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3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5:55
中国是世界上造船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更在相当一段时间,遥遥领先于世界。在中国1.8万公里漫长的海岸线中,中国的文明一直与大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中国造船技术从古代开始就拥有着令世界各国所赞叹的伟大成就。
最初的造船史
古籍《物原.器原》中记载“伏羲始乘桴,轩辕作舟楫。”可以看出,在原始社会时期,最早的水上工具应该是浮具,然后慢慢演变成筏、独木舟,可谓是中国最早的船只雏形,造船技术也自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图1
筏作为制作最为简单的一种水上工具,也是最早出现的船只形象。古人们就地取材,逐渐形成了南方的木筏,江南、广西一带的竹筏,以及黄河中上游的羊皮筏等等。关于独木舟的制作则有着“刳木为舟”的说法。其中在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曾发现了距今约7000多年的木浆和独木舟模型,可谓是史上历时最悠久的水上交通工具。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国的早期船只慢慢发展成了木板船和风帆。其中在夏商和西周时期主要使用的是木板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造船技术的发展,帆、舵、桨相继出现,造船技术随之增长。北魏时期,由于朝廷的重视,造船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公元430年就建造出了3000艘可载两千吨货物的大船,其航行速度,战斗力极其经人。可见我国古代的造船水平已经相当强悍了。
造船业的第一高峰——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业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因开国战争与海外丝绸之路,使得对船舶的需求日益增多,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造船业的发展。秦汉时期的造船业在继承了前朝一些国家发达的造船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这一时期的船只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类型众多,甚至可以建造高技术的楼船。
图2
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平息南方战争中,就动用了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而且在秦统一全国后,仅秦始皇在位期间,就先后进行了5次极大规模的海上巡游。在《华阳国志》中记载,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船舩万艘, 米六百万斛, 浮江伐楚, 取商於之地, 为黔中郡。都足以看出其规模之大、类型之多。
到了汉朝,水师力量十分强大,其中楼船作为重要船舰,无疑是水师的主力,同时,在其舰队中也配备了各种作战舰只,在舰队最前列的冲锋船名为“荣登”,速度较快的船只称为“奔马”等等。楼船的建造和发展,可谓是造船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其一般高10余丈,在甲板上建有高高的楼层,在每层都设有防御敌人冷箭的矮墙,同时具备发射弓弩的窗孔,船体蒙有皮革,旗幡林立,声势浩大。
1977年初,在广州市内就曾发现了一处规模庞大的秦汉造船工厂的遗址,据研究,这一造船工厂中心平行排列有三个造船台,船台滑道长度在88米以上。一号船台中宽1.8米,露出的长度就有29米,而二号船台更为巨大,根据其船台长度和宽度计算,可以建造宽6至8米,长30米,载重在50 至60吨的木船。可见秦汉时期造船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已经相当完善了。
图3
秦汉在造船技术上取得的成就,对后世造船技术的发展影响深远。三国时期的造船技术在秦汉坚实的基础得以传承与发展,历史上的吴越之地,其造船业就极其发达,据记载,吴国的船高达五层,可容纳3000多人,马匹80余匹,可谓是当时历史上造船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而孙权乘坐的“飞云”“盖海”等大型船只更是壮观,民船业发展极其兴盛。到南朝时期,江南等地就已经可以建造1000吨的大船,南齐大科学家祖冲之,又建造了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这就是装有浆轮的船舶,也称之为“车船”。其原理不是利用自然风力航行,而是利用人力以脚踏车轮的方式推动船舶前进。为后来船舶的动力改进方面扩宽了视野,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样在造船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造船史的第二高峰——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由于海外贸易的扩展与经济的繁盛,为造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和动力。我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自此进入成熟时期,达到了第二个高峰。
图4
唐朝因其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再加上开放的国家*,其经济、文化、艺术、科技都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相对密切。这极大地促进了唐朝海上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漕运的各类需求,相继在扬州、浙东、洪州、嘉兴、金陵等地设立船厂,用来制造各种类型的船只。
唐人崔融描述的“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弦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来,昧旦永日。”可谓是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唐朝外交及航海发展盛况。
唐朝时期的船舶种类齐全,其船舶体积较大,构造坚固,平稳性良好。唐朝的船只在当时可谓是举世闻名,尤其受日本和阿拉伯人的追捧,日本就曾多次委派唐使前来学习唐朝的造船技术。
图5
宋朝的统治者也极其重视海上交通的发展,在前朝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了模型造船技术,其原理与现代的造船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在造船开始时,手工制作出船舶大小的模型,用以参考。这种模型造船的技术,融模拟、类推为一体,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又一进步。
同时,这一时期的造船技术,还出现了在船舶中设有水密舱壁的技术,就是在舱与舱之间用舱板隔开,形成一个又一个互不相通的封闭舱区。这样在航行中如果有一两个船舱破损,而导致水流涌入,但是由于舱板的分割,其他船舱中并不会进入水流,从而保证整个船体的浮力,并不致于沉没。既增强了船舶整体的安全性,也增加了船舶的稳定性。
1974年在泉州出土的宋朝海船,船舶的整个底部被分为13个水密隔舱,船底板为两重木板,厚度共计12cm,船舷板则为三重木板,厚度为18cn。其坚固性、适航性、安全性都十分优良。
图6
总的来讲,唐宋时期的造船技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发展。中国的远洋船队日益频繁地穿梭在汪洋大海之上,名誉海外,更有着“世界最先进的造船匠”之称。
中国造船史的第三高峰——明朝时期
明朝的*措施和对外*的需求,使得明朝的造船技术和工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业发展的顶峰。其在继承了唐宋先进造船技术的同时,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下,其数量和质量都远超前代。
由于元朝运粮为主的海运发展,仅在元朝初期,其水师战舰就达到了17900艘之多。明朝在此基础上,相继建造了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使得我国造船业达到了一个新的*。
图7
明代的造船工厂遍布全国各地,其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其中江苏、福建、浙江等地的造船业最为发达。正是有了这样宏伟的基业,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而郑和的宝船属于沙船的类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宝船的建造主要分布在江苏的太仓和南京两地,福建的福州也有一部分。郑和下西洋时就是以江苏太仓和南京为母港,出发航行至福建福州的闽江口五虎门出杨帆出航的。
明代时期的造船业多以官营为主,但是随着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江南地区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手工工厂,民营造船厂应运而生。商品贸易跨地域的流动、文人墨客的游玩之风盛行,以及明朝隆庆元年海禁*的开放,都极大的促进了民营造船业的发展,成为了明代百姓海上出游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图8
中国古代的造船业发展,无一不是中华人民智慧的伟大结晶。从春秋五霸的木板船,经秦汉时期和唐宋时期两个高峰的不断发展,其工艺和技术都可谓是中国古代造船史的顶峰。其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之浩大和船舶技术的先进性,都是几百年后麦哲伦哥伦布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
结语:
“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纵观中国几千的造船史,无一不表明了中国航海技术的兴衰,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我国从一个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无疑是重中之重的时代目标。
参考文献:
《中国古船图谱》
《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
《海船发展史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5:55
独木舟的体积和竹筏的体积,是有所区别的,但是最重要的不是体质的区别,而是他们坚固程度和结构的区别,这样会直接影响行船的安全性,稳固性,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认真仔细的进行区分选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5:56
独木舟的体积和竹筏的体积是多少我们目前情况下独木舟的体积和竹筏的体积都是要进行计算才能知道的