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如图所示,在以下的测量仪器中,属于电学测量仪器的是( )
2.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
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确越好
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 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 D.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估计的数字越多越好
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7.2 mm=7.2 mm×10-3=7.2×10-3 m B.15 m=15×106=1.5×107 μm
C.2.5 km=2.5 km×104 cm=2.5×104 cm D.3.0×106 cm=3.0×106×102m=3.0×104 m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B.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 D.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6.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 )
A.75 mm B.75 cm C.75 dm D.75 m
7.物理学中“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长度、常见运动的时
间能做出大致的估计。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于( ) A.1 min B.4 s C.2 s D.0.5 s
8.小明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以下是他所记录的数据:17.86 cm,
17.88 cm,17.87 cm,18.8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是( ) A.17.86 cm B.17.87 cm C.18.85 cm D.18.115 cm 9.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尺的分度值是1 mm B.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 C.0.650 m是估计值 D.末位数字零可以省去不写
10.在考试中,婉彤同学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试卷纸的厚度是0.005 mm B.课桌的高度约1.4 m C.教室门的高度约2 m D.2B铅笔的长约30 cm
11.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12.如图所示为用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
A.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3.80 cm B.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2.8 cm C.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0 cm D.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 cm
13.有下列器材:a.白纸条;b.钟;c.大头针;d.刻度尺;e.重锤;f.圆柱体。若要测出圆柱
体底面的周长,应选用的器材是( ) A.adef B.acde C.acdf D.abdf
14.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细铜丝的总宽度为18.90 cm
D.实验中需要数所绕细铜丝的圈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5.在下面的变换单位的式子中,填上缺少的部分: (1)2.8 cm=____________m=2.8×10-5________。 (2)3.5 m=____________mm=3.5×106________。
16.给下列数字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________;(2)一张课桌的高度约
80________;(3)一位中学生的百米跑成绩约15________;(4)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________。
17.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
间为2 min 24 s,如图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s。
18.某同学测出一木块长29.50 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
值是__________ cm,估计值是________ cm。
19.汽车上的机械式里程表是用安装在轮上的一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而这些计数齿
轮又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被车轮的转动所驱动。同时车轮的转动还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传递给传感器,传感器再将反映车轮转动情况的电信号显示在速度表上,从而指示此时的车速。当轮胎用久了有明显的磨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若里程表记录里程为12 000 km,则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示数。
20.小黄测得自己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为70次,他用脉搏作为计时工具,测得从跑道
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的脉搏跳动次数是140次,则他用的时间约为________s。 三、实验与探究题(21~24题每题6分,25题9分,26题10分,共43分) 21.某同学在测量一圆锥体的高时,操作如图,试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测量中存在的四处错
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小丽同学要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请帮助她完成测量过程。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1)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
将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代替)。
(3)则一张纸的厚度为d=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4.小明看自行车运动员比赛的电视转播时,听到解说员说运动员身体要尽量前倾、减小
空气的阻力。于是,小明找了两张同样的纸,将一张纸水平展开,另一张纸揉成一团,让两张纸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谁先落地。结果发现揉成一团的纸先落地。请你分析以上现象,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并对小明同学的设计进行评估。 (1)你提出的探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评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用一把刻度尺、一根没有弹性的软棉线和笔,就可以从全国交通地图上测量并推算出
南京和郑州之间铁路线的实际长度。写出做法。
26.某校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这样的猜测:“保温瓶内水的温度下降快
慢可能与保温瓶中盛热水的多少有关”。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借来了8个同样容量的保温瓶做实验,在8个保温瓶中分别装入初温相等、质量不同的热水,在同一环境中同时测量,以保证环境温度相同,8 h后再测量水温。以下是同学们的实验结果:
保温瓶编号 装入水的质量/kg 水温 初温/℃ 末温/℃ 1 2.0 98 84.5 13.5 2 1.9 98 84 14 3 1.8 98 83 15 4 1.7 98 81.5 16.5 5 1.6 98 79 19 6 1.5 98 48 50 7 1.4 98 76.5 21.5 8 1.3 98 74 24 8 h后的温差/℃ (1) 同学们回顾实验的过程,确认读数均正确无误,但他们发现6号保温瓶中水的温差与其他各保温瓶中的水的温差趋势明显不一致。你认为实验的时候,在器材选择上还存
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这个实验还存在缺陷,你认为应进行怎样的改进?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后你觉得保温瓶中水温下降的快慢与保温瓶中水的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A 解析:停表是记录时间长短的仪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仪器。 2.C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
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雷在室内发现暖水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这个环节。
3.C 解析:在长度的测量中我们要根据测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
具越精密,测量越准确越好。在测量中要精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是不同的。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只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D
5.C 解析: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
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测量中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等,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6.B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知道,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约为75 cm。 7.D
8.B 解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常用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求出的平均值还应该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8.85 cm与其他三个数据相差较大,因此18.85 cm是错误数据,应求其他三个数据的平均值,故B正确。
9.B 解析: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 m,其中末位数字0就是估计值,所以C、D不
正确;准确值是1.65 m,此结果精确到厘米,所以B正确;所用尺的分度值是1 cm,所以A不正确。
10.C 解析:“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部位进行
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例如:利用手臂的长度、自己的身高、手掌的宽度、一拃的长度等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一般纸张的厚度在50 μm=0.05 m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在160 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向上伸开手臂,手指尖到地面的高度大约是2 m,门的高度与此数值差不多;2B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8 cm。
11.C 方法规律:本题应用平移法。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开始测量,A、D选项中的测量方法不正确;B选项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C选项三角板接触圆柱体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
12.D 方法规律:本题应用图解法。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所以木块的长度为2.80 cm;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木块的长度为2.8 cm。所以选项A、B、C都不正确。
