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伤性脾破裂的饮食禁忌是什么
一、饮食适宜:1宜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3宜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牛奶。牛奶富含高蛋白营养物质,还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矿物质元素,以及保护胃肠粘膜,帮助肠道营养的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每天350-500毫升为宜。热饮为佳
荔枝。荔枝有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还含有丰富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对患者的恢复有帮助。每天200-400克为宜。
鸡腿菇。猪肝是含有丰富的铁元素的食物,为机体提供铁元素预防和治疗脾破裂引起的出血。每天200-300克为宜。
三、饮食禁忌: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2忌吃活血的食物;红糖、红枣;3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红薯、洋葱、芋头。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辣椒。辣椒刺激性比较大,容易刺激胃肠粘膜,导致胃肠充血肿胀,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身体的恢复。宜吃清淡的食物。
红糖。红糖是属于活血的食物,容易导致脾脏破裂出血加重,加重病情,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宜吃止血的食物。
红薯。红薯容易产气,导致腹部胀满,容易影响脾脏破裂患者的恢复。宜吃不产气的食物。
二、外伤性脾破裂的症状特征是什么
1.脾破裂的症状与体征 随出血的多少和快慢、破裂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有无其他脏器的合并伤或多发伤而有不同的表现。仅有包膜下破裂或中央破裂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上腹疼痛,于呼吸时可加剧;同时脾脏多有肿大,且具压痛,腹肌紧张一般不明显,多无恶心、呕吐等现象,其他内出血的表现也多不存在。如不完全破裂一旦转为完全性破裂,急性症状将迅速出现,病情也将迅速恶化。
完全性破裂一旦发生后首先将有腹膜刺激症状。出血缓慢而量亦不多者,腹痛可局限于左季肋部;如出血较多散及全腹者,可引起弥漫性腹痛,但仍以左季肋部最为显著。反射性呕吐属常见,特别是在起病的初期。有时因血液刺激左侧膈肌,可引起左肩部(第4颈神经的分布区域)的牵涉性痛,且常于深呼吸时加重,称为Kehr征。随后患者于短时期内即可出现明显的内出血症状,如口渴、心慌、心悸、耳鸣、四肢无力、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严重者可于短期内因出血过多、循环衰竭而死亡。
体检时可以发现腹壁有普遍性的压痛和肌肉强直,以左上腹部为最显著。左季肋部之脾浊音区也常有增大。如腹内有多量血液积聚,还可发现有移动性浊音;但因脾周围常有凝血块存在,故患者左侧卧时右腰部可呈空音,右侧卧时左腰部却常呈固定之浊音,称Ballance征。
2.分型  ;除所谓自发性脾破裂外,一般外伤性脾破裂在临床上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
(1)立即脾破裂:即临床上通常所说的脾破裂,占外伤性脾破裂的80%~90%,是在外伤时即刻发生脾脏破裂、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可因急性大出血而于短期内死亡。
(2)延迟性(迟发性)脾破裂: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闭合性脾脏破裂的10%,在外伤和脾破裂、出血之间有48h以上的无症状期(Baudet潜伏期)。
(3)隐匿性脾脏破裂:脾脏外伤后仅有包膜下出血或轻微裂伤,症状不明显,甚至无明确外伤史可追溯,诊断不易肯定。在出现贫血、左上腹部肿块、脾脏假性囊肿或破裂、腹腔内大出血等才被诊断。此类型少见,在闭合性脾脏破裂中发生率不足1%。
3.一般来说脾破裂的病人临床上又可以有以下3个过程
(1)早期休克阶段:是继腹部外伤后的一种反射性休克。
(2)中期隐匿阶段:病人已从早期休克中恢复,而内出血症状尚不明显。此期长短不一,短者3~4h,一般10余小时至3~5天,个别病例如包膜下出血或轻微裂伤也可长达2~3周,才进入明显出血阶段。在此期间,患者轻微的休克现象已经过去,严重的出血症状尚未出现,故情况多属良好;除左季肋部有疼痛、压痛、肌痉挛外,仅局部有隐约肿块,腹部稍有膨隆;左肩部的放射痛不常见。然而此时如不能及时做出诊断,实为多数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故切宜谨慎从事,万不可因外伤的历史不明确,患者的情况尚良好,无明显的内出血症状,无典型的Kehr征或Ballance征而麻痹大意或因循误事。
