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市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及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城市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及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2021-11-23 来源:六九路网


城市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探析

一、 当前城市发展现状

1.1 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生态困境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锐减,人均土地资源将越来越匮乏。而在进行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有时为了取得更多的生产、生活用地,不惜牺牲绿色用地,不按规划要求的指标保留和建设绿化用地或拆迁破坏的绿化补偿不足,造成许多城市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面积的比例严重不协调,环境自净能力大为降低,导致城市尘土飞扬,噪音倍增,疾病增加,最终制约社会的发展。

1.2 资源集约型社会发展要求对城市空间充分利用

开发地下空间,鼓励土地综合利用,推动老城区地上、地下整体改造,减缓城区扩展速度,提高单位土地产值已成为土地资源,减少人均地面建设用地,将粗放型、平面外延式的增量发展模式转变为节约型、立体内涵式的存量优化发展模式, 正成为马鞍山市今后土地利用新的发展方向。

1.3 环境友好型城市已将地下城市空间的开发锁定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未来的马鞍山势必面临交通、能源、生态等多方面矛盾。以城市交通为例,道路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使城市道路交通堵塞、停车供需矛盾等问题更加突出地下空间给各种市政基础设施提供空间,为城市提供安全有效的生命支持系统。同时地下建筑有助于保护自然植被,与地面建筑相比,,更

大程度上维护了生态的平衡。大力发展地下交通、地下物流、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垃圾处理系统等地下基础设施, 对整合人类活动、保护城市环境的整体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 地下人防空间的建设与多样化空间的结合

2.1 地下人防空间的建设大多没有与市场开发相结合,造成人防空间在市场环境下的浪费;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是出于备战目的的人防工程。而此类人防工程一般要求空间较小、尽量密闭,而平时状态下作为地下商业空间使用时,又希望空间越大越好、尽量开敞。因此,对现有的人防地下工程而言,尽管在建设前都经过了可行性论证,既考虑到战时防空的需要又考虑到平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双重功能,但在实际情况下,平时利用和战时要求往往存在矛盾。目前的人防工程经常是花费了大量的投资,却无法满足平时的使用要求,人防工程遭遇野蛮改造的事例屡见不鲜造成人防空间在市场环境下的严重浪费。

2.2 部分城市已在尝试将人防空间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等功能性建筑结合利用,扩大利用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防工程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面貌和形象。现在,新建的人防工程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从土建到装修都注重质量。建成投入使用后,取得了显著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许多大中型人防工程成为城市的重点工程,如哈尔滨奋斗路地下商业街、沈阳北新客站地下城、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场、郑州火车站广场地下商场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人用“地下仙境”、“洞天福地”来赞誉人防工程,

这是对人防工程的最高奖赏

四、当代城市地下空间实例探讨

4.1 第一代地下商业空间实例分析

南京市夫子庙地下商业街位于夫子庙历史文化旅游商圈。地面的建筑较为低矮陈旧,平时商场游览人不多。这是一个由原人防工程改建而来的地下购物街区。是‘第一代’地下建筑。地下商场有11个出入口,位置分散,部分入口藏在路边的店铺中,识别性差。地下入口设计过于简陋,形象不突出,周围商业环境不协调。进入内部,抬头可以看到外露的风管、简陋的吊顶。早期由人防工程改造使用的地下空间规模小,地下空气质量不好,通风和排烟设置不良,人们在地下行走会感到很闷,这使人们对地下公共空间认识上产生不好的印象。使用上人防工程战时的封闭性与地下空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

4.2 第二代地下商业空间实例分析

马鞍山四季春地下商场是在城市中心繁华地带修建的平战结合人防工程,整个工程采取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地面上留出开敞的广场,供市民活动。地下空间的特点是是宽柱距,但层高小,平时用于商铺,战时可作为人员掩蔽部。朋友为我详细讲解了内部的风管、电缆、消防管、防火卷帘、喷淋、照明等设备。上到地面,可以看到在场地的东、南、西、北向设置了平时出入口和战时出入口。商城的主要出入口过小,没有供来往的顾客休闲的地方,缺少座椅。但相比第一代地下空间,商城内部的消防疏散指示清楚,消防分区明确。平时的使用功能与人防的要求契合较好,人在地下空间中购物的感受也较舒适。

