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施工工艺统一标准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审批: 日期 ……
修订记录 日期 修订状态 修改内容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
……………………………………………………………….9 2. 适用范围………………………………………………………………………………………….9 3. 术语与定义……………………………………………………………………………………….9 4. 职责权限………………………………………………………………………………………….9 4.1.工程管理部………………………………………………………………………………….9 4.2.项目工程部………………………………………………………………………………….9 5. 作业说明………………………………………………………………………………………….9 5.1.锤击预制桩………………………………………..…………………………………………….9 5.2.静压预制桩………………………………………………………………………………….12 5.3.冲孔桩…………………………………………………………………………...………………14 5.4.旋挖桩……………………………………………………………………………...……………16
5.5.人工挖孔桩…………………………………………………………………………………17 5.6.土方工程…………………………………………………………………………………...21 5.7.钢筋………………………………………………………………………………………...21 5.8.模板工程…………………………….…………………………………………………...23 5.9.现浇砼结构………………………….…………………………………………………...24 5.10.砌体结构.………………………………….…………………………………………………...27 5.11.一般批荡.………………………………….…………………………………………………...28 5.12.楼地面找平层施工.……………………….…………………………………………………...29 5.13.门窗.……………………….…………..….……………………………………………...30 5.14.防水施工……………………….…….…………………………………………………...31 5.15.外墙饰面砖、石材施工……………...….…………………………………………………...31 5.16.墙面涂料…………………………….….…………………………………………………...32 5.17.屋面工程…………………………….……..………………………………………………...32 5.18.室内消防栓系统安装.……………………………….………………………………………33 5.19.室内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34 5.20.室内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35 5.21.室外排水管网安装…………………..………………….…………………………………...36 5.22.室外给水管网安装………………..………………….……………………………………...37 5.23.电气工程……………...………………….…………………………………………………...38 5.24.防雷接地……………...………………….…………………………………………………...39 5.25.弱电系统…………...…………………….…………………………………………………...40 5.26.通风工程安装………………………………………….……………………………………..40 5.27.卫生器具安装…………...…………………….……………………………………………...41 5.28.市政道路工程………………………..………………………….……………………………..41 5.29.园建工程…………...…………………….…………………………………………………...42 5.30.绿化工程 …………...…………………….…………………………………………………...43 6. 主要工艺附图索引 ………………………………….…………………………………...43 6. 1. 桩基与基础分部
6.1.1.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要求…………….……….……………..……………………………44 6.1.2.成孔桩钢筋笼制作要求…………….……….………………………..……………………45 6.1.3.预制管桩验收要求………………….….…………………………………..………………46
6.1.4.锤击桩与静压桩定位复线工艺要求…….………….……………………………………47 6.1.5.预制管桩烧焊接驳要求……………….…….………………..……………………………48 6.1.6.管桩桩端封底砼工艺要求………….………….…………..………………………………49 6.1.7. 预制管桩堆放层数要求……………………….…….........……………………………50
…….….….……..……………………………………51 6. 1.9.搅拌桩钢花管制作工艺要求……………….…………………………………………52
6. 2. 主体结构部份
6.2.1.地下室对拉螺杆节点要求…………………….……………………………………………53 6.2.2.墙柱压脚板与清扫口要求……………..………..….………………………………………54 6.2.3.墙柱模板对拉螺杆要求………………...…….……….……………………………………55 6.2.4.墙柱阳角模板安装要求…………………..….………..……………………………………56 6.2.5.剪力墙柱模板内撑要求…………………………….………………………………………57 6.2.6.卫生间沉箱侧梁模板安装要求………………….…………………………………………58
6.2.7.卫生间沉箱底模支撑方式要求……….……..…………..…………………………………59 6.2.8.浇捣楼面砼时模板支撑工艺要求………………….………………………………………60 6.2.9.脚手架顶托作底托使用工艺要求………………….………………………………………61 6.2.10.脚手架顶托支撑工艺要求……………….…………………………………………………62 6.2.11.板筋绑扎要求…………………….………………………….……………………………63 6.2.12.板筋保护层要求……………………….….………………………………………………64 6.2.13.梁二排钢筋绑扎要求……….…………………………….………………………………65 6.2.14.梁柱节点钢筋成品箍制作与绑扎要求……………………………………….……………66 6.2.15.墙柱纵向受力钢筋偏位处理工艺要求………….………….………………………………67 6.2.16.墙柱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固定工艺要求………….………….………………………………68 6.2.17.梁箍、墙柱箍、板筋绑扎定位工艺要求………….………….………………………………69 6.2.18.钢筋机械(套管)连接工艺及验收要求…………………….………………………………70 6.2.19.室外(主体结构边)步级钢筋留设要求……….…………….………………………………71 6.2.20.天面烟道混凝土浇筑反坎要求……………………………..………………………………72 6.2.21.阳台、露台混凝土反坎浇筑要求…………….….….……….………………………………73 6.2.22.坡屋面与墙体交接位混凝土浇筑要求………….………….………………………………74 6.2.23.卫生间砼反坎要求…………………….………….…………………….……………………75 6.2.24.墙柱头浮浆处理要求…………………….……...…………………..………………………76
6.2.25.混凝土养护要求…………………….…………………………………….…………………77 6.2.26.泵管通过楼板时消减震动措施要求………….…………….………………………………78 6.2.27.地下室底板侧壁施工缝留设工艺要求………….………….………………………………79 6.2.28.天面沉降缝两侧砼反坎做法工艺要求…………….……….………………………………80 6.2.29. 楼板面收浆打磨要求…………………….………………………...……………………81 6. 3. 主体砌体部份
6.3.1.门窗洞口两侧边砌体实心砖留设要求…………….……….………………………………82 6.3.2.砌体窗台砼压顶要求…………………….…………………………….……………………83 6.3.3.砌体拉结筋要求…………………….…………………………………….…………………84 6.3.4.内外墙钩缝要求…………………….………………………………………………………85 6.3.5.门窗洞口砼过梁要求……………………………………….………………………………86 6.3.6.施工洞口留设要求…………………….……………………………………………………87 6.3.7.阳台、露台墙根部浇筑砼反坎要求……….……………….………………………………88 6.3.8.构造柱留设与制作工艺要求………………………………..………………………………89 6.3.9.墙体构造柱制作及浇捣要求……………………….………………………………………90 6.3.10.蒸压砖龄期要求……………………..………………..……….……………………………91 6.3.11.墙砌体顶砖要求…………………….………………………………………………………92 6.3.12.卫生间内墙体砌筑材料要求……………………………….………………………………93 6.3.13.蒸压砖上墙前控制要求(一)……….…………………….………………………………94 6.3.14. 蒸压砖上墙前控制要求(二)………………...………….………………………………95 6. 4. 装饰部分
6.4.1.地面水泥砂浆找平及效果要求…………………………….………………………………96 6.4.2.墙面批荡及效果要求…………………….…………………………………………………97 6.4.3.墙体与天花甩浆及效果要求……………………………….………………………………98 6.4.4.内墙面挂网要求……………………………………………………………………………99 6.4.5.施工洞口周边批荡要求………………………………….………………………………100 6.4.6.天花阴角批腻子弹水平线控制要求…………………….………………………………101 6.4.7.批荡前爆模打凿控制要求………………….……………………………………………102 6.4.8.消防梯步级侧(墙脚部位)处理要求………….……….………………………………103 6.4.9.砌体里各种套管留设工艺要求…………………..…….………………………………104 6.4.10.卫生间墙身分次批荡要求……………………………….………………………………105
6.4.11.涂膜防水层材料与施工工艺要求……………………….………………………………106 6.4.12.卫生间沉箱立管管口加强防渗漏工艺要求………………….…………………………107 6.4.13.砌体“T”墙留直槎做法工艺要求………………………………………………………108 6.4.14.栏板、窗台(顶)排水坡度做法工艺要求………………………….…………………109 6.4.15.砼墙螺丝孔封堵要求………………….…………………………………………………110 6.4.16.沉降缝两侧墙体批荡要求…………………………………………….…………………111 6.4.17.外墙分格缝留设要求………………………………………………….…………………112 6.4.18.滴水线做法工艺要求………………………………………………….…………………113 6.4.19.外墙砖(石)外墙阳角位置铺贴工艺要求………………………….…………………114 6.4.20.外墙渗漏后处理工艺要求…………………………………………….…………………115 6.4.21.铝合金门窗下框与窗台高低差要求………………………………….…………………116 6.4.22.推拉门下框与地面高低差要求……………………………………….…………………117 6.4.23.门槛石与地面高低差要求………………….……………………/.,….…………………118 6.4.24.电梯前室地面与消防梯平台地面高低差要求…………...….……….…………………119 6.4.25.进户门扇与地面高低差要求……………………………………………………………120 6.4.26.铝合金门窗防渗漏做法要求………………………………………….…………………121 6.4.27.推拉铝合金门窗泄水孔要求…………………………..…….……….…………………122 6.4.28.铝合金门窗固定码固定要求…………………………………...…….…………………123 6.4.29.铝合金、钢塑门窗(含幕墙)框周边打胶槽留设工艺要求…………….……………124 6.4.30.铝合金门窗立柱防渗漏打发泡胶工艺要求…………………………..…………………125 6.4.31.铝合金门窗框先填塞缝后安装工艺要求…………………………….…………………126 6.4.32.阳(露)台栏杆两端与墙的固定点做法工艺要求………………….…………………127 6.4.33.标准层烟道安装要求………………….……………………………………..…………128 6.4.34.外墙面大理石材防水要求………………………………………..….…………………129 6.4.35.湿贴外墙大理石防返碱施工要求………………………..………….…………………130 6.4.36.地漏口铺装工艺要求………………….…………………………………..……………131 6.4.37.墙面与地面砖交接处铺贴工艺要求……………………..………….…………………132 6.4.38.室内与公共地方地面砖铺装留缝工艺要求………..……………….…………………133 6.4.39.栏杆玻璃安装工艺要求………………….…………………………….……………..…134 6.4.40.外窗淋水试验工艺要求………………….……………………………..………………135 6.4.41.女儿墙内侧面与地面交接处做法要求…………………..………….…………………136
6.4.42.天面烟道与地面交接位处理工艺要求…………………..………….…………………137 6.4.43.无铺装的天面突出的钢套管处理工艺要求…….....……………….…………………138 6.4.44. 天面分格缝留设要求………………….………………………………….……………139 6. 5. 水电安装
6.5.1.排水立管洞口封堵工艺要求…………………………….…………….…………………140 6.5.2. 地下排水管吊管工艺要求…………………………………….……….…………………141 6. 5.3.墙面开割线槽工艺要求………………………………………….…….…………………142 6.5.4.线盒与线管连接工艺要求………………………………………….….…………………143 6.5.5.墙面暗埋线管弹线作标记要求……………………………….……….…………………144 6.5.6.排水立管与墙面间距要求…………………………………..……..….…………………145 6.5.7.排水立管洞口埋设套管工艺要求………………….……………………………………146 6.5.8.钢套管制作工艺要求………………….…………………………………………………147 6.5.9.楼板面埋设给水管工艺要求………………….…………………………………………148 6.5.10.排水立管标识做法要求……………….…………………………………………………149 6.5.11.地漏安装工艺要求…………….…….…………………………………..………………150 6.5.12.天面、露台侧排地漏安装工艺要求………………………………….…………………151 6.5.13.砼墙体给水管暗埋工艺要求……………….……………………………………………152 6.5.14.冷热水管安装工艺要求……………….…………………………………………………153 6.5.15.线管入箱体工艺要求………………….…………………………………………………154 6.5.16.天花内线盒安装艺要求……………….…………………………………………………155 6.5.17.卫生间沉箱二次地漏安装工艺要求………………………………….…………………156 6.5.18.开关插座底盒、电箱底盒安装工艺要求…………………………….…………………157 6.5.19.天花排水管吊架工艺要求…………………..……………………………..……………158 6.5.20.外墙空调冷凝集水管安装工艺要求……………………………….…………………159 6.5.21.卫生间沉箱排水横管底与保护层面之间的高低差要求…………….………………160 6.5.22.三插与二插面板接线工艺要求………………….……………………………………161 6.5.23.室外电箱(柜)等用电设备基座工艺要求………………….……….………………162 6.5.24.外墙排水立管管箍杆入墙工艺要求……………….…………………………………163 6.5.25.外墙排水立管管卡选材要求………………….………………………………….……164 6.5.26.给水管通过卫生间门坎工艺要求………….………..……………….………………165 6.5.27.铺装面的人行道及公共活动区域井盖安装工艺要求………….….…………………166
6.5.28.雨、污水井批荡工艺要求………….…………………………………………………167 6.5.29.雨、污水井留设、砌筑工艺要求………….……………………………………………168 6.5.30.排水立管转入埋地位置的工艺要求……….…..……………..………………………169 6.5.31.室内消防管安装工艺要求………….………………………………………………170 6.5.32.室内外消防管油漆及标识做法要求………...…………..……………………………171 6.5.33. 防雷连接工艺要求………….……………………………….…………………………172 6. 6. 园林、园建工程
6.6.1.压顶石材角边倒圆、倒斜角工艺要求………………….……….……………………173 6.6.2.栏杆与墙柱体固定点收口做法要求………….……………….………………………174 6.6.3.立杆基座收口处理工艺要求…………. ………………………………………………175 6.6. 4.墙柱侧面石材阳角拼接处理工艺要求………….…………….………….……………176 6.6.5.室外结构步级与自然地面铺装之间的连接工艺要求..………….……………………177 6.6.6.地面铺装跨越两种不同基础时铺装工艺要求…………. ….………………..…………178 6.6.7.地面石材铺装工艺要求………….…………………………..……………….…………179 6.6.8.地面铺装分格缝填缝处理要求………….……….…………….…………….…………180 6.6.9.花池、花基石材铺贴工艺要求………….……….…………….…………….…………181 6.6.10.地面卵石铺装工艺要求………….……………………………….……….……….……182 6.6.11.地面石材与建陵砖铺装交接位处理工艺要求………………….……….……………183 6.6.12.地面不同材料混合铺装之间的连接工艺要求………………….……….……………184 6.6.13.人行地面采用连锁砖或透水砖铺装工艺要求………………..….……………………185 6.6.14.木平台、木道铺设工艺要求………….……………………………….……….………186 6.6.15.园路铺装与雨水井位置关系做法要求………….…………………….……….………187 6.6.16.绿地中雨水井盖隐藏做法要求………….…………………………….…….…………188 6.6.17.按摩步道的鹅卵石铺法要求………….……………………………….……….………189 6.6.18.弯曲园路地面块料铺装的工艺要求………….…………….……….…………………190 6.6.19.木平台琐螺钉处理工艺要求………….……………………………..…………………191 6.6.20.压顶石与侧面石在直角转角位的工艺做法要求………. ………….…………………192 6.6.21.水景水池的循环水管安装工艺要求………….……….……………….………………193 6.6.22.地面大理石圆弧铺装工艺要求………….…………………………….…….…………194 6.6.23.块料乱拼铺装工艺要求………….…………………………………….…….…………195 6.6.24. 乔木、灌木类树坑回填土土质要求…………………………….………..……………196
6. 7. 市政道路工程
6.7.1.市政道路石粉稳定层做法要求………….……………………….………………………197 6.7.2.市政道路管网处路基加强处理工艺要求…………. ….…………………………………198 6.7.3.市政混凝土道路分格开割工艺要求………….………………………….………………199 6.7.4.摊铺沥青砼前基底处理工艺要求………….………….…………………………………200 6.7.5.市政道路的雨水井盖安装工艺要求………….…………………………………………201 6.7.6.沥青道路的砂井盖安装工艺及保护做法要求……….…………………………………202 6.7.7.市政道路砼路牙表油漆工艺要求………….……………………………………………203 7. 支持性文件…………..…………………………………………..……………..……………...204 8. 记录表格…………………………………………………….……………………..…………..204
1. 目的:
1.1.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工程工艺标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
2. 适用范围
2.1. 本 标准作为地产集团内部的企业标准,在地产集团开发建设的工程项目统一执行(北方地区可根据当地
材料特性和气候环境对某些工艺作出适当调整,但必须在确保质量前提下)。
2.2. 作为地产集团工程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材使用。
