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4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9:50
酸碱盐类溶液导电,因为溶液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例如:如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钾和碳酸钠的溶液能导电。
有机物溶液不导电,因为溶液中不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例如:蔗糖在溶液中不能电离,是以蔗糖分子形式存在的,而蔗糖分子本身不带电荷,是中性的,所以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是否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有就导电,没有就不导电。
扩展资料:
导电性影响因素:
1、电离度
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与其总分子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电离度大,表示离解生成的离子多,导电能力强。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的电离度随其浓度的减小而增大。电离度、浓度和电离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由奥斯特华冲淡定律确定。
电离度很小的弱电解质,能很好地服从冲淡定律,强电解质则基本上不服从冲淡定律,因为强电解质实际上是几乎完全电离的。溶液中不存在电力平衡问题。由于强电解质溶液中中存在强烈的离子相互作用,强电解质电离度并不反映其电离的真实情况。强电解质的电离度为表观电离度。
2、电导
电阻的倒数,与电工学上电导的一般含义一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有两种表示方法:比电导和当量电导。比电导是指1平方厘米电极面积、电极距离1厘米的电解液的电导。当两点到是指相距1厘米的二平行电极间含有1克当量电解质的溶液的电导。
3、离子淌度
二电极间电位梯度为1V/cm时离子的移动速度,又称离子绝对移动速度。离子淌度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电解质的离子淌度越大,其当量电导也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解质溶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9:51
酸碱盐的溶液都能导电:
如食盐水、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溶液能导电,
有机物的溶液不易导电:
如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酒精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除了水微弱电离,溶质是不能电离的,水溶液中不存在大量的带电荷的粒子,因此不能导电。
扩展资料:
导电性影响因素:
影响导电性的主要因素有电离度、电导、离子淌度、离子迁移数、离子活度和离子强度。
1、电离度:
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与其总分子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电离度大,表示离解生成的离子多,导电能力强。
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的电离度随其浓度的减小而增大。电离度、浓度和电离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由奥斯特华冲淡定律确定。
实验表明,电离度很小的弱电解质,能很好地服从冲淡定律,强电解质则基本上不服从冲淡定律,因为强电解质实际上是几乎完全电离的。
溶液中不存在电力平衡问题。由于强电解质溶液中(除非无限稀释溶液)中存在强烈的离子相互作用,强电解质电离度并不反映其电离的真实情况。
因而,称强电解质的电离度为表观电离度。
2、电导:
电阻的倒数,与电工学上电导的一般含义一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有两种表示方法:比电导和当量电导。
比电导是指1平方厘米电极面积、电极距离1厘米的电解液的电导。
当两点到是指相距1厘米的二平行电极间含有1克当量电解质的溶液的电导。
3、离子淌度:
二电极间电位梯度为1V/cm时离子的移动速度,又称离子绝对移动速度。
离子淌度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电解质的离子淌度越大,其当量电导也越大。
4、离子迁移数:
某种离子迁移所输送的电量,占通过溶液总电量的分数,又称离子输电分数。
两种淌度差别很大的离子,其迁移数相差也很大。
工业电解中,可根据淌度大小,判断该种离子传导电量多少和电极附近浓度变化情况,作为控制电解条件的根据。
5、离子活度:
修正后的离子浓度,又叫有效浓度,等于离子的实际浓度与活度系数的乘积。
活度系数则等于活度与浓度之比。
处理极稀溶液 之外,由于溶液中离子之间及与熔剂分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离子的浓度不等同于活度,即活度系数不等于1。
引进离子活度概念,即以离子活度代替离子浓度,就可以使只适用于理想溶液的一些热力学公式也能用于实际溶液中。
6、离子强度:
溶液中所有各种离子的浓度乘其价数平方之总和的一半。
离子平均活度系数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减小,而且离子的价数越高,减小就越多。离子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解质溶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9:51
电解质溶液导电。
非电解质溶液不导电。
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自身电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化合物。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 。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某些共价化合物也能在水溶液中导电,但也存在固体电解质,其导电性来源于晶格中离子的迁移。
分类:
①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中几乎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一般有: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盐,如:碳酸钙、硫酸铜。也有少部分盐不是强电解质。
②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一般有:弱酸、弱碱,如;醋酸、一水合氨(NH3·H2O),以及少数盐,如:醋酸铅、氯化汞。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特别注意:强弱电解质导电的性质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
决定因素:
①电解质的键型不同,电离程度就不同。
②相同类型的共价化合物由于键能不同,电离程度也不同。
③电解质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④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同,电离程度也不同。
⑤溶剂的性质也直接影响电解质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