4.3第三代地下商业空间实例分析

第三代地下空间的发展得益于城市交通的改造,而地铁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部分,它大大的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优化了城市环境。南京新街口的地铁商场圈以修建地铁和过街地道为主,兼有完备的商业设施,周边商业成熟,人流量大。它把南京的主要商场,如南京新百、莱迪等全部连结在一起,使得人们可以不出地面快捷地到达目的地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整个地铁商圈的开发规模扩大,开发速度加快,并开始从交通和商业建设转变为城市建设和改造的组成部分。它使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向外围转移,从而引导城市客流、人流、商业流的科学分布。

4.4 国外成功案例分析

在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深层大型城市综合体,主要包括大型地铁车站、大型地下商场、地下步行街等,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洛克菲洛中心、巴黎中心广场、新加坡 City Link Mall 地下街、日本大阪地下商城、俄罗斯马涅什购物中心等等。不过其中最打动我的是日本大阪难波商业综合体。

难波城原址是一座棒球馆,位于邻近难波火车站的一片新商业区,离机场一站之遥,后由美国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将城际列车、地铁等交通枢纽功能与办公、酒店、住宅完美结合,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从远处看去,它是一个斜坡公园,层层推进、绿树茵茵,是一座看起来如同空中花园一样的完美建筑,与周围线形建筑的冷酷风格形成强烈对比,为喧嚣的城市带来一片绿洲。人们可以欣赏成群的大树、岩石、悬崖、草坪、溪流、瀑布池塘及露台,人们徜徉在空中花园中尽享体验式购物乐趣。花园式购物环境和自然导入式的购物方式使得它成为日本开发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代表项目。

五、 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分析

5.1 还原地表自然环境,对城市大环境起到改良作用。

当前城市建设很大程度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前提,而且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这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将是不可逆的,其破坏程度也是在逐渐加大。

适合人居的地下建筑得以实施后,将很好的抑制城市在平面上的无限制扩张,将扩张转为立体化的。因此将会有跟多的机会保留地表空间用于自然环境的恢复,转而将建筑物转为地下,节约土地的同时恢复了绿地空间。建筑空间和绿化空间的“一退一进”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大环境。

同时,由于地下建筑具有跟好的保温优势,其在温控方面的耗电将得到有限抑制,节省的电力一方面转化问建筑自身的照明消耗,更大一部分是被节约下来,为城市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5.2 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打造节能型地下建筑

地下建筑是对建筑设备依赖比较大的建筑形式,其照明、空气系统、给排水、温度控制均需要大量电力的供给,因此也是耗能较大的建筑。虽然建筑自身在保温方面性能优于地上建筑,但其在其他方面消耗依然巨大。因此现代地下建筑应在新能源的利用方面提出适应自身的解决方案。

地下资源的开发、地下建筑埋深较大,有很好的地热资源优势,当代地热利用技术已日趋成熟,开始逐渐运用于现代小区内,为居民提供清洁能源供给。未来地下建筑因借鉴

这一新技术,广泛运用与建筑供能。

地下建筑的建设为地表空余出了大量的地面空间,这就为风能、光伏发电设备的安置提供了场所上的可能性,结合地区特征合理选择合理的清洁能源方案,可以解决地下建筑耗能的问题,同时对城市节能和环境改善提供推动。

5.3 引入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技术,建造坚固耐用的地下空间建筑,保障建筑自身安全的要求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

地下人防空间,其建设的基本目的是在战争状态下最大可能的保护人民财产安全和抵御外敌,因此其坚固可靠程度具有严格的要求。当前国际环境相对和平,那么人防地下空间及其他地下空间在战时所具备的使用价值暂时无法得以体现,那么地下空间作为国民安全保障设施的一部分,因积极运用在抵御自然灾害的工作中去,以最大化的发挥其价值。

我国目前常见的自然灾害多为台风、地震、暴雪、以及其他极端天气。地下建筑具备整体性好、功能性全和相对封闭独立等一系列优势。现代建筑手段为地下空间的建造提供了保障安全的可能性,相对与地面建筑,这类地下空间因为不直接暴露与地表不易被地面自然灾害所破坏。