3. 术语与定义
无
4. 职责权限
4.1. 工程管理部
4.1.1. 监管《施工工艺统一标准》在我司各个项目的执行情况。 4.1.2. 定期修订《施工工艺统一标准》。 4.2. 项目工程部
4.2.1. 监督指导合作单位学习及执行《施工工艺统一标准》。
4.2.2. 收集《施工工艺统一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优化意见并反馈工程管理部。
5. 作业说明:
5.1. 锤击预制桩: 5.1.1. 主要控制项目
a) 施工前应对成品桩做外观检查验收,预制桩应在强度与龄期均达到要求后,方可锤击。预制管桩及接桩焊条应符合图纸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书。
b) 在大面积打桩前,应由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选择典型位置进行试桩,并通过试桩确定收锤的贯入度
指标及桩端持力层。
c) 在打桩过程中,遇有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施打该桩及其所在承台其余未施工的桩,并及时通知项目工程部进行处理。 d) 接桩焊接时,应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沿桩四周对称连续焊接,并应分层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每层焊完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下一层施焊,以确保焊缝质量和设计厚度。焊接完成后应使焊缝在自然条件下冷却 8分钟后方可继续沉桩。
e) 桩端承载力宜采用静载荷或大应变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当为高层建筑时宜采用全部或部分静载荷试验的方式。(顺德地区对非甲级地基没要求必须采用静荷载检测桩承载力,宜优先采用大应变试验,外地项目如条件允许时可参照顺德地区执行)。当采用静载荷试验时检验桩数取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当采用大应变试验时,检验桩数取总数的5%,且不应少于5根。此外,还应采用小应变试验对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检验桩数取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5.1.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预制桩进场后的堆放要求:当场地条件允许时,优先考虑单层堆放;当采用叠层堆放时,外径为500~600mm的桩不超过四层,外径为300~400mm的桩不超过五层。若桩叠层堆放超过两层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桩。
b) 工程桩桩位偏差控制
沉桩施工前,项目工程部和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按放线验线要求对轴线及桩位定点进行复核,确保放线准确无误。其中项目设计部参与建筑物轴线验线工作。
沉桩施工前,项目工程部必须会同监理单位对桩基施工单位(包括操作工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沉桩过程中因桩机移动或土体挤压容易使原桩位定点产生偏移,所以要求每根桩在沉桩前必须重新复核桩位定点的准确性,并检查与相邻已施工桩位的相对几何尺寸是否准确。沉桩完成后桩位偏差超过国家规范要求时,严格按不合格桩处理,产生补桩、承台扩大等相关费用由桩基施工单位负责。
c) 打桩顺序:由一侧开始向单一方向进行;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第一种打桩顺序,打桩方向宜“Z”型逐排推进,以免土体朝一个方向挤压而导致土壤压缩不均匀,对于同一排桩,必要时还可采用间隔跳打的方式;对于密集桩群,应采用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向四周对称施打的顺序。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或有其他须保护的地下、地面构筑物、管线等时,应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d) 预制桩的桩尖应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钢桩尖应注意检查其高度、钢板和焊缝厚度是否满足要求。 e) 打桩应采取重锤低击的原则:首节桩开始施打时,锤的落距应较小,以免桩下沉过快而导致偏移,待桩入土至一定深度且稳定后,再按规范要求的落距锤击。
f)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桩体的垂直度、沉桩总锤数、贯入度、桩顶完整状况、电焊接桩质量、电焊后的停歇时间等指标,并在打桩记录表中体现。
g) 打桩时,应注意避免出现桩锤偏击而导致桩顶破碎的情况。
h) 首节桩沉桩后接第二节桩前,应按设计要求长度浇捣桩端封底砼,然后再继续沉桩。
i) 当贯入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而不能收桩时,应停止施打该承台桩,并及时通知项目工程部组织处理。 j) 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米,特殊情况不应大于6米,送桩时应采用专制钢质送桩器,不允许用工程桩作送桩器。
k) 当桩基础为大面积密集桩群或场地土质为饱和粉细砂、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时,桩施工过程中每个承台应预留不少于一根桩露在地面以便进行桩顶上涌和水平位移监测(应分别测量收桩时和14天后的桩顶标高),若发现存在上涌时应全面实施一次复打,此类情况送桩深度宜不超过500mm。
l) 当桩需复打时,应严格按重锤低击原则操作,如需截桩,必须对截桩后的桩顶进行磨平处理。复打时需垫麻袋或纸皮,确保复打桩头不受到破坏。
m) 打桩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桩基工程的桩定位验收。打入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序号 带有基础梁的1 桩 2 3 沿基础梁中心线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大于164 根桩基中的桩 中间桩 1/2桩径或边长 最外边的桩 150+0.01H 100 1/2桩径或边长 1/3桩径或边长 项 目 垂直于基础梁中心线 允许偏差(mm) 100+0.01H 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n) 按标高控制的桩,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100mm。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o) 桩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观测,若发现邻近建筑物被震裂或地下管道破裂涌水等异常情况应马上停止打桩,并及时通知项目工程部组织处理。
p) 截桩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桩顶标高,桩截断后应采用机械将截除段垂直吊离,吊离过程中严禁碰撞临近工程桩。
5.2. 静压预制桩 5.2.1. 主要控制项目
a) 施工前应对成品桩做外观检查验收,预制桩应在强度与龄期均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桩;桩及接桩焊条应符合图纸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书。
b) 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的1.2倍,且场地应平整。
c) 在大面积压桩前,应由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选择典型位置进行试桩,并通过试桩确定终压的压力值、贯入度指标及桩端持力层。
d) 在压桩过程中,遇有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砼
剥落、桩无法到达持力层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施压该桩及其所在承台其余未施工的桩,并及时通知项目工程部组织处理。
e) 接桩焊接时,应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沿桩四周对称连续焊接,并应分层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每层焊完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下一层施焊,以确保焊缝质量和设计厚度。焊接完成后应使焊缝在自然条件下冷却 8分钟后方可继续沉桩。
f) 桩端承载力宜采用静载荷或大应变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当为高层建筑时宜采用全部或部分静载荷试验的方式。(顺德地区对非甲级地基没要求必须采用静荷载检测桩承载力,宜优先采用大应变试验,外地项目如条件允许时可参照顺德地区执行)。当采用静载荷试验时检验桩数取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当采用大应变试验时,检验桩数取总数的5%,且不应少于5根。此外,还应采用小应变试验对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检验桩数取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5.2.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预制桩进场后的堆放要求:当场地条件允许时,优先考虑单层堆放;当采用叠层堆放时,外径为500~600mm的桩不超过四层,外径为300~400mm的桩不超过五层。当桩叠层堆放超过两层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桩。
b) 工程桩桩位偏差控制。
沉桩施工前,项目工程部和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按放线验线要求对轴线及桩位定点进行复核,确保放线准确无误,其中项目设计室参与建筑物轴线验线工作。
沉桩施工前,项目工程部必须会同监理单位对桩基施工单位(包括操作工人)进行书面交底。
沉桩过程中因桩机移动或土体挤压容易使原桩位定点产生偏移,所以要求每根桩在沉桩前必须重新复核桩位定点的准确性,并检查与相邻已施工桩位的相对几何尺寸是否准确。沉桩完成后桩位偏差超过国家规范要求时,严格按不合格桩处理,产生补桩、承台扩大等相关费用由桩基施工单位负责。
c) 压桩顺序:由一侧开始向单一方向进行;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第一种压桩顺序,压桩方向宜“Z”型逐排推进,以免土朝一个方向挤压而导致土壤压缩不均匀,对于同一排桩,必要时还可采用间隔跳压的方式;对于密集桩群,应采用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向四周对称施压的顺序;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或有其他须保护的地下、地面构筑物、管线等时,应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压;当场地土质局部含砂、碎石、卵石时,宜先对该区域进行压桩;当持力层顶部埋深变化较大时,宜先施压长桩后施压短桩。
d) 预制桩的桩尖应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钢桩尖应注意检查其高度、钢板和焊缝厚度是否满足要求。 e) 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f) 每节桩在接桩前应连续施压,最后一节桩的截桩后有效桩长不宜小于5米。 g) 当采用抱压沉桩时,抱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允许侧压力的1.1倍。
h) 终压标准:当桩的入土深度≥8米时,复压次数取3次;当桩的入土深度<8米时,复压次数取5次;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稳压压桩时间宜为5~10秒。
i) 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桩力、桩身垂直度、桩顶完整状况、电焊接桩质量、电焊后的停歇时间等指标,并在压桩记录表中体现。
j) 每根桩在压桩施工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途停顿,以防因间歇时间过长使压桩力骤增,造成桩压不下去或把桩头压碎等质量问题。
k) 首节桩沉桩后接第二节桩前,应按设计要求长度浇捣桩端封底砼,然后再继续沉桩。
l) 当沉桩出现断桩或无法达到设计持力层、无法满足贯入度控制指标等情况时,应停止施压该承台桩,并及时通知项目工程部组织处理。
m) 当桩基础为大面积密集桩群、多数有效桩长≤15米、场地地层土为饱和粉细砂、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或桩端持力层为风化软质岩时,桩施工过程中每个承台应预留不少于一根桩露在地面以便进行桩顶上涌和水平位移监测(应分别测量收桩时和14天后的桩顶标高),若发现存在上涌时应全面实施一次复压。 n) 当已明确存在上述第m点所述情况必须复压时,未施压部分不宜送桩,个别需送桩时深度不大于1.5米;当桩正常施工且桩长>15米、桩身垂直度偏差<1%时,送桩深度不应大于2米。送桩时应采用专制钢质送桩器,不允许用工程桩作送桩器。
o) 压桩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桩基工程的桩定位验收。静压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序号 带有基础1 梁的桩 2 3 沿基础梁中心线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大于4 16根桩基中中间桩 的桩 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p) 按标高控制的桩,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100mm。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q) 桩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观测,若发现邻近建筑物被挤裂或地下管道破裂涌水等异常情况应马上停止压桩,并及时通知项目工程部和设计室进行处理。
r) 截桩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桩顶标高,桩截断后应采用机械将截除段垂直吊离,吊离过程中严禁碰撞临近工程桩。
1/2桩径或边长 最外边的桩 150+0.01H 100 1/2桩径或边长 1/3桩径或边长 项 目 垂直于基础梁中心线 允许偏差(mm) 100+0.01H 5.3. 冲孔桩
5.3.1. 主要控制项目
a) 由于场地地质条件的差异,开工前应按要求先做工艺性试成孔,试用孔数量应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场地地层特点确定,且不少于2个。
b) 钢筋、砼、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接头的长度、质量和搭接率应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品牌必须为合同指定范围的品牌;钢筋的等级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c) 桩入岩深度、嵌岩段及持力层岩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d) 泥浆拌制和使用时必须检验,不合格应及时处理。
e) 在施工期间泥浆必须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也不宜低于护筒面0.3m。
f) 清孔应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应在成孔完毕后进行,第二次应在安放钢筋笼和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 g) 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50cm,第一槽砼应确保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下0.8m以上,混凝土必须连续灌注至设计标高,中间不得中断。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宜为2~6m,严禁导管出混凝土面。 h)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应少于正常运输和灌注时间之和的2倍,且不少于8小时。 i) 在混凝土灌注完毕的桩旁,36小时内或小于4倍桩径范围内不得开孔。
5.3.2. 主要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
a) 第一次测放出孔位后,采用挖机挖出约为桩径1.5倍的坑槽以便桩机成孔施工,再进行第二次复测定位。 b) 埋设套管护筒:护筒内径应比钻头直径大200mm,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确保底脚紧密不透水,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套管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1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在淤泥层和细粉砂层不宜少于3m,护筒应高出地面30~40c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如上部松土较厚,宜穿过松土层,以保护孔口和防止塌孔。 c) 制备泥浆:使用的泥浆,可在泥浆池中制成,比重控制在1.2~1.3,粘度22~30pa.s,胶体率>95%,粘土应该选取具备水化快、造浆能力强、粘度大、浸水后能大量膨胀性能的粘土。
d) 成孔及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冲击钻对准护筒中心,要求偏差不大于±20mm,开始低锤密击,锤高0.4~0.6m,并及时加块石与粘土泥浆护壁,泥浆密度和冲程可按表9选用,使孔壁挤压密实,直至孔深达护筒下3~4m后,才加快速度,加大冲程,将锤提高至1.5~2.0m以上,转入正常连续冲击。
e) 每1~2m要检查一次成孔的垂直度情况,发现偏斜应立即停止冲进,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对于易发生偏斜的部位,应采用低锤轻击、间断冲击的方法穿过,以保持孔形良好。为正确控制桩机的冲程,应在钢丝绳上做标记。
f) 桩径及桩位允许偏差±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0.5%。 g) 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50mm。
h) 孔底清理及排渣: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2。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
i) 钢筋笼保护层厚度≥50mm,要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制作,半径≥50mm的圆形垫块,安置在主筋圆周三个对称点上,以确保钢筋笼在孔内保持居中状态。
j) 主筋与螺旋箍筋加劲筋间点焊连接,加劲筋、主筋采用搭接焊连接。
k) 钢筋笼主筋中间段的两端需切齐取直,主筋接头相间错开,两相邻接头错开距离要满足JGJ94-94 规范要求。
l)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防止上浮。
m) 水下浇筑混凝土应连续施工;导管底端应始终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控制在不小于1 m,不大于8 m,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n) 拔出导管: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及时拔出导管。但混凝土的上顶标高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 o) 灌注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80~220mm,并有一定的流动保持率,坍落度降低至15cm的时间不宜为1 h,扩散度宜为34~38cm。混凝土初凝时间应满足浇灌和接头施工工艺的要求,一般为3 ~ 4 h,如运输距离过远,一般宜为混凝土中掺加钙减水剂,可减小水灰比增大流动度,减少离析,防止导管堵塞,并延缓初凝时间,降低浇灌强度。
