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专业伦理

教师专业伦理

2020-11-08 来源:六九路网


教师专业伦理

在《伦理学大辞典》中,“伦理”和“道德”是相同的,都指的是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指一定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在我们中国人的哲学里,道德通常指一个人在实现其人性时的历程和成果,虽然涉及人伦关系,但以道德主体本身为核心;伦理则强调社会关系和群体规范的意味较浓。而专业伦理指的是“职业群体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一套一致认可的伦理标准”。作为一门专业,必须要有一套行为规范来规范其专业人员,调节专业团体及其内部专业关系。但仅有外在的约束可能会使教师与学生疏离其意义,事实上,从教师专业实践来看,教师专业活动本身就具有内在伦理性。具体来说,是教师担负起教师角色品质,即实现教师之特殊性目的的品质,能充分实现教育潜能的品质;是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道德力量;是教师在体验为师之道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

教师的专业伦理是对教师外在规范和内在自我德性的统一。这要求一名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客观公正,有责任感,至真至善等。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这些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师者,人之楷模也。”作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教育者身份,努力使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劳动不是用工具去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而是要用自己的知识、智能、品格、言行等直接去影响学生,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等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方面,作为学生的“知识表率”,要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有能力让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良好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学生的“品的表率”,教师要严于律己、诚实正直、言行如一、善良宽容,具有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激励学生从善,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

成。

其次,客观公正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爱无差等,老师要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不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做标准对待学生。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同时长善救失,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点面结合,将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育公正。

再次,责任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分工而产生的合理负担和角色义务。而教师的责任来源于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尊重。“爱”表现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尊重”表现为“不挖苦、不讽刺、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能使学生感到学校安然自在、不受拘束,而且觉得学校充满创造的活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唤起学生把学习材料与生活问题相互联系的意识,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具有责任感的教师,会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特殊的教育情境中尽心尽力尽责。

最后,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教师,只有自己求真、做真人,才能教会学生求真、做真人。这首先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高度综合和广泛渗透的综合性知识、具有教育科研和创造的能力。而至善则要求教师谋求受教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毫不推卸地承担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受教育者人格,并对受教育者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教师的善要付诸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善去调控教育教学行为,使其成为专业习惯和信念。教师要学习善的知识,尊重和信奉善,调动积极的教育情感和意志,去践行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来展现教师的魅力和力量。至真是至善的前

提,有了真就有可能到达善。教师的真和善使教师执著的追求教育规律和教育真理,并为学生的最佳发展而孜孜不倦地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教师专业精神

教师专业精神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敬畏与自豪,对社会、对学生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对教育工作的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自己的一种严格要求和自我发展意识,是一种专业自律和自我教育的力量。专业精神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个人自身价值实现的追求中,体现在教师的专业进取和创新中,充分表现了教师的人格风范和活力。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决定教育工作品质,成就完美理想,促进教师自身成长与完善,确保教师专业价值与功能充分发挥的内在活力。“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因此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体现在忠诚挚爱、执着追求、敬业奉献三个方面。

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条件。忠诚挚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公而忘私的品格。教师应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以祖国的昌盛,民族的兴旺为己任,以桃李满天下为自己最大的满足。

二、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遇到何种困难何种挫折都不能轻言放弃。执着追求要求教师坚守课堂,宁静淡泊,提高素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植根于课堂中,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三尺讲台展才华。“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教师工作的复杂、曲折、反复甚至是困难重重,注定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告诉我们教师需要敬业奉献。敬业奉献要有三心:诚信、恒心和爱心。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都要一丝不苟、尽职尽责,钻研业务要刻苦,教育学生要耐心,不急功近利。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是平凡的,心中有爱就能把平凡做成伟大。

教师专业智慧

教师专业智慧是教师学识、能力、经验、人格等方面的专业要求在教师身上高度综合的结果,又是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体验、感悟、反思、探索、创造的结果,表现为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深刻洞悉、深度思考,合理判断与抉择,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专业智慧能使教师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

教师的专业智慧是教师对学科专业的深刻、独到见解,对学生的灵活性启迪,对非预期性教学问题的机制应对和奇思妙策。它内在的决定着教师教学工作的状态和质量,进而深刻得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专业智慧的多方面性,主要由知性智慧、理性智慧、情感智慧和实践智慧构成。

知性智慧实际与教师对教育的整体感知、直觉把我所形成的智慧。范梅南认为,“教育的感知力部分来自于某种无言的直觉的知识”。因而知性智慧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直觉反应,是建立在直觉基础上的一种整体感知和反应的能力。

理性智慧是教师基于对教育理论的思考和教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智慧。它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把握和学习基础上的,是教师专业智慧的核心构成和高级表现形式。

情感智慧是教师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和师爱基础上形成的特殊智慧。情感是教师智慧生成的动力,并使其充满着真善美。师爱是教师情感智慧形成的重要基础,是构成教师情感智慧最为核心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专业智慧就是一种理性的教育之爱。

实践智慧是教师基于个体实践经验积累、体验感悟和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问题情境时,直觉机敏地做出决策的综合能力,是教师实践性格的集中体现和最高表现形式。如果离开了实践探索和反思,教师的实践智慧水平很难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