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卫生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

2023-03-29 来源:六九路网
` 第一章卫生经济绪论 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目前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

1. 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看病贵;2. 卫生服务消费者的选择:看病难 ;3. 卫生服务与健康 :生命只有一次;4. 卫生服务提供者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5. 卫生服务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 欲望无限,资源稀缺 卫生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

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卫生经济未来展望

国际卫生经济学会会长 乌伟•莱茵霍尔德

⑴ 无论一个国家在医疗方面有多少投入,也不管一个国家制度的管理和财政结构是什么状况,人民对医疗制度的抱怨都是一样的; ⑵大家都希望开展卫生改革; ⑶ 上一次改革总是失败的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节 卫生服务需求有关概念与特点 ㈠与卫生服务需求有关的概念

卫生服务需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心理、人口、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供给等

⒊卫生服务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需求的形成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需求分类 ⑴从结构性角度可以分为

①个人需求 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人水平(预算约束 )、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好。

②市场需求 表示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是个人卫生服务需求量的总和。凡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市场需求。此外,市场需求还受消费者人数的影响。因此,市场需求量的改变是个人变化和/或消费者数量变化的结果。 ⑵从根源性角度可分为

①由需要转化来的需求 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只有通过利用卫生服务,

才能转化为需求。

②没有需要的需求 通常是由不良就医行为和行医行为所致。 ⒌卫生服务利用是指实际发生的卫生服务的数量,可以直接反映卫生系统为人群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分为门诊服务利用、住院服务利用以及预防保健服务利用等几方面。

门诊服务利用指标:主要有两周就诊率、两周就诊人次数或人均年就诊次数、患者就诊率及患者未就诊率等

住院服务利用指标:主要有住院率、住院天数及未住院率。

预防保健服务利用指标: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康复、健康体检、传染病和慢性疾病防制等各项预防保健服务利用的指标。 ⒍政策意义

作为卫生资源配置的依据。这是在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对两种资源配置手段(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的)的选择。 为什么有病的人不能获得医疗卫生服务? 为什么有的地方资源过剩? ㈡卫生服务需求法则

同普通商品一样,卫生服务(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即提高价格,需求量会降低,降低价格,需求量会上升。 替代效应(提示相关物品对卫生服务需求有影响) 收入效应(提示收入对卫生服务需求有影响)

㈢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⒈ 消费信息缺乏

卫生服务的提供与消费行为是同时进行的,消费者可以根据价格信息和以往消费经验或他人的介绍,媒体宣传等效果信息来选择是否消费,但在消费过程开始后,通常不知道提供服务的准确数量、质量和最终结果,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息缺乏,这是与一般商品所不同的特征。 卫生服务是具有高专业性和高技术性的服务,病人很难掌握复杂的医疗信息。卫生服务的消费存在着明显的信息缺乏,消费者没有足够的信息来作出自己的消费选择。 ⒉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由于存在着消费者信息缺乏,因而在卫生服务的选择上,医生拥有主动地位,他们作为患者的代理人为病人选择服务,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医生为他们所选择和提供服务。此外,消费者到医疗机构就诊,往往带有求助心理,对医生形成一种依赖,希望通过医生所提供的服务来维护和增进健康。这也是导致需求被动性的主要原因。

⒊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与其他商品或服务不同,卫生服务消费除消费者受益外,还会有益于他人,即卫生服务的利用在消费者之外取得了正效益,体现了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⒋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突发性、偶然性和随意性)

由于消费者存在个体差异,因而卫生服务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即很难预测具体的患病时间、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和需要卫生服务的类型与数量,卫生服务的需求是因人而异的。 ⒌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元性

由于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需要通过消费信用(如医疗保险)来解决医疗问题。为了使国民能够获得基本的卫生服务以及解决贫困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政府和社会也会在卫生服务上有所投入。因此,卫生服务费用是通过政府、社会、医疗保险和个人共同支付,也因此改变了卫生服务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及卫生服务供给者的提供行为,带来在卫生服务需求数量、质量和费用等方面相应的变化。 保险、保障、再分配 第二节 卫生服务需求分析 一、一般理论

(一)需求表、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

需求表:某种商品或服务在每一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其需求量的对应表。 需求函数:用函数形式表达的价格、收入、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个人偏好等影响因素与需求量的关系。

需求曲线:用图形表示的需求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需求定理与需求曲线的特征

需求定理:一般情况下,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增加。

对需求定理的解释和应用:低价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低价可以使同一消费者增加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购买量,从而减少对其他替代商品或服务的购买。

这里包含着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不遵循需求定理的特殊商品: 炫耀性商品:

吉芬商品:低档次(劣质)

