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很多地区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尤其是江淮地区,常常是骄阳似火,千里无云,风速小,湿度大,白天暑热蒸腾,夜晚闷热难耐。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经常在晴朗的午后,雷声阵阵,大雨滂沱而来,也因此极易引发山洪暴发。
这段时期,中暑等疾病会明显增多,因此解暑降温还是不容忽视。最好避免阳光曝晒,及时给所处环境降温通风,保持良好的睡眠,还要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以增强体质。
高温时节,不要因为贪凉而损伤机体。高温条件下,人们往往喜欢大量食用冷饮,很多人喜欢在户外睡觉或者冲冷水澡。现代医学认为,在高温条件下,体能消耗大,抵抗力减弱,突然遇冷,机体受到刺激就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入侵而发生疾病,如感冒腹泻等。所以,夏季避暑要注意不可太过贪凉,以免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三伏天,食物应以清淡为主。药粥就是极好的夏日养生食品,非常适合老年人、儿童及体质虚弱、脾胃功能不佳者食用。煲药粥可选取清热解毒、消暑滋阴、利湿补虚的食材,如绿豆、荷叶等。其次老鸭也是暑天的清补佳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的功效。
民间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
总之,大暑之盛夏,解暑降温是养生的重中之重,而适当滋补不仅可以抵抗炎热对身体的损害,而且对安然度过其后的秋冬两季关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