地下空间的使用须以安全作为前提,毕竟地下建筑在遭到破坏后相对地面跟具有毁灭性,人员的疏散救援都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设计这类建筑时,因借鉴国内外地下建筑关于安全方面的经验,尽可能在坚固性上做到最好,从形态布局、结构形式、主体材料等多方面考虑,引入新技术新材料,以高标准、高强度打造可抵御自然灾害破坏的现代地下建筑空间。

在保障建筑坚固的同时,也应遇见到建筑在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财产安全。结合当前救援技术和手段,制定实际可行的疏散救援方案。对于地下空间内的人员,因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高效安全的将人员疏散到地面安全处;同时也因考虑到无法直接逃生的人群,地下建筑因为为他们提供临时避难所,保障在救援到达之前,这些人的生存安全。

因此现代地下建筑在设计、使用过程中,因多方位考虑到安全的不利因素,做到有备无患,这样才能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为城市提供抵御灾害的场所。

5.4 建造更大更多样的地下空间,满足居民对空间感和舒适度的要求,同时满足当代商业模式对建筑空间的要求。

面向未来地下空间的多样化要求,决定了该类空间需要被建造的更大更舒适。在空间尺度上,将来的地下空间将抛开高度的限制,打造更加宽大的室内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居生活的多样化要求,如商业、餐饮、影院等都需要较大的空间尺度。只有满足了空间尺度,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加强地下建筑的庭内绿化与外部空间的互动,使视觉上和心理上形成有机联系,从而保证人员的舒适感。

5.5 打造立体化的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不应局限与一、二层的规模,应有跟多层次上的变化。

地下建筑的形态应参考地上建筑的成功经验,如商业空间往往需要具备开阔的中庭、商业多为围绕中庭环绕直上,这样的商业空间往往具有更好的商业空间感、更长的商业动线,也具备更大的商业价值。因此地下空间在建设中因充分考虑到空间的多样化和立体化的空间,打造较大的空间、更长的流线和多样的空间可能性。

基于这样的理念,建造的地下空间应该是多层次多功能的建筑形式,该类空间应是城市商业圈的集中缩影,地下建筑在功能上和空间上都将最大程度借鉴地上建筑的形态,本着适应人居要求的来建造。

5.6 城市人防建设应与地下空间建设发展相结合。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人防工程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正在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向发展,逐步融入到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去。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合作与协调,对相近职责进行整合,目前,由于人防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比较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大多数以人防地下空间的开发为主。人防部门要抓住这一机遇,坚持与城市整体规划同步开发地下空间。从单一防空需要模式向综合开发的模式转变,完善功能配置,提高平战利用率。对现有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要科学统筹,也就是说,地下设施尤其是重要设施,不仅具有综合防灾功能,而且还是城市功能的载体, 为城市的行政(国防)、生产、生活、消费、服务提供适宜的场所。人防部门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管理新路子。

六、 结语

综上所述,从空间发展战略来看,城市立体的地下空间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基础,也是国内地下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在借鉴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一些地下空间发展典范。地下空间是一个发展前途宽广的领域,也是我们人防人发展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向,希望在日后的工作中,我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建设中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马鞍山城市地下空间的生态开发将会有很好的发展。

1.城市的实质1)坡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2)城市是一定区城的中心3)城市是人数明的摇篮和砚库4)城市是一种桂会的活动方式

2. 城市的特征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2) 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3) 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4) 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3. .城市的职能1)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2)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4)商品交易的场所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4. 城市的性质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5. 城市化和现代城市空间的形成城市化是指在一定时期中,在特定地域中,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逐渐增多,而同时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的一种现象,又称城市化运动。城市化同时是种经济发展过程,是劳动力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产业到现代产业之间的转换,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或全世界居住在大城市中的人口占城乡总人日比例日益增大;(2)城市数目日益增加3)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扩大

6. 城市化过程有两特征1)城市人口的增加(绝对数量,相对数量)2)城市数且的增加(绝对数量,城市密度)