对价格和质量关系的认识:一分钱一分货(药价高质量才可靠) 、文物古董、股票

第三节 卫生服务需求弹性 ㈠弹性的概念

弹性表示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2.弹性的分类

根据变动程度大小,分为点弹性与弧弹性。

自变量发生较大变化时,用弧弹性;自变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用点弹性。

根据影响因素,分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等。

分别表示需求量变动与价格、收入和相关商品(服务)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㈡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 ⒈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

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为负值时,符号反映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方向相反。通常用绝对值来表示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⒉卫生服务需求弹性的种类4

|EdP|>1,富有弹性,表示需求量变动比率大于价格变动比率,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EdP|<1, 缺乏弹性,表示需求量变动比率小于价格变动比率,需求曲线比较陡峭;

|EdP|=1, 单一弹性,表示需求量变动比率等于价格变动比率,需求曲线为双曲线;

|EdP|=0, 完全无弹性,表示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变动无影响,需求曲线与横轴垂直;

|EdP|=∝, 完全弹性,表示任何价格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需求量的无限变动,需求曲线与横轴平行。

进口大型机电生产设备、原装进口高级轿车、.游艇、高档化妆品、电脑软件

⒊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⑴卫生服务替代品获得的难易程度:可替代的服务越多,则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⑵卫生服务的费用水平在消费者收入或总预算支出中的比例:所占的比重越大则需求弹性越大。(价格越贵,则需求弹性越大)

⑶卫生服务需求的紧迫性、必需性:必需、紧迫的服务需求弹性较小。 ⑷卫生服务的持续时间的长短、疾病的迁延性:急性病需求弹性较小,而慢性病的需求弹性较大。 ㈢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

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 ㈣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弹性

指一种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服务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正值,表示服务X价格变动与服务Y的需求量变动方向一致,说明两种服务间具有替代功能。

弹性为负值,表示服务X价格变动与服务Y的需求量变动方向相反,说明两种服务间具有互补功能。

弹性为0,表示服务X价格变动对服务Y的需求量变动不发生影响,说明两种服务间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第四节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源于卫生服务消费者、供给者和卫生服务筹资方以及各方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消费者自身的人口、文化特征、健康状况、所享有的健康保健制度、经济水平、消费偏好、时间价值等;供给者提供卫生服务的价格、提供服务的能力、质量和目的、所提供的卫生服务产品的相关性等。

⒈健康状况

健康是人们利用卫生服务、产生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始动力。

接受卫生服务,一方面使消费者生理机能得到康复,能更有效地投入生产和生活,为家庭和个人创造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使疾病所造成的心理方面的压力减轻,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再者,使消费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获得享受生活的乐趣。

⒉社会人口文化因素

包括人口的数量、人口年龄别构成、性别、受教育年限、住房条件等。 人口数量是决定卫生服务需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年龄别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不同。 性别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婚姻状况对卫生服务需求有一定的影响。独身,鳏寡、离婚者比有配偶者的卫生服务需求多。

学校教育年限的长短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结论。

⒊一般经济因素

⑴卫生服务价格 ⑵需求者的收入 ⑶互补服务和替代服务 ⑷对未来服务供应情况的预期 ⑸货币的储蓄 ⑹主观偏好

⒋时间价值

获得和提供服务的时间

时间成本对卫生服务需求具有重要影响:

⑴随着货币价格减少,卫生服务需求将对时间成本更为敏感。 ⑵要想增加某些人口对卫生服务的利用,除了降低货币价格外,还要通过降低他们的时间成本以增加他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⑶在制定卫生服务体制时除了卫生服务收费价格,还应该把消费者的时间成本考虑进去。

政策意义:低时间成本的人更有可能获得卫生服务;可通过降低某些人口的时间成本来增加其对卫生服务利用。

⒌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身份

在卫生服务方面,患者对卫生服务的消费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来决定的。医生在提供卫生服务时,不仅考虑到患者的利益,同时也会考虑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诱导消费者更多的消费某种卫生服务,产生诱导需求的现象。

⒍医疗保健制度

是否有保障、保障程度、保障方式等

保险主要是通过保险的介入,改变卫生服务需求者对卫生服务价格的敏感程度,而改变其需求行为。保险的介入,也影响供方的行为。 ⑴起付线对个人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⑵封顶线对个人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⑶按比例补偿对个人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7.卫生服务的供给状况

供给的类型、数量、结构、质量、费用、卫生机构的地理位置等与需求的匹配性。

第四节 卫生服务需求的经济学分析 一.基数效用分析法

这种方法假设效用是可以用基数来测量与加总的,并且每个人都能说出某种商品或服务给自己带来的效用大小。 2.边际效用

概念:指卫生服务消费增加(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减少)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其相应增加的总效用比前一个消费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增量要小。即总效用呈递减趋势。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