13.C 方法规律:测量圆柱体底面的周长可采用转换法,将圆的周长变成线段的长进行测量,具体做法是将白纸条紧密地绕在圆柱体上,用大头针在纸条重叠处扎一个孔,取下白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间的距离,这就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 14.D 解析:由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不是1 cm;对刻度尺读数时,视
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由图示刻度尺可知,细铜丝总宽度是
18.90 cm-15.00 cm=3.90 cm;实验中需要测出细铜丝的总宽度,数出细铜丝的圈数,再求它们的比值。
二、15.(1)2.8×10-2;km (2)3.5×103;μm 16.(1)mm (2)cm (3)s (4)dm
解析:(1)5枚硬币的厚度接近1 cm=10 mm,所以一枚硬币的厚度在2 mm左右;(2)中学生的身高在160 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 cm左右;(3)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 s,所以中学生的百米跑成绩比10 s要大,在15 s左右;(4)物理课本的宽度如果是1.85 m,太宽了,如果是1.85 cm太窄了,只有1.85 dm最合适。 17.s;1
18.1 mm;29.5;0.00 解析:由木块长29.50 cm可知数字5是倒数第二位,即毫米位,
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字为估计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29.5 cm,估计值为0.00 cm。
19.小于 解析:若轮胎有了磨损,轮半径减小,行驶相同的路程,车轮转动的圈数偏大,
根据圈数测得的里程要偏大,实际行驶的里程将小于示数。
20.120 解析:小黄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为70次,当小黄的脉搏跳动次数为140次时,
n′140
他用的时间约为t=n×60 s=70×60 s=120 s。 三、21.(1)直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圆锥体底部相平
(2)三角板的短直角边没有紧贴直尺 (3)人的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22.(1)刻度尺放歪了
(2)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3)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长度 (4)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解析:①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其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及其量程和分度值;②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23.刻度尺;(1)先数出除封皮外物理课本内的纸张数n
(2)使用刻度尺测出n张物理课本内纸张的厚度为h h(3)n
24.(1)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2)小明同学的设计简单易行
25.解:把棉线仔细与地图上南京和郑州之间的铁路线重合,然后把线拉直,测出棉线的
长度,然后根据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方法规律:本题用到了化曲为直法。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如何将不易测量的曲线的长度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线段的长度。
26.(1)6号保温瓶保温性能特别差;把6号保温瓶换掉,尽量采用保温性能相同的保温瓶
(2)保温瓶中水的质量越大(小),保温瓶中水温下降越慢(快)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物体下落 B.桃子成熟 C.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 D.行驶中的汽车
2.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
的参照物是( )
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路旁的树
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
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新华大街 D.天上飞过的小鸟
4.《刻舟求剑》寓言故事中,刻舟人认为剑相对舟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舟 B.岸边 C.岸边的树 D.剑
5.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当“嫦娥四
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嫦娥四号” B.月球表面
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 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
6.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 m金牌。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
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
赛段 时间/s 一 24.47 二 26.22 三 27.25 四 26.71 A.一 B.二 C.三 D.四
7.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
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假设后车以50 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则在这0.5 s的时间内,后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 ) A.3 m B.7 m C.12 m D.25 m
8.在探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
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50 m/s B.15 m/s
用频由图
C.1.5 m/s D.0.15 m/s
9.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
的时间( )
A.不应超过10 min B.不应超过6 min C.不应短于10 min D.不应短于6 min
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
像分析可知( )
A.v甲=0.6 m/s,v乙=0.4 m/s 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 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 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
11.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
景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
12.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
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 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 A.10 km/h B.40 km/h C.70 km/h D.100 km/h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3.如图所示的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
________,图中________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乙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__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
14.如图为小明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分析该图可知:他本次
跑步时间为________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________m。
15.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
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从西安到洛阳的路程约为360 km,乘坐动车约需2小时;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5 m/s,则大约需要________小时。
16.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
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__ 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 m/s。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19题第(2)问2分,共28分)
17.小明同学为探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物块从斜面上O点静
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从O点开始的路程s/m 0 1 0.3 2 1.2 3 2.7 4 4.8 5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________成正比,表达式为s=________。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哪个方面的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答: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 18.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手表、____________。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 19.小明看到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手指轻弹输液管,有气泡向上运动,但他发现气泡在
不同位置上升的快慢是不同的,气泡上升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气泡运动速度与倾斜角的关系,小明使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速度,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θ角为0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
(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速度随倾斜角θ变化的图像。 (3)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先变______后变______;在θ角为________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前两空均填“大”或“小”) 四、综合应用题(20题10分,21题12分,共22分)
20.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
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 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 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 s,则: (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 (2)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
21.西成高速铁路运营标志着我国华北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
运输主通道。G2204是从成都东开往郑州东的一趟高速列车,其部分运行时刻表如下。则:
(1)G2204从成都东开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大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这个速度比以48 m/s飞行的雨燕速度快还是慢?
