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商业信用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曾较好地发挥过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 2、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至1978年前,除只准对采购农副产品和制造长期的大型设备可预付定金外,其余一律禁止运用商业信用。
3、从改革开放至今,商业信用在我国逐步放开,范围逐步扩大,并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现状与问题:
(一) 商业信用销售总规模较小,贷款提供机构单一。
发达经济都是典型的信用经济。美国经济学家瓦尔特·克奇曼将美国的信用体系喻为“美国经济活力的秘密成分”。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商业票据结算已经达到企业活期存款年末余额的3300倍。目前,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社会经营活动的80%以上。虽然银行信用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信用销售对GDP的促进作用远远高于金融部门。据测算,商业信用销售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就平均增加2498万美元;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仅增加1831万美元。此外,大多数国家的信用总规模都高于其GDP,而且增长速度也比GDP快。美国信用总规模的年均增长速度是GDP的1.5倍以上,并且这种趋势正在加速。在美国的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80%以上,信用销售对美国总消费增长的支撑作用巨大。美国居民消费信用余额增长保持了50 年,以年均 12%的速度快速增长,1999-2006年消费信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从16.19%上升到21.2%(如图1所示)(图略)。2007年贷款总额达到25519亿美元
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我国信用销售规模与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尚未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的内需不足。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赊销账款回收困难,形成了大量不良债务。目前,国内企业 70%的账款逾期天数在60天以上,远远高于国际上平均30天的水平。坏账过高,拖欠成风和整个市场经济秩序严
重紊乱,导致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商业信用销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据测算,我国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长1亿元人民币,拉动GDP增长4753万元;商业信用销售规模每增长1亿元,GDP反而下降8852万元。
(二) 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微观基础薄弱。
美国的较大企业中都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一方面负责评估客户的商业信用状况,一般不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另一方面也随时关注自身的信用状况,避免在信用报告中出现负面信息。在日本,企业通常和“日本贸易保险”签署保险合约,自己选择保险的项目,并按规定交纳保险费。一旦遇到货款不能回收的问题,就可以向“日本贸易保险”申请赔付。国外大公司还常利用“锁箱系统”提高应收账款回收速度,企业要求客户把付款支票寄到邮局编号的信箱,然后授权提供锁箱服务的银行开箱收取,银行处理完支票后会直接存入企业的账户内,节省了邮局寄往企业的邮寄时滞和企业财务会计处理的时滞。通过这种锁箱系统企业减少2-4天的应收账款回收时间是很容易做到的。很多企业还会利用一些评估模型来推算客户的信用,确定信用期限,如净现值法、巴萨利模型、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等。美国的许多公司都有这样的信用管理软件,从债权开始成立起,就会根据在贸易中赊销期限的规定、逾期时间的长短自动向客户发出催款信函或更强烈的信息。一些公司自债权开始成立,就对债权管理进行外包,将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就交给了专门的收账机构去负责,比如 ABC公司就提供很多全球知名公司委托外包的应收账管理服务。除了内部信用管理系统之外,企业一般都会主动向征信机构提供自身数据信息。美国企业都是主动向邓白氏发送能反映自身信用状况的支付、还款等信息,在邓白氏数据库系统中不断完善本企业的信用档案,以此向外界展示企业商业信用资质。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信用管理意识、信用培训不够;财务报表不能按照国际通用准则做,不愿意向其他机构公开本公司的信用资料;在交易过程中缺乏风险评估调查,客户信用档案不健全、更新不
快,较少使用信用管理工具。目前,我国只有17.6%的企业建立了信用管理部门。其中,我国大型企业信用销售管理好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国内500强的很多企业一般都建立了信用风险制度,而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与大型企业存在明显的差距,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销售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由于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完善,主要由销售和财务两个部门承担,而且实际运作过程中这两个部门却往往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结果导致坏账比重不断上升,企业的信用管理重点落在“追账”问题上,信用管理部门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 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旺盛,电子商务行业后来居上。
工程机械行业对商业信用销售的需求旺盛。工程机械行业单个产品的销售额较高,对商业信用销售的需求比较迫切,工程机械行业的商业信用销售发展起步早,但因信用环境的限制,商业信用销售整体发展缓慢。由于我国金融的发展进度,融资租赁一直未进入工程机械领域,银行按揭是供应商运用的主要的信用销售方式。
从销售历程来看,工程机械企业经历了从销售产品为主到销售服务为主的转变过程,显示了工程机械行业对信用销售的旺盛需求。2007年,我国工程机械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为了增加销售量,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已开始尝试采用信用销售的方式来扩大产品销售。目前,工程机械行业的信用销售方式有分期付款、银行按揭、以租代售和融资租赁等四种形式。目前,全球近1/3的设备投资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完成的。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在美国为33%,在德国为18%。而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只有2%左右,远低于17%的世界平均水平。