1)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者欲望的强弱成同向变化 2)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量成反方向变化

3)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特定时间有关。欲望有再生性和反复性。即边际效用的递减有时间性

4)边际效用为正值。正常的消费者通常不会花钱购买给自己带来负效用的消费品。 3.消费者均衡

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下,当消费者所选择的各种产品与服务的组合达到效用最大,这种选择就是效用最大化选择,这时也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换言之,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把自己的收入用于各种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总效用达到最大化时的状态。 二.序数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一种心理现象,难易度量和比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家采用了无差异曲线分析。用这种方法,不需要对不同物品的效用进行衡量,而只是根据个人的偏好程度对不同物品带来的效用进行排序,即采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 1.无差异曲线

概念: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一条曲线。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取代另一种物品的比率,这个比率称为边际替代率。 2.消费可能线(预算约束线)

概念:是指在收入与价格既定前提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物品数量的最大组合。在这条消费可能线上任何一点,消费者购买到的两种物品的支出总和都等于其总收入。

消费可能线的移动:消费可能线是由收入和价格决定的,如果收入或价格发生变化,会影响到消费者对物品的可能消费量,表现为消费可能线的移动。 3.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表示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消费可能线则表示了消费的最大可能性。把两条线放到一个图中,就可以确定预算内哪种购买组合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

在一定收入和价格水平下,只有购买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切点上的物品组合,消费者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预算线斜率=无差异曲线斜率=边际替代率 4.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物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存在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效用最大时的需求量为:最后一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等于他所愿意支付电费价格。(此时也实现了消费中剩余最大化)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

第一节 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与特点 一、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 (一)供给

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生产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产品愿意并能够出售的产品数量。 (二)卫生服务供

①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②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掌握提供卫生服务的技术

具有相应的辅助人员

具有提供卫生服务所需要的基本设施、条件 卫生服务供给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价格的下降而下降,供给量与价格间存在正向变动关系。 (三)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一)卫生服务供给的目的

卫生服务供给的目的是通过卫生服务的提供,承担起保护生产力和人们身心健康的社会职能,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

(三)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1、信息缺乏;2、被动性;3、效益外在性;4、效果的不确定性;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元性。 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1、垄断性;2、主导性;3、技术性;4、外部性;5、公益性;6、即时性;7、不确定性

(四)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1、一般经济因素;2、人口、社会和文化因素;3、卫生服务价格;4、供给者;5、医疗保障水平;6、时间价值; 供给影响因素:

1、价格;2、服务目标;3、服务成本;4、服务技术;5、服务需求;6、机构的设置与布局;7、医疗保障制度

(五)、卫生服务供给的决定因素

1、生产者的目标;2、生产成本的变化;3、产品的价格;4、其他因素:税收和补贴、相关物品的价格、价格预期、市场竞争 第二节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和弹性系数

供给弹性表示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

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度,即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对价格变化1%的反应。

2、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及其特点

种类 弹性系数 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完全弹性 Es=∞ 价格的微小变动引起供给量

的无限变化 富有弹性 Es >1 供给量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 单位弹性 Es =1 供给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 缺乏弹性

Es 〈1 供给量变动率小于价格变动率 完全无弹性 Es=0 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变动无影响 卫生服务供给的弹性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从总体上看是缺乏弹性的 为什么? 专业知识要求较长的培训时间(周期长、成本高) 高技术要求,如仪器的研制过程较长,投入较多。

急诊、外科手术等即使价格增加很多,因为需求弹性较小,供给量也变化不大。

四、卫生服务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卫生服务供给量调整的难易程度;2、时间因素;3、卫生服务的替代性

第三节、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理论 (一)生产函数: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与所能生产的产品或所能提供的服务的最大量之间的关系,它揭示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量的关系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总产量达到某一点后,继续追加该生产要素的投入将带来产量增加额的递减,即边际产量递减,这种趋势即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二、卫生服务需求理论

诱导需求:当供给者是提供某项服务(或商品)的受益者,他们就会出于自身的利益多提供服务或倾向于提供某种服务,甚至提供不必要的服务,在经济学中称为诱导需求 或需求的创造。

供给者诱导需求的影响因素

1、价格歧视决定医生定价行为;2、不同补偿机制对医生行为的影响;3、医生服务利用的地区差异;4、医疗过失和自卫性医疗;5、医疗服务成本上涨;6、医生收入 三、减少诱导需求的方法

建立长期的医患关系:如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有足够信息的消费者的作用;集体购买医师的服务:可以聘用专业人员进行咨询和建议;建立执照制度;建立医疗伤害责任制度:医疗事故处理;医师主动发布信息