5.4. 旋挖桩
5.4.1. 主要控制项目
a) 由于场地地质条件的差异,开工前应按要求先做工艺性试成孔,试用孔数量应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场地地层特点确定,且不少于2个。
b) 钢筋、砼、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接头的长度、质量和搭接率应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品牌必须为合同指定范围的品牌;钢筋的等级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c) 桩入岩深度、嵌岩段及持力层岩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d) 泥浆拌制和使用时必须检验,不合格应及时处理。
e) 在施工期间泥浆必须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也不宜低于护筒面0.3m。
f) 清孔应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应在成孔完毕后进行,第二次应在安放钢筋笼和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 g) 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50cm,第一槽砼应确保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下0.8m以上,混凝土必须连续灌注至设计标高,中间不得中断。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宜为2~6m,严禁导管出混凝土面。 h)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应少于正常运输和灌注时间之和的2倍,且不少于8小时。 i) 在混凝土灌注完毕的桩旁,36小时内或小于4倍桩径范围内不得开孔。
5.4.2. 主要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
a) 现场技术人员要求先对孔位进行校核,孔位确定无误后方可开钻。钻进过程中钻杆必须保持垂直,钻到距设计底标高深40~50cm 时须停钻1 小时,待钻渣沉淀后,一次钻到孔底。
b) 根据桩位点设置护筒,护筒的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100mm,护筒位置应埋设正确稳定,护筒中心和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倾斜度的偏差不大于1%,护筒与坑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
c) 护筒的埋设深度:在粘性土地中不宜小1m,在砂土地中不宜小于1.5m,在淤泥层和细粉砂层不宜少于3m,护筒应高出地面30~40c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如上部松土较厚,宜穿过松土层,以保护孔口和防止塌孔。
d) 当钻机就位准确,泥浆制备合格后即开始钻进,钻进时每回次进尺控制在60cm,刚开始要放慢旋挖速度,并注要放斗要稳,提斗要慢,特别是在孔口5~8m段旋挖过程中要注意通过控制盘来监控垂直度,如有偏差及时进行纠正,而且必须保证每挖一斗的同时及时向孔内注浆,使孔内水头保持一定高度,以增加压力,保证护壁的质量。
e) 当桩有缩孔迹象,可采取提高水头,增加水压和提高泥浆比重的措施加以处初灌量应不少于1 立方米,以保证埋管1 米以上。初灌完毕后更换灌斗按工序进行连续灌注。
f) 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0%,当桩径≤1000mm,桩径允许偏差为D/6且不大于100,当桩径>1000mm时,桩位允许偏差为100+0.01H(其中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标高的距离)。 g) 孔底沉渣百厚度应不大于50mm。
h) 钢筋笼保护层厚度≥50mm,要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制作,半径≥50mm的圆形垫块,安置在主筋圆周三个对称点上,每隔3m要设置一道,以确保钢筋笼在孔内保持居中状态。 i) 主筋与螺旋箍筋加劲筋间点焊连接,加劲筋、主筋采用搭接焊连接。
j) 钢筋笼主筋中间段的两端需切齐取直,主筋接头相间错开,两相邻接头错开距离要满足JGJ94-94 规范要求,抗拔桩接头应采用螺纹接头,且同一截面接头大不于50%。
k)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防止上浮。
l) 安装钢筋笼完毕到灌注混凝土时间间隔不应大于4小时。 m) 导管第一节底管长度应不少于4m。
n) 灌注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80~220mm,并有一定的流动保持率,坍落度降低至15cm的时间不宜为1 h,扩散度宜为34~38cm。混凝土初凝时间应满足浇灌和接头施工工艺的要求,一般为3 ~ 4 h,如运输距离过远,一般宜为混凝土中掺加钙减水剂,可减小水灰比增大流动度,减少离析,防止导管堵塞,并延缓初凝时间,降低浇灌强度。
o) 施工员及专职灌注负责人,应随时注意观察混凝土的灌注情况,及时检测孔内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并及时提升拆出上端导管,使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不小于1 m,不大于8 m。
5.5. 人工挖孔桩 5.5.1. 主要控制项目
a) 人工挖孔桩的土质岩样、入岩深度、孔底形状、桩径、桩长、桩顶标高及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 钢筋、砼、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接头的长度和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的品牌必须为合同指定范围内品牌。
c) 护壁的厚度、配筋(软弱土层时)、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上下节护壁搭接长度不得少于50mm。
d) 护壁中心线与设计桩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20mm;每节护壁砼必须经过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阶段开挖。
e) 桩芯砼浇注必须全过程旁站监督并做好相应记录;发现质量及安全隐患应及时要求暂时停止施工。 f) 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摩擦型桩:摩擦桩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桩端岩层必须与设计持力层吻合。
端承型桩:必须保证桩孔进入设计持力层的深度,桩端岩层必须与设计持力层吻合。
g) 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采用钻孔抽芯法对桩端持力层强度和完整性进行检验。抽芯时应视岩性检验桩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每个承台不少于一根,核心筒处承台不少于两根。
h) 每根桩达到终孔条件时应及时通知项目工程部及监理单位组织验收,一旦验收合格应及时浇捣桩端扩大头砼进行封底,避免桩端持力层软化,降低承载力。
i) 桩芯砼试块留置的数量、种类、方法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j) 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质量检验,直径大于800mm的混凝土嵌岩桩应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检测桩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且每根柱下承台的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直径小于和等于800mm的桩及直径大于800mm的非嵌岩桩,可根据桩径和桩长的大小,结合桩的类型和实际需要采用钻孔抽芯法、声波透射法或其他可靠的动测法进行检测,检测桩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
k) 当挖桩终孔时已采用钻孔抽芯法检验桩端持力层情况,则采用抽芯法检测桩身质量时,钻孔进入桩底以下500mm即可。
l) 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重点针对开挖过程中塌孔或出现有毒气体、缺氧等情况)并组织应急演练。
5.5.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严格审核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并监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已审批的方案执行。
b) 人工挖孔桩开工前,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对作业人员交底情况,必须保证全体作业人员都有施工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并有相关的签字手续。
c) 挖桩前,项目工程部和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按放线验线要求对轴线及桩位定点进行复核,确保放线准确无误。其中项目设计部参与建筑物轴线验线工作。
d) 在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上设十字控制点,每一节设横杆吊大坠线控制中心线,并用水平尺杆找圆周。每挖一节护壁复核一次桩中心线,确保桩身垂直。
e) 护壁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mm,每节井圈顶部壁厚比底部壁厚增加100~150mm。 f) 挖桩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在孔底局部挖深150mm~200mm小坑做为抽水坑,以确保排干孔底积水。 g) 桩成孔后应检查桩身垂直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清除杂物后,及时通知设计、勘查、监理及建设单位检查予以验收,终孔验收合格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扩底并立即进行封底,然后吊装钢筋笼,尽快浇注混凝土。
h) 钢筋笼的主筋宜为通长钢筋,如采用分段制作,其上下节主筋宜采用帮条双面焊接或机械接头(钢筋直径大于20mm);加劲箍应设在主筋内侧,主筋与箍筋必须点焊固定,钢筋笼周边主筋每隔5m设置混凝土预制垫块,控制保护层为50 mm。
i) 钢筋笼就位使用塔吊或小型吊运机具进行,钢筋笼用槽钢悬挂在井壁上,利用自重保持钢筋笼垂直度。 j) 砼浇筑前必须按要求埋设超声波检测管,管内径为50~60mm,壁厚不少于2mm,检测管下到桩底,上下管口要封口,管口应高出桩身混凝土面300mm以上。
k) 超声波检测管埋管数量:D≤800mm的桩埋设2管,800 l) 当孔底积水大于10cm时且难以抽排疏干时,应采用水下混凝土并用导管法进行混凝土灌注。 m) 超前钻深度:成孔后超前钻深度为3D;成孔前超前钻深度为3D+H(D为桩设计直径,H为设计桩长)。 n) 混凝土宜采用泵管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下料应采用直径串桶;混凝土要垂直灌入桩孔内,并应连续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密实,每层厚度不超过500mm。 o) 桩顶部浮浆的处理:桩顶浇注标高应不低于设计桩顶标高,桩顶浮浆量较大时,可在桩顶加入适量粒径20mm~ 40mm碎石并振捣密实。 p) 无论是孔底持力层钻孔抽芯检测还是砼桩身质量抽芯检测,当钻孔抽芯完成后,对钻芯遗留孔应及时采用与桩身标号相同的细石砼进行回灌封闭。 q) 主要安全控制措施 在挖孔桩挖掘前,应认真研究勘察资料,分析地质情况,对可能出现流砂、涌水、流泥以及有害气体或缺氧气等情况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施工方案。 施工前对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等进行检查,做好管、用、养、修、换工作,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 每天检查手摇机是否正常,吊余泥的桶是否用铁丝加固,起吊的绳索及安全保护装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更换。 每天下井前必须用鼓风机向孔内送风,风量不宜少于25L/s;开挖深度超过5m时,每天开工前检查孔内积水是否抽干,严禁边抽水边作业;下井前要求用鸟笼检查是否存在有毒气体,经检查正常后,方可下井作业,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井内通风。 桩孔内应设置钢筋爬梯或应急软爬梯,严禁用绳子攀拉或乘吊桶上下。 严禁酒后作业,不准在孔内吸烟,不准在孔底使用明火。无人作业的桩孔要加盖板或钢筋网井盖。 孔内作业电线、电缆必须绝缘无破损,照明应采用12V以下的安全灯并带安全防护灯罩,设备必须有严格接地、接零措施和使用三级防漏电开关。 当桩孔开挖过程中,要在井口设置半圆形防护钢筋网;吊桶上下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防护钢筋网下停止作业,若起吊大石块时,孔内人员应全部撤离至地面。 严格控制每天的掘进深度,井下作业人员每工作四小时应轮换一次;挖至不良地质土层时,要根据设计要 求减少护壁高度并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每挖0.5~1m,要用手钻或φ16钢筋对孔底作品字形探查,检查孔底以下是否有洞穴、涌砂等,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挖掘。 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认真留意孔内一切动态,在挖掘过程中如发现地质变化异常或护壁变形等不良预兆,必须立即返回井口,马上采取安全处理措施,同时上报项目工程部。 5.6. 土方工程 5.6.1. 主要控制项目 a) 场地进行平整、土方开挖或回填前应先进行原状地面标高测量,测量点间距一般按20X20米方格网布置,测量点应打小木桩并编号,以便进行复核。测量完成后形成测量点布置和标高图,以作为设计确定室外场地标高及室内±0.000标高,工程确定土方平衡方案、土方工程量计量的依据。 b) 土方回填完成后,应测量完成面标高,测量点间距一般按20X20米方格网布置,测量点应打小木桩并编号,以便进行复核。测量完成后形成测量点布置和标高图,作为结算依据。 c) 场地回填土、市政道路基层填土、园林绿化回填土( 含表层种植土)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严禁回填生活垃圾、淤泥等不符合要求的物料;在不允许使用建筑垃圾回填的部位(如道路基层、种植土等)严禁回填建筑垃圾。 5.6.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场地土方回填前必须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进行清表。清表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如回填面积较大可分段清除,分段验收。 b) 土方回填完成面标高要求比设计标高高出不少于10cm做为预沉量,结算时按设计标高计算工程量。 c) 土方回填要求采用重型推土机分层推填,完成面要求用重型推土机来回压实后再用轻型推土机找平。 d) 地下室基坑土方应分段、分层开挖,严禁开挖深度超过设计要求。 e) 地下室基坑底部开挖标高必须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避免因超挖而增大支护结构受力和位移,导致出现基坑周边地面和房屋开裂、管线断裂漏水,甚至基坑坍塌等安全质量问题。 f) 承台土方开挖时,在承台平面投影范围内的土方应采用小挖掘机与人工辅助开挖共同进行的方式施工,开挖时应注意避免机械碰撞桩体而导致桩身或焊接接头处断裂的情况。 g) 天然基础基槽开挖完成后,应由项目工程部和设计部进行验槽,确认基底持力层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浇捣基础垫层。 5.7. 钢筋 5.7.1. 主要控制项目 a) 钢筋的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资料,钢筋的品牌必须为合同指定范围内品牌。 b) 材料进场必须按要求及时进行报验和按规范要求进行材料复检。 c)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d) 钢筋节点构造要求严格按现行平法标准图集执行。 e) 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无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5.7.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钢筋绑扎 板筋的绑扎:单向受力钢筋网受力两端最外侧两排及双向受力钢筋、负弯矩钢筋的每个相交点全部绑扎。其余部分采用梅花形跳扎。地下室内外钢筋砼墙及剪力墙应在每个相交点全部绑扎。 板筋的布置:板短向底筋在下,板长向底筋在上;板短向面筋在上,板长向面筋在板角部放置在板短向面筋之下;分布筋在板面筋之下。 板、次梁、主梁交叉点的面筋,应遵循以下原则布置:次梁钢筋在主梁之上,板筋在次梁上;厚板式结构跨中板带钢筋放在柱上板带钢筋之上,长向柱上板带钢筋放在短向柱上钢筋板带之上。 严格控制楼板及悬臂挑板负筋的位置,基础承台、地下室底板、顶板的板凳筋用直径为12的二级钢筋按不大于1个/m2布设,普通楼板的板凳筋用Φ10圆钢按不大于1个/m2布设,确保施工过程中负筋位置准确不被踩下。 剪力墙钢筋绑扎应设定位钢筋:距离楼板上皮50mm设置一道,以上每隔1500mm设置一道,合模后对顶部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水平分布筋作为临时水平定位钢筋。 剪力墙的拉筋必须同时钩住水平筋和竖筋的交点。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楼梯板底筋必须通长预留,不允许搭接。 b) 钢筋接头与锚固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焊接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在构件最大弯矩处。 同一构件内钢筋接头应按规范的规定相互错开,搭接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机械接头;小于16mm时,宜采用绑扎接头;其余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受拉区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 柱筋的接头位置距楼面的距离不得小于500㎜、柱的长边尺寸(圆柱直径)、1/6柱高(首层1/3柱高)之大者;柱纵向钢筋为4根者可在同一截面搭接,纵向钢筋为4根以上者,必须分两个截面上搭接。 钢筋搭接及焊接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锚固长度和要求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电渣压力焊接接头必须垂直、焊包必须均匀对称,焊接强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施工前应认真检查钢筋接头断面,歪扭不直部分在焊接前应采用气割切断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 c) 箍筋 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 填装焊剂时,尽量均匀,保证钢筋端面均匀熔化,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 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约2分钟后再卸下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直径小于16mm的钢筋不宜采用电渣压力焊。 箍筋定位:在主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确保间距满足要求。 箍筋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双面焊缝长度为5d。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 吊筋上平直段的长度为该吊筋直径的20倍,下平直段的长度等于次梁宽度每侧加上50毫米。当梁高≤ 800mm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45度,梁高>800mm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60度。 