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一、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位矢、位移和路程
位矢是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其大小为r=|r|。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表示在时间间隔Δt内,质点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矢量Δr=r₂-r₁。
路程是Δt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用标量Δs表示。 2.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平均速度为Δs/Δt,瞬时速度为v=lim(Δr/Δt),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3.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平均加速度为Δv/Δt,瞬时加速度为a=lim(Δv/Δt),加速度方向指向曲线凹向。
二、抛体运动
抛体运动的运动方程矢量式为r=vt+1/2gt²,水平分量式为x=vcosαt,竖直分量式为y=vsinαt-1/2gt²。
三、圆周运动 1.线量
线位移s、线速度v=ds/dt,切向加速度at=dv/dt,法向加速度an=v²/R。
2.角量
角位移θ(单位rad)、角速度ω=dθ/dt(单位rad/s),角加速度α=dω/dt(单位rad/s²)。
线量与角量关系:s=Rθ,v=Rω,at=Rα,an=Rω²。 匀变速率圆周运动:
匀变速率圆周运动可以用线量关系和角量关系来描述。线量关系是s=vt+at^2,角量关系是θ=ωt+½αt^2.其中,v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速度,a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ω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α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角加速度,s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所走的弧长,θ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所转过的角度。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物体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F。即F=ma,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
速度。需要注意的是,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质点,且为合力。在解题时,常用牛顿定律分量式,如F_x=ma_x和F_y=ma_y。
运用牛顿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四个步骤。首先需要弄清条件,明确问题,即弄清已知条件和明确所求的问题及研究对象。其次需要隔离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研究物体的单独画一简图。然后需要建立坐标,列运动方程,一般列分量式。最后进行文字运算,代入数据,得出解答。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系统内,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系统内,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两个定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时间t内,力F对质点的冲量I等于质点动量的变化量ΔP。质点的动量P等于质量m和速度v的乘积,即P=mv。动量定理的分量式可以表示为Ix=∫Fxdx=m(vx2-vx1),Iy=∫Fydy=m(vy2-vy1),Iz=∫Fzdz=m(vz2-vz1)。对于质点系,动量定理可以表示为∑Fdt=∑miv_i-∑m_iv_i,即在时间dt内,合
外力F对系统的总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系统内各质点动量变化量之和。
动量守恒定理指出,当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将保持不变。动量守恒定律分量式可以表示为,若Fx=0,则∑mv_ix=C1,若Fy=0,则∑mv_iy=C2,若Fz=0,则∑mv_iz=C3.其中C1、C2、C3均为恒量。
功是力在运动方向上的作用,功率则是功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工作量。当质点从点a运动到点b时,力F所做的功可以表示为W=FcosθΔr,其中θ为F和Δr的夹角。XXX的功可以表示为W=FΔr。保守力对物体作的功为零,而势能增量的负值等于保守力的功。
机械能守恒指的是,当只有保守力对系统作用时,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定理可以表示为W=ΔK,其中K为动能,W为外力所做的功。功能原理指的是,机械能守恒只在没有非保守力和摩擦力的情况下才成立。
质点系动能定理是指作用于系统的所有外力作功和所有内力作功之和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其功能原理是,系统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增量等于外力功和非保守内力功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则指只有在保守内力作功的情况下,质点系的机械能才能保持不变。
功的定义是力与位移的标积,对于质点的有限运动,力作的功可以用积分来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功的计算与参考系和路径有关。只有保守力的功才只与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形状无关。
动能定理指出,合外力对质点作的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增量;而质点系动能定理则是系统外力和内力的功之和等于系统总动能的增量。需要注意的是,动能定理中的功只能在惯性系中计算。
势能是指力场中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万有引力势能分别对应于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当外力和非保守内力的功之和为零时,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需要掌握功的定义及变力作功的计算方法,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万有引力势能。同时,还需要掌握动能定理及功能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力学问题。
