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向荣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21年第06期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长期发展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是维持良好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心理的重要支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启蒙幼儿的心智,发展和确立幼儿的价值观念,提升幼儿的生命体验。幼儿园应善于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为幼儿营造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情境;应善于融合民间传统游戏表现形式,增进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具身感知;应珍视经典文化的教育意蕴,提升幼儿的文化经验和感知深度,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性、价值性、思想性与幼儿发展目标和需要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文化启蒙
传统文化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行为和反映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顺应与改造,同时也在思想与价值层面规定着人类在改造社会及认识自我过程中的意识倾向与情感态度,是人类从生物个体走向社会人的重要标志。在教育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滋养,它以发展个体的方式来传承和创造文化,并以文化的发展来构筑和夯实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社会根基。在学前阶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价值在于启发幼儿的心智和道德,增进幼儿的文化与理智,发展幼儿的行为与态度。[1][2]随着科技的现代化和社会交往的全球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不断减弱,其生存空间不断被外来文化挤压,以至于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信念、知识的发展愈发不足,这不仅制约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历史性和文化性,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也面临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发展风险,[3]它会导致个体心灵的失序和不良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戾气。[4]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形成和传承下来的精神、制度与信念,从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就是要从小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他们能够携带着关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信念开启毕生的文化成长之旅。以传统文化来关照幼儿园课程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加工和整理后编制为课程,可以强化对幼儿文化与心智启蒙的目的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与教育功用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社会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科技、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以及制度等的复合体。文化一般涵盖思想、制度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其对人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体现在对人们可观察的外在物品的影响,如不同地域或民族的服饰、习俗、语言等;二是体现在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不同文化体系下的群体有不同的价值观;三是体现在文化对人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是无意识的,但却是文化影响的最深层次,它决定着人们的知觉、思想、过程、情感以及行为方式。[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质上是民族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赖以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
能够反映中国文化健康的精神方向,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民族文化认同功能,其核心内涵主要表现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和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在面临社会急剧变迁和文化深度交融的历史境遇下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和自信的重要动力,是维持良好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心理的重要支撑,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以文化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性,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存在,其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化与滋养。经由文化的启蒙,个体就可以逐步发展文化理性和文化认同,并为自身在思想、知识、观念、道德等方面的发展奠定文化基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情感体认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意识活动,它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创造了一种具有历史意蕴的文化情境。学前期是培养個体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启蒙期和关键期,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前儿童进行文化启蒙是实现其人之为人的开端,能帮助幼儿在知、情、义、信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启蒙,[7]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形成自我意识、发展个性和体验生命。[8]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具有综合性、弥散性和浸润性,这种特性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可以启蒙幼儿的心智,开启他们对世界的社会性与文化性认识。经由文化的启蒙,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就不再停留和局限于生理的驱动,而是能够更为广泛和深刻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与历史性,能够从自身拓展到自然、社会以及更为抽象的思维和观念。二是可以发展和确立幼儿的价值观念。文化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与价值观,诸如善恶、美丑、道德、规则等,都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文化对幼儿的滋养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各种不同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它是幼儿价值观念的重要来源。三是可以提升幼儿的生命体验。人的需要有不同层次,当其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其精神需要便开始产生,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精神性则可以不断充实和拓展幼儿的意义世界,使其能更为深刻地体验生命的多样性和深刻性。四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文化理性和文化信念。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本土的,从生命之初播下的文化种子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文化能力,可以使幼儿以更理性的思维和态度去面对自身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来对学前儿童进行文化启蒙,不仅是在传承和传播文化本身,更是在全面发展文化实践主体,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滋养个体发展的同时促进民族与社会的发展。
二、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建构维度
幼儿园课程具有关系性和历史性的特征,而传统文化则为这一特征提供了基本的实践场域和内容,因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实质上就是文化的选择和重构,缺乏文化自觉的幼儿园课程也必然是苍白和缺乏实际效应的。[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组织性和思想性,能够深刻地影响着人的文化知识体系、思维结构、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它在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则体现了经验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结合,让幼儿能够从小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感性认知并生发出一定的文化情感和文化信念。[10]基于优秀传统文化来建构幼儿园课程,就是要在秉承传统文化精神要义的基础上以拓展幼儿的文化经验、文化意识、文化思维和文化信
念为切入点,将那些具象的优秀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使其能顺应幼儿的学习需要并引导幼儿的发展方向。