站序 1 2 站名 成都东 青白江东 到时 — 08:22 … 7 汉中 10:45 10:48 3分钟 416 发时 08:08 08:25 时长 — 3分钟 里程/km 0 32 8 西安北 12:01 12:10 9分钟 658 答案
一、1.B
2.B 解析: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甲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A错;该同
学坐甲车,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以乙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向后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在后退,故B对;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相对于路旁的树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也是向前的,故C、D错。 3.A 4.A 5.B
6.A 解析: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即路程相同,则用时少的赛段速度快。 50
7.B 解析:50 km/h=3.6 m/s≈13.89 m/s,汽车前进距离s=vt=13.89 m/s×0.5 s≈
7 m。
s
8.C 解析:0.3 s内水滴下落的距离是45.0 cm,则水滴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0.45 m
0.3 s=1.5 m/s。
9.C 解析:由警示牌知,最大车速v=120 km/h,s=20 km,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最
s20 km1
短时间t=v=120 km/h=6 h=10 min。
10.D 解析:由图可知,当t=6 s时,甲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3.6 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s甲3.6 ms乙1.2 m
s乙=1.2 m,则v甲=t=6 s=0.6 m/s,v乙=t=6 s=0.2 m/s,故A错误;由图像可看出,经过6 s,甲车的路程是3.6 m,乙车的路程是1.2 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6 m-1.2 m=2.4 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6 m+1.2 m=4.8 m,故B、C错误,D正确。 11.B
12.B 解析:大客车的长度L=10 m,小汽车运动的路程s=L=10 m,小汽车的速度v
s10 m
=t=1 s=10 m/s=36 km/h,故最接近于B选项。 二、13.时间;摩托车;快;路程;自行车;慢 14.15;2.025;0.9 15.马;20
16.匀速;1.80;0.9 解析:由于木块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木块做匀速直
线运动;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
3.80 cm-2.00 cm=1.80 cm;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4位置时,频闪3次,故所用的时间t=0.02 s×3=0.06 s;由图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s=7.40 cm-
s0.054 m
2.00 cm=5.40 cm=0.054 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v=t=0.06 s=0.9 m/s。 三、17.(1)时间的平方;0.3 m/s2×t2
(2)7.5 m
(3)将斜面倾角变大
解析:(1)表格中数据时间是1 s的时候,路程是0.3 m;时间是2 s的时候,路程是1.2 m;时间是3 s的时候,路程是2.7 m;时间是4 s的时候,路程是4.8 m;可见时间增大为原来的2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4倍,时间增大为原来的3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9倍,…,即物块的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可以得到s=kt2,将表格的s0.3 m
1 s和0.3 m代入得:k=t2=(1 s)2=0.3 m/s2,得s=0.3 m/s2×t2。(2)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0.3 m/s2×(5 s)2=7.5 m。(3)根据s=0.3 m/s2×t2知,物块做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该系数反映了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即要增大这个系数,应让物块下滑得更快一些,可使斜面倾角变大或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等。 18.(1)路程;时间
(2)刻度尺
(3)先变大后不变;0.16
s
解析:(1)由v=t可知,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2)测量路程需要的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手表;(3)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s0.064 m
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AB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v=t=2×0.2 s=0.16 m/s。
19.解:(1)1.2 (2)如图所示。 (3)大;小;45
s30 cm
解析:(1)v=t=25 s=1.2 cm/s。(3)根据图像解答。
四、20.解:(1)从发现障碍物到开始制动的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路程s=70 m-
s10 m
60 m=10 m,故制动前汽车行驶的速度v=t=0.5 s=20 m/s。 (2)请勿超速行驶。
21.解:(1)由运行时刻表知,高速列车G2204从成都东开往西安北所用时间t=12:01-
08:08=3 h 53 min≈3.9 h,路程s=658 km,则高速列车G2204从成都东开往西安北s658 km
的平均速度v=t=3.9 h≈168.7 km/h。
(2)雨燕速度48 m/s=48×3.6 km/h=172.8 km/h>168.7 km/h,故高速列车G2204的速度比
以48 m/s飞行的雨燕速度慢。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Troika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
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2.14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
春天”。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
3.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
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4.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
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5.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
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6.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7.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 )
A.鸦雀无声 B.窃窃私语 C.宛转悠扬 D.声如洪钟
8.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如图是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关于鼓声,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C.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D.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
9.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
声音 甲 乙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声音强弱等级/dB 70 110 频率/Hz 1 100 700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B.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能够
使声音音调变高
C.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
小,破坏力不大
D.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2.把一根长管的一头插入水中,另一头放入耳中,就能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这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传声,还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
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
至最后听
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又叫理想实验法。
14.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
出雄鸡、喜鹊、画眉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________比较大的缘故。
15.小明用两把伞做“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两把伞,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
一块机械手表,当他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到了手表的嘀嗒声,当把左边伞拿走后,他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手表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____应用与这一原理相同;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
16.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
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均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
17.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
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填“高”或“大”)些。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题12分,共24分) 18.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介质 水(5 ℃) 水(15 ℃) 水(20 ℃) v/(m·s-1) 1 450 1 470 1 480 介质 冰 软橡胶(常温) 软木 v/(m·s-1) 3 230 40~50 500 海水(25 ℃)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1 531 铁(棒) 5 200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s=_________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 m。
19.李想同学家住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
耳,噪声污染严重。李想打算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为耳罩的填充物。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其中适合作为声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想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检测的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检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实验隐含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材料 响度 距离 衣服 较响 较长 锡箔纸 较响 长 泡沫塑料 弱 短 四、综合应用题(20题9分,21、22题每题10分,共29分)
20.1827年在日内瓦湖进行的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的实验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
实验之一,如图所示,实验时两只船相距14 000 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可以发声的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只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收音器,该实验员看到火药发光后10 s接收到水下的响声。求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
21.如图甲所示,声呐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收到回波的时间,可以
确定障碍物的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 (1)根据超声波的vt图像,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多大?
(2)一群鱼从船底下经过时,声呐发射超声波,经过0.2 s后收到鱼群反射的回波,鱼群离船底的距离多大?
