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代文学知识点

当代文学知识点

2021-11-02 来源:六九路网


当代文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代表作有X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2朦胧诗:朦胧诗兴起于20 世纪7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3先锋文学: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X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与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4文化散文: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80年代后期至90 年代初期,是90 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时采用一种文化视角,“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免先贤们的偏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代表作家与作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

5

二选择填空

1 《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简称“三红一青一创”。

2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 、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人物。

5《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X震云);《岗上的世纪》的

作者是(王安忆)

6 8O 年代小说历经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通俗(或大众)小说、现代派(或先锋、新潮)小说、新写实小说等七个发展阶段。

7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是著名老作家(徐迟)的科技报告文学作品(《歌德巴赫猜想》)。

8在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了(X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曲》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

9《双桅船》的作者是(舒婷);《一代人》的作者是(顾城);《迷途》《回答》的作者是(北岛)。

10 《春之声》的作者是(王蒙);《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X震云)。

11 “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指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的产物。

12《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X世吾“就那

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自以为看

穿世事,不思进取)

13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

的散文作家是(秦牧)

14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

的作品是(《“锻炼锻炼”》)

15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

家主要是(沈从文)

16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

秘密传诵的诗作是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17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唯一的一个

“交响音乐”是(沙家浜)。

18 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

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先锋小说)

19话剧《茶馆》的结构方式是(人想展览式)。

20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1 、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与描写爱情的作品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22 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 (赵树理 )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23 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24 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与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25 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X白羽),(杨朔),(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26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27 “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来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28 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29 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30 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他在“文革”期间的绝唱是《祝酒歌》。

31 《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32 《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3 艾青重返诗坛的第一部诗集是《归来的歌》

34 《创业史》中刻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 (梁三老汉) ,号称蛤蟆滩“三大能人”的是(郭振山,郭世富,姚世杰)。

35 在“文革”的地下文学中,影响最大的知青诗人是食指,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诗歌组织是白洋淀诗群,而传抄最为广泛的小说则是X扬的《第二次握手》。

36 (天山牧歌)是闻捷最有代表性的生活抒情诗总辑。

37 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

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38 王安忆1986年的“三恋”是指(《XX之恋》《小城之恋》《绵绣谷之恋》)。

39 (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

的标志。

40 赵树理的《三里湾》反映的是(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长篇小说

41 X雨生和李月辉等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42 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被称为“散文三大家”的分别是(杨朔、X白羽和秦牧)。

43 地主冯兰池与冯贵堂两父子都是梁斌的小说(《红旗谱》)中的人物。

44 50年代前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农村题材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

45 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最先取得重大成就

的是(老舍的《茶馆》)

46 新时期,首先出现的潮流是(伤痕文学)。新时期“复出的诗人”代表人物是(艾青和公X)。

47 一般来说,“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形容

的是(秦牧散文的特色)。

48 被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的女作家是(铁凝)。

49 被称为“民族的秘史”的小说叫(《白鹿原》)

50 柳青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力作是《创业史》

51 十七年时期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征便是(政治抒情诗)的兴起,它迅速成为诗歌的主导性潮流。

52 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是闻捷的作品

53 《红旗谱》中的农民革命斗争发生在(大革命前后的冀中平原)

54 (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是一篇反映农民思想变化的力作。

55

三简答题

1简述老舍《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茶馆》是老舍1957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45 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

深厚的语言功力。《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简述寻根小说的寻根指向和寻根意识

从寻根文学作品和理论中可以发现,文化寻根有两种指向:

一是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而寻根意识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肯定性的文化价值(如XX的《棋王》);二是发掘当代社会心理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积淀,批判其否定性的传统文化因素(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三是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想象历史或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力的精神源泉如X万隆的《老棒子酒馆》

3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

粱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粱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的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与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粱生宝与其所从事的事业。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粱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