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P95信息窗1《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并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体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1张。
学具准备:每组一张蓝色纸片(长:12厘米、宽:6厘米)、红色纸片(边长8厘米)、黄色纸片(长:11厘米,宽:4厘米);每组准备一袋学具,內有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学具若干;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各1个。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活动一 课件出示 铅笔
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能看出两枝铅笔的不同吗? 比较两枝铅笔哪个长,哪个短.?要想知道它们的长度怎么办呢?
生:第一根长。 生:用尺子测量。
师:对,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实际上就是测量线段的长度。(板书:长度)
师:还记得我们测量线段的长短用到哪些单位吗? 生:米、厘米、分米、毫米、千米。
师:对,这些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就是长度单位 (板书:长度单位) 活动二:课件出示 树叶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第一片树叶大,第二片树叶小。 师:你是通过什么来比较树叶的大小?
生:第一片树叶(面积)比第二片树叶(面积)大。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面积),你能说说什么是面积吗? 生:就是这片树叶里面部分的大小。
师:奥,就是指这两片树叶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对学生来说还很陌生,所以从学过的长度单位引入。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通过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初步感受两片树叶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面积。可以说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都调动起来。】
二、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的图形,课件出示圆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师点屏出示)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这些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生:圆形最大,长方形最小。
师:看来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像圆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也就是说这些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封闭的平面图形有面积,那物体的表面有面积吗? 生:有
师:大家真善于思考,物体也是有面积的。比如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还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生:正方形卡片面的大小
生:黑板面的大小
生:课桌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
师:像我们说的卡片、黑板、课桌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封闭的平面图形和从身边的学具、书本、课桌等出发,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最后比一比,使学生都参与进去,感受封闭图形和物体的表面的大小,从而得出面积的概念。】
三、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一)比较面积大小
师:既然面积有大小,我们来比较一下。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有红、黄、蓝
三种颜色的纸片,先来比较蓝色纸片和黄色纸片的大小。
小组活动比一比,并汇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了两个面积的大小。 师:再来比较一下蓝色纸片和红色纸片的大小。 生:比较不出来。(小组活动遇到困难) 师:那这种情况下该怎样比较呢?
师:有些同学有想法了。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学具,就在大家桌子上的信封里,也可以利用这些学具试试看能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出示合作要求,学生分工合作。) 学生汇报比较、交流的结果:
生:我是用小正方形来测量的,正方形红色纸片一行能摆4个,摆了4行,一共摆了16个正方形;长方形蓝色纸片一行能摆6个,摆了3行,一共摆了18个正方形,所以长方形蓝色纸片大。
师:这个同学用同样的小正方形量出了大小,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是用小长方形来测量的,长方形蓝色纸片一行能摆3个,摆了3行,一共摆了9个长方形;正方形红色纸板一行能摆2个,摆了4行,也是摆了8个长方形,所以长方形蓝色纸片比正方形红色纸片大。
师:你们为什么不用圆形来测量呢?
生:因为圆形在摆的时候,周围还有空隙。
师:也就是说在摆圆形的时候,不能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铺满,不能准确的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看来我们要选用没有空隙的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去测量。
师:回顾我们刚才摆的过程,我们在选用小长方形和正方形测量的时候,为什么结果不一致呢?