网上交易,信用最关键。电子商务提供商利用已有的交易数据和信息,较好地解决了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用问题。
(四) 公共征信系统各自为政,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世界各国的征信体系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共征信与私营征信两种经营管理模式。其中,公共征信是指由政府出资建立的信用信息系统。其主要特点有四点:一是覆盖面较广;二是由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部门作为系统的管理者;三是实际运作大多为非营利性;四是信用信息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也主要限于金融机构。公共征信模式以欧洲大陆多数国家为代表。欧洲征信系统是由私营征信局和公共信用信息登记系统组成的。私营征信局一般从事个人征信业务,公共信用信息登记系统属于中央银行管理,主要收集银行信贷信息。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三级征信体系,但是由于信用数据一般仅限于征信部门内部使用,信用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截止到目前,我国的信用数据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政府各相关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自己的资料数据库,如工商注册数据库及工商年检数据库、法院诉讼数据库、人民银行的企业还款记录数据库、企业产品质量投诉数据库等,这一层次的数据库可称为政府信用数据库。这是当前中国最大、最全面的数据库。这些部门大都是以条条为主,都建立了与全国各自系统联网的信用网络,并且相互独立,信息只为各部门自身的工作服务,对外披露有严格的规定,基本不对外共享。第二层次,是行业协会或商会的行业信用数据库,这一数据库已由各行业商会、协会自行建立,以自愿和互换的原则运行,并已经开始了信用销售试点工作。据统计,现在已有96家行业协会开展商业信用销售试点,共涉及企业约几千家。第三层次,征信机构信用数据库,由专业的资信调查公司、信用评估机构建立,面向市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市场化运作。征信市场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征信数据库的数据完善程度和使用方便程度。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三级征信体系,但是由于信用数据一般仅限于征信部门内部使用,信用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人民银行系统的企业征信系统为例,截至2007年底,央行企业征信系统收录的企业和其他组织数量已经达到1331万家。目前,企业征信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金融机构,通过专线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相连,即一口接入,并通过商业银行的内联网系统将终端延伸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贷人员的业务柜台,实现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定期由各金融机构流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汇总后金融机构实时共享的功能。但是,银行系统与其它部门之
间的数据无法实现共享,其他信用数据也基本上垄断在各个政府部门手中,且基本上不对外开放,导致了当前独立、专业的征信机构发展缓慢,信用信息的供给严重不足,影响了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需求。
(五)信用服务业发展尚不充分,没有覆盖全国的大企业。
国外信用服务行业在广义上可以分为10个分支行业,即企业资信调查(企业征信)、消费者信用调查(个人征信)、财产征信、资信征信、商账追收、信用保险、保理、信用管理咨询、市场调查、利用电话查询票据等。美国目前从事信用服务的企业主要分为消费者信用评估机构和为国家、企业和机构信用评估机构两大类。美国的全国性消费信用局主要有3个,即美国投资者控股的全联公司(Trans Union)、艾贵发公司(Equifax)和英国投资者控股的益百利公司(Experian)。地方性信用局主要为合伙制或个人所有,其服务对象为本地区的各类客户,包括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零售商各种服务提供者以及其他需要了解消费者信用的企业和机构。目前,美国的地方性信用局有1000多家。对国家、企业和机构进行信用评估的机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即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大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的公司;另一类是对中小企业资信进行评级的机构。目前,美国从事资本市场信用评级的公司主要有3家,即穆迪(Moody)、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菲奇公司(Fitch),对中小企业进行评级的机构主要是邓白氏集团。
目前,在我国从事信用评估、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担保、信用咨询等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大约有500家左右,其中信用评估机构大约有40家左右,信用征集与调查机构大约50家左右,信用担保机构大约有400家左右。而这400家左右的担保机构,绝大多数属于政府的政策性扶植机构。我国评级业务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市场化类业务,主要评级机构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第二类是区域垄断性业务,主要是对信贷登记企业评级,目前进行该类业务评级的机构主要是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分支机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投资者
服务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分支机构)等公司。从行业角度看,信用机构尚处于自发运作状态,还没有出现业务规模覆盖全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企业。
商账追收行业是为债权方提供应收账款回收服务。与国外相比,我国商账追收行业发展相当落后。据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美国共有6000多家追账公司。其中,ABC公司是美国最具威望的国际商业信用风险管理及国际商账追收服务机构。在德国也有专业的商账追收公司,据德国收账者协会统计,2005年德国收账公司一共接手了100多万件追账业务,总金额达到几十亿欧元。自1978年以来,各种债务拖欠问题日趋严重,国内商账追收机构从无到有,发展一波三折,形式五花八门,而规范的商账追收系统发展较慢。目前一些国际大公司开始介入商账追收业务,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账务管理和商账追收作业方式。但是作业方式较为规范,催收协助网络健全,商业模式较为成功的企业仍是少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