本文介绍了大学物理中的三个知识点,分别是机械能守恒、刚体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基础。其中,机械能守恒的难点在于计算变力的功、理解一对内力的功,以及正确应用守恒定律分析、求解综和问题。刚体力学的重点在于掌握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以及正确运用刚体定轴转动定理求解问题。狭义相对论基础则介绍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洛仑兹坐标变换、长度收缩、时间膨胀和相对论速度变换等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存在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删除和修改。
6.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和能量
在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质量可以分为静质量和相对质量两种类型。静质量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质量,而相对质量则是指物体在运动状态下
的质量,它随着物体的速度增加而增加。相对论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m = m0 / sqrt(1 - v^2/c^2)
其中,m0表示物体的静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c表示光速。
除了质量,相对论中还有动量和能量的概念。动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p = mv / sqrt(1 - v^2/c^2)
而能量则可以分为静能和动能两种类型。静能即为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能量,而动能则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能量。动能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K = mc^2 - m0c^2
其中,m表示物体的相对质量,m0表示物体的静质量,c表示光速。
总能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E = mc^2
这个公式被称为质能方程,它表明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等价关系。
重点:
1.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
2.正确理解和应用洛仑兹坐标变换公式。
3.理解长度收缩、时间膨胀以及同时性的相对性等概念,并能用以分析问题。
4.理解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动量和能量的关系,并能用以分析、计算有关的问题。
5.了解相对论速度变换。 难点:
1.理解长度收缩、时间膨胀以及同时性的相对性等概念,并能用以分析问题。
2.理解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动量和能量的关系,并能用以分析、计算有关的问题。
第7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知识点:
1.电场强度和高斯定理
电场强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E = F / q
其中,F表示电场力,q表示电荷。
高斯定理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E · dS = q / ε
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dS表示面元,q表示电荷,示真空介电常数。
2.电势和电势能
电势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V = -∫E · dl
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dl表示路径元。
ε表电势能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W = qV
其中,W表示电势能,q表示电荷,V表示电势。
3.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有两个:一是导体内部电场强度为零,二是导体表面上的电荷分布使得表面电场强度垂直于导体表面。
重点:
1.理解电场强度和高斯定理的概念,并能用以分析问题。
2.理解电势和电势能的概念,并能用以分析问题。
3.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难点:
1.理解高斯定理的应用,能够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
2.理解导体内部电场强度为零的原理。
第8章静电场中的导体
知识点:
1.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有两个:一是导体内部电场强度为零,二是导体表面上的电荷分布使得表面电场强度垂直于导体表面。
2.静电平衡导体上的电荷分布
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其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并且电荷只会分布在导体表面上。
重点:
1.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2.理解静电平衡导体上的电荷分布的特点。 难点: 无
第6章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和能量
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能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质量可分为静质量和相对质量两种类型。静质量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质量,而相对质量则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对论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 m = m0 / sqrt(1 - v^2/c^2) 表示,其中,m0表示物体的静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c表示光速。
除了质量,相对论中还有动量和能量的概念。动量可用公式 p = mv / sqrt(1 - v^2/c^2) 表示,而能量可分为静能和动能两种类型。静能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能量,而动能则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能量。动能可用公式 K = mc^2 - m0c^2 表示,其中,m表示物体的相对质量,m0表示物体的静质量,c表示光速。
