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0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0:53
什么叫出版?这是出版学研究中首先要接触的问题。对出版活动内涵的理解不同,对出版学知识体系构架的认识也就不同。因此,中外出版界都很重视对出版内涵的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日本学者认为:“采用印刷术及其他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对文稿、图画、照片等著作品进行复制,将其整理成各种出版物的形态,向大众颁布的一系列行为,统称为出版。”(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英国学者认为,出版是指“向公众提供用抄写、印刷或其他任何方法复制的书籍、地图、版画、照片、歌篇或其他作品”(注:林穗芳.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0(6):14;23;15;20)。美国学者认为:“出版——公众可获的,以印刷物或电子媒介为形式的出版物的准备和印刷、制作的过程。”(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8)1971年出版的《世界版权公约》等6条给出版所下的定义是:“可供阅读或者通过视觉可以感知的作品,以有形的形式加以复制,并把复制品向公众传播的行为。”(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韩国学者认为:出版是“以散布或发售为目的把文稿、文书或图画、乐谱之类印刷出来,使问世、刊行”(注:林穗芳.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0(6):14;23;15;20)。
各国学者给出版所下的定义尽管在文字上稍有差别,但对出版活动本质特征的描述却十分接近。各国学者都认为出版活动的内涵由以下内容构成:①出版是将已有的作品形成为出版物的过程;②原始作品必须经过一个大量复制的过程,使其形成一定的载体形式,成为出版物;③通过一定方式使公众获得这些出版物,也是出版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外学者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较为一致的情况相比,国内出版界对出版活动内涵的认识则有着较明显的差异。现将国内学者对出版内涵的几种代表性观点陈述如下:①“凡将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印刷到纸上,或把它们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都称为出版。”(注:赵晓恩.出版词典.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3;104~105)②“把著作物编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注:辞海编委会.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094)③“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注:汉语大字典编委会.汉语大字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5)④“出版是指出版机构根据一定的方针和计划,选择、整理人类的思维成果和资料,通过出版生产赋予它们一定的物质形态,然后向社会传播。”(注:阙道隆、实用编辑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5)⑤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1991.6)。⑥“所谓出版,就是选择、整理著作物,通过一定生产方式将其复制在特定载体上,并以出版物的形态向社会传播的一系列行为。”(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9)⑦“通过出版生产的手段,把著作物编印成图书、期刊、杂志等印刷品,经过发行渠道,把这些精神产品推向社会,供应读者,即为出版。”(注:严成荣,桑百安.图书发行词典.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12)⑧出版即“社会上各种作品,包括文稿、图片、信息、音响、录像制品等等原件,汇集到出版机构以后,经过审定、选择、编辑和加工,使用一定的物质载体,复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通过流通渠道传播到全社会”(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
国内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的诸种观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观点认为出版活动主要是出版物的印刷工作,上述①②③种意见都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在我国出版界长期占主流地位的传统观点,是在我国出版发行实践活动长期按计划分工模式运作的条件下形成的,它将发行活动排斥于出版之外,缺乏出版内涵中最关键部分——出版目的的描述。很显然,这类观点对出版内涵的表述是不完整的。另一类观点吸纳了国外出版界对出版内涵认识中的合理部分,并结合我国出版业非常重视编辑工作的特点,对出版活动内涵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这些表述已与国际出版界对出版活动内涵的认识逐步接近。林穗芳在为《编辑实用百科全书》所撰写的有关词条中,提出了将作品转化为出版物要具备的四个条件:①经过编辑,具有适于阅读或吸取的内容;②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③经过复制;④向公众发行,如出售、出租等(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这可以看成是第二类观点对出版活动内涵理解的代表性描述。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的各种趋同化意见,我们认为出版活动的内涵,应由以下基本特征构成。
(1)出版是对已有的作品进行深层次开发的社会活动。出版不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开发,而是对现成的作品进行开发。接受原始信息,将其归纳成知识,形成知识产品的任务,已由作者完成,或者说已主要由作者完成,已有作品的形成过程属于作者劳动过程,不归属于出版活动。作家创作、画家写生、音乐家谱曲等,都不能算出版,就是这个道理。
(2)出版是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的过程。出版过程虽不是知识信息的主要形成过程,却是一个对知识信息体系进行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是按照适合读者消费的要求进行的,并且,还要按照同样的要求对所选定的作品里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补充、完善,也就是通过编辑工作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纸质货币不是出版物,纸币的印制不是出版活动,就是因为没有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从而缺少供读者消费的知识信息内容的缘故。
(3)出版是对加工好的已有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一定载体形式的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作品进行复制,都是使加工好的知识信息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载体形式的过程。只有经过大量复制,作品中所含的知识信息才能被众多的读者接受。档案工作也需要对原作品(文件)进行编纂、整理,使分散的材料能编辑成一卷一卷的案卷,但档案工作不是出版,因为没有大量复制的过程。在商品社会,作品大量复制过程也是出版物的商品生产过程。
(4)出版包括将出版物公之于众的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将大量复制的原作品广泛向读者传播,也是出版活动的重要内涵。从西方对“出版”这一词汇的演变来看,法语Publier和英语Publish均源自拉丁语Publiare,而拉丁语Publicare的本义却是“公之于众”。可见,在赋予“出版”的众多涵义中,“公之于众”的涵义更有着特殊的地位。
综合上述四个特征,笔者用如下定义对出版活动的内涵试加描述:所谓出版,就是将知识信息产品经过加工后,以商品生产的形式大量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并使其广泛传播的过程。
发,即分发;行,即销售
什么是印刷呢?
就字面意义而言,着有痕迹谓之印,涂擦谓之刷。用刷涂擦而使有痕迹着於其他物体,谓之印刷。 简而言之,印刷就是生产印刷物的工业。印刷物的生产,与印章类似。先刻印章(版),后使印章(版)沾着上印油,再将印章(版)上的印油转移于纸、帛、皮等承印物上,即成印刷品。
就科学观点而言,凡在物体上(狭义的仅就纸张而言)着有痕迹,而该痕迹(经多量复制)能对光的照射发生反射或吸收作用,透过人眼,使人的视觉神经辨识出该痕迹的形状与色调,谓之印刷。
就文化观点而言,印刷是表达及流传人类思想的一种方法。 中国古代印刷,系以毛刷醮墨涂布于印版之上,覆纸于版面,再用另一干毛刷在纸背轻刷之,则版上凸起的反向文字印墨,即在纸上印为正向文字墨印,因一刷即得一印,故称印刷。
就一般而言,印刷乃是以直接或间接方法,将图像或文字原稿制为印版,在版上涂以色料印墨,经加压将色料印墨转移于纸张或其他承印物上,而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工业工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0:54
出版是把文稿制成版的过程.是印刷前的步骤.
发行是指书稿印出来后交送售书商出卖的过程.
印刷是指书稿制版以后用机器印在纸上的过程.
这三者的关系是先制版,再印刷,成书后发行销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0:54
一种工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