(一)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为幼儿营造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情境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集中体现,[11]而传统节日则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知,它们以仪式化的方式来表现和传承文化。[12]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其缘由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国家、民族以及人类自身的情感与期望,它们以嵌入人类生活的方式来发挥文化的功能与价值,为人们构建和创设了一个文化的生活场,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起关于文化的观念和意识。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课程有两个基本手段,一是利用传统节日来创设课程与文化实践氛围,二是利用传统节日的具体内容来开展文化教育。幼儿的思维和情感都是感性的,他们对于声色光电有着本能的兴趣,传统文化首先吸引他们的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关于文化的知识或者文化的本质内涵。因此,要促进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参与,就必须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他们产生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在营造文化氛围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依据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文化结构与文化表征形式去解构传统节日,以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为了组织和开展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教师既可以应时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也可借助绘本或者其他适当的教育载体来开展,让幼儿在对传统节日的具身认知中发展起初步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概念。 (二)融合民间传统游戏表现形式,增进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具身感知
民间传统游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游戏则是幼儿进行学习的基本手段,是儿童存在的基本方式,胡伊青加甚至认为游戏是人类生活一个最为根本的范畴。[13]民间传统游戏具有不同的种类与功能,它是一段时期内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生活样态与民俗的基本体现,具有文化认知、社会团结、精神塑造和文化传播的功能。[14]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师首先应该从教育目标和游戏的适切性出发去挖掘和整理民间传统游戏,既要做到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又要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的游戏中得到传承和创新;其次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要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学习特点去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教师不能将自身对游戏的理解强加给幼儿;再次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机会,要通过不同的游戏让幼儿更为全面、深刻地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
(三)珍视经典文化的教育意蕴,提升幼儿的文化经验范畴和感知深度
经典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时间历练和实践检验而传承下来的精要文化,它是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素养的基本途径。学生接触的经典文化越多,其所积累的传统文化知识就越丰富,越能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表现出社会普遍要求的行为。[15]幼儿园开展经典文化教育不是单纯地对文本进行背诵和记忆,而是要将经典文化视为一个经验体系有机地融入和渗透到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去。幼儿园在将经典文化融入课程的过程中,一是应该对经典文化进行筛选和重新组织,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二是应该创设相应的经典文化教育氛
围,让幼儿能够融入其中;三是在开展时间上应该合理分配,除了专门的经典文化教育之外,还可以在晨读、活动前播报等时间进行;四是在开展方式上要科学设置,经典文化教育不止有教师的教授,还要将其适时地渗透到语言活动以及相应的区角活动中去,为幼儿构建一个立体的经典文化学习体系;五是要珍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通过小主播大赛、师生诵读、家长诵读等方式来增进幼儿对经典文化学习活动的参与。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是开启幼儿文化心智和培养幼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必须正视幼儿文化学习的启蒙性、经验性和整体性,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性、价值性、思想性与幼儿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需要有机结合,不能局限于文化的表层功能。首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在目标上要具有适宜性和可行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对文本的单纯背诵与记忆,不是单向的道德说教和理论传输,而是在深刻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文化要素来对幼儿进行文化启蒙,通过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和文化理论转化成幼儿的文化体验来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思维和陶冶幼儿的情操。其次,必须强化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构建与实施中的支持作用。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喜爱和掌握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要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幼儿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要能够将其精神要义以适宜的方式传递给幼儿。再次,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必须保持开放性。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文化深度交融的当今世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对其他文化采取漠视和排斥的态度,而是应该保持开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教师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也应该有机地联系其他文化,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中的有益因素。 参考文献:
[1]雷杰.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22-25.
[2]耿书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课程资源的幼儿园感恩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9(05):85-88.
[3]李晓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数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05):16-25.
[4]袁祖社.优良价值理性信仰与美好心灵生态的制度文化重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性转化是如何可能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8-15+160. [5]侯玉波,朱滢.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2(01):105-111.
[6]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03):35-39. [7]夏锋.人的文化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25-35. [8]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关于人與文化的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57-63. [9]胡燕红.幼儿园课程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21-22. [10]林虹.地方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9(10):93-96. [1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0.
[12]曾莉,王燕.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8 (09):64-66.
[13]弗里尔.概念性游戏世界:推动游戏与儿童学习结合的新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9 (11):73-80.
[14]王德刚.传统民间游戏的源流、价值和保护[J].齐鲁学刊,2005(03):51-55. [15]康晓光,王瑾.学校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及行为影响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06):30-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