生:选用测量的小正方形和小长方形不一样,小长方形是小正方形的2倍。 生:用了不同的单位来测量同一图形,结果不一致。
师:所以人们为了方便,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评析:通过学生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发现:比较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的培养目标】
(二)认识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
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用字母1cm²表示。(板书)从学具中找到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与同桌互相看看说说。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学生交流) 2、平方分米
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吧? 生:太麻烦了。
师:看来应该选择更大的面积单位。 生:平方分米。
师: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用字母1dm2表示。(板书) 出示1平方分米正方形,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从学具中找到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卡片,与同桌互相看看说说。
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交流汇报) 3、平方米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面积,选什么面积单位合适? 根据学习经验,类推1平方米。
师: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米可以用字母1m2表示。 师:闭眼想象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有多大,比划一下。(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交流汇报) 师:让学生估一下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1平方厘米是基础,积累了研究面积单位的学习经验,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总结、寻找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巩固练习
2、你能找出日记中的错误吗?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4、下面4个字母,分别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五、回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认识了三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面图形里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
【设计意图: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品的表面或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学习,学生己经建立了长度、长度单位的概念。学生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体会到长度单位统一的必要性,知道了要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同时积累了学习图形知识的活动经验。学生具备了学习面积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有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为本节课的学习积聚了生长的力量。但是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抽象性也比较强。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小学三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要借助于形象的事物或亲自参与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
本节课设计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大舞台。通过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表述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突出重点(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突破难点(建立I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效果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是几何概念教学的种子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长度到面积,是图形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正是从一维到二维的转化的开始,是后面学习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基础。
一、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和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学生以前认识长度和长度单位时,已经知道测量物体长度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知道含有几个长度单位长度就是几,这些都是学生认识测量和测量单位系列知识的种子,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出示线段变化到面,学生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转化。课的开始, 从学过的测量物体的长度就用到长度单位引入,自然过渡到认识面积。通过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就是比较两片树叶面积的大小,让学生直观体会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通过观察、描述、总结、举例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三张纸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对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
二、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想办法比较红、黄、蓝三张纸面积的大小,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用重叠法比较出蓝、黄之间面积的大小,却无法用这个方法准确比较红蓝纸面积的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教师很好地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引导组
织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在摆一摆、量一量、数一数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建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能力。从上课效果来看,学生体验到位、表达清晰、准确,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含义真正到位。
在练习题的设计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知识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例如:练习1和练习3填合适的面积单位以及练习2的你能找出日记中的错误吗?有利于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巩固练习。练习4每个字母,分别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让学生初步体验到面积是可以数、量出来的,即一个面积里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几。练习生动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效果明显。
总之,本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内容。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核心知识点是面积的意义以及面积单位的认识。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基础。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知道测量铅笔的长度就是测量线段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认识面积,通过感知、操作,理解面积指的是面的大小,要用“面”去测量,用到面积单位,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今天的学习,为后续学习体积单位积聚生长力量,并建立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测练习
评测练习在新授课结束后进行。评测练习采取口答、填空和数面积的形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题目如下:
2、你能找出日记中的错误吗?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4、下面4个字母,分别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后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一节典型的概念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我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
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整节课基本按设计的五个步骤进行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1.结合具体情境,体现生活化
“面积”是什么?它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二是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本节课结合平面图形和具体的实物来认识面积,让学生动手“比一比”“摸一摸” “找一找”“猜一猜”,让学生在大量的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感受到“面积”的意义。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生活味和严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学习,本节课的组织活动主要有“感知面积、建立表象”“动手操作、明确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尝试操作、学习面积单位”。让学生经历探索性学习过程,丰富了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知识的体验。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学具,小组合作,在摆一摆、量一量、数一数、展示交流中,体会了面积的测量方法和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深刻,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比较中,发展数学思维
学习面积单位,我把这部分知识分成两个环节,一是先比较出蓝色纸片和黄色纸片的大小,然后在无法准确比较蓝色纸片和红色纸片的大小时,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二是认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三个面积单位,通过观察、描述、总结、举例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4.在操作中,渗透思想方法
在本节课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操作活
动,让学生感知体会到如“观察法”“重叠法”等常用的基本的数学的学习方法,比较关注学习过程的探索与数学思想的渗透,彰显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怎样才能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种子的力量,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发挥种子课的力量,迁移类比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学习,加强研究。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空间观念由一维长度向二维平面认识转变的跨越,同时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结合平面图形和具体的实物来认识面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课并找一找、摸一摸物体的面,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同时要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