第四章 卫生服务市场

1、宿迁医改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公立医院民营化,政府退出普通医疗服务供给职能,公共卫生机构从普通医疗服

务机构中分离出来由政府举办。

2、狭义的市场概念——商品的交换场所,广义的市场概念——交换关系的总和。

3、市场的基本要素:商品、商品交换的场所、商品交换的媒介、以价格为核心的各种市场信号、商品提供者和消费者。 4、市场的类型:完全竞争型、完全垄断型、垄断竞争型、寡头垄断型。

5、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种调节作用机制的总称,它主要包括竞争机制和供求价格机制。市场的供求状况、价格水平

和市场上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决定市场运行的最基本因素 。

6、价格机制:价格代表了供需双方愿意交换各自商品的条件,协调着双方的决策。较高的市场价格趋于抑制消费者购买,同

时刺激生产;较低的市场价格鼓励消费,同时抑制生产。

7、市场均衡(1)均衡价格: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等于供给者愿意卖出的商品的数量,

该价格称为均衡价格。(2)均衡数量:与均衡价格对应的买卖的商品数量。

8、市场机制的功能 :市场机制的功能是调节资源配置。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使社会资源在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产业

中得到合理配置。资源会从低利润行业流向高利润行业。二是使社会资源在生产企业内部和生产企业之间得到合理配置与使用。资源从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转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实现在生产企业层次上的资源优化配置。

9、竞争机制的作用是给市场主体以压力,使他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或提供效率,并迫使经济效益低下的经济主体退

出市场,使社会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主体。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标志就是优胜劣汰。

10、风险机制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必须承担风险,他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盈利、亏损和破产的

可能。风险以利益的诱惑、亏损和破产的压力推动生产者努力改善管理,更新技术,降低成本和提高盈利水平。

11、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1、信息完全对称 2、单个的供方和需方不能决定市场的价格3、规模报酬不变或

递减4、企业与个人活动没有外部效应 5、交易成本忽略不计6、当事人完全理性。

12、必需消费品与特需消费品的区别:卫生必需消费品是指那些社会认为是人人应该得到的卫生服务。这类服务的特点:

(1)价格弹性较小;(2)一般有确切的治疗和防病效果,效益较好。特需消费品是指那些被大多数人认为可有可无的卫生服务。这类服务的特点:(1)服务的价格弹性大;(2)一般没有确切的治疗和防病效果。

13、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问题: 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供求双方不对等,价格弹性小,不确定性,非理性,第三方付费,

公共产品问题。

14、卫生服务其他筹资方式:(1)市场方式筹资:使用者付费、卫生机构内部职工集资、股份制筹资等(2)非市场方式

筹资:社会保险筹资、合作医疗保险酬资。

15、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1、非有形产品2、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 3、信息不对称、不完全4、供方存在专业技术垄断

5、需求弹性小6、市场经济主体的特殊性(第三方)7、价格不是经过充分竞争形成8、提供者不完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9、卫生服务需求属于基本需求,不公平不能被接受.

16、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ARROW论述卫生服务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的三大特点:1、卫生服务作为一个市场

或商品,存在着供需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2、伴随着信息上的不对称,购买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着相当高的不确定性或未知性。3、存在技术上的垄断和不完全竞争,这些特点很大程度弱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17、 卫生领域中市场的作用:(一)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给消费者他们想要的东西,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权。(二)提高效

率,1、资源配置效率:资源自动流向效率高的地方。2、技术效率,资源利用较充分。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决策者组合现有资源,减少浪费,增加产出。(三)减少政府筹资的压力,通过使用者付费和保险筹资等市场手段多渠道筹集资金。(四)增加消费者的理性选择,通过使消费者付费,可以增加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减少过度需求。

18、卫生服务领域市场的失灵:(一)不能保证公平性(二) 无法解决外在效益问题(三) 无法避免垄断的产生(四) 无

法避免消费者面临的资金风险(五)难以避免低质量的临床服务(六)无法做到资源配置的宏观有效资源优先(七)市场调节滞后。

19、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期望政府能够办好市场办不好的事情,结果却发现政府不仅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反而降低的社会效益。这种现象叫政府失灵。

20、市场经济中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 :1、 投资公共产品,创造有利条件,矫正外部效应2、对贫困和弱势人

群健康投资,减少贫困和弱势人群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健康公平 3、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进行调节,干预医疗服务中的市场失灵和缺陷,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和医疗行为,促进多样化和有效竞争。4.帮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5.纠正/补充市场失灵

