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7: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8:06
定安三小 曹秀玲 音乐老师在各个学校都担任着排练各种音乐节目的重任,每当各种节日来临都希望排一个质量上乘的好节目,而舞蹈节目往往是首选。经过长时间辛勤排练,服装道具也准备就绪,参加演出,却因为小演员发挥失常,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台下好好的呀?怎么到台上紧张的连笑都不敢笑了呢?”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的怪现象呢?我认为这主要是由学生在舞蹈表演活动中自身的心理素质造成的。一、自我能力的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一般来说有强烈的自信心的人,能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肯定的评价。在排练和表演时就表现得较为积极、主动;而另一种类型的人往往缺乏自信,把自己的能力*在低于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准,不知不觉的降低自己的能力,因此在排练和表演时胆怯、被动,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新队员中。二、过于追求完美,导致自怨心理。有的人对自己取得微小进步都充满喜悦和自豪感,他们看中的是成功,对失误和不足既能认真对待又能泰然处之。有的人却过于追求完美,如果达不到目的,则常引起许多自忧自怨,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引起不良后果。但是,人总会碰到一些挫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经受受伤的体验。三、缺乏对集体的关心,与人合作能力差。有些同学在平时排练中自探能力和自学精神很强,能尊师守纪,勤学苦练,但因经常只顾自己,往往集体观念比较薄弱,以至于对他人漠不关心,只为自己着想,以自我为中心。根据以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小学生在复杂的舞蹈表演过程中,也充满着心理素质所支配的一系列因素。所以我认为只有在平时的舞蹈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才能使舞蹈表演活动顺利进行。1、培养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使学生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应各种高难技巧的需要,同时为扮演各种舞蹈角色做好准备,对演员,学生的体力的保持也有好处。但在训练初期是非常枯燥和单调的,除了压腿还是压腿,除了下腰还是下腰……而在这枯燥和单调的训练中,往往还要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这样便会产生一些异常情绪,如“逃避抗拒”、“自卑抑郁”等,如果不加以引导,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心理障碍,克服这些“病症”的最佳良药就是帮助她们重拾信心,激发兴趣。此时你无须再在动作要领上多做解释,只要告诉她们“只要坚持一下,就会进步一点”。一看到某人进步一点,就应该给予热情的肯定与表扬;即使进步缓慢,我们也应该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喝彩,从而使她们体验成功,重拾信心。2、提高表演能力,提升感情共鸣。能力指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它包括完成某种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舞蹈能力包括姿态、节奏和表情,这三者构成了舞蹈能力的核心。首先,应培养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引导其在感情上与作品内容产生共鸣。因此,在舞蹈节目排练中,必须重视表演者对舞蹈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上的深刻了解。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指导老师要悉心加以引导,让孩子们“手舞”有物,“足蹈”有理,这样孩子们有表演时就会在心理上与舞蹈角色共鸣共感,忘我投入,表情自然展现,舞蹈表演收到很好的效果。3、培养与人合作,关心他人的能力。学舞蹈的孩子年龄不同,基本功的训练程度深浅也不同。为了培养她们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可根据她们的特长和意愿,分配适当的工作,让她们帮助人,同时又受到别人的帮助,让她们自己去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把“自我”融入集体的“大我”之中。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启迪她们的智慧,激励她们的意志,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她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事物,使她们身心健康活泼,和谐成长。我们教师都应该做好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去发掘每个孩子的优点,让她们尽情的展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