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伤寒论》发热症治疗八法

《伤寒论》发热症治疗八法

2022-03-22 来源:六九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中医药杂志 2008年3月 第6卷 第3期 果较好,且空白无干扰,重现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11J生部药品标准巾药成方制剂 第十册[M].北京:化学T业出版社,2001:55. [2] 赵建平,张玲,张美玲.HPLC测定风湿宁胶囊l{1阿 魏酸的含量[J].叶1成药,2004,26(12):1080. [3] 谢秉湘,陈静.高效液卡H色谱法测定妇科十咪片 t'N 魏酸的含量[J].中困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9): 23~24. [4 J 乇I 锋,康阿龙,汤迎爽,等.HPLC测定妇月康胶囊 a S lIJ阿魏酸的含量[J]. t 成药,2004,26(6):8~9. U C [5]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J华人民 和困药典2005版 O n (‘部)[S].北京:化学 I:业出版社,2005:89.e  g e O f r a d t O n 《伤寒论》发热症治疗八法 李芳 u .呈C  e 唱№ d C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舱 【摘要】发热症在临床是种常见症,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伤寒论》发展创造了关于发热症的辨证涵义,并 有很多治疗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伤寒论发热 治疗 [Summary]hot symptoms is the kind common sickness in cl inic,its methods of treatment are many and varied. {treatise on febri1e disease》develops and creates the dialectical implication about hot symptoms,and has a great many methods of treatment to he worth US profi t ing from. [Key words]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hot symptoms,;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 25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8—6077(2008)03一o017—03 《伤寒论》中有关发热症的条文不胜枚举,其治 疗方法也各具特色。笔者在此总结了一些治热法,归 纳之有八种。 阳气,发汀解表,是为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 这种用发汀来疏散表热的方法,也叫“疏表法” 或“解表法”。其又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种。麻 黄汤为辛温解表法,适用于感受风寒的外感发热症。 1发汗退热法 《伤寒论》35条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 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汉而喘者,麻黄汤主 之。”本病为寒邪束表,闭其腠理,阳不得越,故郁 而为热。麻黄汤辛温发汗,宣肺平喘,使肌表之邪随 汀而散,正如《内经》所说:“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本方中的麻黄味苦,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 感受风热的外感发热症不能适用。并且,值得注意的 是:发汗能损伤津液,而过汗会使汀出不止,造成亡 阳等不良后果。所以一方面应掌握适当剂量,一方面 须考虑患者的体质。 2调和营卫退热法 《伤寒论》13条云:“太阳病,头痛,发热,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中医药杂志 2008年3月 第6卷 第3期 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以及l2条、95条均指出 火郁: 清之、发之,舍大黄等人寒之品而投栀了、豆 豉。栀了苦寒,既可清透郁热,解郁除烦,又可导火 以下行;豆豉气味俱轻,既能清表宦热,又能和降胃 气。二药相伍,降中有宜, 热,治疗虚烦良方。 本方中的栀了、豆豉有无涌吐作用,历代医家对 中有降,为清胄胸膈郁 有发热症的太阳中风表虚证用桂枝汤治疗。本病为外 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而发热。桂枝汤解肌祛 风,调和营卫,使营]J和而热自灭! 《难经》云:“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营,气为 __『J,相随上下,谓之营 ,通行经络,营周于外。”TJ 分受了风邪,引起发热,鼻塞,自汗出,形成:fJ强营 若的现象。这时须把发病的主因风邪祛除,才能营 IJ 此多有争议。有人认为奉方解热作用是通过栀_『、豆 豉的涌吐作用将胸中邪热痰浊催吐而出,从而退热。 有“其高者 而越之”之意。临床实践证明,服栀了 和谐,所以调和营卫的目的实际上也是在于解表。桂 枝汤用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用芍药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IJ.而 达到退热祛病的口的。这与麻黄汤的倚仗发汗退热显 然不同。著名医家秦伯未认为调和营 LJ是增强本身机 能来祛邪外出,宜于体弱邪轻的患者。此种观点值得 我们借鉴。 3清气退热法 《伤寒论》第176条同:“伤寒,脉浮滑,此以 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第170条:“伤寒, 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 饮水,无表证者,自虎加人参汤主之。”及第169条、 168条、222条均指出阳明气分热盛的发热症用白虎汤 或白虎加人参汤治疗。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热者寒之,温者清 之……”。伤寒化热,邪从内传的发热症就应根据“热 者寒之”的原则采用苦寒清热之法,使邪热从气分透 解。白虎汤中以石膏为君,取其辛甘大寒,以制阳明 (气分)内盛之热。以知母苫寒质润为臣,一以助石 膏清肺胃之热;一以借苫寒润燥以滋阴。诸药合用一 方面保持津液,一方面使热邪从肌表缓缓透泄,最终 达到退热的目的。 