总能量可用公式 E = mc^2 表示,这个公式被称为质能方程,表明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等价关系。
重点:
1.理解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
2.正确理解和应用洛仑兹坐标变换公式。
3.理解长度收缩、时间膨胀以及同时性的相对性等概念,并能用以分析问题。
4.理解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动量和能量的关系,并能用以分析、计算有关的问题。
5.了解相对论速度变换。 难点:
1.理解长度收缩、时间膨胀以及同时性的相对性等概念,并能用以分析问题。
2.理解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动量和能量的关系,并能用以分析、计算有关的问题。
第7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知识点:
1.电场强度和高斯定理
电场强度可用公式 E = F / q 表示,其中,F表示电场力,q表示电荷。
高斯定理可用公式 E · dS = q / ε 表示,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dS表示面元,q表示电荷,ε表示真空介电常数。
2.电势和电势能
电势可用公式 V = -∫E · dl 表示,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dl表示路径元。
电势能可用公式 W = qV 表示,其中,W表示电势能,q表示电荷,V表示电势。
3.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有两个:一是导体内部电场强度为零,二是导体表面上的电荷分布使得表面电场强度垂直于导体表面。
重点:
1.掌握电场强度和高斯定理的概念,并能用以分析问题。
2.理解电势和电势能的概念,并能用以分析问题。
3.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难点:
1.理解高斯定理的应用,能够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
2.理解导体内部电场强度为零的原理。
第8章静电场中的导体
知识点:
1.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有两个:一是导体内部电场强度为零,二是导体表面上的电荷分布使得表面电场强度垂直于导体表面。
2.静电平衡导体上的电荷分布
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其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并且电荷只会分布在导体表面上。
重点:
1.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2.理解静电平衡导体上的电荷分布的特点。 难点: 无
导体内部的电荷分布为零,只能在导体表面上分布电荷。根据高斯定理,电介质中的电场可以用电位移矢量表示。对于平行板电,电容量可以用板间距、板面积和介电常数表示。对
于电的并联和串联,可以分别用各电的电量和电压计算总电容量。电的能量可以用电场能量密度和电容量表示。电动势是标量,其流向由低电势指向高电势。在稳恒磁场中,可以用毕奥-萨伐定律计算电流元产生的磁场强度,而在若干个电流产生的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等于每个电流单独存在时在该点所产生的磁感强度的矢量和。对于几种典型电流的磁场分布,可以用不同的公式计算,例如有限长细直线电流、无限长细直线电流、通电流的圆环和通电流的无限长均匀密绕螺线管内。在安培环路定律中,可以用磁场强度和电流计算磁通量,而磁力可以用洛仑兹力和安培力计算。对于载流线圈的磁矩,可以用线圈匝数、电流和面积计算磁矩的大小,而受到的磁力矩可以用磁矩和磁场强度计算。
霍尔效应是指在磁场中,当电流通过一块导体时,垂直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的霍尔电压会产生。这个现象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VH = IB/neb,其中,VH是霍尔电压,I是电流强度,B是磁感应强度,n是电荷密度,e是元电荷,b是导体的厚度。霍尔效应是电磁感应的一种,它可以通过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解释。楞次定律告诉我们,感应电流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改变。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则告诉我们,感应电动势是由磁通量的变化引起
的,它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ε = -dΦ/dt,其中,ε是感应电动势,Φ是磁通量,t是时间。
除了霍尔效应,还有一些其他的电磁感应现象,比如动生电动势和感应电场。动生电动势是指当导体在稳恒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它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εab = ∫(v×B)·dl,其中,v是导体的速度,B是磁感应强度,dl是位移。感应电场则是由于磁场随时间变化而引起的电场,它产生的电动势为感生电动势。感应电场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εi = -∫(dΦE/dt)·dl,其中,ΦE是感应电场的磁通量。
自感和互感是电磁感应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概念。自感系数L表示电流变化时导体自身所产生的电动势和磁场的关系,它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L = Φ/I,其中,Φ是磁通量,I是电流强度。互感系数M则表示两个电路之间的电磁耦合程度,它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M = Φ21/I1 = Φ12/I2,其中,Φ21和Φ12分别表示两个电路之间的磁通量。
除了以上的电磁感应现象,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知识点,比如位移电流和麦克斯韦方程组。位移电流是指变化着的电场
所激发的磁场,它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I = dΦD/dt,其中,ΦD是电位移通量。麦克斯韦方程组则是描述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它包括四个方程式,分别是高斯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位移电流方程。这些知识点是大学物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