(3)晚期出血阶段:此期诊断已无疑问,出血症状与体征均已甚为明显,患者情况已经恶化,预后比较严重。
三、外伤性脾破裂的保守治疗方法是什么
过去由于片面地认为“脾脏并非生命必需的器官”,且脾脏血供丰富,组织脆弱,止血困难,很长时间以来,脾切除是治疗各种类型脾破裂的惟一选择。然而,现代脾脏研究证明,脾脏具有多种功能,特别是对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OPSI)风险的认识,使外科医生逐步形成了“保脾”的概念,并确立了脾外伤的处理原则:①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②年龄越小越倾向于保脾手术;③保留脾脏的质和量须具备足够的脾功能;④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度选择恰当的保脾术式或联合应用几种术式。
1.保守治疗 对于一些包膜下或浅层脾破裂的病人,如出血不多,生命体征稳定,又无合并伤,可在严密的动态观察下行保守治疗。具体适应证为:①按AAST分级(或我国脾外科学组分级)标准为Ⅰ级;②年龄小于50岁;③无腹腔内其他脏器的合并伤;④除外病理性脾破裂,无凝血功能异常;⑤血流动力学稳定,输血量不超过400~800ml;⑥影像学(B超、CT)动态监测血肿不扩大,积血不增加,或脾动脉造影无或极少量造影剂外溢;⑦具备中转手术与重症监护的条件。在上述适应证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决定是否行保守治疗的先决条件。近年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发现部分AASTⅡ级脾损伤也可通过非手术治愈,年龄也可放宽至55岁甚至更高。但对脾外伤的保守治疗仍有必要采取慎重态度,尤其在监测手段与抢救措施不够完备的中小医院,不宜过分提倡,即便在条件具备的大型医院,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就抢救生命而言,脾外伤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的把握更大,风险更小。保守治疗的主要措施包括:绝对卧床,禁食、水,胃肠减压,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与抗生素等。约2~3周后可下床轻微活动,恢复后3个月内应避免剧烈活动。
四、外伤性脾破裂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腹部X线片检查 外伤病人可摄腹部X线片,观察脾脏轮廓、形态、大小和位置改变。伴发肋骨骨折的影像,对诊断脾外伤很有帮助。
2.腹部超声检查 当脾脏损伤时可显示脾轮廓不整齐,影像中断,疑有包膜下血肿,并可见脾脏进行性肿大和双重轮廓影像,同时可显示腹腔内100ml以上的积液。脾包膜断裂时,可见脾脏表面欠光滑整齐,连续性中断,可探及条索状暗带,脾实质回声尚均匀,脾周及左右髂窝内可探及不等量的液性暗区。当包膜、脾实质同时断裂时,可见脾脏包膜断裂,脾实质内可探及一处或多处不规则低回声区,脾周、肝前、肝肾之间、左右髂窝可探及大量液性暗区。迟发性脾脏破裂时,需多次超声检查才能发现实质破裂。
3.腹部CT检查 CT能确定脾损伤的存在及其损伤范围,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脾包膜下血肿表现为局限性包膜下积血,似新月形或半月形。伴有相应实质受压变平或呈锯齿状。最初血肿的密度近似于脾的密度,超过10天的血肿其CT值逐渐降低,变为低于脾实质密度。增强CT显示脾实质强化而血肿不变,形成明显密度差异,对平扫图上等密度的血肿乃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脾实质内血肿常呈圆形或卵圆形的等密度或低密度区。单一的脾撕裂在增强的脾实质内看到线样的低密度区,多发性脾撕裂常表现为粉碎性脾,呈多发性低密度区,通常侵及脾包膜,以及伴腹腔积血,脾脏不增强的部分,提示损伤或供应脾脏段的动脉栓塞。
脾撕裂伤显示为脾内带状、斑片状或不规则状低密度影,多同时伴腹腔积血征象,脾内血肿密度随时间而变化,新鲜血肿为等或略高密度,随时间的延长,血红蛋白溶解和血肿水容量增高,血肿密度逐渐降低,易于诊断。脾包膜下血肿CT显示为等或略高于脾密度影,与脾内等密度血肿一样,CT平扫易于漏诊,须做增强CT方能确诊。文献提示约有1%~15%的脾损伤病人在伤后即刻CT扫描所见正常,而48h后复查CT才能发现脾损伤征象,一般在3周左右,少数潜伏期可几个月或数年。CT扫描不仅对脾损伤的诊断具有敏感性,特异性,且能进一步估计损伤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并预测病人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