21、卫生服务领域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我认为,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对政府和市场都有需求,政府和市场之间实际上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若是政府机制失灵,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会陷入争先逐利,在市场条件下医院将从过去纯福利型逐步转向具有一定市场经营服务功能型的实体。除了传统医疗护理服务外,医院服务的项目和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政府应开放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市场途径,将医疗标准和医疗质量提上医疗保护水平层次上,提高医疗机构经营自主性,并允许百姓有自主选择医疗机构医保定点单位的自由,将医疗事业作为公共卫生事业去看待而不是盈利性机构走完全性的市场机制。因此,打破政府主导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市场主导机制才是当务之急,坚持市场主导的医疗服务同时,对现有的运作方式加以改良,加强政府监管提高医疗机构经营的自主性,促进医疗资源能得到合理分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章 卫生筹资 1、卫生资金:指卫生资源中表现为货币形态的内容。

2、卫生资金和卫生费用存在区别: 卫生资金是指一定时期内卫生领域占用的社会劳动,而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消耗的社会劳动。

3、卫生资金两种具体表现形式:1.流入卫生领域的卫生资金,通常这部分卫生资金表现为卫生部门的财务收入,包括

各项拨款和各项业务收入。2.流出卫生领域的卫生资金,通常这部分卫生资金表现为卫生部门的各项费用支出,如各项业务活动经费和基本建设支出等。

4、卫生筹资的概念:1.狭义概念 狭义的卫生筹资是指卫生资金的筹集,包括卫生资金的来源渠道、各渠道具体内容、数

量、比例等。 2.广义概念, 广义的卫生筹资不仅包括卫生资金筹集,还包括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即不仅要研究卫生资金从何而来,资金来源渠道和各渠道的数量,还要研究资金的去向和数量,即分配流向,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公平性等问题。

5、卫生总费用: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支出的货币总和,也就是政府、社会、

个人对卫生投入的总和。

6、卫生费用分配总额:某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为开展卫生服务活动从全社会凑集到的卫生资源在各级各类

卫生机构分配的总额。卫生费用分配总额:某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为开展卫生服务活动从全社会凑集到的卫生资源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分配的总额。

7、政府筹资的方法: 普通税收、赤字财政、通货膨胀的利用、专项税、政府发行的彩卷和组织赌博业等其他筹资方式。在卫生服务领域,你所知道的政府筹资的模式或者方法有哪些?例如————免费疫苗的资金来源,公立医院的基础实施建设等等。

8、政府筹资的优缺点:优点:广覆盖,资源范围广,治理模式简单。缺点:不稳定性,富人收益更大,卫生服务提供的潜

在性失效,对政治压力的敏感性。

9、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由政府或社会举办的社会保障项目,一般是强制性的,符合条件的个人都必须参加。

同时,其缴费金额和受益都是通过法定的社会契约进行规定。

10、社会保险优点:资金充裕,对政府预算依赖性不强,风险分担。缺点:将许多人群排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复杂而又

昂贵的管理费,增长的成本,对慢性病和预防服务覆盖不足。

11、商业保险(Private insurance):是由非营利性或营利性保险公司经营,投保人可以自主选择最符合本人自身利益的一系列健康保险险种。商业保险一般不具有强制性。

12、社区筹资优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不排斥其他筹资方案的存在,缺点: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为贫困者获益水平有限,卫生服务提供的影响有限。

13、如何分配筹资?一、卫生筹资渠道和使用(一)政府卫生筹资,在我国,政府卫生筹资是指各级政府用于卫生保健事业

的财政预算拨款,根据其经济用途划分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公费医疗经费和社会医疗保险经费。我国政府卫生筹资指标: 1.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2. 社会医疗保险费 14、卫生总费用及其影响因素

: 卫生总费用(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NHS)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一年),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支出的货币总和,也就是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个人对卫生投入的总和。当特指一个国家时,也称为国家卫生账户(national health account.NHA)。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渠道主要分为: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个人现金支出。。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 物价上涨因素, 疾病谱发生改变, 医疗科学技术进步和新药的应用, 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 管理体制方面某些弊端。

第六章卫生总费用

1、卫生总费用: 即卫生保健总支出,是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

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包括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总额。 2、卫生费用与卫生经费区别: 卫生经费是指卫生事业经常性支出,它是使卫生事业在原有规模基础上继续维持下

去而支付的金额。卫生经费包括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公费医疗经费和计划生育事业费。但不包括卫生基本建设投资、科研经费和高等医学教育经费。

3、卫生总费用的基本特点:卫生总费用是一种信息工具,卫生总费用是一个全社会的概念,卫生总费用具有动态性,卫生总费用是与卫生政策有关的基础性研究之一。

4、卫生总费用研究的意义:为制定和实现卫生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宏观经济信息;为调整和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提供基本经济信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区域卫生发展和引进外资提供卫生费用信息支持;为政策执行者提供次国家级的卫生经济信息;满足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5、卫生总费用核算: 也称国民卫生账户,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专门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动过程。