柱上下两端及搭接范围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和纵筋的交点。 ?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d) 钢筋保护层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垫块应绑在柱、墙竖筋外皮上(或用塑料卡箍卡在外竖筋上),在合模前按不大于1000×1000mm两侧面对称布置绑扎垫块或设塑料卡箍,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梁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梁板保护层做法具体见附图。 5.8. 模 板 工 程 5.8.1. 主要控制项目 a)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b)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 c)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尺寸、位置要准确且应安装牢固。 d) 拆除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若设计无规定时,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e)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运走。 5.8.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柱模安装时先按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再安装柱模板,在两垂直方向加斜撑,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b) 安装柱箍:柱箍应根据柱模尺寸、侧压力的大小等因素进行设计选择穿心螺杆。柱箍间距及对拉螺栓直径 应满足不胀模,要求截面大于700mm的墙、柱中间必须设置一道穿心螺杆,1500mm以上的不少于二道,螺杆间距纵横为500mm×500mm(第一道螺杆距支撑面不大于300mm)。 c) 当梁底板跨度大于及等于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千分之一至三;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d) 梁下支顶支承在基土上面时,应先对基土平整夯实,基土承载力必须满足要求,并加木垫板或混凝土垫板等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支顶下沉。 e) 楼层高度在4.5m以上应编写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批同意后才能实施。 f) 剪力墙、柱底部必须开100×100mm清扫口,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g) 梁截面大于700mm时中间必须设置一道对拉螺杆,1500mm以上的不少于二道。 h) 地下室侧墙的穿墙螺栓应加焊止水环,要求止水环必须不小于50×50mm且满焊。穿墙螺栓在拆模后,将外露螺栓头切掉(凹进砼外壁10~20mm)并做防锈处理。 i) 沉箱、屋面梁侧模板严禁采用采用铁线吊模;天面、露台、阳台、沉箱等管道预留孔洞封堵时,必须采用垂直支撑,严禁采用铁线吊模。 j) 墙、柱模板脚离地面接触有缝过大时(可能产生漏浆现象),应采用水泥砂浆封堵,严禁采用水泥袋、彩条布堵塞。 k) 模板的拆除: 墙、柱模、梁侧模在砼强度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梁、板底模要求砼强度达到标准值75%以上才能拆除。承重结构、悬挑长度大于2m的悬臂梁及跨度大于8m的梁、板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拆除底模。 在浇筑楼板砼时应保持不小于两层楼板的垂直支撑。 后浇带浇筑之前,该跨梁、板垂直支撑不得拆除。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后,必须等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和28天后方能拆除模板。 剪力墙模板内撑必须采用短钢筋或水泥预制成品条支撑,不得用模板条代替。 5.9. 现浇砼结构 5.9.1. 主要控制项目 a) 第一车商品砼进场时砼厂家必须提供砼施工配合比及现场送货单。 b) 混凝土试块(含同条件养护)留置组数必须符合相应施工规范要求,试块应在砼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制作。 c) 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出现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处理后应重新检查验收。 5.9.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送到现场后,应及时泵送。在泵输送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任何情况下严禁直接在砼中加水。 b) 混凝土泵管若穿越楼板时,泵管与预留孔口之间必须采用麻袋等软性材料做软隔离,以防泵管振动破坏楼板结构。 c)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用串桶或溜管等措施。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浇筑厚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600mm左右。特别是采用泵车泵送柱砼时,严禁边振捣边连续泵送砼的行为,必须分层下料、分层振捣。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搭接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不下降为度。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防止出现漏振。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 h应按施工缝处理。 砼浇筑时必须有钢筋工和模板工专人跟班检查与调整,确保钢筋位置准确无偏位、模板无爆模情况。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 与阳台、露台交界处的墙体根部、卫生间墙体根部、天面预留洞口、沉箱管井及空调板的墙体根部捣不低于200高素砼反边,厚度同墙厚并应与楼板一次性同时浇筑。如因梁柱影响确需分两次浇筑,必须插筋处理并严格进行凿毛和刷结合层水泥浆后才能浇筑砼。但露台、天面预留洞口的反边必须一次性同时浇筑。 地下室侧壁的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面300mm的侧壁上并与底板一次性同时浇筑;侧壁与顶板须一次性同时浇捣,不留设施工缝。 当室外比室内高时,墙体根部设砼墙,且砼墙高出室外地面300 mm,并在迎水面做20厚1:2.5抗裂防水水泥砂浆(掺5%普通防水剂,每立方掺0.9公斤聚丙烯纤维)找平层。 雨天不得露天浇筑砼,浇筑时必须有足够的防雨措施,泵送砼的坍落度宜为140~160mm,超过180mm应有专项论证。 大体积砼、(结构截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砼内水化热温升与外界温差超过25℃者)结构转换层、地下室砼的施工必须有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砼浇筑完毕后强度未达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砼拆模后,必须及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如发现的质量缺陷,需报监理单位及项目工程部评估后方能进行修补,不得擅自隐蔽。对出现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经审批处理后,重新检查验收。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宜用同强度等级的小粒径石子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必须用布料机布料或及时移动泵管。 剪力墙、柱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避免过厚。 楼梯段混凝土应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刮尺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墙、柱与梁、板节点砼强度相差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有节点接合面的分隔方案及浇筑措施,必须先浇筑高标号砼,再浇筑低标号砼,高标号砼必须用塔吊吊运。 施工缝的设置: 梁板施工缝宜沿次梁方向留设,并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的部位。 地下室施工缝的位置及接缝形式:底板混凝土应连续施工,不得留施工缝。墙体一般只许留水平施工缝,其位置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设置,如需留垂直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变形缝处,或与设计协商解决。施工缝可作成企口缝、高低缝、平缝三种形式,墙厚在300mm及以上的宜作成企口缝,墙厚小于300mm时应采用高低缝或加设止水带。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用水冲洗干净后,铺一层20~25mm厚的1∶1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同时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砼终凝后必须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普通砼不小于7d,对掺缓凝剂和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d,后浇带砼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后浇带应采用比两侧砼高一等级的微膨胀砼浇筑并应留置试件进行强度检测。 地下室顶板、卫生间沉箱、屋面、露台结构完成后必须进行结构蓄水试验,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如有渗漏必须进行结构补漏处理。 当剪力墙长度超过5m时应采用薄膜包裹养护,地下室侧壁砼养护应在浇捣后第二天松开对拉螺杆(模板不用拆除),让模板与砼表面有一定的缝隙,然后,从顶板面淋水,让水流到缝隙里,从而对侧壁砼进行保湿养护。 5.10. 砌体结构 5.10.1. 主要控制项目 a) 砌体材料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必须保证出厂龄期达到15天以上。 b) 砂浆品种、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墙砌筑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 c) 外墙的转角处严禁留直槎,无固定端处必须设置构造柱,其他留槎做法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5.10.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砌筑前一天,应派专人将砌块与砌筑面喷水湿润,喷水不能过湿也不能过干,湿润砌块渗入表层一般以8~12 mm为宜,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5%~20%之间。 b) 砌筑前应清除砌筑面的杂物灰尘,排除地面积水。 c) 露天堆放蒸压加气砼砌块必须有防雨措施。 d) 施工要点: 砌筑前应进行实地排列,不足整块的可以锯砖(严禁用灰刀砍砖),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最下一层应先砌三皮灰砂砖,以防霉脚。 砌块与墙柱的相接处,必须预埋(或植筋)2φ6钢筋拉结筋,竖向间距500~600mm(根据砖的模数在此范围调整间距),拉结筋伸入墙内不小于700mm且端部做弯钩处理。 每次砌砖高度不应超过1.5m,应待前次砌筑砂浆凝固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梁底应预留约180 mm空隙,间隔3天后用灰砂砖补砌顶紧,顶砖从中间往两端各成45~60度角斜顶。顶砖砂浆要求采用水泥砂浆,不得用混合砂浆。两端部及中间部位的三角形空间宜预制砼三角块砌筑。 蒸压加气砼砌块灰缝必须饱满,缝隙宽分别是竖向15mm、水平20mm,外墙外侧要求进行二次勾缝处理,其余砌体随手勾缝。 蒸压加气砼砌块砌筑时应错缝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且不小于150mm;纵横墙交界处砌体搭马槎长度不应小于1∕3砌块长度。 构造柱两侧砌体施工时应留置马牙槎,长度60 mm、高度200 mm,以便与墙体有效拉结。 卫生间的内墙使用MU10灰砂砖,不得采用蒸压加气砼砌块。砌筑砂浆采用M7.5水泥砂浆,不得用混合砂浆。 施工通道、门窗顶宜采用砼过梁。窗框底部必须浇筑100mm厚度的砼压顶,压顶两端应各伸入墙体内100mm。 5.11. 一般抹灰 5.11.1. 主要控制项目 a) 抹灰工程所用的材料品种、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墙批荡应采用防水水泥砂浆,内掺0.9公斤/立方抗裂纤维,抗裂纤维必须与水泥砂浆一起搅拌。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复检应合格,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b) 批荡前应对批荡基层进行满拉毛处理并确保拉毛强度及牢固性满足要求。无可靠措施的情况下,拉毛甩浆不宜采用喷浆的形式施工。 c) 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必须挂镀锌钢丝网处理,镀锌钢丝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d) 批荡必须使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10% 。 5.11.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外墙抹灰 批荡前应对外墙孔洞进行封堵:剪力墙、柱的拉杆孔洞采用发泡剂封堵;砌体洞口采用1:2.5水泥砂浆(掺微膨胀剂)封堵,洞口较大应砌砖封堵。 在施工前,必须先检查施工部位的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大于5mm(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 批荡前墙面必须提前一天浇水湿润,浇水程度应满足批荡要求。 在施工中各工艺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做到各批荡层之间及批荡层与基体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或脱皮、空鼓、裂缝等缺陷。 批荡施工时应先做施工样板,待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展开施工。 批荡底灰厚度不宜大于8mm,要求平整稍毛,待六七成干时再批面层且批荡总厚度不应大于20mm,当批荡总厚度大于或等于20mm时,应分层并在面批荡层内加挂钢丝网处理;批荡总厚度超70mm时,必须报专项处理方案。批荡终凝后应浇水养护。 装饰面为涂料的外墙面应满挂Φ1@10x10镀锌钢丝网,其他装饰面的外墙面满挂Φ1@20x20镀锌钢丝网。 装饰线条、外挑板等部位必须批出不小于6%的排水坡度,且靠墙体根部处应修成半径为10mm的圆角。 外窗台应低于内窗台不小于20mm,并以不小于20%的坡度向外散水,窗顶应做滴水线或鹰咀,滴水线宽度应为15~25mm,厚度控制在12~15mm 。 外墙分隔缝设置:分隔缝宜隔层留置,并必须预留设置不得后期切割,缝宽10mm~20mm并用高弹性耐侯胶填缝。 沉降缝两侧墙体砌筑时,应边砌边对墙身外侧随手进行批荡处理。 b) 内墙抹灰 批荡前应对砼和砌体结构进行基层清理、除油污,并做好拉毛处理,同时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基体。 在批荡前按水平控制线、阴阳角、垂直线做好冲筋、灰饼等平整度的控制措施。 水电线管切槽预埋后必须先填塞砂浆抹平,然后挂钢丝网后才能批荡。 卫生间、大堂等铺贴块面料的基层批荡必须采用水泥砂浆批荡,不得采用混合砂浆。 墙(柱)、梁与砌体交接处、施工预留洞口处,必须采用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如加纤维网、钢丝网等)才能施工;天面层外墙内侧、样板房室内所有墙面(厨房、卫生间除外)、批荡前必须满挂Φ1@20x20镀锌钢丝网。 批荡底灰厚度不宜大于8mm,要求平整稍毛,待六七成干时再批面层且批荡总厚度不应大于20mm,当批荡总厚度大于或等于20mm时,应分层并在面批荡层加挂钢丝网处理;批荡总厚度超70mm时,必须报专项处理方案。批荡终凝后应浇水养护。 室内墙面和门洞口的阳角做法,应用1:2水泥砂浆做护角,其高度不低于2m,每侧宽度不应小于50mm。 施工通道周边批荡时必须预留挂网搭接宽度,通道封堵后必须对封堵范围满挂网处理才能批荡。 c) 天花腻子 板底天花宜优先采用直接刮腻子处理。 天花刮腻子前,应在顶板下100mm的四周墙面上弹出水平线,作为天花刮腻子的水平控制线。 天花刮腻子第一道工序: 先清理砼表面板碎和铁钉 第二道工序: 对砼表面板缝拼接口进行打磨修平 第三道工序: 对天花平整度偏差较大(大于10mm)的地方应采用腻子修平 第四道工序:进行第一道腻子粗平并干燥后打磨 第五道工序: 腻子施工,平整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天花刮腻子的厚度不宜大于5mm。 5.12. 楼地面找平层施工 5.12.1. 主要控制项目 a) 找平层所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复检应合格,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b) 找平层与基层结合必须牢固,无空鼓现象。 c) 找平层的平整度必须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5.12.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施工前必须将楼地面清理干净,做到无浮浆、无积水、无杂物。 b) 按设计标高在四周墙根部弹出水平控制线,并在地面布好平整度控制点。 c) 找平前先在结构面扫一层水泥浆以增加基层与结构面的结合力,预防空鼓现象。 d) 严格控制砂浆水灰比,收浆面时要求用木挡原浆槎平,不得有起砂现象。 e) 严禁在找平层完成面上捣拌砂浆。 f) 卫生间、露台、天面层找平时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放坡,并在阴阳角防水薄弱位置做圆弧形或钝角,找平层要求原浆压光,确保光滑平顺。 5.13. 门窗 5.13.1. 主要控制项目 a) 门窗的品种、规格、开启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种配件配套齐全,并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质检部门的检验文件、防腐材料、填缝材料、密封材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 b) 外墙铝合金门窗安装前必须做三性试验,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淋水试验,带压淋水每层布管淋水不小于半小时;无压淋水隔层布管淋水不小于4小时。 c) 门窗框塞缝施工人员要求专人挂牌上岗,确保密实无渗漏。 d)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e) 门窗安装前,应对门窗预留位置、尺寸、预埋件定位、数量等办理交接验收手续。 f) 铝合金门窗框安装前必须先将窗框填缝材料填塞好后才能安装。木门框宜先安装枋木骨架,并进行填塞砂浆后才能安装底板,底板根部300mm需做防腐处理(严禁采用沥青油),面板必须留待室内做业基本完成后进行安装。 g) 铝合金门窗框塞缝宽度应控制在20mm~40mm之间,安装后塞缝宽度如大于等于40mm时必须采用细石砼塞逢,小于等于10mm,必须返工安装,确保塞缝密实无渗漏。 h) 铝合金门窗固定必须牢固,每边门窗框与墙体的连接固定不少于2处,间距不得大于500mm,边框端部的第一固定点距端部距离不大于200m,固定点必须固定在实心砖或砼基体上。 i) 门、窗边批荡前必须先将固定门窗框的木楔子全部取出并修补密实,批荡收口后按图纸要求做门窗边的防水措施。 j) 铝合金门窗框的外侧周边,应预留5mm宽8mm深的打胶槽,嵌填密封胶。 