22.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
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则该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
一、1.C 2.A 3.A 4.B
5.D 解析:禁鸣喇叭、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D
7.D 解析:“鸦雀无声”指没有声音;“窃窃私语”指小声说话,是指声音响度小;“宛
转悠扬”指声音好听,是指声音的音色;“声如洪钟”指声音响度很大。 8.B
9.D 解析:声音的强弱表示响度,其大小用单位分贝(dB)表示,分贝值越大表示声音的
响度越大,则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而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由表知,声音甲的分贝值小于声音乙的分贝值,故甲声音的响度小,振幅小;甲声音的频率高于乙声音的频率,故甲声音的音调较高。 10.A
11.C 解析: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当回声过长时,会干扰人们的听觉,
因此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小孩的音调通常比大人高,动画片的配音采用慢录快放的方式,使声音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变高。声波具有能量,超声波频率高,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它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次声波也是声波,同样具有能量,可以有很大的破坏力,如地震时的次声波。考试时,考生听到广播指令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的耳朵的。
二、12.液体;固体;信息 13.变小;介质 14.音色;响度
15.响度;喇叭(或听诊器);空气
16.响度;音调 解析: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改变钢尺伸
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声音调就不同。
17.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大 解析:由于地下水管漏水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较小,在凌
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可以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听音棒是固体,传声效果好,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声音听起来更大。
三、18.(1)①温度;声音在5 ℃、15 ℃、20 ℃的水中的速度不同
②介质种类;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vt
(2)2;1 531 19.(1)机械闹钟 (2)B
(3)泡沫塑料;控制变量法、比较法
解析:(1)机械闹钟可以提供持续的、响度大小不变的铃声。(2)方法A的缺点是当声音的响度相差很小时,人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3)泡沫塑料作为隔音材料时,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短。
s14 000 m
四、20.解: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t=10 s=1 400 m/s。 21.解:(1)由图乙可得,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
1
(2)超声波从船底到鱼群用的时间t=2×0.2 s=0.1 s, 鱼群离船底的距离s=vt=1 500 m/s×0.1 s=150 m。
22.解:由题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速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1=0.16
s,这段距离为s1=v声t1=340 m/s×0.16 s=54.4 m;超声波第二次从测速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2=1.12 s-1 s=0.12 s,这段距离为s2=v
声
t2=340
m/s×0.12 s=40.8 m,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s1-s2=54.4 m-40.8 m=13.6 m;由题图知,汽车从超声波第一次接触汽车到超声波第二次接触汽车行驶的时间是t=1.12 s-0.16 ss13.6 m
=0.96 s,则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t=0.96 s≈14.17 m/s。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
、
选
择
题
(
每
题
3
分
,
共
36
分
)
1.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现象是( )
2.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
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
3.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可以用做近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做照相机镜头 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4. 小军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B.平静的水面上有桥和树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了——光的折射现象
5.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
示,他们位置的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6.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7.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星,把口径加大的目的
是( )
A.会聚更多的光 B.成像更大 C.增大视角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
面上,用于探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9.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
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10.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
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 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
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 cm
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3.某小区楼道装有多功能电子门铃,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其摄像镜
头相当于凸透镜,该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____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 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 cm。
14.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
上是由于____________而形成的鱼的虚像。
变小
15.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5°,则反射角为__________。
16.如果长时间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容易造成眼睛近视。矫正近视眼,应该戴镜片是
________透镜的眼镜。
17.小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放在距发光体50
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接下来她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光屏应该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小芳将近视眼镜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模糊了,她将光屏远离透镜,又在光屏上得到了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18.如图所示,AB、CD是同一光源S发出的经过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光线,请找出
S点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1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上,请画出:
(1)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2)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与探究题(20题8分,21、22题每题10分,共28分)
20.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①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图②所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 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4)小明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③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③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③丙中的( )
21.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他功
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 【设计实验】
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玻璃板另一侧帮忙移动棋子B,无论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_______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 【分析与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__。
2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
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物距u/cm 30 20 15 5 像距v/cm 15 20 30 (1)第4次实验时所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__________透镜,将光屏__________透镜。(均填“靠近”或“远离”)
(3)第1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答案
一、1.A 解析:“小兔”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水中的
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筷子在水中“弯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C 3.C