6、卫生总费用核算方法:(1)筹资来源法:根据卫生资金的筹集渠道与筹集方式,收集和整理卫生总费用数据,测算

全社会卫生资金投入总量的方法。(2) 机构流向法:按照卫生服务机构划分,通过卫生机构的各项收入,收集和整理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费用数据,测算卫生资金流向各类机构的费用总额。(3)实际使用法:根据卫生服务功能划分,通过消费者对不同卫生服务实际利用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各类卫生服务的项目的数量和费用数据,测算消费者接受卫生服务时所消耗的费用总额。

7、卫生总费用核算的基本原则: s

8、卫生总费用核算数据收集方法:(1)充分利用与开发现有资料(2)现场典型调查(3)现场访问调查(4)建立费用监测点。

9、卫生总费用丁字帐式平衡表的特点:优点:一、在一张表中,通过相关指标分类,将卫生总费用两 大核算体系的总量指标实现有机结合。二、既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两类指标进行观察与分析,又能使两类总量指标保持平衡关系。三、保持了两类指标各自概念的完整性,逻辑关系清晰,技术方法统一。缺点:只能反映卫生总费用的总量平衡关系,却无法反映卫生筹资与使用各部分间的平衡。

10、卫生总费用二维矩阵平衡表的特点:一、测算结果更加准确二、对政策分析将发挥更大作用三、便于与国际接轨

11、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根据卫生资金的筹集渠道与筹集方式,收集和整理卫生总费用数据,测算卫生费用筹资总额的方法。

12、卫生费用筹资总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费用总额,它是货币流入卫生领域,

转化为卫生资金的总源头。

13、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的指标分类:

14、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的数据来源:卫生部门《卫生财务年报》、《卫生统计年报》相关部门《统计年鉴》、《劳动统计年鉴》、《农业统计年报资料》及其他数据资料。进行访问调查或利用已有资料估算。

15、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法:是指一个国家或某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资金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分配。

16、卫生总费用分配总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分配与流入各级各类卫生机构或不同卫生服务项目的货币总额。

17、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法的指标分类:医院费用;门诊机构费用;药品零售机构费用; 公共卫生机构费用; 卫生行政和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费用 ; 其他卫生费用。

18、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法的数据来源:卫生部门的《卫生统计年报资料》《卫生财务年报资料》,个别数据来自有关年鉴资料或现场访问调查

19、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根据卫生服务功能划分,通过消费者对不同卫生服务实际利用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各类卫生服务的项目的数量和费用数据,测算消费者接受卫生服务时所消耗的费用总额。

20、卫生总费用使用总额:通过消费者对不同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测算消费者接受卫生服务时所消耗的费用总额

21、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的指标分类:

22、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的数据来源:卫生部门的《卫生统计年报资料》《卫生财务年报资料》,各项服务收费水平的确定来源于费用监测点现场调查

23、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的测算方法:

24、卫生总费用分析评价的层次:

25、卫生总费用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一、卫生费用分析评价指标二、经济周期评价方法三、预警检测方法四、短期计量经济模型

26、卫生筹资总额的分析与评价:1,筹资水平2,筹资结构3,发展变化趋势

27、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政府、社会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是考察卫生事业是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28、卫生总费用筹资发展变化趋势: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将明显增加,2015年卫生总费用占GDP比值接近6%,

实现”三四三制“的卫生筹资结构,OOP比重将持续下降到30%以下以公共筹资为主导,政府投入比例增加,医疗保险筹资制度不断完善合理调整政府卫生资金的使用方向,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强卫生筹资绩效评价和支付方式改革。

29、卫生总费用增长因素:

30、卫生总费用预测:卫生总费用预测方法,回归预测;弹性预测;计量经济预测。

第七章卫生资源配置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11类内容。

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健康教育服务、预防接种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2、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少儿卫生、卫生监督、疾病控制、急救系统、疾病监测、卫生统计信息等。

3、公共卫生服务筹资

(1)来源

公共卫生资金来源主要应为三个方面,即中央、省和地方。其中中央政府承担对全国居民健康危害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的防治经费,以及对一些特定卫生问题、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的公共卫生费用,省级政府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承担不同比例的公共卫生费用,地方政府则负担部分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的工资和维持经费等。 (2)存在问题

投入不足;公平性差;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机构经费不足。 (3)筹资策略

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筹资责任;拓宽公共卫生筹资渠道;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公共卫生投入机构。 (4)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政策

全免的项目:公共产品;政府提供主要费用的项目;政府提供适当费用的项目。

4、我国面临的基本公共卫生问题

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明显进步;新老传染病问题仍然严重;慢性病的疾病负担越来越重;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疾病发病率仍然较高;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公共卫生公平性存在问题。