7.城市化水平评价体系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指标1.)以城市人占地域总人口的比例(相对数量)2)当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基本实现现代化3)当城市化水平超过70%,高度城市化

8.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730-1850年为第一阶段,英国基本实现了城市化,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50%的国家2.1851-1950年是第二阶段,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城市人口总数从4000万增加 到4.49亿,城市化水平达到51.8%

3. 1950一1990年为第三阶段,全世界基本实现

了城市化.世界城市化水平由1950年的28.4%上升到1990年的50%

9.<<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将新中国的城市化大致分为6个阶段,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 )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2)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3)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4)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5)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

10.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历史短、.速度快.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可纳为三种模式:

1)控制型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如中国、南非和伊朗.(2)过度城市化.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3)城乡高迁移率和低城市化攀并存的城市化,如印度

11. 所谓城市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建成区空间。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规模的城市

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人工空间,作为一定地域范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城市空间包括开敞空间(如街道、广场、绿地等)和封闭空间(即建筑空间).地下空间是一种封闭的建筑空间.

12. 城市地面空间分布早期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核心以宗祠、宫室、广场、市场等为中心..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以社会活动中心为城市空间的核心..中世纪初期,西方城市都以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

13.跳跃式成组团扩展模式1)跳跃式组团扩展是一种不连续的城市扩展方式,适合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地区.2)选择的“拐点’出现在人口年均增长率3%,经济成长10%3)维持25年左右的持续增长的时候.4)新城市功能区容纳新城市职能,将单一增长核心转变为,多个增长核心。

14城市问题1)城市用地与人口的矛盾2)城市功能布局混乱运行效率低3)城市交通拥挤、运行能力不畅4)城市基础设施落后5)城市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15. 地下空间:在岩层或土层中天然形成或经工开发形成的空间称地下空间;

16.城市地下空间: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泛指城市地表以下的地层空间实体.

17.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城市中的地下空何资如以科学的规划、进行有序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以敷设各种城市管线、构筑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各种地下建筑物和构筑物.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己涉及城市功能的方方面面.

18.地下空间分类1)按照形成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地下空间和人工低下空间两类,按照

构筑形式可以分成岩土中地下建筑和软土中地下建筑,软土中地下建筑根据其与地面空间的关系又可以分为单建式和附建式地下建筑单建式:在地面以上不在有其他建筑附建式:依附于地面建筑室内地面以下部分的土层或半土层的空间,常称半地下或地下室2) 城市地下空间按照资源开发深度分类可以分成浅层空间、中层空间和深层空间三类.一浅层空间:0~一30m深度,商业、文娱、业务空间等.一中层空间:一3Om~一100m深度,地下交通、公用设施.一深层空间:一100m以下,快速地下交通、危险品库、冷库和油库等贮存仓库3)地下空间按功能用途分类. 1.商业空间:商场、商业街2文娱空间:影剧院、音乐厅、展览馆、图书馆、运动

场3.交通空间:地铁、城市快车道、停车场4.防灾空间:防空洞、排洪沟5.物流空间:城市公用市政设施6仓贮空间7居住空间8业务空间9生产空间

19. 地下空间资源特点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无限性和制约性.二、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层次性和不可逆性.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四、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不同于地面空间的环境特点

20.国外地下空间发展趋势1.分层化与深层化2.市政公用隧道(共同沟)在二十一世纪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3. 三S技术在地下空同开发中的作用将得到加强

21.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模式1)结合地铁与地面广场、汽车站等修建地下综合体,

形成多功能综合性换乘枢纽2)地下过街通道商场型3)站前广场的独立地下商场和车库商场型4)市中心闹市区的地下商业街型5)历史古迹、风景名胜保护区设立地下广场6)高层建筑的附建式地下室7)人防工事、地下建筑的改造

22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

1)地下资源造价高、环境使用受到影响2)规划受地质条件影响大3)考虑地下工程的防护功能4)对环境生态等影响小5)生活条件差,利用受限制

23地上地下空间协调发展的范围1.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的协调2.地下空间与交通的协调3.地下空间与自然的协调

24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的协调1)功能组织的协调2)地下空间与历史文化空间协调3)新区地下空间开发与历史建筑协调

