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8: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8:08
这还真的不能怪谭嗣同老爸,即使身为湖广总督,对于当年谭嗣同的处境,还真的就说话不好使,尽管谭嗣同在当时也算妥妥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当时是谁想要谭嗣同的命,众所周知,谭嗣同,康有为,都被称之为戊戌六君子,本是年轻有为的新青年,为何最终会沦为阶下囚呢?
其实这个世界风险与利益是并存的,既然当时的谭嗣同最后能够到被杀头的地步,那么想必我们也能够猜到,他所做的事并非常人能够驾驭的存在,熟悉那段历史就不能不知道维新变法,我们也常常吐槽当时的清朝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故步自封,首先是因为我们接受了新的思想新的教育,其实我们今天的想法和当时的戊戌六君子等人的目标是一致的。
整个世界就是如此,新旧思想的冲突历来存在,当年的谭嗣同与自己的老爸谭继洵,本来思想上也有一定的差距,谭继洵这一生接受的教育本就是封建思想之下标准的仕途人生,而当年的谭嗣同呢?深深感受到当时清*与国外列强的实力差距,同康有为等人首先认识到,思想转变对于整个大清王朝命运的转变至关重要,所以他们义无反顾的就决定要走上变法图强的强国之路。
当时的光绪皇帝是最高执政者,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想自己的变法维新能够顺利执行,就必须要获得光绪皇帝的首肯,其实本来当时的光绪皇帝是支持他们这样做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当时的*环境,毕竟整个大清王朝是谁说了算,难道真正就是光绪皇帝一个人的天下吗?事实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前浪与后浪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当时也存在,谭嗣同与自己的老爸思想行为不一致,而当时的光绪皇帝也处处被慈禧太后制约,尽管当时也确定了新的变法制度,但是执行起来却异常困难,首先难过慈禧太后那一关,毕竟变法的有些内容,直接损害的是那些封建旧阶级的利益,但是恰恰也是他们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这就导致了新旧两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时的光绪皇帝也想借这次变法证明自己的实力,但是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慈禧太后等人,自然为了维护稳定的封建统治也拼尽全力,变法并未成功,反而被慈禧太后提前发动政变,最终光绪皇帝也被幽禁了,按照常理,其实当时的戊戌六君子之中,谭嗣同已经提前得知了消息,如果当时逃跑是有一线生机的,但是他却义无反顾的选择留下来,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与封建势力抗争到底,最终谭嗣也为了这次变法英勇就义。
想必到这里大家都已经明白了,本来父子之间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再加之当时谭嗣同所做的事儿,并非一般的犯罪,这相当于欺君犯上,秘谋逆反的大罪,岂能是简简单单凭借着看似同父亲的关系就摆平的呢?而且在当时的慈禧太后已经认定了必须要有人死,必须杀鸡给猴看,所以当时的慈禧太后也是下了将他们必杀的决心的。
即使爱子心切,但是这位老父亲能做的真的不多,只能给儿子风风光光的处理后事,想要救儿子的性命,不仅可能殃及全家,而且最终还救不下,与其这样,还不如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整个家庭的安宁,谭嗣同当时已经下了赴死的决心,即使谭继洵想要救儿子,谭嗣同也不见得能够领情,从当时谭嗣同被抓,再到被杀,持续时间仅有短短的4天,这4天能够干什么呢?
当时的信息传达并不像我们今天一个手机,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其实当时的谭嗣同老爸得知了这件事,托人找关系,也远远不是4天之内能够解决的,或许说到这里,大家都不能联想起来,谭嗣同其实也是一个坑爹的熊孩子,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他在当时的大义凛然,毕竟他们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整个中国能够尽快与国际社会接轨,能有那样的先见之明,确实也对我们国家的新旧交替起了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他们难道是为了他们自己吗?相信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深思,如果在当时那个举国危难的时刻,即使没有他们站起来,或许也还有其他人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