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均为清气退热法,所不同 的是白虎加人参汤中比前者多了一味人参,适用于滓 气两伤之症,其津液耗伤程度比白虎汤重。现代临床 应用这两个方子常以四大症为基准,即大热、大汗、 大渴、脉洪大。但在实际使用中不必拘泥,可随症灵 活使用。 4清宣郁热法 《伤寒论》第78条云:“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 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第76条、77条、221条也均指出由热郁胸膈所致的发 热症用栀子豉汤治疗。 本证之发热系由火热之邪内陷,火郁而不伸,蕴 郁胸膈,其轻者,心烦不眠,其重者,必反复颠倒, 心中懊恼。故此证之热邪不可单用苦寒清热之药来散, 豉汤有吐者,有不吐者,有汗出者,有不汗出者。故 不町强调一面。 5通下退热法 《伤寒论》第248条云:“太阳病二门,发汗不 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 L汤主之”。220 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絷汗 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以 及第212条,241条,252条,253条,215条等均指 出阳明腑实的发热症用承气汤类治疗。 本证之发热为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 肠中燥屎相结而成之罩热实证。此时非但发热不退, 而且热势蒸蒸,有增无减,日哺更剧。并由于实热积 滞肠胃,形成痞(心下闷塞 硬)、满(胸胁脘腹胀满)、 燥(肠中有燥粪,干结不下)、实(腹中硬满,痛而拒 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中硬满不减)等症。故 本证之退热不仅要清热,更应泻热,宜下法通便,使 邪热随糟粕一起排出体外。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之法。 承气汤以承气命名,取其有泻热结,承顺胃气之 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则热自安之意。方中人黄苫 寒泻热去实,推陈致新。芒硝成寒软坚润燥,通利大 便。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故体实者用 之为宜。体弱之人,应慎之。三承气汤所不同的是攻 下泻热的力量不同,故临床上应对症选方,斟酌用量。 6祛瘀退热法 《伤寒论》第106条的桃核承气汤证,第124条、 125条的抵挡抵挡汤汤证的发热均为下焦蓄血所引 起。太阳表邪不解,外邪化热入里,与血结于下焦, 瘀热胶结。故欲去热,必先祛瘀,才能事半功倍。桃 核承气汤以桃仁为主,活血逐瘀:桂枝辛温,通经活 血,以助桃仁;大黄苦寒,荡实除热,亦助桃仁;芒 硝咸寒,软坚祛实:炙甘草调和诸药,共筑逐瘀泻热 之效。抵挡汤用水蛭、虻虫破血逐瘀,桃1=_化瘀,人 黄导瘀泻热,其逐瘀之力更胜桃核承气汤。 故从上面两个方子能看出:伴有瘀血的发热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年3月 第6卷 第3期 ・19・ 不是单纯的退热药所能收效,必须结合祛瘀。根据这 在治疗时若纯用辛温火剂则难得汗出表解,或虽得汗 个原则,在临床上我们可以将活血祛瘀的方剂与泻热 而阳随汗脱。 双管齐下,助阳与解表并重,才能既 药灵活搭配,共筑祛瘀退热之功。例如,肝经血瘀发 助药势以鼓邪外出,又放阳随汗脱,收立竿见影之效。 热证可用失笑散搭配泻热药治疗,上焦瘀血发热证可 本方用麻黄解表,附子温阳,细辛佐附子以温经,佐 用通窍活血汤,中焦瘀血用血腑逐瘀汤等等,只要把 麻黄以解表,三药合用,于温阳中促进解表,于解表 握好总的治疗原则,随症治之,就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中不伤阳气。 7和解退热法 扶jl 解表,是助其里而解其表,助其里不使邪再 《伤寒论 第99条云:“伤寒四五日,身热,恶 内犯,解其表仍使邪从外出,含有安内攘外之意。故 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根据这个方法,还可用其他有扶正解表之功的方剂来 以及第96条、97条、266条、229条等均指出少阳发 治疗此类发热症,例如:素体阳虚感受外寒的发热症 热症用小柴胡汤治疗。 亦可用“再造散”来助阳益气,发汗解表;素体阴血 少阳病发热以往来寒热为主要特点,并伴见胸胁 亏虚感受外邪的发热症可用“葱白七味饮”来养血解 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喜呕等症。少阳 表。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居于太阳阳明之问,因病邪既不在太阳之表,又未达 9小结 于阳明之里,亦称半表半里之证。邪在少阳半表半里, 《伤寒论 有关发热症的论述还有很多,蓄水证、 枢机不利,正邪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寒热交 结胸证等其它条文都有发热之症,在此不一一列举。 替出现。故欲解少阳病之发热症,不能发汗,发汗则 上述八种退热法当然是不全面的,还有后世的清热解 津液外泻:不能泻下,泻下则引邪入里。当和解少阳 毒法、…ft温除热法、理气退热法、针灸推拿、水浴等 则邪去正安,而热症自除也。 等许多治疗方法。 小柴胡汤中柴胡气质轻清,能疏少阳之郁滞。黄 从上述几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伤寒论》对发热症 芩苦寒,气味较重,能清胸腹蕴热,柴、芩合用能解 的治疗皆是审证论治,并不拘泥于一法。故治疗发热 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再加半夏、生姜调理胃气,降逆 症时,首先要辨证论治,从而根据症候的具体情况和 止呕。人参、炙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全方 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其次在选择退热法时, 寒温并用,升降协调,达疏利三焦,宣通内外,和解 这些治法都是有联系、有结合的,当灵活运用,不拘 少阳枢机之功。 泥于成法,四诊合参,主症兼症细审,知常达变,才 8扶正解表退热法 能取得正确的诊断与相应的治疗效果。 《伤寒论》第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 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是 【参考文献】 里虚寒证,一般不发热,今反见发热症,为寒邪在表, [1] 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未全入里,皮肤郁闭为热。 [2] 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证在《伤寒论》中辨为少阴感寒,太少同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