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老人宁愿自行结束余生,也不愿拖累子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4:32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33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虽然不想提起,但是现实却很残酷,甚至有些扎心。中国老龄化非常严重,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远比想象中的要难得多。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让农村青壮年都往城市里跑,农村老人在60岁以后就大概率成了留守老人。

村落再大,村头也只有稀疏的几个老人在相互取暖,日落余晖照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才感觉到温暖。成为留守老人以后,农村的老人就非常的明白,他们见子女的次数会逐年递减,迈进黄土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本文想通过三个老人的小故事来揭露农村老人的现状,并且表达为什么农村老人宁愿自行结束余生,也不愿拖累子女的原因。笔者尽量用最平实的语言,来讲述最真实的故事,希望你们有所触动。


李大娘生了5个儿子,在那个年代人家说多子多福。李大娘含辛茹苦地带着几个孩子,熬过了大跃进时期,熬过了灾荒,熬过了文化大*熬,也熬过无数的艰辛岁月,终于,李大娘给家里的每一位孩子都添置了一个家。

正当村里人认为她有5个儿子,李大娘无论如何都能够安享晚年,过得幸福如意,可是他们从来没想到有5个儿子的李大娘下场是那么的悲惨。

儿子成家之后,李大娘为了不给儿子添累赘,选择独自在茅草房居住,原先身子还好,但是年纪大了,风湿骨痛自然也有了。有一次,李大娘干农活不小心摔伤了腰,动弹不得了,那就得有人照顾。于是五兄弟就商量每人照顾李大娘半年。

就这样,李大娘成为了一个商品一般的人物,东家住一会儿,西家住一会,过得磕磕绊绊的。更可怕的是十个手指有长短,有些儿子对李大娘还很客气,但是有些儿子却嫌李大娘碍手碍脚,老不死。更令李大娘伤心的是,儿媳妇都不是好惹的东西,她们嫌李大娘来她们的家是祸害家里,有时还故意挑拨李大娘和儿子的关系。一会儿说李大娘难伺候,一会儿又说李大娘心肠不好,一会儿又说李大娘没帮她照顾儿子。

甚至二媳妇还当着邻居的面大口破骂李大娘是个累赘,把李大娘的枕头、衣服全部扔到屋外,大骂李大娘滚。李大娘的二儿子看到之后沉默不吭声,那一刻李大娘的心都碎了。

她捡起衣服和枕头,重新回到老房子那住。一个老人家颤颤巍巍的,好不容易才走到了草房。其他的儿子见状也不吭声。就算有个别儿子想孝顺李大娘,可是看到其他的哥哥弟弟那样子,自己也不好出风头,于是任由李大娘回去。李大娘心寒了,泪水忍不住哗啦啦地流,辛辛苦苦的养大的儿子竟然一个个无动于衷。

后来兄弟们也就不照顾李大娘了,就是轮着每天到了饭点就给李大娘送口饭吃。因为谁也不愿意养谁,谁也不想让李大娘住在她的家里。大家你推卸责任,我推卸责任,也因为赡养责任不明确,彼此就耍赖皮。就这样,李大娘在茅草房里过了几年被子女喂养的日子,无依无靠的,终于在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走了。隔了两天邻居才发现了李大娘去世了。但是李大娘的儿子们得知消息好像并没有多伤心,操办了李大娘的丧事了。或许他们还感到开心,毕竟没有了负担,没有了所谓的责任,也没有了累赘。

在农村舒服?

张大婶的儿子比较有出息,在县城里买了一套房,一度把张大婶接过去住。可是张大婶看着灯红酒绿的城市,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怎么也适应不过来,于是过不了多久她就回到农村生活了。

老人家有安土重迁的思想不足为奇,毕竟他们不愿意离开那个落地生根的地方。就这样子,张大婶和儿子两地分离。儿子工作忙,而且一家人都在县城,就剩张大婶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农村里生活。白天的时候张大婶就在村口晃荡晃荡,想找个知心的人聊两句话。但是有时候找得到,有时候就没有。最难的就是在晚上门一关,灯一关,孤零零一个人无依无靠,张大婶的心里啊,备受煎熬,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其实张大婶听到儿子接她去县城住,原本还挺开心的,但是好几次她在县城里走丢,好几次用不惯县城里的家具设备,自己也就没有脸待在县城了。于是张大婶和儿子谎称在县城住的不习惯,回农村才舒服,但实际上儿张大婶只是怕儿子嫌弃她,于是选择了孤零零的回了老家。

这一回就回了十余年,儿子每一年也回家看望她一两次,最后人嘛,也抵不过生老病死。张大婶突然患上了一种怪病,她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不想拖累子女,于是她选择了往农村坡口上纵身一跃,也就结束了生命。她终于摆脱了孤独,摆脱了痛苦,摆脱了折磨,去天堂了。


张大爷是从老人院回来的,儿子们不愿意赡养他,把他送到老人院。后来张大爷发脾气说老人院东西不好吃,于是选择了回到农村生活。

如今的张大爷每天就坐在村口的石板凳上,看着村口人来人往的车辆和到田里农忙的庄稼人,他慢慢变得沉默,变得落寞。也许是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吧,我知道张大爷的余生也会像张大婶和李大娘那样悲惨,于是也就没说什么。

三个人物故事,揭露了农村老年人的悲惨现状。面对子女给老人安排的生活,老人家很少会有反抗,因为他们也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掩盖自己内心的卑微,怕累连累子女。他们所做的成全,也只是为了顾及年轻人的体面。这一个字就是“爱”字,你可以把它称作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但是也可以称作是老年人自卑和无助。他们宁愿自己承受着孤独和悲伤,也不愿意成为子女的负担,这是一种沉重的爱,一种深沉的爱。只是这种爱不知道能否换来子女的理解?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34

这是因为农村的条件有限,所以很多的老人不愿意拖累自己的家庭,通常会选择自我了断,为自己的家人减少负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34

因为他们体验到了赚钱的不容易,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为了让自己活得久一点儿而背负更多的债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35

因为他们认为不应该过多的干涉自己的子女。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能更好的生活,而且他们认为在子女身边会很难得到陪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