25地下空间与交通的协调1)地下空间与地面步行空间的协调2)地铁与地上空间的协调3.)地下停车场与地上空间的协调

36地上、下空间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1)系统性2)整体作用性2.开放性原则3.整合性原则

37进行地下空间规划需要哪些基础资料1城市勘查资料2.测量资料3.气象资料4.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5.城市人防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6.城市交通资料7.城市土地利用资料8.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资料9.城市环境资料

38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形态1点状2辐射状3 脊状4网络状5立体型

39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特点1.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受到原有城市规划的限制2次浅层(10~30米的空间)以内的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常结合地面道路进行. 3次浅层以内的地下公共空间建筑常结合城市的广场、绿地、公园、庭院进行规划. 4.由于造价的影响,使投资者望

而却步,加之地下空间是全封闭状态,在日光、自然通风环境、绿化及环境艺术方面不如地面状况,因面封闭的地下空间不宜长期居住. 6.地下空间规划受地质条件影响很大7.地下空间工程范围较广泛、类型多、技术条件复杂,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8.地面城市建设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创造了现代化奇迹,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便利. 9.地下空间规划反映不出城市的景观艺术

40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城市化为总目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为总且的;(2)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依据(5)应注重城市的人文资源和历史文化,重视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提升地下空间的品卫6)对己有地下空间,应分别情况采取保留、改造整合等措施,使之融合新的规划之中:

41生理效应1.空气污染的影响2空气离子化对人体的影响3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42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原则1.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2.开发空间功能与地下空间特性适应原则.3上下空间功能对应原则.4.开发计划之间相协调原则.5.建立城市生命线系统,增强城市承载能力.6.空间结构满足平战结合的原则

43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标志.1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动力;2结构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体3形态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的特征

44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方法1上下空间功能环境对应模式2城市中心地下综合体模式3地下商业街单一功能模式4广场立体化模式体贴枢纽站模式5地下交通工程模式6依附地下交通模式

45线路的平面设计1)最小曲线半径(2)夹直线最小长度(3)最小圆曲线长度(4)缓和曲线线型(5)长度

46影响车站分布因素1客流吸引力2乘客出行时间3工程与运营成本4城市规模和线路长度5城市道路网状况、公交线网及车站位置

47地下工程有许多分类方法 1按使用性质1)地下交通工程2)地下市政管道工程3)地下工业建筑4)地下民用建筑5)地下军用工程6)地下仓储工程7)地下文娱文化设施8)地下体育设施按衬砌材料与结构形式1)模筑式衬砌2)离壁式衬砌3)装配式衬砌4)锚喷支护衬砌按施工方法明挖法(放坡、支护、降水)盖挖法、逆作法:沉箱、沉井、沉管法;顶管法(大口径与微型顶管):盾构法(SM,TBM)岩石握进机(TBM,)新奥法、钻爆法

48地下建筑结构的定义(l)基本定义地下建筑是修建在地层介质中的建筑物分为两大类:1岩石(硬土)地下建筑2 土层(软土)地下建筑

49地下建筑结构的作用永久性支护结构——即衬砌结构衬砌结构作用:1承重:即承受岩土体压力、结构自重以及其它荷载的作用 2、围护,即防止岩土体风化、坍塌、防水、防潮等.

50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结构的区别(l)地下结钩与周围岩土体的共同作用岩土体不仅是荷载,也是结构、约束变形(2)地下建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比地面结构复杂.(3)计算理论、设计和施工方法

51地下结构形式——断面形式(矩形,梯形、直墙拱形、马蹄形、仰拱形、圆形)

52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1刚性结构阶段2.弹性结构阶段3.连续介质阶段

53选购灯具六原则1方便原则2节能原则3安全原则4功能原则5协调原则6简约原则

54出入口的形式、1水平出入口、2倾斜出入口、3垂直出入口

55洞室1贯通式2梯式3环式4棋盘式5厅式

56地质灾害类型.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

57地下工程灾害类型建设期间的灾害(塌方、突水、突泥、岩溶、软岩、岩爆、瓦斯、地温等)运营期间的灾害(塌方、渗水、火灾、洪水、地震等)

