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皮血肿的病因和检查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2--0.06%,多见于头部外伤者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休克,贫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神经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0--21天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病因
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及头皮所致。头皮通常分为五层,由外向内分别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层及骨膜层。头部外伤后头皮血管破裂形成的血肿,因部位不同,通常可分为头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一般主要见于外伤引起的症状。
检查
可行常规物理检查。2.CT检查在头部外伤时CT是最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新鲜出血敏感性高,并能显示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继发脑疝等重要病变。
鉴别诊断
根据各项症状、体征可与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相鉴别。
并发症
1、要注意并发颅内血肿的可能。
2、帽状腱膜下血肿因该层组织疏松可蔓延至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二、头皮血肿的临床表现
1.皮下血肿
因皮下组织层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之间连接紧密,故在此层内的血肿不易扩散。血肿周围的组织肿胀增厚,触之有凹陷感,易误诊为凹陷性颅骨骨折,有时需要用颅X线摄片检查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
2.帽状腱膜下血肿
由小动脉或血管破裂所引起。因帽状腱膜下层组织疏松,血液易向各方向扩展,血液可充满整个帽状腱膜下层,使头顶显著增大,其含血量可达数百毫升。
3.骨膜下血肿
多见于钝性损伤时头颅发生明显变形之后,如新生婴儿产伤、婴幼儿乒乓球凹陷样颅骨骨折,以及成人颅骨线形骨折后。因局部骨膜剥离而出血,由于骨膜在颅缝处附着牢固,故血肿范围常不超过颅缝。在婴儿,陈旧血肿的外围和骨膜可增厚或骨化,形成含有陈血的骨性囊肿。
三、头皮血肿的治疗
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4~6周才能吸收。头皮血肿除非较大,一般皆可待其自行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的扩大。为避免感染,一般不采用穿刺抽吸。处理头皮血肿时,要着重考虑颅骨损伤甚至脑损伤的可能。
(1)发生头皮血肿时
切忌用跌打药酒涂搽血肿局部或按揉推拿,这样会使出血更厉害。可在局部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或用冰块、冰水、热水袋装上冷水外敷,以促使血管收缩,阻止继续出血。
(2)24小时后可涂跌打药酒
红花油以及用热敷促进血肿吸收。较小的血肿几天后多能吸收而愈。
(3)较大的血肿不易吸收
可剃去头发,局部消毒后用注射针反复穿刺抽出积血,但禁止自行用针随便穿刺放血。
(4)巨大血肿
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时,应送医院手术切开止血,如血肿感染化脓,应手术切开上药治疗。
(5)发生头皮血肿
还应警惕有无颅内血肿、脑震荡或脑挫伤。让患者安静休息,24小时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有明显的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或逐渐失去意识,瞳孔不等大,耳、鼻出血等症状,应及时请医生或送医院进一步诊治。
四、头皮血肿的护理和预防
护理
①减轻疼痛:早期冷数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h后改用热敷,以促进血肿吸收。
②预防并发症:嘱头皮血肿病人勿用力揉搓、以免增加出血。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是否正常,意识状况、生命体征和瞳孔淬仑无变化,警惕合并颅骨损伤及脑损伤的可能。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1宜吃富含高蛋白营养物质; 2宜吃活血化瘀的食物; 3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忌吃食物:1忌食辛温助热的食物; 2忌食煎炸类食品; 3忌食刺激性的食物。
预防宝宝头皮血肿
1、不要爬到高处或其它有危险的地方。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从楼房的窗户或阳台栏杆处往下看,而探出身子更是危险的。
2、在容易滑倒的地方不要奔跑。有积水或凹凸不平的地方,很容易滑倒,所以要千万小心。
3、不要在楼梯道奔跑。目前居民大多住的是楼房,因此,在楼梯摔倒造成头面部损伤的病例逐年增多。这就要求家长教育好孩子上下楼梯台阶时要注意,晚上行走更要注意,千万不能在楼梯台阶上奔跑。
4、口中含着东西不要奔跑。有的儿童喜欢将铅笔、筷子、汤匙以及吃完冰棍后的木棍子含在口中,与其他儿童奔跑、玩耍,这是极其危险的。稍不注意,这些东西会刺入喉咙及其它部位。
5、不要在黑暗或视线不明的地方奔跑。尤其是在斜坡、转角多的地方易发生撞伤、跌伤。面部撞伤时,易造成鼻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