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4:2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35
为一种来自生体的内在兴奋(somatic
source
of
excitation)之先天的心理表徵(psychological
representation)
(p39)。该心理表徵叫做期望(wish)而由它所发出的生体之兴奋状态称之为需求(need)。如饥饿的状态来自身体组织缺乏养份,表现在心理上即成为一种对食物的期望。本能被视为人格的驱动因素,它不只驱动了行为的发生,也导引了行为的可能方向。换句话说本能藉由增加对特定刺激的敏感度撰择性的控制了行为的方向。是某一动物种各成员都具有的典型的、刻板的、受到一组特殊刺激便会按一种固定模式行动的行为模式。它是由遗传固定下来的,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和适当的刺激经验而逐一出现的。像鸟筑巢、蜂酿蜜、鸡孵蛋等觅食、自卫和生殖行动,都是特定物种所具有的先天的本能行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35
但是我认为,这样说是不确切的。
本能不只是一种身体的能动力,它实际上是一种在高级思维指导下的程序行为,它大大地高于一般性思维指导下的能动力。确切的说,本能是在程序化思维指导下的有序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已经经过高级程序编排的思维指导下进行的。
做这样一种类比,假如一台电脑要进行一种运算,而现在计算机里没有现成的软件工具来进行运算,因此就需要操作员现编程序,并一步一步地实验这个程序,修改这个程序,软件完成以后,还要再进行试计算,并复合结果,完成无误了,才能最后确定程序进行正式的运算。至此这次运算才告完成。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经过程序编排的思维是一种高于未经过程序编排的思维。经过编排的思维可以很简单地越过试验阶段,排除不符合要求的状态,而直接达到最优的目的。
如果在身体内有了一种既是经过深思熟虑,又是通过简洁思维指导下作出的行为,肯定能使身体表现出最好的能动力。
用我们身体的某种器官的本能反应来证明一下:眼睛里进了一粒沙子,身体本能地反映是眼泪迅速涌出,手指抬起,通过揉动促使沙子被眼泪冲出。这样一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这是不是一个最好的行为过程呢?身体还有没有其他的行为选择呢?我想在这一套本能动作形成之前,一定有许多其他的选择,比如完全等待眼皮的运动往外挤沙子;单单使用手指在眼皮里摸出沙子等等方法(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力)。
比较这样几种驱除沙子的方法,所有人一定会认为现在身体的本能反应是最好最恰当的行为,它既通过涌出泪水来润滑眼内环境避免沙子对眼球的损伤,又通过眼皮和手指的外力运动,促使泪水冲刷沙子向外排出。
这样的例子在身体的能动力中有无数多个。实际上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看似本能,但却是生命意识在进化过程里通过不断学习和编程并经过生物遗传得到的能力。
所以我说这种看似不需要思维的能力(本能),实质上已是生命意识经过无数次思维和实践,在不断修正的基础上,又进行过缜密编排以后得出的程序化结果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35
【拼音】:ben neng
【英译】:1.an instinct
2.instinctive; natural
3.instinctively; naturally; by the light of nature
【解释】:本能是指,生物与生俱来的,勿需学习的天生能力。
例如:发育完全的正常动物,不需经过学习、练习、适应、模拟或经验,即能表现出某种协调一致的复杂固定性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跳舞和鸟类迁徙等,都是本能行为。本能不单是对简单刺激的局部性反应,而是按预定程序进行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如鸟类的筑巢,它能熟练地选择和安放筑巢材料,并拔下自身羽毛排在巢内。本能是动物在种族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并固定下来遗传给后代的反射活动,虽然本能行为的程序有繁、有简,延续的时间有长、有短,但都是同种动物所共有的,这对维持动物种族生存、繁殖后代等都有重要意义。例如,同一种大腹园蛛(Atanea ventricosa)的结网方式和形状,在个体中的表现大致相似;同一种蜜蜂营造的蜂房,跳舞语言,酿制蜂蜜和喂饲幼虫等过程,在成千上万的蜂群中表现也很相似;刚孵化出的小鸭就都会走路,下水游泳、摄食等,这些普遍具有的复杂行为,不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学到的,是属于非条件反射的神经活动,是该种动物的本能。
人类的本能: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将人类的本能分为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1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粘膜产生快感,叫做*期*。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结(或称为恋母情节)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或称为恋父情节),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理上的*。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成年人成熟的*以生殖器*为最高满足形式,以生育繁衍后代为目的,这就进入了生殖期。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的*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36
本能在自然状态下有某种程度的变异以及这些变异的遗传既然是自然选择的作用所不可少的,那末就应该尽量举出许多事例来;但是篇幅的缺乏,*我不能这样做。我只能断言,本能确实是变异的——例如迁徙的本能,不但在范围和方向上能变异,而且也会完全消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37
本能就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如吃饭,睡觉,穿衣,喝水,上厕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