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吴老师:
您好!
这是第一次给您写信,很喜欢这种表达心情的方式,即使不是用最传统的纸和笔。相信不少大二的同学都在感慨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们大学的轨迹已经过去了一半。难免会在大学的意义方面有更多的想法。用这样的一封信总结这一年多的生活也许还不够充分,但是很高兴您能成为我的倾听者,谢谢!
现在依然能够清晰地记起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情景。突然在荒凉的郊区出现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心情是复杂的,思绪是茫然的……尤其在妈妈离开我后,孤独无助的感觉更是油然而生,是老师和同学们又让我找到了自我。原来我的身边有这么多的伙伴。记得您第一次走进我的寝室时对我说是我的老乡,一方面惊讶于您的记忆力,一方面觉得您很亲切,毕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呵呵。如今想起那个时候,既可笑又能体会到自己的成长。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总结这一年多的大学生活,我会毫不犹豫地用“感谢”,因为要感谢的人太多了。
第一,感谢结缘学生会的机会。人生总是有很多的转折点,我始终认为这个机会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刚入学的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立志去学生会展示下自己的能力,也是实现曾经对于大学的憧憬。感谢当时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给了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深入宣传部和记者团的工作。虽然很忙碌,几乎一到周末我的脚就无法踏出校门,总是被召唤做这做那。我从来没有抱怨过,反而有种自豪感,因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很多肯定。同时,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并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素素姐的领袖风范让我十分敬佩,进军学长人际交往方面的见解让我深受启发,吴洁更是我新闻工作方面的领路人,还有很多值得感谢的人,我无法一一记述。总之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第二,感谢新闻宣传工作。进入大学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系统地学习过新闻。在工作中我边实践边学习,不自信的我在大家的肯定下文笔越来越成熟。很感谢戴旭学长,在向他讨教的同时,他给了我进入校报编辑部的机会。在那里我开始逐渐懂得新闻的意义。很感谢吴洁,她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帮我改稿子,有时我都羞于看见满是红笔印记的纸张,她却始终能找到表扬我的理由。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采访胡校长的那次了,体验了作为记者的快乐。这样的经验是不可多得的,激发了我的潜能。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我的特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一行13人来到了陌生的四川,我们心中没有丝毫的胆怯,因为我们肩负着使命而来。在大学时代能够这么勇敢地闯过一次,也十分知足了。在四川绵阳,在留守儿童的课堂里。我画的海报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许多孩子缠着我帮他们画,看着那一双双纯净的双眸,我感慨万千,那短暂的12天经历了20年没有体会到的感动。当我在实践结束后进入人民日报社时,我充满了自信。自信我们的行动会感动社会,自信这些留守儿童的境遇会感动社会,更自信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情。
今年两会时,全社会又开始重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我很受鼓舞,因为我们也为这些孩子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也许微不足道,但是问心无愧已足矣!
第三,感谢我身边的同学。能进入同一所大学、同一个学院、同一个班级甚至同一间寝室,许多人说这是缘分,我也相信。毕竟“前世的几百次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我们都要珍惜这奇妙的际遇。现在不敢想象大四的我们要怎样告别,更不敢想象未来的我们会有怎样的未来。10年后但愿我们依然如故,再次踏进校园时可以对过去的一切一笑而过。
感谢了许多感谢,我似乎应该畅想下美好的将来。这学期开始总是对将来想的更多。接踵而至的等级考试好像使我们离考研越来越近了。选专业、选学校许多难题横在我的面前,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必须做好当下的自己,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今年是我来到世上的第20个年头,我应该为自己送上一份成人的礼物,即确定好人生的目标。虽然至今仍在踟蹰,但相信我会达成这一心愿。
最后要感谢家人,你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虽然远在异地,家始终是我避风的港湾。要感谢自己,即使面对再大的风浪,我始终没有气馁,始终往前看。要感谢吴老师,因为您百忙中抽空“聆听”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