第八章卫生人力资源

1、卫生系统的定义

WHO的定义:卫生系统是以改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所有组织、机构和资源的总和 。

一般定义:是在一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所规定的范围内,提供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基本目标的活动的总体。狭义:

在一定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的组织网络,旨在组织、分配和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为全社会提供卫生保健服务,通过保证公平、效益和效果平衡,卫生机构与服务人群的互动,实现维护人民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和需求不相适应;(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3)与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相适应;(4)其他:政府不够重视,投入不足。

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1)医院改革;(2)建立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3、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

医疗机构服务效率不高:资源匮乏与浪费现象并存;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关系松散,功能减弱;卫生技术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医疗技术水平有限;常规设备条件缺乏,人员技术不配套;预防保健任务繁重,投入不足,以医补防。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增强医疗服务体系功能;(2)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3)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4)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5)增强农村卫生投入,合理使用卫生经费;(6)制定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

4、医院的改革

(1)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职务聘任制,岗位工资; (2)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切断以药养医;

(3)公立医院改革---法人治理: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产权明晰责任到人,探索管办分离制度。

5、现行医院用工形式中有哪几种形式:在编人员、人事代理、合同制、临时工。 6、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主要问题

(1)整体投入不足;(2)城乡二元化;(3)、人事制度僵化;(4)缺乏激励机制;(5)补偿机制不健全;(6)医疗费用增长过快;(7)监督机制有待健全;(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缺乏多部门合作等

第13、14章

一、医院为什么要开展全成本核算?

1、医院应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内涵建设的需要。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各项改革政策的制定,要求医院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的需要。

3、由于卫生资源的稀缺性,必须节约社会的卫生资源,公立医院要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以高效率的投入产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成本定义及分类

医疗成本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在实施某项卫生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财力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的消耗所有资源的货币总和。包括两个要素:一是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单位,二是消耗的货币价值

成本的分类

1、 按成本的计入方法(可追踪性)分类(按成本与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分类)

直接成本(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费的可依据凭证直接计入医疗服务成本的费用,如工资、卫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 间接成本(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无法直接计入某医疗服务项目而需经过合理分摊进行分配的成本,如行政管理、后勤辅助部门的费用等)。

2、按成本行为分类(按成本与服务量关系分类)

固定成本(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医疗服务量范围内,不受服务量增减变化的影响而保持不变关系,称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成本总额与业务量增减呈正比例变动关系,称为变动成本,但每一单位服务量的成本额保持不变)。 混合成本

3、按成本的可控性分类(按成本和管理者的关系分类)

可控成本(是指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责任范围内能够直接加以控制的成本)。

不可控成本(是指不是一个部分或个人在责任范围内可以控制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费等)。 4、未来成本(按成本和决策的关系分类)

可削减成本、增量成本、沉没成本 、边际成本、交易成本 5、标准医疗成本

三、三种成本测算框架及成本构成

1、医院级成本核算:以医院为成本核算单位,核算的目的主要是反映整个医院的经济运营状况,核算的结果主要是向医院的外部投资人、医院决策者和主管人员反馈,也可用于医院间效益的比较和评估。

2、科室(部门)成本核算:以部门、科室或班组为成本归集和核算的单位,其核算目的是区分并反映医院内部各个科室或各个部门的成本效益情况,其结果需要分别反映至医院的各级领导和有关员工,主要用于成本差异分析和成本控制。

3、单元成本核算:以单个项目或一组项目为核算单位,如单个服务项目、单个成本项目、单机设备、某个病种或诊次、床日。其结果多用于服务定价、投资论证、付费偿还或效益评估等,其核算结果反馈至指定的核算要求者或医院相应的管理人员。

成本的构成

劳动工资(活劳动)、公务费:水、电、燃料等、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业务费

、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费、租赁费、药品、其他费用

四、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成本分析的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的对比,来揭露矛盾的一种方法,成本指标的对比,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比较形式 (1)绝对数比较,如上年产品单位成本10元,本年产品单位成本为9.5元;

(2)增减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0.5元; (3)指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5%。

由于标准数(基数)不同,对比分析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模式:

成本的实际指标与成本的计划或定额比较

本期实际数与前期(上期、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数比较 本期实际数与其他企业先进水平(国内外行业先进水平)比较

(二) 因素分析法(概述它是确定引起某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因素分析方法

(1)在计算某一因素对一个经济指标的影响时,假定只有这个因素在变动而其它因素不变;(2)确定各个因素替代顺序,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替代计算;