4.D 解析: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平静的水面上有桥和树的倒
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5.C 6.D 7.A
8.A 解析:图中B、C、D模型都是左右对称,无法探究物与像左右位置的关系。 9.B
10.B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一点,该点即为此凸透镜的
焦点,从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为30.0 cm-20.0 cm=10.0 cm;图乙中,物距u=15.0 cm,像距v=30.0 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
11.C 方法规律:本题应用辨析法。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A错误;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小,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B错误;白光由各种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程度不同,白光可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C正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错误。
12.D 解析:当物距为4 cm时,像距也为4 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二倍
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
2f=4 cm,则f=2 cm,故A错误;当u=3.5 cm时,物距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当物距u=5 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把物体从
距凸透镜3 cm处移到8 cm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所以成的像逐渐减小,故D正确。
二、13.倒立;缩小;20 解析: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来工作的。镜头的焦距是10 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即20 cm。
14.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解析:针孔照相机实质是小孔成像,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
的原理制成的;我们看到的鱼,是由于光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15.35° 16.凹 17.缩小;靠近;发散 三、18.解:如图所示。
19.解:(1)(2)如图所示。
四、20.(1)9.5 (2)蜡烛的火焰、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3)能 (4)D
解析:(1)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9.5 cm;(2)根据题图可知,像在光屏的上方,原因是蜡烛的火焰、凸透镜的光心及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3)
16 cm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能成放大的实像;(4)凸透镜成像时,上下、左右都颠倒。
21.【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不垂直 (2)大小
(3)刻度尺;距离
【分析与论证】相等;相等;轴对称 22.(1)正立、放大的虚像
(2)靠近;远离 (3)远离
解析:(1)由第2次成像的数据可知:u=v=2f=20 cm,故f=10 cm,当
u′=5 cm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A.0 ℃ B.10 ℃ C.40 ℃ D.100 ℃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 A.钢铁 B.玻璃 C.蜡块 D.沥青 3.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 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 A.冰的熔化 B.水的凝固 C.冰的升华 D.水的汽化 4.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壶口冒“白气” C.冰雪 消融 D.湿手烘干 5.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 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 ) 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6.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 A.蒸发 B.升华 C.液化 D.沸腾 7.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 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8.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 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10.在一部动画片里,雷公公询问起“雾、露、霜、雪”四姐妹的出身由来,你认为她们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固而来 C.霜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11.被太阳晒热的自行车座垫,用湿抹布擦一下就很快凉了下来,主要原因是水( ) A.凝固放热 B.液化放热 C.蒸发吸热 D.液化吸热 12.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 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__图是寒暑表,在甲、乙两图中分 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________,甲的示数是_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 物质 酒精 水 水银 (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 78 100 357 凝固点/℃ -117 0 -39 14.2020年春节,小明去北方看雾凇,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其量程为________℃, 当时气温为________℃,温度计内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________。 15.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 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16.六月初,琼岛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1 ℃,此温度________(填“高于” 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________吸热。 17.如图所示的是加热固态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 这是因为固态碘吸热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停止加热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紫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原因,生活中________(填“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18.科学家计划利用空间站的激光为太空垃圾减速,使之坠入大气层烧毁。地球轨道上有 一废弃卫星,速度为2.7×104 km/h,合________m/s。如图所示,用大功率激光短暂照射该卫星的B面,其表面金属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向外喷射而出,从而导致卫星减速。 待冷却生了或 三、实验与探究题(21题6分,其余每空2分,共40分) 1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 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水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填“保持不变” “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低于试管内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0.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__,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________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____________,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 (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____℃,海波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亮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2)图乙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分析图像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结合图像提供的信息分析:在同样环境条件下,给一大碗滚烫的热水降温,现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 min,然后加一小杯冷水。 ②先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一小杯冷水,然后冷却5 min。 你认为冷却效果较好的是方法______(填“①”或“②”)。 22.请参与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____________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其 中一个组员误把盐水当成清水,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沸点值。为了探究盐水的浓度与沸点的关系,同组同学用水与不同浓度的盐水做了实验。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他测得的盐水的沸点是______℃。 (2)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________(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盐水的浓度/% 沸点/℃ 0 100.0 2 100.3 4 100.6 6 101.0 8 101.3 10 101.6 12 102.0 14 102.3 (3)根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知,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 ________(填“先”或“后”)放盐。 四、综合应用题(8分) 24.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答案 一、1.A 2.A 3.B 解析: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 ℃,放到水中后,冰吸热升温,水放热 降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 ℃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 ℃;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 ℃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了”。 