5.14. 防水施工 5.14.1. 主要控制项目 a) 防水涂料和胎体增强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 b) 涂膜防水材料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厂家要求的比例组分配制。 c) 涂膜防水细部构造(如泛水、水落口、变形缝、突出管道、地下室后浇带等薄弱节点)必须按要求增加一道附加 防水层。 5.14.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清理基层:先以铲刀将基层表面的突起物、砂浆疙瘩等异物铲除,并将尘土杂物彻底清扫干净。对凹凸不平处,应采用高一标号水泥砂浆修补平顺。对阴阳角、管根部位、地漏和排水口等部位更应认真清理,确保密实、平顺。 b) 涂膜防水层与基层应粘结牢固,涂刷均匀,不允许出现露底情况,且无流淌、皱折、鼓泡和翘边等缺陷。 c) 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 d) 配料时把不同组份材料慢慢倒入容器中并充分搅拌不小于10min至无气泡为止(聚胺脂防水材料)。搅拌时不得加入或混入上次搅拌的残液及其他杂质。配好的涂料必须在厂家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e) 涂膜涂刷要求横竖交叉进行,达到平整均匀、厚度一致。每层涂刷固结成膜后(约2~4h),方可进行下一层涂刷。 f) 施工完最后一道涂膜后,立即在其表面均匀地洒上中粗砂(或绿豆砂),不得夹带细砂粉末(此条用于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涂料)。 g) 严禁在涂膜防水层上进行其他施工作业和在其上直接堆放材料。 h) 外墙防水材料一般采用3mm丙烯酸聚合物防水砂浆,必须严格控制防水层厚度和平整度,并确保连续无气眼。 5.15. 外墙饰面砖、石材施工 5.15.1. 主要控制项目 a) 材料品种、规格、颜色、图案及勾缝材料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品牌必须符合合同文件要求,质量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b) 饰面砖、石材粘贴必须牢固,与基体之间的灌注材料应饱满、密实确保无空鼓。 c) 饰面板的预埋件安装必须牢固,规格、数量、位置、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5.15.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施工前要提交排模图,经设计审核同意后才能进行样板施工。施工样板应包括有阴阳角及突出线条、窗台等部位做法,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b) 饰面材料必须平整方正,厚度一致,不得有缺棱、掉角和断裂等缺陷。如遇规格存在差异或出现色差时,应挑选并分类存放使用。 c) 面砖铺贴前应浸水湿润晾干后使用。 d) 石材采用湿作业法施工时,应进行六面防水处理。 e) 为防止外墙饰面石材拼缝渗水和泛碱,外墙立面石材铺贴要求留缝宽4mm,并用石材胶勾缝。 5.16. 墙面涂料 5.16.1. 主要控制项目 a) 材料的品种、颜色、品牌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合同文件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质检部门的检验合格证明。 b) 涂料基层要求平整、干燥(含水率不大于8% )。 5.16.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加强对基层批荡的质量把关,严格控制涂料基层平整度(特别是排栅工作平台位置的墙面批荡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方正度及线条平直度等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油漆施工。 b) 过墙管道、洞口、柱表面孔洞等处应提前批荡修补找平,干燥后用砂纸将凸出处磨平,浮尘扫净。 c) 施工前应做样板,施工样板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大面积展开施工。 d) 在施工中应避免出现透底、刷纹明显、接槎明显、流坠等质量通病。 e) 整幅墙面的涂料宜一次涂刷完毕,分次涂刷的接槎处应留设在外墙的阴阳角位置处。 5.17. 屋面工程 5.17.1. 主要控制项目 a) 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品牌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及合同文件要求。 b) 屋面工程分格缝的位置、间距、缝宽、嵌填材料须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 c) 屋面防水、沉降缝、女儿墙泛水、排水、分格缝及其他细部构造等做法必须严格按《工程建筑防水、防开裂通病防治措施》[地产规发【2009】023号]执行。 5.17.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隔热保护层按设计要求找坡,最薄处不小于40mm。 b) 细石砼刚性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加钢筋网,分格缝处钢筋网应断开。 c) 伸出屋面的管道、设备或预埋件等,应在施工防水层前安设完毕。 d) 屋面工程的预留洞口、烟道口、女儿墙等洞口临边根部必须与结构楼板同时一次性浇筑不小于200 mm高的砼反梁。 e) 挤塑聚苯板应铺平垫稳,板与板之间应密缝,当局部存在间隙用1:2.5水泥砂浆填缝。 f) 水落口顶部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小于5%。 5.18. 室内消防栓系统安装 5.18.1. 主要控制项目 a) 材料的品种、规格、品牌应符合设计及合同文件要求。 b) 室内消火栓系统验收时应选顶层(或水箱间)和首层选取二处消火栓做试射试验,充实水柱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多层建筑不小于7m,高层建筑不小于10m,超高层建筑不小于13m。 c) 室内消火栓系统使用的管材如为镀锌钢管时,其接口形式:DN≤100时,采用丝扣连接;DN>100时,采用卡箍式连接,不得采用焊接连接方式。 d) 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各项安装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栓口安装高度允许偏差为±20mm。 e) 埋地式消防水泵接合器顶部进水口或埋地式消火栓的顶部出水口与消防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得大于400mm,井内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f)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全阀及止回阀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阀门启闭应灵活。 5.18.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箱式消火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栓口应朝外,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 栓口中心距地面为1.1 m,允许偏差±20 mm。(横箱除外) 阀门中心距箱侧面为140 mm,距箱后内表面为100 mm,允许偏差±5 mm。 消火栓箱体安装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 mm。 b) 同一建筑内的消防栓、水带、水枪、卷盘应采用同一规格型号。 c) 消火栓安装时需做施工样板,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d) 消火栓箱体安装正面应与装饰面平齐,背面要求挂铁丝网批荡。 e) 消火栓阀门应加设阀门开关标志。 f) 如消火栓箱体需采用防火门装饰安装时,应与装饰协调安装,且防火门需喷消火栓字体及标志。 g) 消防管道通过变形缝时需加钢性软接头。 h) 室内消防管安装前需刷红丹底漆及一遍红色面漆,安装完成再刷第二遍红色面漆,并做好标识,室外消防管必须有防腐措施。 i) 消防管安装变径时,采用异径接头,不得采用补芯,且管道不得使用活接头。 j) 湿式报警阀房间应有排水措施 。 k) 地下室通风管道宽度大于或等于1.2 m时,其下方应增设喷头。 l) 喷头安装后需进行包扎保护,待其他工序施工完毕后拆除调试。 m) 消防立管穿屋面楼板时,必须采用钢性防水套管,保证钢性防水套管应高出屋面完成面50 mm,钢性防水套管与消防管间缝隙要求采用防水砂浆封堵,管道上顶口预留20 mm凹槽采用沥青填塞,并保证管与套管形成斜面。 n) 消防管道在竣工验收前,必须对管道进行冲洗。 5.19. 室内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5.19.1. 主要控制项目 a) 材料品种、规格、品牌应符合设计及合同文件要求。 b) 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首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首层地面高度。满水15分钟水面下降后,再次灌满观察5分钟,液面不降且管道及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c) 排水管道的安装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规范的规定。 d) 塑料排水管道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 m。暗装在管井内的排水管道其间距可放大到8 m。 e) 排水主管及水平干管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直径不小于排水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f) 同一建筑内的排水UPVC管及配件的粘接剂应采用同一厂家产品。 g) 室内的雨水管道安装后应作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灌至每根立管上部的雨水斗。 h) 所有排水管道需包扎保护,验收时需喷上使用功能标记及方向线。 5.19.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排水立管安装时,首层排水管先安装至1m高,且需做好包扎保护措施,首层天面处安装至伸缩节。待屋面及沉箱全部完成后再安装首层立管中间部分,以防沉箱及天面砂浆沿管道流入,致使立管底部堵塞。 b) 阳台排水地漏处存水弯安装完成后,应打开存水弯检查口盖,待阳台全部完成后再统一安装存水弯检查口盖,以免因阳台施工时砂浆流入堵塞管道。 c) 所有排水管及管道预留口安装完成后,需用胶纸包扎,做好成品保护措施。毛坯交楼时卫生间预留横管端部需安装管堵。 d) 排水管安装后,管道标志应朝便于观察方向,且字体不得反向。 e) 封堵楼板排水管预留口时,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内掺3﹪微膨胀剂)分两次塞堵,每次均要求做渗水试验。 f) 室内排水管应在墙体批荡完成后才能安装,外墙排水管应在外立面装饰面完成后才能安装,且安装时需选一层作为施工样板,方可大面积施工。 g) 空调冷凝水立管预留三通口离空调套管下方距离为300 mm,弯头上接短管200 mm,确保预留口离空调套管下方距离为100 mm。 h) 沉箱内排水预留横管的管底需保证高出土建完成面30 mm。 i) 排水立管穿屋面楼板时,必须采用钢性防水套管,并保证钢性防水套管高出屋面建筑完成面50 mm,钢性防水套管与排水管间缝隙防水处理要求采用防水砂浆封堵,管道上顶口预留20 mm凹槽采用沥青填塞,并保证管与套管形成斜面。 j) 排水立管排至室外井道时,室内排出管应高出室外排水主管管顶200 mm以上。 k) 厨柜及洗手柜内排出管弯头上接口应高出柜底高度200 mm以上。 l) 沉箱侧排管地漏安装前需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确保找平层的排水方向排向侧排地漏。 m) 室内排水系统必须有灌水试验及通球试验记录,确保无渗漏、无堵塞。 n) 卫生间地漏安装高度应低于装饰面3~5 mm。 o) 排水铸铁管及管件应采用卡箍式。 5.20. 室内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 5.20.1. 主要控制项目 a) 材料品种、规格、品牌应符合设计及合同文件要求。 b) 室内直埋给水管道(塑料管道和复合管道除外)应做防腐处理。地下管道防腐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c) 室外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 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 m,交叉铺设时,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15 m。 d) 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 倍,且不得小于0.6 Mpa。金属及复合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给水管道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 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e) 生活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 5.20.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钢塑管安装前要求将表面清理干净,并采用红丹漆打底、面层刷镀锌漆的防腐处理。 b) 给水立管安装前要求从上至下穿孔洞垂直吊线,核对、修正各层楼板孔洞。 c) 室内给水预留口应考虑饰面砖厚度,以保证预留口与装饰面平齐,饰面材料预留口开孔必须采用钻孔,不得切孔或凿孔。 d) 楼层给水管预埋优先采用压槽,但不得埋设在钢筋网下面。采用压槽时要求采用2寸钢管,槽深控制在2.5cm内;如采用在面筋上敷设暗埋给水管道时,必须安装压力表,在砼浇捣过程中确保管道压力稳定。 e) PPR管安装时应尽量避免穿过门坎、梁柱位,若必须穿越门坎时,在门坎处必须增设钢套管。 f) 室内地面砂浆找平时,给水管需进行稳压试验,以保证管道遭受破坏时能及时发现;如暗装给水立管应在隐蔽前进行稳压试验,合格后方可隐蔽。 g) 管道安装过程中的管口要随时封堵好,安装完成后,预留口需用堵头封堵,防止异物进入。 h) 冷热水管安装位置应按规范要求左热右冷,上热下冷原则布管,室内装修阶段需将冷热水管连通并稳压,及时检查管网是否存在漏水。 i) 管道安装时冷热水管标志应朝便于观察方向,墙体冷热水管不得紧贴在一起,间距应大于50 mm。 j) 给水管道与其它线管交叉时应采用U型弯管,且要求给水管安装在其他管线之下。 k) 沉箱内给水管应沿墙体暗敷,不得在沉箱内穿过。 l) 安装立管管卡要求在钻孔后先填塞胶质材料(室内内墙可以填塞木质材料)以确保固定牢固。 m) 暗敷管道应在墙面或地面完成面上对管线走向进行标示。 5.21. 室外排水管网安装 5.21.1. 主要控制项目 a) 材料品种、规格、品牌应符合设计及合同文件要求。 b) 排水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无坡或倒坡。 c) 管道安装后必须做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确保排水应畅通、无堵塞、接口无渗漏。 d) 雨水井必须进行内墙批荡;污水井必须进行内、外墙批荡。 e) 雨水井在直段超过60 m或管道变径转弯处,必须加设沉砂井,沉砂深度为300~500 mm之间。 f) 污水井根据流水方向必须在井内做流槽。 5.21.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排水管采用承插接口时,管道的承口应与水流方向相反。 b) 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抹带接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抹带前应将管口的外壁凿毛、扫净。当管径小于或等于500 mm时,抹带可一次完成;当管径大于500 mm时,应分二次抹成,抹带不得有裂纹。 抹带前应加设钢丝网,抹压砂浆时应将钢丝网抹压牢固,钢丝网不得外露。 抹带宽度不得小于管壁的厚度,最小不得小于80 mm。 c) 管道施工前应实地放出相关管井位置,检查管井位置是否影响住户使用功能及道路景观效果。 d) 管道安装前应将管底土层夯实及平整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管道安装后,要求夯填砂至管平后方可进行土方回填,并分层夯实。 e) 在施工前应校核接入市政排水井的标高,与市政井连接管道的管底标高应高出市政管道顶200 mm以上。 f) 管道沟槽开挖时,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严禁超挖,沟槽内不得受水浸泡,造成基土受泡软化,若软化时必须清除并换填中、粗砂。 g) 严格按设计要求或图集做好管道的基础,防止管道下沉引起接口渗漏。 h) 分段施工时,要求对管口进行临时封堵,防止泥土、杂物进入管内。 i) 各类井盖应有明显的文字标识,不得混用。在行车路面下必须使用重型井盖;绿化带和非行车部位采用轻型井盖,绿地和铺装面位置的井盖优先选用凹型井盖。 5.22. 室外给水管网安装 5.22.1. 主要控制项目 a) 材料品种、规格、品牌应符合设计及合同文件要求。 b) 给水管道不得穿越污水井、化粪池,以免造成水质污染。 c) 管网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 d) 管道在竣工后,必须对管道进行冲洗,饮用水管道还要在冲洗后进行消毒,满足饮用水卫生要求。 5.22.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各类井盖应有明显的文字标识,不得混用,在行车路面下必须使用重型井盖;绿化带和非行车部位采用轻型井盖,绿地和铺装面位置的井盖优先选用凹型井盖。 b) 管道沟槽开挖时,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严禁超挖,沟槽内不得受水浸泡,造成基土受泡软化,若软化时必须清除并换填中、粗砂。 c) 有防腐要求的管材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做三油两布防腐处理。 d) 分段施工时,要求对管口进行临时封堵,防止泥土、杂物进入管内。 e) 采用机械回填时,机械不得在沿管沟方向行走,且回填土质要求不得含有超过设计及规范规定的硬块状物 质。 5.23. 电气工程 5.23.1. 导管、线槽、桥架和母线槽敷设 a) 主要控制项目 材料品种、规格、品牌应符合设计及合同文件要求。 金属导管和线槽接地或接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电线、电缆的钢套管严禁采用熔焊连接,其管路连接应采用专用配件连接。 可挠金属管或其他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或电气设备、器具、线盒间的连接应采用专用接头。 母线槽安装完毕应检查绝缘电阻,相间及相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 b)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接地线应采用铜芯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 mm2 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导管,埋深不应少于600 mm。 室外导管的管口应设置在管井或配电箱内,所有管口在穿线后应做密封处理。 进入落地式柜、台、箱、盘内的导管管口,应高出柜、台、箱、盘的基础面50~80 mm。 导管、线槽和桥架,在经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补偿装置,长度超过30 m时应设伸缩节。 电缆桥架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1.5~2 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2 m。 母线槽安装应横平竖直,不得有扭弯、倾斜和强行装配现象,接口处导体接触紧密。水平敷设支撑点间距不大于2.5米,垂直敷设应在楼板处采用专用支架固定。 母线槽螺栓紧固应采用力矩板手,其力矩值应符合厂家提供的技术文件资料和规范要求。 5.23.2. 电线、电缆敷设 a) 主要控制项目 材料品种、规格、品牌应符合设计及合同文件要求。 不同回路的交流和直流电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且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 动力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MΩ,照明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5MΩ。 