58灾害共同的特点是空间分布有限性.潜在性、突发性.发生灾害的时间、空间及强度随机性

59灾害防御方面归结为:躲、让、抗、减;进-步发展为疏,补、控、用;

61衬砌裂损的常见病害衬砌变形、开裂、渗漏水、端墙、侧墙、翼墙位移、开裂、路面拱起、沉陷、错台、开裂

62对不良地质地段衬砌,应贯彻“宁强勿弱,宁曲勿直,加强衬砌过渡段,宁长勿短“的原则

63地下工程修筑引起的环境问题1水资源浪费和局部水资源枯竭:2加速围岩风化和侵蚀地下水形成:3围岩中重金属或有害元素活化迁移4弃渣污染、放射性污染与地表水质下降;5隧道围岩释放有害气体

64盾构法中常见的施工事故类型有以下几种:结饼压力舱在隔板传递的推力作用下发生固结,结成硬块的现象闭塞闭塞是由于土体成拱使得不能正常出土进入土体压实充满压力舱,而缺乏流塑性的土体又使搅拌翼的阻力上升,加大刀盘扭矩进而引起施工困难。喷涌盾构掘进打开螺旋输送器阀门出土时,以水为 主,水和砂混合从出土口喷涌而出,散落在隧 道内,皮带运输无法带走土体. 开挖面失稳由于千斤顶、隔板传递到压力舱的压力不能均匀

作用于开挖面而使开挖面失稳的现象地表发生沉降隧道施工中不论采用何种施工方法都会产程度的地面沉降,盾构法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松软饱和或水不稳定的淤泥质黏土层的浅覆土隧道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渗漏水不论何种隧道施工,都要对渗漏水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加以控制和治理,否则会隧道施工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渗漏水量应符合结构防水标准。-塌陷

65工程对策结饼1、掘进时注泡沫剂,改善土体的和易性,预防粘土结块2、盾构刀盘在设计上应考虑对泥岩的切削功能, 使刀盘尽少出现粘结堵塞3、也可以在刀盘背面和土舱胸板上增设空心搅 动棒,增加撞拌强度和范围,并且空心棒内还可以预留注水孔,以便清洗刀盘和土舱.4、空转刀盘,使泥饼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胶落闭塞从入孔进入到密闭枪内除去障碍物:加固好开挖面前的地基土。将盾构机停留在加固体范围中,从盾构机侧面除去障碍物(存在埋设物和作业带的制约):在开挖面前筑工作井,牵行盾构机入内,从地面一侧除去障碍物(要增加费用和工用) 开挖面失稳施工单位控制好压力舱的应有压力,防止开挖面失稳;为了保证开挖面的稳定,重要的是要使开挖下来的土砂具有塑性流动性,并使土

砂确实充满压力舱内,同时还应是开挖下来的土砂具有止水性.同时为了一边保持开挖面的稳定一边顺利进行推进,则需要适量的进行排土,维持排土量和开挖量的平衡地表发生沉降在发生沉降的地点,在沉陷范围派专人值班,负责人员,交通、建筑物的安全盾构关闭进土阀门,建立土压,所设的土压比所处位置的土压力高盾构停止掘进,用盾构上的注桨设备和0.2kg/cm2孔向地层注浆加固盾构停止掘进用盾构上的超前注浆设备和注浆孔向地层注浆加固.不停地向管片背后注浆,并调整浆液配合比,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快速凝结;在沉陷范围内采用钻机进行地表注浆加固方法,增加地基的强度:增加沉降观测,及时反馈信息

坍塌事故

首先拦截塌陷四周的地下水,防止地下水进一步渗入隧道内,降低隧道内的涌水量。及时对坍孔进行回填.尤其是漏水口处,回填密实,形成相对隔水层.