4.C 解析:露珠和壶口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湿手烘干是汽化现象。 5.B 解析: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的“白气”、露珠是液态的,是由人呼出的水蒸气、空气 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6.A 解析: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缓水分的蒸 发。 7.C 解析:海水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 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 8.B 9.D 解析:读图甲可知,在-117 ℃时酒精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 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固态酒精属于晶体,故A错误;在-117 ℃时,酒精处于熔点,可能处于固态,可能处于液态,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 ℃,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 10.C 11.C 12.C 解析:“雪馒头”是固态积雪,空气温度较低,低于雪的熔点,积雪长时间不能熔 化,才会出现这一现象,故A正确;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使得地面温度不同,温度较高处积雪熔化,形成“雪馒头”景观,故B正确;太阳对条形砖和方形地砖的辐射相同,故C错误;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温度较高,积雪更易熔化,故D正确。 二、13.乙;甲;38.5;-7 14.-40~50;-16;酒精 15.凝华;熔化 解析:刚取出的冻鱼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鱼直接凝华 为固态小冰晶;冻鱼身上的霜变成水,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16.高于;蒸发(或汽化) 17.升华;凝华;霜 18.7 500;升华 三、19.保持不变;放热 解析:水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放热。 20.(1)停表;状态 (2)均匀受热 (3)48;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实验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停表记录时间,加热时还要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情况。 (2)水浴法加热能使物质均匀受热,且使海波缓慢升温,利于观察状态的变化和记录测量数据。 (3)由图可知,海波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熔点为48 ℃。 21.(1)96 (2)100;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① 解析:(1)由图甲知,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温度计的液面在90 ℃以上,示数是96 ℃。(2)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可见水的沸点是100 ℃。分析图 像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结合图像提供的信息,发现液体降温的特点是先快后慢,故在同样环境条件下,让一大碗滚烫的热水降温,应选择方法①。 22.[猜想与假设]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快慢;物质的种类 [设计与进行实验]液体的表面积;温度 [交流与评估]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 23.(1)103 (2)升高 (3)后 解析:(1)由图乙可得盐水的沸点是103 ℃。(2)根据表中盐水浓度从0到14%,沸点从100.0 ℃升高到102.3 ℃,可见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升高。(3)盐水浓度增大其沸点升高,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煮食物时最好后放盐。 四、24.解:(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2)冰柜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是小红同学参加体育中考的一些测量数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质量为46 kg B.身高为1.63 dm C.肺活量为2 580 mL D.800 m长跑的成绩为3 min 48 s 2.今年“父亲节”,小莉给爸爸煮了两个鸡蛋。通常两个鸡蛋的总质量约为( ) A.10 g B.20 g C.100 g D.200 g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0 kg=20 kg×1 000 g=20 000 g B.20 kg=20×1 000=20 000 g -3 1.0×10kg33 C.1.0 g/cm3=-63=1.0×10 kg/m 10 m 1.5×103 g D.1.5×10 kg/m=106 cm3=1.5×10-3 g/cm3 3 3 4.从2019年5月20日起,用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的单位——千克,以代替工作了100 多年的国际千克原器(如图)。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1 m3水的质量为1 kg B.实验室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年幼的弟弟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扁总说面包变少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你认为哥哥 所说的“没变”可能是指下列哪个物理量( )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硬度 6.“团雪球,打雪仗”是北方下雪后孩子经常玩的游戏。雪被团成结实的雪球后,会变大的 物理量是( )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状态 7.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还稍微偏左, 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又稍微偏右,接下来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8.小明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量一杯水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 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杯和水的总质量是( ) A.82.4 g B.82.2 g C.82.6 g D.82.8 g 9.有四个容量均为200 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 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 ) A.纯水 B.酱油 C.酒精 D.植物油 10.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 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 ℃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 ℃时液体的体积比5 ℃时的大 D.由1 ℃升高到8 ℃,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11.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 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 kg/m3,一块质量为0.79 kg,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是( ) A.1% B.10% C.90% D.99% 12.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的饼干相比,主要好处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 它的( )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一样,体积小 D.密度大,体积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 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___无关;将一小块冰放入杯中用天平称量冰和杯的总质量,当冰熔化成水后,再称水和杯的总质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___无关;若塑料瓶随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其质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他先把天平放在________台面上,再将游码调到零刻度 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调好天平后,他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15.小丽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球没有破裂。则球内气体的质量______, 体积________,密度________。(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小强想测量一个底面积为10 cm2的长方体木块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高,如 图甲所示,则木块高为________cm。用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调节天平时,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____________。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木块质量为________g,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3。 17.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5 kg/m3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 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 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_______ cm3。(ρ冰=0.9×103 kg/m3) 18.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可用做火箭等高速飞行器的表面覆盖层,可见其具 有很好的________(填“导热”或“隔热”)性。该陶瓷材料在常温下的密度为1.8×103 kg/m3,从常温加热至900 ℃高温,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90%,此时其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三、实验与探究题(19题9分,20题8分,21题12分,共29分) 19.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 据。 (1)选取铝和铜制成的实心金属组件各1套,形状如图所示。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___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分别测出各金属块的质量; ②用直尺或量筒(排水法)分别测算出每个金属块的体积。 (2)下表为部分小组收集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 物质 组件 a 铝 b c m/g 2.7 21.6 27 V/cm3 1 8 10 铜 物质 组件 a b c m/g 8.9 71.2 89 V/cm3 1 8 10 ①已根据表中数据画出了铜组件的mV图,请在同一坐标上画出铝组件的mV图; ②分析图像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________;该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称为________; ③若测得另一铝质实心物体的质量为135 g,则该物体的体积应为________cm3。 20.某同学要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铜线的长度,已知铜线的横截面积S=5×10-3 cm2,铜 的密度ρ=8.9 g/cm3。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出这卷铜线的质量m;②计算出这卷铜线的长度l。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画出本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2)测量铜线质量时,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卷铜线的质量m=________g,铜线的长度l=________cm。 21.小明家乡种植的杏树今年获得了丰收,他想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颗鲜杏的密度,实 验操作如下: (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为使天平横梁平衡,他应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_______。 (2)将鲜杏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鲜 杏的质量为________g。 (3)为了能将鲜杏放入量筒,小明选取了容积为200 mL的量筒,他先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再将这颗鲜杏放入量筒,如图丙所示,再次记录读数,请你帮他计算鲜杏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4)小明继续实验时不小心将量筒碰倒摔碎了,他又选取了小烧杯、溢水杯、容积为50 mL的量筒测量鲜杏的体积,他的做法如下,请你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 a.先将溢水杯中盛满水,再将鲜杏轻轻放入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中。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你认为小明按上述做法所测出鲜杏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22题4分,23、24题每题7分,共18分) 22.某年小明参加了岳阳市“环南湖健步行”活动,小明的质量为50 kg,双脚与地面的总接 触面积为0.04 m2。求小明的体积。(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取小明的密度为1.0×103 kg/m3) 23.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树脂镜片 技术指标 透光量 密度/(kg·m-3) 性能 92% 1.3×103 较耐磨损 材料 玻璃镜片 91% 2.5×103 耐磨损 铜合金 — 8.0×103 较耐腐蚀 钛合金 — 4.5×103 耐腐蚀 (1)求一块体积为4 cm3的玻璃镜片的质量。 (2)如图所示的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0 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这副眼镜架的质量。 24.现在,许多建筑的墙壁都用空心砖来砌,如图所示。人们常用孔洞率来表示砖的空心 体积占其外观总体积的比例。现某砖厂生产的一种规格为 250 mm×120 mm×100 mm的长方体空心砖,其孔洞率为30%,每块砖质量为4.2 kg,求: (1)该空心砖的平均密度为多大? (2)生产同种规格的一块空心砖要比一块实心砖节省多少千克材料? 答案 一、1.B 解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故A合理;中学生的身高在1.60 m左右,即 16 dm左右,故B不合理;中学生的肺活量在2 500 mL左右,故C合理;中学生800 m长跑成绩在3.5 min左右,故D合理。 2.C 3.C 4.D 5.B 6.B 解析:雪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故密度会变大。 7.D 解析: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故A、C错误;向右移动游 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增加砝码,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指针会更偏右,故B错误;取出最小的砝码,此时天平的横梁右端上翘,左端下沉,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相当于往右盘增加更小的砝码,能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故D正确。 8.A 9.B 解析:由于液体均装满瓶子,故它们的体积相同,又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由 公式m=ρV知酱油的质量最大。 10.C 解析:由图知,液体在4 ℃时,密度最大,故A错误;温度升高,其体积先减小 后增大,其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1 ℃ 时液体的体积比5 ℃时的大,故C正确;由1 ℃升高到8 ℃,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m0.79 kg 11.C 解析:正方体泡沫钢中钢的体积V钢==7.9×103 kg/m3=1×10-4 m3=100 cm3, ρ钢 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V=(1 dm)3=1 000 cm3,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V孔=V-V钢 V孔900 cm3 =1 000 cm-100 cm=900 cm,孔隙度为V=1 000 cm3×100%=90%。 m 12.D 解析:质量m一定,由公式V=ρ知,压缩饼干的密度ρ大,则其体积V小,便 3 3 3 于携带。 二、13.形状;状态;不变 14.水平;左;52.4 解析: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天平应放在水平台面上;当指针指向 分度盘中央刻线右侧时,表明天平右盘下沉,左盘翘起,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由题图乙可知,矿石的质量为50 g+2.4 g=52.4 g。 15.不变;变小;变大 16.2.50;中央刻线;14;0.56×103 解析: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木块的高度是2.50 cm;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应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由图乙所示可知,木块的质量m=10 g+4 g=14 g;m14 g 木块的体积V=10 cm×2.50 cm=25 cm,木块的密度ρ=V=25 cm3=0.56 g/cm3= 2 3 0.56×103 kg/m3。 17.2.5;500 解析: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 kg/m3,给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而 m 体积保持不变,由公式ρ=V可得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ρ′=2.5 kg/m3;水结冰后质量不变,m冰=m水=450 g,冰的体积V冰=18.隔热;2×103 三、19.解:(1)①游码 (2)①如图所示。②相同;不同;密度;③50 m冰450 g =0.9 g/cm3=500 cm3。 ρ冰 m2.7 gm′135 g 解析:铝的密度为ρ=V=1 cm3=2.7 g/cm3,该物体的体积为V′=ρ=2.7 g/cm3=50 cm3。 20.解:(1)表格如下。 (2)178;4×103 铜线的横截面积 铜的密度 铜线的质量 铜线的长度 S/cm2 ρ/(g·cm-3) m/g l/cm 解析:(1)用天平测出这卷铜线的质量m,已知铜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其体积,已知铜线的横截面积,然后利用V=Sl变形可求得这卷铜线的长度l,由此可设计表格。(2)该卷铜线的质量m=100 g+50 g+20 g+5 g+3 g=178 g;该卷铜线的体积m178 gV===20 cm3,铜线的长度 ρ8.9 g/cm3V20 cm33 l=S=-32=4×10cm。 5×10 cm21.(1)平衡螺母 (2)21.2 (3)1.06×103 (4)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偏大;向量筒中倒水时,会有少量水附着在烧杯壁上,导致测得的鲜杏的体积偏小,故密度偏大 解析:(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标尺的分度值是0.2 g,鲜杏的质量为 m=20 g+1.2 g=21.2 g。(3)鲜杏的体积为V=60 mL-40 mL=20 mL= m21.2 g 20 cm3;鲜杏的密度为ρ=V=20 cm3=1.06 g/cm3=1.06×103 kg/m3。(4)小明继续实验时不小心将量筒碰倒摔碎了,他又选取了小烧杯、溢水杯、容积为50 mL的量筒测量鲜杏的体积,实验步骤:a.先将溢水杯中盛满水,再将鲜杏轻轻放入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中。b.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c.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即鲜杏的体积。向量筒中倒水时,会有少量水附着在烧杯壁上,因此测量的水的体积偏小,即鲜杏的体积偏小,从而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就偏大了。 m50 kg 四、22.解:小明的体积V=ρ=1.0×103 kg/m3=5×10-2m3。 23.解:(1)玻璃镜片的质量m玻璃=ρ玻璃V玻璃=2.5×103 kg/m3×4×10-6 m3= 10-2 kg=10 g。 m铜合金20×10-3 kg (2)铜合金镜架的体积V铜合金==8.0×103 kg/m3=2.5×10-6 m3, ρ铜合金钛合金镜架的体积V钛合金=V铜合金=2.5×10-6 m3, 钛合金镜架的质量m钛合金=ρ钛合金V钛合金=4.5×103 kg/m3×2.5×10-6 m3=11.25×10-3 kg= 11.25 g。 24.解:(1)空心砖的体积V砖=250 mm×120 mm×100 mm=3×106 mm3= 3×10-3 m3, 空心砖的平均密度ρ砖= m砖4.2 kg33 =-3 3=1.4×10 kg/m。 V砖3×10m (2)空心砖实心部分所占的体积V实=(1-30%)V砖=0.7×3×10-3 m3=2.1× 10 -3 m砖4.2 kg33 m,做成空心砖的材料的密度ρ材==-33=2×10 kg/m,如果做成实V实2.1×10 m 3 心砖,它的总质量m总=ρ材V砖=2×103 kg/m3×3×10-3 m3=6 kg,则空心砖比实心砖节省的材料质量6 kg-4.2 kg=1.8 k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 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 t 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 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45 g 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水银液面慢慢升高,在“水银液面升高”的过程 中,有关温度计内水银的物理量不变的是( ) A.温度 B.体积 C.密度 D.质量 3.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 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 4.