b)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电线、电缆穿管前,应清除管内杂物和积水。 当采用多相供电时,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线绝缘(层)颜色选择应符合规定: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N相——淡蓝色、PE线——黄绿相间。 同一回路的相线和零线,敷设于同一导管内。 水泵电机电源线直进电机接线盒,易造成凝结水沿导线进入接线端子而短路,应将导线(电缆)在接线盒位做成下垂的“U”弯后一端进入电机接线盒接线。 电缆敷设的首端、末端、分支及拐弯处应设标志。 电缆出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柜处以及管子管口处等需做密封处理。 5.23.3. 开关、插座、灯具安装 a) 主要控制项目 材料品种、规格、品牌应符合设计及合同文件要求,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开关、插座应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 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上孔与地线连接。 潮湿场所应采用密闭型防潮插座。 b)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暗装的开关插座面板紧贴墙面,四周无缝隙,安装牢固,表面光滑整洁,无碎裂、划伤现象。 开关、插座底盒安装应在墙面批荡打点、冲筋完成后进行,确保后序面板安装与墙面平整度一致,同高度开关、插座底盒安装时水平高度应保持一致。 开关、插座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必须做施工样板经确认后方可大面积施工,面板安装后必须贴膜保护。 灯具的边缘应与装饰分格线平行,成排安装的灯具其纵横中心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 5.24. 防雷接地 5.24.1. 主要控制项目 a) 材料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b) 基础、首层、天面防雷接地焊完毕后,分别要求用接地电阻仪表对应测点的接地电阻进行摇测,接地电阻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若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应加打人工接地极至满足要求。 5.24.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圆钢与圆钢(或扁钢)连接应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6d(d为圆钢直径);扁钢与扁钢采用搭接三面施焊,搭接长度≥2倍扁钢宽度。水平连接体与柱筋用镀锌圆钢焊接连接,焊接处应涂防锈漆,且防雷柱筋上均应涂漆标记。 b) 焊缝外观应良好,饱满无虚焊夹渣、气孔等不良现象。 c) 外墙金属门窗、玻璃幕墙金属框架、屋面防雷带、屋面金属构架、金属管道、进出建筑物的铠装电缆金属外皮等应与防雷装置相连。 d) 弱电设备接地线应单独连接接地装置,不得与强电设备共用接地干线。 5.25. 弱电系统 5.25.1. 主要控制项目 a) 材料品种、规格、品牌应符合设计及合同文件要求。 b) 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导线敷设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0MΩ。 c) 智能化的防范范围、防范功能以及安防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无防范盲区。 d) 监控中心显示屏要求图像清晰、稳定。 5.25.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电套管明装时应涂防火漆。 b) 火灾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方向,探测器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包扎,作好成品保护。 c) 火灾探测器主机设备应作防雷接地,且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 d) 用户呼叫系统应与监控中心保持联网,且声音清晰,无杂音。 e) 监控范围应不与室外景观工程相冲突,影响监控范围。 5.26. 通风工程安装 5.26.1. 主要控制项目 a) 材料品种、规格、品牌应符合设计及合同文件要求。 b) 通风工程安装完毕后,系统必须进行单机试运转和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 c) 风机运行时不应有异常振动和声响、壳体密封处不得有渗漏、紧固连接部位不应松动、轴封的温升应正常。 5.26.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通风控制和监测设备应能与系统的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正常沟通,系统的状态参数应能正确显示,设备联锁、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应能正确动作。 b) 叶轮旋转方向应和旋向箭头标记一致。 c) 风管及部件穿越墙、楼板时应预留孔洞,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风管与配件可拆卸的接口及调节构件,不得装设在墙或楼板内。 d) 风管及部件安装完毕应进行严密性试验,采用漏光或气密性试验。 e) 绝热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阀门、过滤器及法兰处的绝热结构应可单独拆卸。 5.27. 卫生器具安装 5.27.1. 主要控制项目 a) 材料品种、规格、品牌应符合设计及合同文件要求。 b) 浴缸的去水管件应使用铜质去水口和铜质波纹管,不得使用塑料波纹管。 5.27.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浴盆的排水管接口应采用专用的垫片,锁母装置螺丝齐整无缺陷,锁母锁紧力度适中,防止过松和过紧。排水件安装后应及时做满水试验,确保无泄漏后再交予下道工序施工。 b) 安装洁具配件时应采用专用扳手,严禁采用管子钳进行安装,以免破坏配件的表层。 c) 卫生洁具的安装应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并打胶密封。 5.28. 市政道路工程 5.28.1. 主要控制项目 a) 材料品种、规格、品牌应符合设计及合同文件要求同时满足设计美观效果要求。 b) 路基的标高、宽度、纵横坡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路基应压实稳定,密实度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 砼路面、基层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5.28.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放线,确保中心线位置和转弯半径准确。 b) 排水管径及路缘石等构筑物尺寸、高程应准确。建立预检制度,在过程中控制。 c) 原地面及路基各层不同材料必须分层用重型压路碾压密实。 d) 基层完成后,应加强养护,控制行车,若有损坏应在砼(沥青)路面施工前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密实,严禁用松散材料填补。 e) 路面砼浇筑时,浇筑厚度小于220㎜时可一次摊铺,大于220㎜时,必须分两次摊铺,下层厚度为总厚度的60%。 f) 路面砼浇筑完毕终凝后,及时根据现场情况使用草袋、草帘、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为14天。 g) 砼路面在养护期间应做围蔽和警示,严禁通行,达到设计强度的40%时方可允许行人通行,100%时允许车辆通行。 h) 沥青面层施工时,在温度缝位置必须加铺抗裂纤维布以避免和减少沥青面层开裂。 i) 控制砼、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及排水坡度,保证道路面层美观耐用。 j) 小区道路为沥青面层时,为防止井盖受到破坏,在浇筑砼结构层时,先把钢钎砼井盖安装标高与砼结构层完成面保持一致,井框周边10cm先用砂浆临时固定,待进行沥青面层施工时,再把井盖重新调高至沥青完成面标高。 5.29. 园建工程 5.29.1. 主要控制项目 a) 面层材料、粘贴材料的品种、规格、粗糙度、色泽强度等级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 面层与基层的结合(粘结)必须牢固、无空鼓。 5.29.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碎拼大理石:面层色泽及石块大小搭配协调,勾缝大小深浅一致,表面洁净。 b) 卵石平铺嵌入1/3,要外露2/3。材料要扁,圆,大小要求统一;卵石立铺要嵌入2/3,要外露1/3。卵石长,尖,大小搭配;卵石表面无污染,方向顺畅一致,砂浆饱满度合适。同一区域的卵石铺贴必须使用同一品牌的水泥,不能分块、分时施工。卵石排列间隙的线条要呈不规则的形状,不要弄成十字形或直线行,卵石的疏密也应保持均衡,不可部分拥挤,部分松疏。面要整齐,高度要一致。 c) 嵌草地面:块料无裂纹、缺陷、铺设平整、接缝匀称、表面较清洁、块板之间均为种植土、嵌草到位平整。 d) 水泥花砖混凝土砖定形石块:色泽一致、表面清净、无裂纹、掉角和缺楞、周边顺直、图案清晰。 e) 不宜用规格较小100、150石材大面积铺装,如若要采用,必须要做好基层找平以及用细绳放好网格线后才能铺贴,缝宽要控制在5 mm以内。 f) 园弧型波打线如若无设计按弧线分割石材,宜采用100×100小规格石材,容易保证弧线美感.铺贴方式内弧边角相接。 g) 木材铺装:铺装基层要严格找平。且木龙骨下面考虑排水,减少水腐蚀。可采用预制铁件或2cm厚度石材 制件作龙骨垫件。 h) 当铺装跨越在两种不同基础之上时,要在分界处预留伸缩缝,铺装面缝宽5-6mm为宜,不需填缝,并在铺装图案上给予对应。 i) 花基或景墙等立面部分采用的石材对缝铺贴,石材的规格要按高度模数等分,不能出现高度不一的效果。采用45度斜铺,石材规格要小于花基或景墙高度的1/2高度。 j) 人行地面采用连锁砖或透水砖铺装,边缘材质必须用1:3水泥砂浆固定;车行地面全部采用水泥砂浆固定。缝宽2~6 mm左右。 k) 设计45度斜铺的石材,要预先摆放,模数正确后做好标记,在进行铺贴,做到周边填充边料大小一致。其边线切割,要铺好后统一切割,不要单独切割。 l) 水刷石与其它铺装材料交接处,一定要用金属条镶边,既能保证材料整洁也可以保护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模数的不同影响。 5.30. 绿化工程 5.30.1. 主要控制项目 a) 绿地回填土方标高、地形处理、排水坡度必须达到景观设计要求。回填前应清除建筑(生活)垃圾、石块、树根、杂草等杂物。 b) 种植土的PH值、或改良种植土的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c) 苗木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生长良好、无病虫害、株形丰满、长势强劲;棕榈科植物、开花乔木及主景树必须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生长冠型。 5.30.2. 主要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a) 为了保证树木的观赏形态,装载运输时应尽量避免树木冠幅的互相挤压、层叠。 b) 绿化地形的整理,绿化堆坡表面一定要用松软泥土塑造外凸面的流线型状态,用铁铲拍实一次,铺草洒水后再拍实,保证外形美观。 c) 苗木运输到工地后应按先后分类排列苗木,苗木应直立地面放置,不能躺放,以避免苗木冠幅变形。必要时对苗木进行浇水保湿。 d) 按施工图纸要求在现场用熟石灰标识各种苗木的种植位置,经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挖和种植。 e) 苗木种植前需进行必要的修剪,以减少水分的散发,保证树木成活。 f) 苗木运到场地后,不要存放过久种植,夏季种植时间在上午11点之前、下午4点后,避开太阳曝晒时段进行栽植。 g) 栽植完成后,要及时淋水浇透。 h) 种植区域排水效果必须良好,以防止积水泡坏植物根系。 i) 种植后需对树木应进行支撑,以确保树木不倾斜。 6. 主要工艺附图索引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要求 150mm~200mm 桩中心线 上下节搭接≥50mm 砼护壁 封底砼 集水坑 技术要点 1、护臂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mm。 2、上下节护壁搭接长度不得少于50mm 3、护壁中心线与设计桩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20mm。 4、要在桩孔底部留设集水坑,宽深要满足抽水要求。 5、若地质情况良好,扩大头不存在坍塌的情况时,可以先下钢筋笼,再一次浇捣桩身砼。. 6、若库大头岩层不稳定,容易局部坍塌时,应在验孔合格后马上浇捣扩大头砼。 成孔桩钢筋笼制作要求 钢筋笼保护层垫块效果图 焊旋箍时,顶部加密区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保护层垫块中的铁丝绑扎在纵钢筋上固定 加强箍每2米一道 钢筋笼主筋 焊接处,双面5D 主筋焊接后,钢筋的中心线要在同一轴线上 钢筋焊接示意图 技术1、 保护层垫块按每3m一道,同一圆截面放3块成“品”字形。 3、 箍筋与主筋必须采用点焊连接。 4、 钢筋笼的主筋宜为通长钢筋,如分段接驳,同一截面搭接率要符合规范要求, 要点 2、 钢筋笼保护层厚度按图纸要求,如图纸没要求一般为50mm。 预制管桩验收要求 8cm 在桩身加盖监理公司验收章 10cm 技术要点 1、 管桩表观验收合格后,验收人员要在桩两端入200mm处加盖“验收合格章” 2、 具体盖章尺寸与填写内容见图。 (注:项目工程部在打桩前要求监理单位按以上形式进行验桩) 锤击桩与静压桩定位复线工艺要求 已完成施打的桩 三桩台定位测量示意图 用尺测量与邻桩的 几何尺寸 已完成施打的桩 四桩台定位测量示意图 准备施打的桩 准备施打的桩 用尺测量与邻桩的几何尺寸 技术要点 1、沉桩过程中因桩机移动或土体挤压容易使原桩位定点产生偏移,所以要求每根桩在沉桩前必须重新复核桩位定点的准确性,并检查与相邻已施工桩位的相对几何尺寸是否准确。 2、沉桩完成后桩位偏差超过国家规范要求时,严格按不合格桩处理。 预制管桩烧焊接驳要求 上下节桩心错位偏差不超过2mm 技术要点 1、接桩焊缝要分二遍焊满,内层焊必须敲打干净焊渣才能施焊外一层,焊缝要连续饱满无气孔 。 2、为了防止高温的焊缝遇水变脆、开裂而被压坏,锤击桩的焊缝烧完后,要冷却8分钟;如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则需要3分钟冷却。 3、内层用ф3.2或ф4.0的E4320型焊条,外层用ф4.0~ф5.0的E4320型焊条 4、要保证焊接质量,接桩前要求把两节桩的端头板用钢刷清刷干净,直至坡口露出金属光泽 管桩桩端封底砼工艺要求 工人在浇捣桩端封底砼 技术要点 1、首节桩沉桩后接第二节桩前,应按设计要求长度浇捣桩端封底砼,然后再继续沉桩,封底砼标号按图纸要求。 预制管桩堆放层数要求 外径为500~600mm的桩堆放不超过四层,外径为300~400mm的桩堆放不超过五层 技术要点 1、当场地条件允许时,优先考虑单层堆放;当采用叠层堆放时,外径为500~600mm的桩不超过四层,外径为300~400mm的桩不超过五层。若桩叠层堆放超过两层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桩。 桩承台集水井(孔)要求 在承台内角预留深15cm,直径为30cm 的抽水凹位 技术要点 1、承台内的集水孔长、宽、深要符合现场抽水机的型号,满足现场抽水要求,尽可能留设在承台的角边上。 2、桩顶标高距离承台垫层面为100mm.。 搅拌桩钢花管制作工艺要求 钢花管的倒钩要梅花间隔设置 500mm 技术要点 1、钢花管的倒钩要梅花间隔设置 2、倒钩要与钢花管焊接牢固,并在每个倒钩下开孔(直径为8mm)用于放浆。 地下室对拉螺杆节点要求 技术要点 1、 安装地下室剪力墙模板时,在穿心螺杆两端处(模板内侧)加上一小块模板(60×60mm)或加设成品胶垫,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其嵌入深度应控制在10~20mm之内。 2、 地下室内外墙批荡前,把螺杆在凹位切断并刷防锈漆后用水泥砂浆抹平。 墙柱压脚板与清扫口要求 柱、墙模压脚板 柱、墙模垃圾清扫口(100mm×100mm) 技术要点 1、 墙、柱模板因定位要求必须钉压脚板,压脚板必须牢固紧贴楼板面并用水泥砂浆封密压脚板周边缝,确保不漏浆。 2、 如墙柱与楼面一次性支模,必须在墙、柱模在根部留设清扫口(100mm×100mm);如墙柱与楼面分开支模分开浇筑则分别在梁、柱交接处留设清扫口。 墙柱模板对拉螺杆要求 第一道螺杆从楼面板上300mm,螺杆纵横间距500mm 500mm 500mm 300mm 500mm 500mm 技术要点 1、 第一道螺杆从楼面上不得大于300mm,往上不得大于500mm一道。 2、 螺杆纵横间距不得大于500mm。 3、 墙柱截面尺寸达到700mm以上必须设拉结螺杆;截面尺寸在1500mm以上必须设不少于两道的拉结螺杆。 墙柱阳角模板安装要求 剪力墙、柱阳角模板必须用两条木枋夹住,确保阳角完整无漏浆 剪力墙 有8cm×8cm的木枋夹住阳角 剪力墙、柱阳角模板安装示意图 技术要点 1、剪力墙、柱阳角模板采用两条木枋夹住,确保阳角完整无漏浆。 2、压阳角的木枋要选平直,确保紧压阳角且通长无缝, 剪力墙柱模板内撑要求 墙、柱截面保护预制块 墙、柱截面保护预制块 保护垫块制作示意图 剪力墙截面尺寸 钢筋保护层厚度 纵向钢筋有效布置宽度 垫块对应柱箍筋或剪力墙水平筋 技术要点 1、 所有梁、剪力墙模板内撑一律采用砼成品预制块。 2、 垫块卡位孔径为14mm,深为14mm。 3、 预制块要卡在柱箍;剪力墙水平筋上。 卫生间沉箱侧梁模板安装要求 沉箱四角内侧用“三角板”加强 纵横内撑固定侧模,不准用铁丝穿透沉箱底板固定 沉箱四角侧模用钢筋支承,确保侧模不会下沉 (横铁与梁箍焊接) 严禁用木条支撑 技 术 要 点 1、 卫生间沉箱周边侧模不准用铁丝穿透底板固定,要用木枋纵横对撑并四角用“三角板”加强。 2、 沉箱侧板底的高度不准用木条支撑(如图),要在四角处焊横铁支承(横铁与梁箍焊接),如图。 3、 侧梁模板要上下压8cm×8cm的木枋。 卫生间沉箱底模支撑方式要求 钢管直接支承在浇捣约5天的沉箱底板砼上,给沉箱底板带来开裂隐患 技 术 要 点 1、 上层沉箱模板支撑不得直接支在下层的沉箱底板砼面(如相片),可选择方式(一)或方式(二)的支撑方式。 2、 方式(一):支撑在沉箱两侧梁面上的木枋要双排,不得采用单木枋。 3、 方式(二):铺在沉箱底板上的模板应比木枋位置宽不少于200mm,木枋要采用双排,不得采用单排。 浇捣楼面砼时模板支撑工艺要求 待浇筑砼楼层 砼楼板 标准层模板拆除原则示意图 已拆模楼层 此两层脚手架在上层楼面砼浇完前不准拆除 技术要点 1、 在浇筑楼板砼时应保持不小于两层楼板的垂直支撑。 2、 当施工要求5天浇捣一层时,要求有4套模板。 3、 长度大于8m的梁、拱、壳、板以及所有的悬臂构件都必须在强度达到100%之后才能拆模。 脚手架顶托作底托使用工艺要求 顶托作底托使用,应在顶托底加垫木枋,增大受力面积,保证了脚手架的稳定性 顶托作底托使用,如不在顶托底加垫木枋或木板,受力面积大大减少,难于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1、如把顶托作底托使用,就必须在顶托底部加设木板或木枋作垫付,使其受力面积增大,从而保证了脚手架的稳定性。 技术要点 脚手架顶托支撑工艺要求 顶托承托的钢管必须为双排或以上钢管 顶托螺杆伸出的长度不应大于螺杆总长的2/3 技术要点 1、顶托螺杆伸出的长度为螺杆总长的2/3。 2、顶托承托的钢管必须为双排或以上钢管。 板筋绑扎工艺要求 技术要点 1、单向受力钢筋网最外侧两排及双向受力钢筋、负弯矩钢筋的每个相交点全部绑扎。 2、受力钢筋位置,一般距梁边或墙边50mm开始放置。 板筋保护层要求 板底筋成品胶质垫块 面筋或板面负加筋的胶质成品凳 技术要点 1、 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mm,胶质成品凳间距不大于800mm;直径大于或等于10mm,间距不大于1000mm。 2、 板底筋垫块靠梁边200mm起设置第一道。 梁二排钢筋绑扎要求 直径25mm的二排筋隔铁 技术要点 1、 梁面第一道分隔筋距支座500m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000mm设一处,同一纵筋每跨不少于2处。 2、 梁底第一道分隔筋距支座1500mm米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000mm设一处,每跨不少于2处。 3、 隔铁直径为25mm,并要与钢筋绑扎好。 梁柱节点钢筋成品箍制作与绑扎要求 梁墙柱接头处要采用“成品箍” 高度按图纸要求 技术要点 1、 要先在加工场按梁墙柱截面制作好成品箍(导筋笼)。 2、 绑扎梁筋时,要先套上成品箍。 3、 待梁纵筋与箍筋全绑扎好,才与成品箍一起下沉。 4、 成品箍的箍筋间距要与图纸要求一致。 