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语文课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023-04-24 来源:六九路网


浅谈语文课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根据成功教师的经验,要想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使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就要注意语文课上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备课要备“读”,上课认真指导,并做好范读,并且给要交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机会。

关键词语文备读 自主朗读

孩子声音甜美,吐字清晰,无疑就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可是在早读课上学生们有气无力地读着,就是在老师的监督下也是读得那么极不情愿;语文课上有的学生读得结结巴巴,有的读得添字漏字,有的读得像哼着小曲,还有那齐读时变味的唱读腔调,让做为语文老师的我很着急。为什么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声音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毫无感情可言呢?即使教师再认真的备课,课堂上也相当注意“以读为本”,可结果还是一样。

就此,我也翻看了很多成功教师的教学心得,他们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主要是因为在朗读上下了大功夫。

一、 教师备课中要备“读”

我们在备课时,更多的是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却很少在“读”上下功夫。没有人会问自己:课文读了几遍?读得怎样?读出自己的东西没有?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反映在课堂上,多是盲目地让学生泛泛地读;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束手无策,不知该怎样引导;自己范读不到位,甚至不敢范读。

备课前教师自己必须先能熟读成诵。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要想备好课、上好课,唯先于学生读书,先于学生感悟,先于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的法儿就浮于脑中,在教学中就能驾轻就熟。”特级教师窦桂梅有一次备课,把课文反复的读,熟练到她读课文的上一句,她还没上学的孩子能说出下一句,可见她在读上是花了时间的。

教学一篇课文,学生由读不熟到读熟,由读得没感情到读得声情并茂、有滋有味,需要有一个过程。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明确读的要求,精心设计读的层次,既要让学生有读的量,又要保证读的质:初读要把课文读通,细读要把课文读懂,精读要把课文读深,感情朗读要把课文读美。

在备“读”的时候,还要考虑读的形式,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

读书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读的形式很多,有默读、朗读、轻声读、有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还有导读、引读、创设情境读等。对此,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年段教学特点及学生的朗读水平,采取不同的形式去读,最大限度地发挥读的作用。

二、上课认真指导 做好范读

儿童心理学表明:一定的情绪是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小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会产生某种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悦、满足等,会让学生增加信心,激发继续朗读的欲望;反之,学生如经常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就会有畏惧心理而害怕读课文。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应通过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诱导、评价,使学生在明确朗读要求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提高朗读的信心和能力。

对于读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耐心指导,做好示范。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范读课文时全场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掌声经久不息。由于他课前认真读透了课文,所以范读时感情发挥到了极致。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在指导学生朗读杂草的话,理解“收拾”一词时,是这样做的:

师:词语一定要联系课文来理解。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学生笑)

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学生读“有气无力”)

学生读得这么到位,正是由于于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对前面的“收拾”一词的理解才逐步到位,也正是这样的指导,才让学生领悟到朗读的魅力,从而爱上朗读。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朗读是一种创造,一种快乐,一种享受!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生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如

果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就会从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课本中还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

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应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机会

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在初读课文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初知大意,学生读不熟就不能开讲。当前的阅读教学,初读环节往往被忽略,许多教师往往表现很浮躁,仅仅让学生粗粗读一两遍,就进入讲解阶段,直奔“考点”而去,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有害的。

而在讲读阶段,更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我们的课堂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默读来解答时,或者通过朗读来进一步理解时,或者通过反复读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时,往往学生还没读什么,可老师已经急了,他怕课由于学生的读而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完不成任务,所以草率叫停,让学生作答,由于学生没有充分地读,当然回答不出让人满意的答案。通过不停地引导,学生才被生拉硬拽到老师的思路上。于是教师不停地讲,反复地讲,硬性地把知识强压于学生的大脑,教师自己也累,学生学得也烦。岂不知如果让学生充分地读,学生理解得透彻,不用讲太多,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很快乐。

特别在早读课上,教师更不能“霸占”学生的读书时间。“书声琅琅”这个词就是描述早读课的情景的,早上学生精力充沛,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该让学生尽情地阅读、背诵。可有的老师传统的教育观念还没转变,总喜欢喋喋不休的讲,用早读的时间上课,用早读的时间讲家庭作业,用早读的时间讲班级问题,用早读的时间做昨天没做完的事情……而耽误了学生朗读时间。我们都明白,只有学生多读,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朗读,才能发挥读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课才能上得那么有声有色,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和作者同悲同喜,真正理解课文,进而形成语文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