如图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患者心肺的工作情况,听诊器运用的物理原理是( ) A.改变发声响度,使响度变大 B.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C.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缩短人耳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6.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 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7.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 如图。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 A.轿车上、中兴 B.轿车上、兴中 C.公交车上、中兴 D.公交车上、兴中 8.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9.如图所示的现象与光的色散有关的是( ) 10.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11.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 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12.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A.8:1 B.4:3 C.4:1 D.2:1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关于“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参照物是________。 小丽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 dm、14.50 dm、14.53 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________dm。 14.为了不影响小晶写作业,客厅里正在看电视的妈妈把音量调得很低,这是在________ 处减弱噪声。音量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 15.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身 高是1.65 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________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__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min。由此图像发现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 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而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使远方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或“后”),需要戴用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18.在科技节活动中,有一项挑战项目:如图所示,A、B、C、D是装满了某一种材料(细 盐、铁粉、米粉中的一种)的四个不透明的轻质密闭容器,要求在不打开容器的前提下,将其中装有相同材料的两个容器挑选出来,提供的器材有:①与密闭容器同样的空容器各一个;②天平和水。按下列步骤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1)用天平分别测出图中四个密闭容器的质量mA、mB、mC、mD。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则A、C两容器中所装材料相同。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8分) 19.挪威留坎镇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工程师在位置A处安装平面镜,使广场 中心B处被照亮。若太阳位于图中所示位置,请在A处添加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F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 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四、实验与探究题(21、23题每题10分,22题8分,共28分) 2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 (1)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________,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小明把蜡烛依次放在A、B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的大小,如图丙所示(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所成的像)。跟同学们交流后发现: ①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________;②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明又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 cm处,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聪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拿起的眼镜是__________(填“近视镜”或“远视镜”)。 2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1)小华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开始实验,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第3 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从记录数据的表格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________,继续________。 时间/min 温度/℃ 0 90 1 92 2 94 3 4 98 5 98 6 98 … … (3)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当地的气压________(填“是”或“不是”)标准大气压。 (4)小华和另一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 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水的质量较大的图像为________(填“a”或“b”)。 23.小强同学在测量某金属块密度时,做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________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移动。 (3)横梁平衡后,他应将被测金属块放在天平的________盘,用镊子向天平的________盘加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此时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他又用量筒测量了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m (5)他用密度公式ρ=V计算得到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五、综合应用题(24题6分,25题9分,共15分) 24.某一“D”字头动车组在某路段上以21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某同学要想以1.5 m/s 的速度横穿9 m 宽的铁路,则他至少应在距动车组多少米处横穿铁路才安全。 25.建筑工地要用500 m3的沙石,现取这种沙石1×10-3m3,测得其质量为2.6 kg。则: (1)这种沙石的密度为多少? (2)若用载重4 t的卡车运送,需运送多少车? 答案 一、1.D 2.D 3.D 4.C 5.B 6.A 7.D 解析:因为是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 了其中两字,根据平面镜成像可知,两个字是在公交车上;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兴中”。 8.B 9.D 10.A 11.C 12.A 解析:由图知,当V甲=1 cm3时,m甲=8 g;当V乙=4 cm3时,m乙=4 g,则ρ甲 m甲m乙8 g4 g ==1 cm3=8 g/cm3,ρ乙==4 cm3=1 g/cm3,ρ甲:ρ乙=8 g/cm3:1 g/cm3=8:1。 V甲V乙 二、13.竹排;14.51 解析:“巍巍青山两岸走”中“走”的是青山,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 14.51 dm+14.50 dm+14.53 dm物体的长度为≈14.51 dm。 314.声源;响度 15.3.3;不变 16.48;1;增加海波质量(或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等) 解析:由图知,海波在4~5 min内温度保持48 ℃不变,可见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48 ℃,熔化过程持续了5 min-4 min=1 min。若想要增加海波熔化时间,可采取的方法有多加些海波或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等。 17.前;凹透镜 18.(2)用天平分别测量出四个装满水后容器的质量mA′、mB′、mC′、mD′ mAmC(3)m′=m′ AC 三、19.解:如图所示。 解析:连接AB可得反射光线,再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得法线,最后根据平面镜与法线垂直的关系画出平面镜。 20.解:如图所示。 解析:过平面镜的反射点垂直于镜面作法线,又反射角为90°-30°=60°,则入射角也为60°,根据入射角等于60°在法线右侧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四、21.(1)D;照相机 (2)①2f>u>f;②增大 (3)像在100 cm之外;远视镜 22.(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 (2)96;不变;吸热 (3)不是 (4)b 23.(1)游码 (2)右 (3)左;右;39 (4)5 (5)7.8 解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2)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左侧,说明左盘偏重,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3)称量时,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由图甲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金属块的质量m=20 g+10 g+5 g+4 g=39 g。(4)图乙中量筒的分度值为1 mL,水的体积V水=25 mL,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总=30 mL,金属块的体积V= m39 g V总-V水=30 mL-25 mL=5 mL=5 cm。(5)金属块的密度ρ=V=5 cm3=7.8 g/cm3。 3 s人9 m 五、24.解:人横穿铁路的时间t===6 s。 v人1.5 m/s 216 动车组的速度v车=216 km/h=3.6 m/s=60 m/s。 动车组在6 s时间内运动的距离s车=v车t=60 m/s×6 s=360 m,则该同学至少应在距动车组360 m处横穿铁路才能确保安全。 m2.6 kg3325.解:(1)这种沙石的密度ρ=V=-33=2.6×10 kg/m。 1×10 m (2)沙石的总质量m总=ρV总=2.6×103 kg/m3×500 m3=1.3×106 kg=1 300 t, 需运送的车数n= m总1300t==325(车)。 4tm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