墙柱纵向受力钢筋偏位处理工艺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柱、墙) 加插1/3层高同等直径的钢筋 6份 10D且>150mm 1份 纵向受力钢筋(柱、墙)偏位在50mm之内修偏示意图 技术要点 1、纵向受力钢筋中心线向截面线偏位在50mm之内按≥1/6的比例进行修偏。 2、修偏后要加插同等直径且长度不少于800mm的钢筋与偏位钢筋进行不少于3道绑扎或焊接处理。 3、向截面线偏位大于50mm,采取专业植筋进行处理。 墙柱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固定工艺要求 在板面上500mm处再加一道临时固定箍 墙柱钢筋采用点焊,防止钢筋偏位效果好 技术要点 1、 墙柱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点焊方式固定,防止钢筋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的偏位。 2、 在板面上500mm处再加一道临时固定箍。 梁箍、墙柱箍、板筋绑扎定位工艺要求 梁箍画线定位 梁箍画线定柱箍画线定位 板筋画线定位 技术要点 1、在绑扎板筋前,必须用粉笔在模板面上画出板筋的间距。 2、在绑扎梁箍前,必须用粉笔在梁面纵向角筋上画出梁箍的间距。 3、在绑扎墙柱箍前,必须用粉笔在墙柱纵向角筋上画出箍筋的间距。 钢筋机械(套管)连接工艺及验收要求 1/2 1/2 100mm 钢筋上的白色标记是在施工时控制套筒套入的深度 100mm 技术要点 1、在机械(套筒)连接前,先用色笔在准备接驳二条钢筋螺丝头端部量下100mm作一标记,待套上套筒后,再用尺测量钢筋套入的深度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室外(主体结构边)步级钢筋留设要求 室外门口步级 室外门口步级底板预留钢筋 (错误做法) 室外门口步级 步级底板与结构一次性浇筑 首层梁 技术要点 1、 为防止门口步级下沉,要求从主体结构与室外步级一次性浇捣,严禁分开浇捣。 天面烟道混凝土浇筑反坎要求 技1、 天面烟道出口反边砼要与天面砼一起浇筑,不得分开浇筑。 技术要点 2、 烟道反边砼高度不低于屋面板砼上300mm。 阳台、露台混凝土反坎浇筑要求 阳台、露台砼反坎 技术要点 1、 所有阳台、露台反坎砼必须与楼面一起浇筑,不准分开浇筑。 2、 如图纸没特殊要求,一般反坎高度不少于200mm。 坡屋面与墙体交接位混凝土浇筑要求 适1、 坡屋面与墙体交接跟部采用砼反坎,反坎高度不低于800mm。 技术要点 2、 坡屋面砼与墙体交接跟部砼反坎要一次性浇筑。 卫生间砼反坎要求 卫生间反坎标准做法:先预埋钢筋,后捣制砼 技术要点 1、 钢筋延沉箱周边墙位通长按200mm一道在捣板面砼时预埋,伸出板面100mm。(因返边砼高度为200mm) 2、 后捣沉箱返边砼时,必须对底部凿毛、清理干净。 墙柱头浮浆处理要求 技术要点 1、为了加强楼板与墙柱接合位之间的连接,在刚浇筑完的墙柱头位置均匀洒上经清洗干净的1~3碎石。 混凝土养护要求 混凝土浇筑完成初凝后用毛毯或麻包袋覆盖并浇水养护 技术要点 1、 地下室顶板、天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初凝后用毛毯或麻包袋覆盖并浇水养护。如图。 2、北方 :砼浇筑完成后,需及时采用薄膜覆盖(沉箱必须在板面连续把沉箱盖住),放线后必须及时安排专人定时淋水养护,前两天确保淋水不少于6次/天,以保持砼表面湿润为宜。 南方:必须有专人定时淋水养护(宜覆盖地毡或麻包袋),前两天不少于6次/天,以保持砼表面湿润为宜。 泵管通过楼板时消减震动措施要求 严禁泵管与楼板刚性接触,容易在浇筑过程中的震动给浇捣后不久的楼板带来开裂隐患 泵管与楼板软性接触,减轻浇筑过程中带来的震动 技术要点 1、 在泵管穿过楼板的位置处(龄期不足28天的楼板),在泵管身包扎厚度不少于50mm的软性材料,用于减少泵管在输送混凝土过程中给楼板带来的震动。(可用安全网、轮胎、麻袋等) 地下室底板侧壁施工缝留设工艺要求 150mm 150mm 技术要点 1、止水钢板设置在壁厚的1/2处,埋深为止水钢板宽度的1/2。 2、地下室侧壁的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面300mm的侧壁上并与底板一次性同时浇筑。 3、300mm高的侧壁模板要采用止水螺杆固定。 天面沉降缝两侧砼反坎做法工艺要求 100mm 填缝高度控制在30mm内,宽度为20mm,用密封耐候胶填缝 100mm 30mm 完成面上≥430mm 完成面上≥300mm 沉降缝宽度 天面沉降缝构造示意图 技术要点 1、天面沉降缝两侧的砼反边应与天面板一次性浇筑。 2、砼反边要配置钢筋,具体按图纸要求。 楼板面收浆打磨要求 机械打磨 技术要点 1、为减少因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裂缝,而引起的结构板内伤隐患,应在混凝土收水后,终凝前(根据现场温度来控制,能打磨起浆为宜),采用打磨机打磨至起浆。 门窗洞口两侧边砌体实心砖留设要求 实心砖宽为200mm,隔一砌一实心砖不能隔二或隔三砌一 技术要点 1、 为了门窗框固定码较准确钉在实心砖上,要求砖砌体工程门窗洞口两侧实心砖要隔一砌一。 2、 实心砖的深度为200mm;宽度为墙厚;高度为200mm高。 砌体窗台砼压顶要求 此种做法是错误的。 此种做法是错误的 此种做法是标准的 ≥100mm 技术要点 1、 窗台压顶砼要伸入两端≥100mm,高度为100mm,宽度为墙厚。 2、 窗台压顶砼为C15素砼。 3、 不准在砌后用灰刀砍,砌时要预留好。 砌体拉结筋要求 砖砌体拉结筋高度为600mm 砖砌体拉结筋高度为400mm 技术要点 1、所有砌体拉结筋要采用植筋方式,其植筋深度为10d的钢筋直径,植筋前必须要进行清孔。 2、砌体拉结筋长度不少于700mm且端部带90度弯钩。 3、因受加气砖模数600mm影响,所以按规范500mm不能满足,故按600mm一道和400mm相互隔开。 内外墙钩缝要求 外墙外侧砖横、竖缝要做二次钩缝处理,对防渗水起很大作用 内外墙根部三皮实心砖缝必须做随手钩缝处理,防渗漏 内外墙顶砖缝必须做二次钩缝处理,防渗漏防开裂 技术要点 1、 钩缝要在砂浆初凝前处理(一般在砌完第三皮砖就开始对下二条缝进行钩缝)。 2、 钩缝工具要采用园形钢管弯成,并来回拉动二次确保缝密实无孔洞。 3、 所有缝要形成弧形“︶”。 4、 如无砼反坎浇筑要求的内外墙根部都要采用三皮实心砖水泥砂浆砌筑。 5、 外墙外侧、顶砖进行二次钩缝,其它内墙随手钩缝。 门窗洞口砼过梁要求 入墙长度不少于200mm 技术要点 1、 洞口(大于600mm)的过梁:同墙宽,入墙不少于200mm。因平面限制,入墙小于100mm时,采用锚固及现浇。 2、 过梁厚严格按图纸要求。(过薄中间受力下沉,两端向上顶,造成门窗洞口顶两侧开裂) 3、 过梁必须配筋。 施工洞口留设要求 施工洞口两侧每隔500mm埋设两条拉结筋 施工洞口顶标准做法:用预制砼过梁 施工洞口错误做法:用钢筋作过梁 技术要点 1、 施工洞口过梁不允许采用钢筋作过梁,应采用预制砼过梁,厚度不少于100mm。 2、 如两侧没做成马牙槎或马牙槎少于200mm,则施工洞口两侧必须每隔500mm要埋设两条拉结筋且端部带钩,伸出长度为500mm;埋入长度为300mm。 阳台、露台墙根部浇筑砼反坎要求 出阳台、露台门两侧墙根部采用砼反坎 出阳台、露台门两侧墙根部采用实心砖 技术要点 1、 出阳台、露台门两侧墙根部要采用素砼反坎,高度为200mm,长度按墙通长设置;宽度为墙厚。 2、 如采用二次浇筑时,应预埋间距、露出高度各100mm的插筋并严格进行凿毛处理。 构造柱留设与制作工艺要求 无固定端位构造柱 转角型构造柱 砖砌体中间部位构造柱 技术要点 1、 构造柱钢筋顶部(四条)作植筋与梁连接。 2、 墙与构造柱连接处要形成马牙槎形状,长短牙要相差60mm。 3、 墙体要每隔600mm埋设拉结筋与构造柱连接,且钢筋端部要带钩。 4、 需做构造柱的位置按图纸及规范要求。 墙体构造柱制作及浇捣要求 浇捣构造柱混凝土的料斗 构造柱支模方式 ≥500MM 技术要点 1、浇捣构造柱与梁底不能留有缝,要一次性成形,严禁二次填塞。(采用在顶部放置斜料斗浇捣方式可有效一次性完成) 2、构造柱支模要采用对拉螺杆,不能采用铁丝对拉,对拉螺杆间距≤500mm。 蒸压砖龄期要求 蒸压加气砖砌筑前龄期要求15天以上 技术要点 1、 砌筑时,蒸砖加气砖龄期要达到15天以上。 2、 批荡前,蒸砖加气砖龄期要达到28天。 墙砌体顶砖要求 顶砖两端砌筑预制三角形砼块 高度为180~200mm 顶砖中间部位砌筑预制三角形砼块 技术要点 1、 墙高少于3m,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5天后补砌。 2、 墙高大于3m,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7天后补砌。 3、 预制水泥三角块角度为45~60度。 4、 顶砖砌筑用纯水泥砂浆,不得使用混合砂浆。 卫生间内墙体砌筑材料要求 卫生间内墙采用灰砂砖砌筑 技术要点 1、卫生间的内墙使用MU10灰砂砖(实心砖)砌筑,不得采用蒸压加气砼砌块。 蒸压砖上墙前控制要求(一) 用砖刀砍砖容易将砖震裂,且断口凹凸不平,上墙后容易导致批荡层开裂 用专业的锯子切砖,能够保证砖的完整性 技术要点 1、用锤敲砖或用砖刀砍砖,容易破坏砖的形状和导致砖有开裂现象,在后期批荡完成后墙砖裂缝使批荡墙面开裂。 2、用专业的锯子切砖,能够保证砖的完整性,但上墙砌筑不得小于整块砌块长度的1/3,且砖缝厚度统一。 蒸压砖上墙前控制要求(二) 砖缺角多导致上墙后砖缝不饱满 刚上墙的砖有开裂现象。现象 技术要点 1、 砖到场严格验收,有缺角、裂缝等坚决做退场处理。 2、 上墙前砖不能有裂缝出现,否则上墙容易导致后期批荡层开裂。如图。 地面水泥砂浆找平层及效果要求 不合格表面效果(毛粗面、砂眼大、孔洞多) 地面水泥砂浆找平层 标准表面效果(细毛面,表面起浆,经两次打磨) 技术要点 1、 要采用中细砂,严禁采用“砂浆王”之类的外加剂。 2、 表面要进行二次打磨。 3、如砂浆表面水份过多时,可适量在表面洒一些水泥粉,时间须要在初凝前,并要打磨至与水泥砂浆层完全结合在一起,防止脱皮与空鼓。 墙面批荡层效果要求 墙面批荡面层 标准表面效果(细毛面,表面起浆,经两次打磨) 不合格表面效果(毛粗面、砂眼大、孔洞多) 技术要点 1、 要采用中细砂,严禁采用“砂浆王”之类的外加剂。 2、 表面应采用塑料搓板进行二次打磨。 墙体与天花甩浆效果要求 合格的天花与墙身满不合格的墙身拉拉毛效果图 毛效果图 技术要点 1、 拉毛前要对天花与墙身淋水湿润。 2、 拉毛的水泥砂浆的成份为水泥:砂:水:适量801胶水(水泥:砂:801胶=6:16:1);配比与粘度要拉得起毛为标准 3、 拉毛密度必须为满拉毛。 4、 严禁采用机械喷浆工艺。 5、 拉毛完成后,要淋水保养二天。 内墙面挂网要求 线管位挂网 砼墙、柱与砌体之间挂网 砼梁与砌体之间挂网 技术要点 1、 网材必须采用镀锌钢丝网:直径1mm,网格宽度不大于20mm。 2、 线管位挂网每侧为离线槽边150mm。 3、 砼结构与砌体交接处每侧150mm。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必须挂网处理。 4、 要先拉毛后挂网且采取措施确保网在砂浆层中间。 施工洞口周边批荡要求 施工洞口两侧批荡要预留150mm施工洞周边批荡的挂网位没预留挂网位 施工洞 技术要点 1、 施工洞口两侧墙体批荡时,要在施工洞口周边预留150mm不用批荡,用于施工洞口与墙体交接处挂网之用。 2、 待施工洞口砌体砌完,并在交接处挂好网后,才能批施工洞口墙面批荡层。 天花阴角批腻子弹水平线控制要求 天花批腻子没作弹线修平处理(错误作法) 天花批腻子作弹线修平处理效果图(标准做法) 技术要点 1、 在天花下100mm处弹一水平线,作修平天花阴角标准线。 2、 墙身批荡完成后才弹此墨线为修平天花阴角标准控制线,此墨线要保留以方便检查。 批荡前爆模打凿控制要求 先批荡后打凿爆模导致墙面观感差,有后补痕迹 墙面打点完成,批荡之前先将爆模部位处理完善,让墙面批荡层一次成型,更加美观 技术要点 1、墙面打点完成,批荡之前先将爆模部位打凿处理完善。保证墙面批荡层一次成型,更加美观。 消防梯步级侧(墙脚部位)处理要求 宽度为15mm 步级侧装饰线条,水泥油压光 垂直距离为100mm 步级侧装饰线条贴饰面砖 技术要点 1、 即使图纸没要求,消防梯步级侧要(墙脚部位)做装饰线条收口,线条厚度为15mm,从级嘴垂直距离为100mm。装饰线条饰面材料同步级 。 砌体里各种套管留设工艺要求 砌体里埋设的空调预留孔比把砌体面墙身批好荡后,突出批荡突出面的30mm 套管切割平至批荡面 技术要点 1、砌体里埋设的空调预留孔比砌体面突出30mm。 2、墙身批好灰后,把突出批荡面的套管切割平至批荡面。 卫生间墙身分次批荡要求 高度按图纸防水层要求的高度 第一次批荡层完成至防水层顶的高度 待做完防水层后再批此部分的面层 图纸要求做防水层的高度 楼地面标高 沉箱底标高 技术要点 1、 沉箱内侧墙体批荡第一次批至防水层的顶部,且批荡层底部要平直,批荡层厚度为20mm。 2、 需做防水层的墙体(返上300mm)侧面基底批荡厚度控制在10mm并压光,便于做防水层。 3、 防水层面需做拉毛或挂网处理,便于与第二次批荡层粘接。 4、 防水层完成并拉毛或挂网处理后,便可做第二次批荡层把防水层盖住且表面与第一次批荡相平,便于日后粘贴瓷片。 涂膜防水层材料与施工工艺要求 涂膜“911”防水层 技术要点 1、 表面做涂膜“911”防水层,不论是何种牌子的防水材料,其基底必须做一道底油加强与基底粘结。 2、 涂膜防水层统一采用印有****地产项目的“科顺”牌防水材料。 3、 涂膜层数不少于2遍,最薄处不得少于设计值的80%。 卫生间沉箱立管管口加强防渗漏工艺要求 往里灌入10mm厚C20的素砼,长宽为包管井尺寸,加强管口边渗漏防范风险 技术要点 1、安装好立管和横管并封捣管口 做沉箱防水 经试水无渗漏 用实心砖按包管井的长宽尺寸砌100mm高的反坎,然后用C20的素砼填满,防止水往管口边倒倾,加强管口边渗漏的防范风险。 砌体“T”墙留直槎做法工艺要求 纵横墙交界处砌体搭接马牙槎长度不应小于砌块的1/3 采用马牙槎搭接,要间距500mm放设一道长度不少于700mm的拉结筋 技术要点 1、“T”墙交界处砌体搭接马牙槎长度不得小于砌块的1/3。 2、采用马牙槎搭接,要间距500mm放设一道长度不少于700mm的拉结筋。 3、采用马牙槎搭接,要每皮砖都要错位搭接,不得每两皮砖或以上才搭接一道。 栏板、窗台(顶)排水坡度做法工艺要求 室内栏板墙、女儿墙压顶面向内排水坡度为6% 技术要点 1、外窗台应低于内窗台不小于20mm。 2、窗顶应做鹰咀坡度为20%;窗台排水坡度为20%。 3、外墙栏板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为6%。 砼墙螺丝孔封堵要求 剪力墙的穿心螺杆孔封堵发泡胶效果图 技术要点 1、 所有剪力墙螺丝孔必须封堵,宜采用发泡胶。 2、 孔内发泡胶长度要达到砼厚一半以上。 沉降缝两侧墙体批荡要求 栋号之间的沉降缝外侧要在砌砖时随手批荡 技术要点 1、 栋号之间的沉降缝外墙要在砌砖时随手批荡。 外墙分格缝留设要求 外墙分格缝 技术要点 1、 外墙分格缝宽度不大于20mm。 2、 分格缝填耐候胶前,必须先对分格缝内作进一步防水处理,不得用耐候胶作防水处理措施。 滴水线做法工艺要求 阳台收口梁底、飘窗板底阳台收口梁的滴水线做法示意图底、飘窗板底 阳台收口梁滴水线做法示意图 技术要点 15mm 25mm 1、如饰面是外墙砖,滴水线的宽度为一块砖的宽度,厚度为15mm。 2、如饰面是外墙漆,滴水线的宽度为25mm,厚度为15mm。 外墙砖(石)外墙阳角位置铺贴工艺要求 窗线条阳角两侧整砖 外墙大角两侧整砖 窗侧与窗顶阳角正面整砖 窗台阳角整砖 技术要点 1、外墙大阳角两侧第一块砖不论是条形砖还是纸皮砖,都不准割砖。 2、窗飘线阳角两侧第一块砖纸皮砖不准割砖;条形砖竖贴不准割砖;横贴割砖不准少于1/2块。 3、窗两侧阳角正面墙第一块砖纸皮砖不准割砖;条形砖竖贴不准割砖;横贴割砖不准少于1/2块。 4、窗台与窗顶阳角正面墙第一块砖纸皮砖不准割砖;条形砖竖贴割砖不准少于1/2块。 5、大理石块料(不含条料)在以上的部位铺贴不准少于1/3。 外墙渗漏后处理工艺要求 外墙渗漏后,直接在外墙表面上涂防水材料,效果差、美观性差 技术要点 1、当外墙产生渗漏后,严禁使用涂膜防水材料直接在外墙饰面上涂扫,应尽量在基底上处理,如现场确难于施工,应重新对外墙砖缝作填缝处理,再用渗透结晶材料在外墙砖缝上作进一步加强。 2、如材料污染外墙饰面,应及时给予清理。 铝合金门窗下框与窗台高低差要求 窗下框上口边至窗台水泥砂浆面之间的高度为 预留40mm铺窗台石 外窗台 窗台水泥砂浆面标高 窗下框 技术要点 1、 窗下框上口边至窗台水泥砂浆面之间预留的高度为40mm,为业主铺窗台石预留工作面。 2、 安装窗框时,要充分考虑窗台水泥砂浆层的厚度,防止做完窗台水泥砂浆时,净空不足40mm。 推拉门下框与地面高低差要求 推拉门下框上口边与地面水泥砂浆面之间的距离为50mm 下框出水口 高度为50mm 室内地面水泥砂浆面标高 推拉门下框 技术要点 1、 推拉门下框上口边与地面水泥砂浆面之间的距离为50mm。 2、 因目前土建与铝合金工作不是同一单位施工,所有铝合金单位与土建单位要统一按1米的平水线取值。(如:地面水泥砂浆完成面为平水下980mm,那么推拉门下框上口边的标高为930mm。) 门槛石与地面高低差要求 进户门坎石面与电梯前室地面完成面之间的间距为20mm 进户门坎石面与室内地面水泥砂浆面之间的间距为50mm。 1、 进户门坎石面与室内地面水泥砂浆面之间的间距为50mm,考虑业主日后装修预留工作面。 2、进户门坎石面与电梯前室地面完成面之间的间距为20mm。 3、进户门扇底与电梯前室地面完成面之间的间距为5mm。(因考虑消防要求,所以门是往外开的) 4、进户门与土建不是同一单位施工的,所以土建单位与进户门单位要严格按统一平水下取值。(如:电梯前室地面完成面为平水下950mm,进户门扇底为945mm,门坎石面为930mm,室内地面水泥砂浆完成面为980mm) 技术要点 电梯前室地面与消防梯平台地面高低差要求 电梯前室地面标高比消防梯平台地面标高高20mm,并此位置要用地面砖一样材料切割小条贴上 技术要点 1、 消防门往消防楼梯方向开。 2、 高低差位置的侧面要用与电梯前室面砖一样的材料切割小条贴上,整体美观。 进户门扇与地面高低差要求 毛坯房进户门扇底与地面水泥砂浆之间的高度标准为60mm 技术要点 1、 要考虑业主做大理石地面,所以设定为60mm。 2、 入户门制安单位或班组必须与土建单位严格按照1米平水线来取值。(如:土建地面水泥砂浆面标高为平水下970mm,那么入户门扇底就应为910mm。 铝合金门窗防渗漏做法要求 泄水孔宽度为10mm 拼接口要打胶封密,防渗水 螺丝孔要先打胶后上螺丝,防止水从螺丝位渗入 技术要点 1、 泄水口宽度为10mm。 2、 所有螺丝孔必须先打胶后上螺丝。 3、 所有拼接口必须打胶封密。 推拉铝合金门窗泄水孔要求 推拉门泄水孔错误做法图 正确做法(孔宽为15mm) 技术要点 1、 泄水孔开孔孔宽为15mm,并要贴底开,确保无积水。 2、 每个推拉门或窗不少于2个泄水孔。 铝合金门窗固定码固定要求 窗框固定码 技术要点 1、 窗框固定码每个边不少2道。 2、 窗框固定码第一道距离端部不大于200mm,中间不大于500mm。 3、 固定码要打在砼体或实心砖上。 铝合金、钢塑门窗(含幕墙)框周边打胶槽留设工艺要求 此位置要留设5×8的打胶槽 铝窗框保护胶纸要在打胶前全部撕干净 技术要点 1、铺贴窗框四周边外墙砖时,如水泥浆将打胶槽填掉,要及时用灰刀刮掉。确保窗框四边与外墙砖交接处留设深5mm;宽8mm的打胶槽。 2、如外墙做外墙漆时,要在批外墙荡时,就在窗框四周用灰刀刮出一条深5mm;宽8mm的打胶槽。 铝合金门窗立柱防渗漏打发泡胶工艺要求 铝合金窗框立柱方通两端未采用发泡胶封堵,造成渗漏隐患 铝合金窗框立柱方通两端采用发泡胶封堵 技术要点 1、为了有效防止水从立柱方通渗入,在铝合金窗框立柱方通的两端要采用发泡胶封堵,深度≥50mm。 铝合金门窗框先填塞缝后安装工艺要求 采用先塞浆后装框工艺 技术要点 1、长、宽在≤2米的铝窗框要先塞浆后安装。 2、塞浆材料按图纸要求。如图纸没要求,应采用防水砂浆(防水剂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3%)。 阳(露)台栏杆两端与墙的固定点做法工艺要求 栏杆扶手两端与混凝土连接固定 混凝土预制块 (200×200) 直径为8mm的膨胀螺丝 栏杆扶手 墙砌体 技术要点 1、如图纸没要求:如栏杆扶手两端是砖砌体时,就应在砌体过程中,在栏杆扶手高度的位置上与墙体固定点埋设C20混凝土块(200mm×200mm)。 2、如图纸没要求:栏杆扶手两端伸入墙体的长度,应控制扶手两端与墙体饰面层无缝为宜。 3、如图纸没要求:栏杆扶手两端与混凝土预制块的连接,采用不少于2根直径8mm膨胀螺丝入砼不少于80mm固定。 标准层烟道安装要求 烟道周边封堵 先安装烟道后砌砖 烟道周边封堵 技术要点 1、 为了做好烟道防渗漏要求,要先安装烟道后砌砖的工序要求。 2、 烟道每安装三层要采取卸荷措施(预埋角钢或后安装角钢)。 3、 每层烟道安装完成后,要先封堵烟道周边洞口。 4、 烟道周边至少要有25mm的空位用于捣制砼位置,提高砼的密实度。 外墙面大理石材防水要求 锈石因没做6面防水,石材表面吸水率不同,造成表面颜色不一,表观效果差 砂岩因没做6面防水,导致发霉 技术要点 1、 因锈石有铁成份且密实度差,表面微小孔洞多,如不做6面防水,经常被酸雨水淋泡,则石材就会变色;如表面不做防水一旦下雨,石材表面就会干湿不一,所以用于外墙表面的锈石必须做6面防水。(防水材料采用渗透结晶材料) 2、 因砂岩表面密实度差,表面微小孔隙多,如不做6面防水,表面就会日久发霉,所以用于外墙表面的砂岩必须做6面防水。(防水材料采用渗透结晶材料) 湿贴外墙大理石防返碱施工要求 技术要点 1、 外墙湿贴大理石或外墙砖时,基底在批荡层面上必须做聚合物防水层,厚度控制在3mm,防止在批荡层返碱出来。 2、 聚合物防水层必须确保能完全把批荡层完全封闭,无大小砂眼外露。 地漏口铺装工艺要求 200mm 200mm 200mm 技术要点 1、 地漏汇水区坡度为20%。 2、 地漏汇水区为200mm×200mm。 3、 地漏砖切角拼接。 墙面与地面砖交接处铺贴工艺要求 墙面砖与地面砖交接处阴角无大小缝出现,墙砖切割口隐藏 技术要点 1、 对于有泄水坡度的地面(阳台、卫生间等)应先贴墙面砖后贴地面砖。 2、 墙面砖底部应比地面最低排水点的地砖面低。 室内与公共地方地面砖铺装留缝工艺要求 字胶胶条条控制十字控制砖缝 砖缝宽度一致 技术要点 1、砖缝之间用十字胶条控制砖缝的宽度一致。如图。 栏杆玻璃安装工艺要求 栏杆玻璃夹在紧贴两侧玻璃面时加垫软胶片 2MM厚的原生胶软垫片 玻璃固定螺丝保护胶套(防止螺丝损伤玻璃) 技术要点 1、 玻璃夹两边都要加垫2mm厚的原生软胶片。 2、 固定玻璃的螺丝必须加软胶套,长度为玻璃厚度。 