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方法
【摘 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既是从事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的领路人,又是烦琐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改变陈旧、过时的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本文即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创新;网络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及工作对象
(一)工作性质
高校辅导员,就名称而言,“辅”就是“辅助”,即辅助大学生有效地开展和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导”就是“引导”,是对学生思想上进行指导,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上进行引领,引导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功规划人生发展方向。因此,顾名思义,辅导员就是“辅助和引导者”。
从微观角度来说,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班级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生活和生涯的服务辅导者。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大学时代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劳动、社会实践、文体娱乐、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而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准备阶段,因此,辅导员的育人作用非常重要,在大学生的人生当中起着相当关键的影响。
(二)工作对象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就目前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出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他们身上鲜明的特征表现在:第一,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第二,许多学生学有专长;第三,有强烈的反叛意识;第四,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爱好;第五,内心世界丰富,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第六,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第七,市场消费观念强烈,但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第八,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第九,对网络十分依赖。
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要细心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在工作方法上区别对待,选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来进行引导、教育以及管理,使之与学生自身的能量形成合力。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化管理多,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少
许多高校制定政策时未能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的范畴中,在招生、教学到毕业生就业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而稳定的制度,在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及社团活动中未能以制度为保障提供较好的服务与指导等等。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许多高校过分强调制度,喜欢用条条框框来规范学生的情况,实践证明,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管理过程中又过于偏重制度,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管理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辅导员工作存在两极化倾向
当前,在许多高校中,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存在两极化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一些辅导员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有他们自己的处世方式,不必过多干涉,所以平时与学生接触不多,很少到学生寝室、教室去调查,不去了解、关心学生,学生真正遇到棘手的事情不能处理时,很难想到去找辅导员,使得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一些辅导员过于夸大学生的缺点,不信任学生,自己全包全揽这个年级学生的事务,在管理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他们认为被管理的过多,感到于压抑,对辅导员的做法不理解。
(三)被动管理,创造性不够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是专职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但现在的辅导员却承担着多种职责,扮演着多重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是直接和学生打交道,都要求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都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一方面辅导员没有较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创造性研究。另一方面,所谓的“创造性”也可能伴随着风险。每天直面这么多人,每一个个体都是有差别的,谁也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在“稳定压倒一切”思想指导下,辅导员首先求稳,求不出事,这就使得辅导员大都被动地按学校布置来做,没有精力也不愿意增加额外负担。
三、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方法
(一)创新班级管理工作方法
1.班级制度构建的创新方法
要构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首先应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并且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辅导员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时候,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可巧用头脑风暴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给班规制度确定一个大的范围,辅导员再结合自身的经验,通过细心阅读和仔细琢磨,使班规的内容涉及班务的每一个细微环节,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
2.集体目标设计的创新
班级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是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辅导员应重视班级目标的设计。制定包括:总目标、子目标、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和监督体系、评价体系在内的班级集体目标。
3.构建良好集体活动氛围的创新方法
组织好班级集体活动的方法和艺术,是要从学生一入校开始抓起,促进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凝聚力。例如,新生入校后,热情度普遍较高,此时辅导员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实际问题和情况借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一些活动,开展一系列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快速地认识和熟悉彼此,为组建优秀班集体打下基础。
(二)实施人性化的管理艺术
1.培育沟通协调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和保持四个方面的沟通协调关系:一是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协调关系;二是做好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关系;三是保持与学校各部门和院系之间密切的沟通协调关系;四是保持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相关方面顺畅的沟通协调关系。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问题学生排忧解难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辅导员可在心理问题高发期(如大一适应的困惑期、大二问题的多发期、大三情感的冲突期、大四择业的盲目期),根据不同年纪学生可能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平时应加大对行为异常或违规、心理或感情困扰、学业或家庭困难等问题学生的工作力度,关注出现反常现象的学生,第一时间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及时介入。
(三)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工作方法
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也使辅导员面临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QQ、E-mail、BBS、人人网、微信等渠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向学生传输健康、积极的思想,从而发挥网络平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教育与引导功能。
(四)提高辅导员的素养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管理、教育的第一线,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在辅导员创新工作的开展中除大量事务性工作的制约外,辅导员自身素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如辅导员应不断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紧跟形势,不断提高自己的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只有这样才能在平时的教育中将政治理论潜移默化的灌输到学生中去,从而帮助
大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李鑫.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3.
[2]张锅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辅导员管理模式探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