真不错,刚才我们演唱的就是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3、配合伴奏音乐朗读歌词(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谱)师:彝家娃娃是什么打扮啊?他们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带着什么颜色的帽子?师:彝族小朋友们戴着银项链,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在一起干什么呢?4、全班跟着音乐一起歌唱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歌唱吧!5、跟琴唱(张口默唱、小声唱、小组唱)6、讨论如何表现歌曲师:我们总这样唱,也没有意思,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呢?大胆发挥你的想象,我们比比谁的想法最有创意。
师提示学生可以加入弹舌、响指、跺脚、拍手、说歌词等等四、巩固创编 情系彝家1、二声部伴唱师:彝族歌曲最喜欢用啊里里作为歌曲的衬词,我们说啊里里来为歌曲伴唱。
老师来说,你们来唱。
2、载歌载舞,体验火把节的欢乐师:彝族人非常崇拜火,每年夏天都要举行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大家说说看,是什么节?火把节里,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快乐无比。
走!我们跟着彝家娃娃一起去体验一下吧!1)学生手拉手围成两个圆——内圆和外圆,教师在圆中心。
2) 学习集体舞3)围着圆圈表演五、教师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彝族歌曲,知道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音乐文化,希望小朋友们能做有心人,课后去留意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去学着唱唱跳跳,好吗?等下次有机会我们还可以到班上来展示一下哦!放着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学生唱着歌曲,愉快的离开教室。
小班:春娃娃活动内容:春娃娃活动目标:在故事情境中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喜欢大自然的美妙变化。
活动准备: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活动流程及主要问题设计:↓ ↓ 意图:引起兴趣,导入主题。
1. 出示春娃娃纸袋木偶,与幼儿打招呼。
并告诉幼儿春天来了,自己要去串门了。
2. 春娃娃要到哪里去串门呢?我们一边看一边听。
(1)春天到了!你看到花草树木有了什么变化? (2)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穿衣的变化以及感受。
意图:理解故事,梳理经验。
1. 春娃娃跑到哪里去串门?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2. 布谷鸟、柳树和桃花有什么变化? 3. 小朋友在草地上是怎么唱的? 小结:春娃娃来串门,布谷鸟叫了,摇钱树发芽了,桃花开了,春天真美! 表演故事,进一步感受春天的气息。
(1)你喜欢春娃娃吗?为什么? (2)春娃娃还会去哪里串门? (3)鼓励幼儿尝试表演,并可加入想像的角色。
意图:大胆表现,巩固春天的特征。
1. 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2. 分角色表演故事。
图形娃娃找家(小班数学)一、目的要求:1、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能按图形特征分类。
2、培养幼儿耐心作业的习惯。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意助人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教具:图形娃娃,三只口袋,儿童乐园一幅,教室内布置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图形娃娃每人一套。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师:我们小四班来了好多客人,你们知道是谁呢?(出示图形妈妈)问:这是什么?(图形妈妈),图形妈妈怎么啦?(哭)我们一起来问:图形妈妈你为什么要哭?2、原来它们的宝宝不见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然后把宝宝们送回妈妈身边去。
二、请幼儿把图形娃娃送回家。
1、师:这些娃娃都在儿童乐园玩呢,我们找到它们后,对他们说一句话:XX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2、教师示范,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把找到的娃娃送到对应的妈妈身边去。
3、幼儿找娃娃并送回家。
师:我们先帮圆形妈妈找娃娃,找到后对它说:XX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现在帮谁找娃娃?怎么说呢? 还有谁没有回家,送它回家时说什么?4、师:这些宝宝都回家了,图形妈妈应该很开心!可是怎么还在哭呢? 原来图形妈妈还有好多宝宝没回家,原来它们还有许多宝宝躲在小朋友的桌子上呢。
快把它们送到新房子里去吧,边送边说一句话。
XX娃娃,我送你回家。
三、幼儿再次操作,把自己桌子上的图形娃娃送到新房子里。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游戏:到图形娃娃家做客。
1、现在图形妈妈怎么样了?(笑了)图形妈妈说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为感谢大家,要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看是哪个妈妈出来我们就去它们家去。
2、幼儿看出示的图形,到相应的图形娃娃家做客。
3、师:我们到图形妈妈家玩得开心吗?好,现在我们回家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