外窗淋水试验工艺要求 技术要点 1、淋水PVC管应按窗型进行布管,管上打孔(孔为3mm;孔与孔之间的间距为100mm)并全管布置。 2、带压每层淋水不少于半小时,无带压隔层布管淋水不少于4小时,水幕要全面淋到下一层窗。 3、窗淋水试验时要保证窗台、窗侧和窗顶都要有水淋到。 女儿墙内侧面与地面交接处做法要求 地面防水层返上女儿墙在此线条底收口 突出线条的大样图 技术要点 1、 女儿墙如是砼体,突出线条就应作插筋处理;如是砖砌体就应预留砖砌条线。 2、 突出线条下口应做斜口(防水内流),地面防水层返上女儿墙在线条底收口。 天面烟道与地面交接位处理工艺要求 天面烟道周边留设分格缝 天面烟道周边无留设分格缝 技术要点 1、天面烟道地面交接位要做成上下各150mm的圆弧角,并在地面圆弧角边开割20mm宽的分格缝并灌满沥青。 天面突出的钢套管管座工艺要求 天面排气管 包住钢套管顶部,高度控制在80mm以内 长度为200mm 宽度为200mm 技术要点 1、天面钢套管突出完成面为50mm。(钢套管整长约为310~350mm) 2、钢套管与排气管之间填充沥青麻丝。 3、无铺装面的情况下:钢套管管座做成长宽为200mm,高度控制在80mm以内,水泥油压光。 4、有铺装面的情况下:管座贴面砖,长宽为200×200mm,高控制在80mm。 天面分格缝留设要求 此条分格缝应分为两条在左右墙柱阳角的平行方向留设 此条分格缝应移至墙阳角处 技术要点 1、天面分格缝纵横间隔控制在≤6米,并应尽量沿墙角、柱角平行方向留设(如图)。 2、如墙柱角与墙柱角的间距少于6米,两个墙柱角的平行方向都要留设(如图1)。 排水立管洞口封堵工艺要求 3mm夹板作底模 避免用铁丝吊模,造成渗漏隐患 每个管口封堵共放两个防水胶 技术要点 1、严禁用铁丝穿透吊模。 2、应采用内掺3%微膨胀剂拌制的细石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初凝后及时蓄水养护。 3、 管身(含二次地漏管)要加设两个防水胶圈,并每次浇筑放1个。 4、 预留洞口周边不得光滑面,要打凿毛(粗糙)。 有结构固定点的地下排水管吊管工艺要求 吊管的支承件,防止土自然下沉所带来管下沉并引起断裂 技术要点 1、 吊筋、吊环、角钢均采用镀锌,埋在土方里不易生锈。 2、 吊筋、吊环、角钢的长度要伸入结构砼中,便于固定在结构砼中,起到吊管作用。 3、 单管吊环的圆直径比管直径大一码,过大会影响吊管作用。 墙面开割线槽工艺要求 线槽预埋必须采用切割方式 技术要点 1、 线管在墙体埋设必须采用机械切割,严禁用人工打凿。 2、 线管固定必须用专业固定钩,严禁用铁钉固定。 3、 线管每则要有25mm的空位用于填堵水泥砂浆;管与管之间也要有25mm的空位用于填堵水泥砂浆。 4、 填堵后再挂网处理。 线盒与线管连接工艺要求 线管入底盒要用专用的连接头(梳杯) 墙面暗埋线管弹线作标记要求 线槽的走向要在批荡层完成面止弹线做标记 技术要点 1、 室内批荡完成后,线管的预埋位置要在批荡层表面上做明显弹线的标记(管线每侧各离开50mm弹线),为日后业主装修做方便。 2、 弹线统一为墨线,标记要用喷字:“线管或水管”。 排水立管与墙面间距要求 排水立管与批荡层之间的间距标准为50mm 技术要1、 室内卫生间立管安装前要先批好墙面荡。(不用包管情况下) 2、 室外阳台、露台、外墙立管安装前要先贴好外墙砖或油好外墙漆(不包管情况下),管与墙面完成面标准距离为50mm。(标准层梁凸出墙面除外) 点 3、 立管与立管之间的净空为50mm,如有专用通气管,则立管之间的净距为110mm。 排水立管洞口埋设套管工艺要求 严禁用铁丝穿透底板固定排水预埋套管,并不得用PVC管作套管 用PVC管作套管效果图(表面光滑,防水效果差) 用波纹管作排水立管预埋套管效果图(表面纹起得止水作用) 用铁钉穿透波纹管根部钉在模板上作固定,方便实用。 技术1、 波纹管的管径比排水立管的管径大一至二码。 3、 用三根铁钉穿透波纹管根部钉在模板上固定即可。 要点 2、 波纹管口先填砂再用封口胶密封,以免冲洗模板时,管内砂被冲出。 钢套管制作工艺要求 钢套管止水边的宽度为:天面为80mm;其余为50mm 技术要点 1、钢套管止水边的宽度为:天面为80mm;其余为50mm。 2、翼环与套管焊接采用双面满焊,钢套管采用焊接钢管。 楼板面埋设给水管工艺要求 压槽效果图 技术要点 1、 给水管严禁埋设在钢筋下面,宜采用压槽方式。 排水立管标识做法要求 天面、露台侧排地漏安装工艺要求砼墙体给水管暗埋工艺要求 卫生间沉箱污、粪管标识 用泡沫条在绑扎钢筋时固定在钢筋上 外墙首层污废水管标识 在剪力墙预先留设的位置上装给水管,技术要点 1、 卫生间沉箱废、粪横管必须作标识。 2、 污、废水管在各层检查口处必须做标识。 3、 所有标识必须用红色喷字。 技术1、 侧排地漏底边平保温层下底面,以排除保温层积水。 避免打凿 要点 2、 如附图所示安装简易地漏,其边距离墙完成面50mm。 地漏安装工艺要求 技术1、 凡是给水管走剪力墙,必须先预埋留设位置,不得后开切打凿。 要点 2、 预先留设的宽度为管径的1.5倍。 地漏中距离墙完成面110mm 冷热水管安装工艺要求 左边为热水管 右边为冷水管 应>50mm 上向为热水管 应>50mm 下向为热水管 技术要点 1、 冷热水管安装位置应按规范要求左热右冷,上热下冷原则布管。 2、 管道安装时冷热水管标志应朝便于观察方向,墙体冷热水管不得紧贴在一起,间距应大于50mm。 线管入箱体工艺要求 管未用专用入盒接头 用切割机开长孔 线管入箱用专用接头 技术要点 1、线管入箱不得采用切割机开孔,也不得用气焊切割,必须用开孔器。 2、一个孔只能安装一条管,不能一孔多管。 3、入箱必须用专用接头。 天花内线盒安装艺要求 正确做法:天花吊顶内线盒须用盖板封盖 错误做法:天花顶内线盒未用盖板封盖,不利于防鼠、防尘和防潮 技术要点 1、天花内线盒必须用盖板封盖,以便防鼠、防尘和防潮。 卫生间沉箱二次地漏安装工艺要求 错误做法:二次地漏安装于沉箱内排水支管上,水将从卫生洁具排水管流入沉箱内。如箭头所示 正确做法:二次地漏直接安装于排水立管上 技术要点 1、 1、卫生间沉箱内二次地漏应直接安装于排水立管上,而不是排水支管上,以免卫生洁具排水从二次地漏排入沉箱内。 2、 二次地漏应安装于沉箱最低处。 开关插座底盒、电箱底盒安装工艺要求 在批荡前,在电箱、线盒位两侧打上批荡厚度点,用于控制电箱、线盒的埋深 由于没在批荡前打点控制线合埋深,导致线合比批荡面凹入10mm,美观性差,影响面板安装 技术要点 1、砖墙内线盒安装必须于控制批荡层厚度的灰饼打好后才进行。 2、用靠尺两端靠于就近的两个灰饼上来确定线盒嵌入墙体的深度。 3、禁止批荡完成后才进行线管及线盒的安装,以免墙体出现补钉,影响观感。 4、加装无底盒也必须于批荡前安装完成。(如砼墙上的线底盒) 天花排水管吊架工艺要求 错误做法:弯头底部未做支架 错误做法:支吊架距离立管弯头太远,不能起到作用 正确做法:紧靠弯头底部设置支吊架 此距离越小越好,尽量靠近弯头底部 技术要点 1、架空层排水立管底部必须设置支吊架。 2、支吊架必须紧靠弯头。如共用支架有困难,可每条管单独设置。 3、支架必须牢固可靠,管卡与管道紧密接触。 外墙空调冷凝集水管安装工艺要求 100mm 200mmM 技术要点 1、空调冷凝水立管预留三通口离空调套管下方距离为300mm,弯头上接短管200mm,确保预留口离空调套管下方距离为100mm。 卫生间沉箱排水横管底与保护层面之间的高低差要求 横管口要安装管堵 横管口底与地面保护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mm±5mm内 技术1、沉箱横管口底与地面保护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mm±5mm内。 构面与横管口底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40mm±5mm。 要点 2、因沉箱横管安装时,地面找平层与防水层还没开始做,所以在安装横管时,沉箱底板结三插与二插面板接线工艺要求 零线(N) 相线(L) 地线(PE) 技术要点 1、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上孔与地线连接。 2、二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 室外电箱(柜)等用电设备基座工艺要求 室外电箱(柜)基座地面上≥200mm 室外电箱(柜)没基座容易给水泡和受潮漏电 技术要点 1、在室外电箱(柜)底要做砼或砖砌基座,高度从园林填土完成面上≥200mm且表面要做相应符合周边环境的饰面装饰。 外墙排水立管管箍杆入墙工艺要求 此位置的孔里面要填满玻璃胶才插入固定杆 技术要点 1、为防止水从外墙立管的固定卡箍的入墙杆孔渗入而产生的渗漏,所以在打孔后,再吹干净孔里面的浮灰,把玻璃胶往里打入至满,再插入固定卡箍的入墙杆,再在墙表面杆周边用玻璃胶把孔隙封密。 外墙排水立管管卡选材要求 外墙排水立管镀锌卡箍生锈,效果差 外墙排水立管塑料卡箍不怕生锈,效果好 外外墙排水立管胶质卡箍墙排水立管管镀锌卡箍生锈解决生锈问题 技术要点 1、因外墙安装排水立管在先,清洗外墙在后,并且清洗外墙砖时会经常用到稀释草酸之类对镀锌层有腐蚀的液体,一经腐蚀就会出现生锈现象(此现象在所有楼盘都成通病),所以外墙排水立管的管卡要采用如图上的胶质卡箍。 给水管通过卫生间门坎工艺要求 给水管尽量避免穿过卫生间门坎 ≥200mm 给水管应移至门边墙≥200mm处 技术要点 1、PPR管安装时应尽量避免穿过门坎、梁柱位,应移至门边墙≥200mm处。 2、若必须穿越门坎时,在门坎处必须增设钢套管。 铺装面的人行道及公共活动区域井盖安装工艺要求 方井盖框安装随意,与地面铺装成不规则角度,效果美观差 强电井盖 强电井标识砖 方井盖框平行地面铺装,效果美观好 技术要点 1、 地面上的井盖框要采用下沉式装饰井盖。 2、井盖框的安装要平行或垂直于地面铺装。 3、井盖面的铺装要跟地面铺装方式一致协调。 雨、污水井批荡工艺要求 污水井外面没批荡(错误) 污水井内外都要批荡(正确) 技术要点 1、雨水井内要批荡,外不用批荡。 2、污水井内外都要批荡。 3、批荡要用水泥砂浆。 雨、污水井留设、砌筑工艺要求 技术要点 1、 污水井内外都要批荡,雨水井一般只对内壁批荡,要求全部满批。 2、雨水井在转角位、变径位或长度超过60米的直线段要设砂井,沉砂的深度为300~500mm。 3、污水井底要做流槽,流槽深度及宽度均与管道直径相同,排水坡度应接顺接管道底标高。 排水立管转入埋地位置的工艺要求 错误做法:排水立管底部未做支墩,只是用松土填充 技术要点 1、排水立管转入埋地管弯头处必须加支墩或采取其它固定措施。 2、支墩或固定措施必须做在实土上。 室内消防管安装工艺要求 DN>100时,采用消防管安装变径时,采用异径接头 卡箍式连接 DN≤100时,采用丝扣连接 技术要点 1、室内消火栓系统使用的管材如为镀锌钢管时,其接口形式:DN≤100时,采用丝扣连接;DN>100时,采用卡箍式连接,不得采用焊接连接方式。 2、消防管安装变径时,采用异径接头,不得采用补芯,且管道不得使用活接头。 室内外消防管油漆及标识做法要求 消防管表面要对水流向、区域、用途作出标记 安装完成再刷第二遍红色面漆 室内消防管安装前需刷红丹底漆及一遍红色面漆 1、室内消防管安装前需刷红丹底漆及一遍红色面漆,安装完成再刷第二遍红色面漆,并做好标识,室外埋地消防管必须有防腐措施(先在消防管上刷一层冷底子油,用土工布缠绕,再刷一遍冷底子油,最后涂抹两遍热沥青)。 技术要点 防雷连接工艺要求 防雷焊接要求 b 扁钢和扁钢防雷焊接为三面焊(搭接长度为3b) 镀锌圆钢与圆钢防雷焊接未双面焊(搭接长度为5d) 镀锌圆钢与扁钢防雷焊接未双面焊(搭接长度为5d) 技术1、 镀锌园钢与园钢防雷烛接为双面焊(搭接长度为5d)。 3、 扁钢与扁钢防雷焊接为三面焊,搭接长度为3b。 4、 所有焊缝的焊渣必须敲打干净,并刷好防锈漆二道(砼内除外)。 要点 2、 镀锌园钢与扁钢防雷焊接为双面焊(搭接长度为5d)。 压顶石材角边倒圆、倒斜角工艺要求 公共活动场所压顶石必须做倒斜角或圆角并要求与正面效果一致 压顶石侧面与平面的表面处理工艺要保持一致 技术要点 1、 如图纸没要求:公共活动场所高度少于1.8米高的压顶石边要做倒斜角或圆角处理,斜角或圆角表面与正面效果一致,若为光面则要求在加工厂完成打磨工艺。 2、 倒圆角的半径为石材厚度;倒斜角为20mm。(如图纸另有要求除外) 栏杆与墙柱体固定点收口做法要求 围墙铁栏杆与立柱固定位要加盖做收口处理,美观。 端部无盖收口处理,效果差 技术要点 1、 围墙铁栏杆端部与立柱固定处要加盖做收口。 2、 盖底直接用胶粘结于基层面。 立杆基座收口处理工艺要求 灯座基础下埋,草皮铺到边,效果好 灯座基础没下埋,造成草皮没法铺到边,效果差 地面石材铺装因灯杆基座突出而导致没法铺到灯杆边,效果差 技术要点 1、 绿地上的路灯基座要比草面下沉200mm,灯座基础锚板及周边螺栓面用100mm高细石砼包裹保护,长宽同基础尺寸,灯杆周边再种上草。 2、 铺装面的路灯基座要比铺装面下沉约150mm,灯座基础锚板及周边螺栓面用100mm高细石砼包裹保护,长宽同基础尺寸,便于灯杆周边铺装。 墙柱侧面石材阳角拼接处理工艺要求 海棠角经切割效果好(10mm×10mm) 海棠角过大没切割(20mm×20mm) 10mm 柱子阳角大理石采用 ,海棠角不大于10×10mm 10mm 表面处理与石材正面一致 石材饰面 砖基 技术要点 1、如图纸对柱角大理石铺贴方式无要求时,统一采用海棠角处理。(角尺寸不大于10mm×10mm) 室外结构步级与自然地面铺装之间的连接工艺要求 10mm宽的预留沉降 缝灌沥青或耐候胶 如级嘴无要求,统一采用倒斜角或圆角,并伸出15mm 平面铺装 先贴侧面石后贴平面石,侧面石要伸到地面砼结构层面 水泥砂浆层 地面砼结构层 技术要点 1、 如级嘴无要求时,统一采用倒斜角或园角,并比踢面出15mm。 2、 与路面相接的踢面石处理时,要先侧面石后贴平面石,侧面石要伸到地面砼结构层面。 3、 路面与步级踢面石相接时,要预留10mm的沉降缝并灌沥青或耐候胶。 地面铺装跨越两种不同基础时铺装工艺要求 铺装面 水泥砂浆层 用耐候胶填缝 预留沉降缝宽 度为5~6mm 结构钢筋砼面板 土质底素砼面 贴油毡纸隔开避免此处开裂 技术要点 1、当铺装跨越在两种不同基础之上时,要在分界处预留伸缩缝,铺装面缝宽5~6mm为宜,并用耐候胶填缝。 地面石材铺装工艺要求 收口石材不得少于原设计尺寸的1/2 收口石材尺寸大于原设计石材尺寸的1/2 技术要点 1、波打线石材收口不得少于原设计尺寸的1/2。 地面铺装分格缝填缝处理要求 灌缝时污染饰面,且填缝不饱满 伸缩缝打耐候胶,效果美观,宽度为5mm 1、铺装面伸缩缝位置要求基层一致,必要时,基层的伸缩缝应结合铺装面材料的拼缝位置对应留设,不能做假缝。 2、设计无要求时,伸缩缝填缝打耐候胶,效果美观,宽度宜为5mm。 技术要点 弧形花池、花基石材铺贴工艺要求 弧形花池压顶石线条顺畅 侧面为小尺寸的材料 侧面材料尺寸过大 弧形花池压顶石线条不顺畅 技术要点 1、花池压顶石材线条弧度一定要顺畅。 2、圆弧处侧面采用小尺寸的材料,确保弧度的顺畅。 地面卵石铺装工艺要求 卵石平铺要扁,圆,大小要求统一 卵石立铺要嵌入三分之二,卵石长,尖,大小搭配 技术要点 1、 卵石平铺嵌入1/3,要外露2/3。材料要扁,圆,大小要求统一。 2、 卵石立铺要嵌入2/3,要外露1/3。卵石长,尖,大小搭配。 3、 卵石表面无污染,方向顺畅一致,砂浆饱满度合适。同一区域的卵石铺贴必须使用同一品牌的水泥,不能分块、分时施工。卵石排列间隙的线条要呈不规则的形状,不要弄成十字形或直线行,卵石的疏密也应保持均衡,不可部分拥挤,部分松疏。面要整齐,高度要一致。 地面石材与建菱砖铺装交接位处理工艺要求 石材与建陵砖衔接过于粗糙,缝隙过大 石材与建陵砖衔接设置波打线,收口完整,缝隙统一、美观 技术要点 1、 石材与建陵砖衔接处理,要设置波打线。 2、建陵砖的锯切口要求的平整。 地面不同材料混合铺装之间的连接工艺要求 两种不同材料连接要用波打线相隔 两种不同材料连接要用波打线相隔 技术要点 1、 两种不同材料间的连接,要设置波打线。起美观、安全作用。 2、 波打线要与两种连接的材料要有明显的色差。 人行地面采用连锁砖或透水砖铺装工艺要求 人行地面采用连锁砖或透水砖铺装,边缘材质必须用1:3水泥砂浆固定 边缘砖 边缘砖 边缘砖 技术要点 1、人行地面采用连锁砖或透水砖铺装,边缘材质必须用1:3水泥砂浆固定。 木平台、木道铺设工艺要求 边缘木料不允许出现尖角 边缘木料为完整的 技术要点 1、木平台的端头铺设不能够出现尖角的木料,容易起刺。 2、木平台的端头铺设为完整的木板。 园路铺装与雨、污水井及强弱电井位置关系做法要求 雨污水井或强弱电工井不能放在小区人行步道上 雨水井应放在绿地上 技术要点 1、雨污水井及强弱电工井应优先设置在绿地或车行道旁的人行道中,雨污水井也可设置在车行道下,但不能设在园路面上。 绿地中雨水井盖隐藏做法要求 绿地中雨水井盖采用普通水泥预制井盖,效果差 绿地中雨水井盖采用成品装饰井盖,效果好 适用范围 1、园林、园建工程:铺装面及绿地中雨水井盖应按凹井做法进行隐藏,以保证美观。 按摩步道的鹅卵石铺法要求 按摩步道的鹅卵石必须立铺,不能平铺 技术要点 1、按摩步道的鹅卵石要求立铺而不能平铺;要求石头大小基本一致、要求沿相同方向铺贴,完成面高出水泥扫毛面10mm左右。 弯曲园路地面块料铺装的工艺要求 没有异形加工,铺装混乱 异形加工比较好,保持统一的弧线 技术要点 1、 弯曲园路的块料铺装要采用异形加工方式,保持统一的弧线。 木平台螺钉固定处理工艺要求 螺钉整齐,螺钉作隐蔽处理 螺钉不整齐、螺钉没有隐蔽处理 技术要点 1、 木平台螺钉固定处理要整齐,螺钉要作隐蔽处理。 2、 螺钉孔修补表面要与木质表面材料和颜色一致,应做沉头螺钉且螺钉面用相同木质的木塞封盖,然后打磨油漆。 压顶石与侧面石在直角转角位的工艺要求 压顶石直角转角处没采用45°拼角,错误 压顶石直角转角处采用45°拼角,正确 花基、花池压顶石、侧面石转角位要采用45°拼角,两拼角要在同一直线上,不得错开 技术要点 1、花基、花池、水池等压顶石、侧面石在直角转角位要采用45°拼角,两拼角要在同一直线上,不得错开。 景观水池的循环水管安装工艺要求 循环水管裸露,不美观 带孔活动盖板平面图 饰面材料 溢水槽 出水管 带孔活动盖板 技术要点 正确溢水槽做法 1、在管道位置设置凹槽,把管道放进凹槽内,槽上设置与水池底铺装材料一致的活动钻孔盖板。确保水体以溢流的形态流动,不影响美观。 地面大理石圆弧铺装工艺要求 圆弧石材需按一定尺寸等分切割。 没有等分切割,容易出现喇叭口。 技术要点 1、圆弧石材需按一定尺寸每块等分切割,才进行铺装,以免出现喇叭口。 2、圆弧应采用尺寸较小的材料。 块料乱拼铺装工艺要求 乱拼石材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每边应切割平直 乱拼石材不能出现通缝。不能出现三边形的材料,不能用大块料铺设后再切割 技术要点 1、乱拼铺装不得出现通缝,石材无缺陷,色差不宜过大(黄木纹除外)。 2、材料为4边及以上不等边的多边形,缝隙统一,勾成U型浅缝。 乔木、灌木类树坑回填土土质要求 种植穴比土球宽不能少于200mm,用于回填改良后的种植土 种植完毕后土球面要比周边高出100~150mm 乔木种植回填土要求泥炭原土球铁丝网应及时拆除 土与现场种植土1:4的混合物 技术要1、乔木种植穴的大小依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周边应比原土球大200mm,深度应比原土球稍深200mm,种植的底层铺一层疏松土壤。树穴的上下口大小应一致,回填土要求是泥炭土与场地土1:4点 的混合物,回填土不能采用生活垃圾或建筑垃圾。 2、种植穴底部不能有建筑垃圾,原土球铁丝网应及时拆除。 3、种植后乔木的土球面要比高出周边100~150mm。定根水必须在种植支撑后及时浇灌。 4、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和树根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 5、对排水不良的种植穴,可在穴底铺100~150mm砂砾或铺设渗水管、盲沟,以利排水。 市政道路石粉稳定层做法要求 错误作法 严禁用钩机搅拌加入6%水泥的石粉 1、 严禁用钩机搅拌加入6%水泥的石粉,必须使用搅拌机现场拌制,拌制时可加入适量水。 2、 分段铺石粉,分段辗压,铺石粉起到辗压完成时间要控制在1.5小时内。 技术要点 市政道路管网处路基加强处理工艺要求 市政路管网位置要加设抗裂钢筋网 技术要点 1、 压好路基层后挖管的情况,必须在管位置对上砼结构层底部加设直径为8mm间距200×200mm的抗裂钢筋网。 2、 长度按管通长布设,宽度为管两投影边线各出1米。 3、 钢筋需搭接时,搭接长度200mm。 市政混凝土道路伸缩分格缝开割工艺要求 市政路伸缩分格缝 市政路伸缩分格缝深度为砼厚的三分一 技术要点 1、 市政路砼浇捣完成后第二天就要开割伸缩分格缝。 2、 伸缩分格缝留设跨度按图纸要求(一般为5米一跨)。 3、 沥青填缝前必须把缝里面的砂灰全部清干净且干燥。 摊铺沥青砼前基底处理工艺要求 砼路面 于伸缩缝为界每边各500mm的土工布,用沥青油粘贴固定于砼结构层 砼面每隔5米一道伸缩缝 500mm 500mm 土工布 深度为1/3砼厚度的伸缩缝 技术要点 1、市政道路砼路面每隔5米沿宽度方向开割一道伸缩缝,深度为砼厚度的1/3。 2、在摊铺面层沥青砼前,必须先用宽度为1米,长度按缝长(含伸缩缝、施工缝)的抗裂纤维网。 3、当抗裂纤维网长度小于伸缩缝长度而需要搭接时,搭接长度200mm,用沥青油粘贴固定。 市政道路的雨水井盖安装工艺要求 雨水井边不应离开路牙石 雨水井边紧靠路牙石 技术要点 1、砌雨水井时,要严格按路边线砌,经复核无误后才可捣路结构层砼。 2、在捣完路结构层砼后,雨水井位置仍出现偏位时,在铺沥青前应及时把雨水井调整到紧靠路牙石边。 3、雨水井框应比沥青面低20mm便于排水。 沥青道路的砂井盖安装工艺及保护做法要求 管网检查井框应与沥青面相平 管网检查井框不应比沥青面低,影响走车与美观 用粘贴报纸等措施保护砂井盖面,防止铺沥青污染井盖面 技术要点 1、 在铺沥青面时,要复核管网检查井框是否与沥青完成面相平,如高或低,要及时调整到与沥青面平。 2、 在铺沥青面时,要检查井框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要及时更换,不得铺完沥青面后才更换。 3、 在铺沥青时,要用胶纸粘贴报纸等措施对井盖面进行保护,防止沥青污染井盖面。 4、 小区道路为沥青面层时,为防止井盖受到破坏,在浇筑砼结构层时,先把砼井盖安装标高与砼结构层完成面保持一致,井框周边100mm先用水泥砂浆临时固定,待进行沥青面层施工时,再把井盖重新调高至沥青完成面标高。 市政道路砼路牙表油漆工艺要求 预制砼路牙石表面脱漆 技术要点 1、 市政道路路牙石表面上油漆前,其基底必须干燥与干净,雨天不得施工。 2、路牙石表面上面漆前,必须上一道环氧底漆,待底漆干燥后,再上面漆。 7. 支持性文件 无 8. 记录表格 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