(3)把这个指标与该因素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确定该因素变动所造成的影响。

五、价格的功能与作用

1.传导信息-供求信息; 2.配置资源-趋向合理 ; 3.促进技术进步-降低成本 六、卫生服务定价形式

㈠政府定价 ⒈政府定价的原因:

⑴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殊性;⑵市场机制失灵;⑶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 ⒉最高限价,最低限价,双面管制,绝对控制。 ⒊适用:基本医疗服务

㈡同行评价 ⒈同级别,同地区,同项目,由同行进行比较与评议,体现行业统一性;⒉适用:新卫生服务项目,新仪器设备检查

㈢单位作价 ⒈本单位投入的人、财、物+一定利润;⒉相关因素:供求,竞争,需求,社会经济等⒊适用:地区与本单位的特色服务

㈣按需变价 从需求的角度考虑价格的调整 ㈤特需特价

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由于卫生服务是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的生理养护条件,因而无论从一般的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还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卫生服务过程作为生产性劳动过程,是保持和增强劳动者劳动能力从而维护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卫生服务的投资可以看作是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反贫困相联系的投资。也因此,各国对卫生事业普遍实行卫生福利政策;卫

生福利政策的受体是社会全体居民,而卫生服务机构是政府福利政策的实施载体。然而,由于对卫生服务乃至市场特性的认识不足,市场化改革不仅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再生产,并使政府对卫生市场的管理和经济责任不明确,致使卫生机构逐渐弱化了其社会职能而商业化、市场化,降低了卫生服务的福利性,健康公平与效率问题突出,影响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卫生服务市场不是一般的商品市场,卫生体制改革不能弱化政府责任。 一、卫生服务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或服务市场

卫生服务市场是卫生服务产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是各相关经济主体之间全部交换关系的总和,更是一种卫生经济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或手段。在商品经济社会,卫生服务市场是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因此,无论从市场构成或运行机制看,卫生服务市场具备一般商品市场的所有共性。同时,由于卫生服务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或服务,使卫生服务市场具有特殊性。

1,从卫生服务产品来看,由于存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典型特征,大多数卫生服务产品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类不适宜私人占有或提供的服务,因而通常由公众共同占有、使用、消费和生产;也因此,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不能以追求最大化利润为市场取向,而应把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放在首位,谋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从市场主体特征看,由于医疗保险业的存在,医疗市场拥有三方经济主体;

医疗保险机构的介入,打破了医患双边关系,使市场信号——医疗价格的供求调节不灵敏,使医疗消费者对价格的需求弹性反应迟缓;同时,由于大多数医疗服务属于维护生命健康的基本消费,价格的消费约束变弱。

3,从供求信息与主体关系看,由于存在供求信息的不对称,使供求关系不平等。通常,由于消费者具备的卫生服务信息不完全,使消费者很难象消费其他商品那样,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数量、种类、质量、服务者乃至价格事先做出正确判断和理性选择,使消费的盲目性和选择成本增加。同时,由于供方拥有足够信息从而居于主导地位,并以需求者“代理人”和“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对服务做出需求选择,并可能创造需求或诱导需求,使卫生服务需求存在明显的被动性和求助性;另外,由于卫生服务产品是非物质产品,卫生服务的生产与消费过程具有时空同一性,从而决定了卫生服务产品的生产既不能提前进行,其产品也不能运输或储存,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和被动性。

4,从市场竞争程度看,由于卫生服务的生产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技术性及其准入障碍,使卫生服务的供给者具有垄断卫生服务的“特权”地位,限制了市场竞争的作用;同时,医疗服务供给的异质性和同项比较的困难,使医疗服务价格不可能完全由充分竞争形成,只能由有限竞争形成,如指导定价。

5,从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看,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的基本权利,而卫生服务为这种基本权利提供保障。如果缺乏公共干预,卫生服务完全市场化,则会形成社会收入状况的差距决定卫生服务利用的差距,相应地决定健康水平差距,并由此决定收入状况差距的耦合共生关系。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收入分配的两极化,而收入分配的两极化又必然造成严重的卫生服务、健康乃至社会公平问题。

6,从卫生服务供求效益的外在性看,对存在外部正效应的卫生服务,如预防保健,由于社会效益大于卫生机构效益,也大于消费者私人效益,不仅消费需求价格弹性大,而且卫生机构的产量决策只根据机构利益,因而卫生服务的市场化会使卫生机构不愿意或较少生产供给这类卫生服务,使这类卫生服务少于社会需要量或最优产量;而对于社会成本大于卫生机构成本的外部负效应服务, 如滥用药物,虽然损害了患者的健康利益,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损失,但卫生机构的产量决策不会根据社会利益,因而卫生机构会生产供给过多的这类卫生服务,使这类卫生服务超过社会最优产量。卫生服务市场的外在性是市场机制本身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强有力的公共干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