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被称为产妇的鬼门关,一个让孕妈妈不得不注意的词汇!羊水栓塞其实就是指准妈妈在分娩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种突发状况,几率虽然很小,可是危险性却很高,所以尤其是一些高危产妇,一定要清楚了解羊水栓塞。
一、羊水栓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产科医生最怕发生的意外:死亡率高达40%-60%
在我国孕婴产妇死亡的原因中,排第一位是产后出血,排第二位的是妊娠合并高血压和严重内科疾病,第三位就是羊水栓塞。
在孕婴产妇死亡中,羊水栓塞所占比例15%-20%。羊水栓塞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占70%,分娩结束后占30%。由于羊水栓塞是突发的、难以预料的致死性妊娠并发症,一旦出现非常凶险。从发病到死亡,可能生死之间只有几分钟到两小时。
二、哪些原因会导致羊水栓塞?
1.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特别是在过强宫缩和急产情况下的胎膜早破,往往使得在胎膜破裂时由于胎膜与宫颈壁的急速分离,造成宫颈黏膜血管扩张和损伤,加之羊膜腔内的高压,使得羊水进入母体引起羊水栓塞发生。另外,人工破膜时的羊膜腔内穿刺或穿刺时操作不当也可引起胎膜后血肿,分娩时此处胎膜破裂易引起羊水栓塞机会增加。临床资料表明,**道感染、急产和羊水过多、头盆不相称等都是构成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胎膜早破的重点在于防止**道感染;妊娠后期要禁止**,避免负重和防止腹部被撞击;分娩时合理使用宫缩剂;若为头盆不相称最好选择剖宫产,以及注意人工破膜的正确操作等,这些措施可减少胎膜早破发生,降低羊水栓塞的风险。
2.过期妊娠、巨大胎儿及死胎
过期妊娠和巨大胎儿时容易难产、滞产,进而使得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几率增加;死胎可使得胎膜强度较弱而渗透性增加,这些情况都可成为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孕期保健和检查,重视防治妊娠合并糖尿病,以减少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如果孕期超过40周以上,应及时检查胎儿状况,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对死胎要及时引产,以降低羊水栓塞危险。
3.高龄产妇及和多胎妊娠
发生羊水栓塞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综合性的,可能有胎位异常、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和宫缩乏力时使用宫缩剂量大等,由于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机会。所以,高龄产妇和多胎产妇分娩时要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这些异常现象时要果断采取措施终止妊娠,一般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可减少羊水栓塞的发生机会。
4.子宫收缩过强
若羊膜腔压力显著高于静脉压,羊水就有可能被挤入已破损的小静脉血管内而引起羊水栓塞。正常分娩时羊膜腔内压可高于第二产程,达到高峰很少引起羊水栓塞。但是,不恰当使用宫缩剂(如催产素和米索前列醇)则有可能导致过强宫缩,增加羊水栓塞机会。因此,宫缩剂的使用必须小心谨慎,严格掌握适应症。必须要用时(如宫缩乏力)小剂量即可增强宫缩,避免剂量过大,防止引发强直性宫缩而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几率。
5.其他危险因素
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膜腔穿刺、剖宫产手术和人工流产及引产术等,在这些情况下必须严密观察,正确处理,以免造成病理性血窦开放而诱发羊水栓塞。
三、羊水栓塞5类高危人群
尽管羊水栓塞病情没有前期征兆,但它的发生还是更倾向高危人群,哪些人易发生羊水栓塞呢?
1.高龄产妇
年龄超过35岁的产妇,年龄越大,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2.生产次数多的产妇
生产的胎数越多,发生羊水栓塞症的概率越高;
3.胎盘早期剥离的产妇
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发生胎盘早期剥离,羊水里的胎儿细胞、胎脂或胎便经由胎盘静脉进入母体血液的可能性会增加;
4.胎死宫内的孕妇
胎儿死在子宫内的时间越久,发生羊水栓塞症的概率越高;
5.有胎儿窘迫的情况
发生羊水栓塞的概率也比较高。因为胎儿发生窘迫时,羊水内常有胎便,此时产痛通常都很强烈,较易发生羊水栓塞。
四、羊水栓塞如何预防?
减少多产、急产、高龄产和剖宫产
1、产检发现可导致病发因素:
通过B超检查科诊断出90%的前置胎盘,使用分娩监视装置可早期发现胎盘早剥。而这两种可能是造成羊水栓塞的原因。
2、加强产前教育,注意诱发因素:
对30岁以上的产妇、早产或过期产者及经产妇加强产前教育,有诱发因素者,盈严密观察,提高发生羊水栓塞警惕。
3、做好第四产程的观察:
及时发现与出血不相符合的休克。
4、及时告知医生感觉:
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刚刚破膜不久,产妇突然发生寒战、呛咳、气急、烦躁不安的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五、孕妇及家属需知
生孩子是有风险的,市民应该懂一些相关知识。“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70后、80后首次剖腹产现在再次怀孕的孕妇不少,且高龄孕妇增多。而曾经剖腹产的孕妇,怀巨大儿、双胞胎的孕妇,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盘植入、羊水过多以及有过敏史等孕妇,发生羊水栓塞几率相对较高,要提高警惕,严格依时产检,生产时密切配合医生。
1、不要因为怕疼
在不符合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仍强求医生剖腹产,尤其现在有不少人可生二胎,剖腹产后再生育,所面临的意外风险会增加。
2、胎儿太大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增加风险
一般3公斤左右就可以,孕妇怀孕期间注意均衡饮食。
3、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
家属要听医生的建议,千万不要拖延时间,以赢得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