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流的堡垒机产品产业现状又是怎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4:12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1 04:53

当前,堡垒机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品大类,被广大客户所接受,市场份额应该在1亿元左右。
堡垒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硬件形态产品,一类是软件形态产品。硬件产品形态采用厂商直销方式,如齐治、极地等公司产品,而软件产品形态采用网络直销方式,如碉堡堡垒机,导致了价格有很大的区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1 06:11

市场份额较大,行业前景有很大的空间,形态一般分以下两种,一类是硬件形态产品,一类是基于云计算镜像安装形态(云堡垒机),现市面堡垒机厂家鱼龙混杂,相比较来说,拥有简洁美观人性化WindowsGUI操作界面,支持手机令牌认证,也只有尚思他家的堡垒机了!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1 07:46

既然问到堡垒机,我还是有必要回答一下的,这是因为堡垒机确实给我的运维工作履历带来了实际帮助,如果没有堡垒机我可能已经考虑转行了。我就从我的经历说起吧,说来话长,大家慢慢看。

从事运维三年了,自己也曾遇到过各式各样的问题,诸如因认证方式过于简单造成服务器账号被盗、权限划分不明造成的误删数据库文件等问题屡见不鲜,果不其然的印证了“70%的故障均来自内部人员的操作失误”的魔咒。

很显然,问题出在日常运维工作不规范,如果不规范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就会不断的犯错,最后导致所有的功劳都变成徒劳。

俗话说的好:常在河边走, 哪能不湿鞋。身边例子很多,随便举一个朋友在群里的对话。

若一不小心执行命令 rm -rf / tmp,如果此时正好拥有root权限,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关于rm -rf / tmp 这种错误,对于手快的朋友或者在我们网速比较慢时,出现的概率相当大,当你发现执行完之后,你的心至少是凉了半截。可能大家对自己拥有相当大的自信,老子每次都这样没出过错,唬谁呢。

当出现一次你就明白了,不要认为那些运维事故都是在别人身上,如果你不注意,下一个就是你。

众多运维工作的失误,时刻提醒我们运维人员要建立明确、规范的标准化管理流程,以提高运维效率、降低综合成本,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关于rm防止误删除数据的小技巧:

1、先备份,再操作,最好有异机备份,修改配置等先提交版本管理系统再发布到线上;

2、删除文件时使用mv命令替代rm命令,无用的文件先不删除,而是移动到/tmp里观察些许时间;

mv filename.txt /tmp/

3、如果非要使用rm删除,请尽量先使用Tab补全目录,再切换目录再删目录下的数据,能不用通配符就不用通配符。

cd /tmp
rm -f filename_1.txt filename_2.txt

4、如果删除的不是目录,就不要使用“rm -fr”,应采用最小化权限“rm -f”来进行对文件的删除。

至此之后,运维失误确实减少了,但是好景不长,时隔俩月问题又再次重演,而我们还不知道是谁操作的(当时我马上查看了系统日志,但苦于系统日志可读性差、零散、可删除、篡改、并且我们账号与运维人员无法一一对应)!!!

CTO彻底爆发,这次必须从源头彻底根除这个问题,否则你就给我滚蛋。此时的我,非常理解CTO的心情,于是当面立下军令状,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目前我们的主机资源规模大概在数百台左右,上面跑着许多不同的业务系统,对于这些资源来说,都有各自的一套账号体系,当时为了方便管理,我们是通过一个Excel来维护这些账号信息,使用时,也就存在了多人共用账号的情况。

多人共用账号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账号本身的安全性也就无法得到保证,导致操作者的身份无法确定,当系统发生问题后,很难确认具体责任人。

为了保证密码的安全性,我们也会制定严格的密码管理策略,诸如密码必须定期修改,密码需保证足够的强度等,但现实执行中,由于管理的资源规模太大和账号数量太多,这一费时费力的操作,往往最终都流于形式,由此引出我们的第一个问题:账号密码管理体系不规范。

在访问控制这块,我们对运维人员数据信息的访问能力和范围并没有做严格的控制与*,导致运维操作流程就像一个“黑盒”,我们并不清楚运维人员: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