控制好推进速度和出土速度,维持开挖面土压平衡,减少地表沉降量。加大注浆量,加强监控测量特别是出土量土仓压力。

66地铁线路的规划内容

(1)线路的平面位置(走向)2)线路纵断面设计及埋置深度(3)车站位置、数量、距离、形式(4)线路的形式及各期所要完成的线段

67 线路的平面设计主要技术(1)最小曲线半径(2)夹直线最小长度(3)最小圆曲线长度(4)缓和曲线线型(5)长度

68 .影响车站分布因素(1)客流吸引力(2)乘客出行时间(3)工程与运营成本 (4)城市规模和线路长度(5)城市道路网状况、公交线网及车站位置

69 地铁车站分类(1)与地面位置分类地铁车站、地面车站、高架车站 (2)地理位置分类 终点站、区间站.中间站(换乘站、越行站、接轨站)(3)按照营运性质分类枢纽站、联运站、终点站

70.车站的构成(依据空间性质)(1)站台 (2)车站大厅和广场(3)售票厅(4)专用空间(5)出入口通道

71.地下车站出入口布局(1)布置在路口(跨路口、偏路口、两个路口之间、多交叉路口,(2)布置在街道旁(建筑外、建筑内、建筑下)

72地铁站台的形式 岛式站台、侧式站台、混合式站台.

73.车站出入口的立面形式(1)单建式出入口;(2) 附建式出入口(3)开敞式出入口(4)立交式出入口

74 地下工程有许多分类方法(1)按其使用性质分类; 1)地下交通工程:地下铁道、公路(隧道)、过街人行道、海 (河、湖)底隧道…2)地下市政管道工程:输水隧道、地卜给(排)水管道、通讯、电缆 供热、供气道、共同沟。3)地下工业建筑: 地下核电站、水电站厂房、地下车间、地下厂房……地下垃圾焚烧厂4)地下民用建筑:地下商业街、地下商场、地下商业(购物中

心)、地下医院、地下旅馆、地下学校……

(2)按存在环境和建造方式分类

(3)按开发深度分类

(4)按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分类

(5)按照施工方法分类按其重要程度、防护等级、抗震等级等分类

75客流量预侧四阶段五步骤 四阶段

生成预侧、分布预测、方式划分预测、分配预测

预测5个基本步骤

1.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 资料及交通供给资料等 2.出行生成预侧 .3.出.行分布预测. 4.出行方式预测 5.客流分配预侧.

76客流需求预侧(客流类型)

(1)全线客流 2车站客流(3分段客流4换乘客流5.出入口分向客流

77.地铁限界

根据地铁车辆轮廓尺寸和性能、线路特性、设备安装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的空间尺寸包括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接触轨和接触网限界

78. .地铁线路

运营正线、辅助线(折返线、渡线、联络线、车场出入线等)、 车场线

79 城市地铁的建筑物组成

车站、区间、车辆段

80..地铁车站的组成

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仅限地下站)

81.地铁车站网的基本关系

分离式 联合式

82地铁线网形态结构

网格式、无环放射式、有环放射式

83地铁的组成

地下线路、地面线路和高架线路; 按其在运营作用分为1.正线2.辅助线3.车场线

84地铁线路规划的内容线路规划内容包括线路走向、车站分布、线路敷设方式、分期建设工程量等。(1)线路的平面位置(走向)(2)线路纵断面设计及埋置深度(3)车站位置、数量、

距离、形式(4)线路的形式及各期所要完成的线段

85地铁车站规划原则1.站距在一定范围内吸引足够的客流量.又保持合理的站距以提高旅行速度:2.考虑各地铁线路之间的换乘和与地面上公交车站换乘的方便:

86车站的构成1.站台2.车站大厅和广场3.售票厅4.专用空间5.出入口通道

87影站车站分布因素1客流吸引力2乘客出行时间3工程与运营成本4城市规模和线路长度5城市道路网状况/公交线网及车站位置

88车站总体布局1车站总体布局应和隧道方向一致,方便乘客迅速上下车和进出车站。2地铁一般沿地面道路走向布置,站位有布置在路口和街道旁两种情况。

89站位与道路路口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条件1.跨路口 车站布置在地面十字交叉路口2.偏路口 车站布置在交叉路口一端的街道下方3两个路口之间 车站布置在两个主要街道之间, 出入口离路口距离小于400m

90下沉式广场三部曲1把人引进来2使人留下来3把人导进去

91地铁车站规划步骤1城市现状调查2城市土地使用及开发现状3机动车发展预测4原城市的停车场和车库规划5编制预建停车场的规划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